第23章 chapter 22
更新時間2012-10-28 17:15:44 字數:2072
“我沒有你們命好,生來就沒有爸爸,媽媽雖說很愛我,卻體弱多病,很難撐起一個家。小學能堅持上下來,還是多虧了貧困補助,還有我和媽媽一起撿垃圾攢下的積蓄。後來上了初中,家裏更是揭不開鍋,幾次三番媽媽都像開口和我說叫我別上了,但我哭着求着,媽媽也沒忍心真就不讓我上。這點上,我是感激她的。”
楊春遠頓了頓,又接着道:“直到媽媽生病了,聽親戚說這是家族遺傳病,要治起來那根本不知道需要花多少錢,那時候我已經快上高中了,但為了能給媽媽治病,我辍學了,只要有時間就去磚廠裏,搬磚掙錢,我力氣小,肯定沒有那些叔叔阿姨們賺得多,但我依然咬着牙堅持着,至少做這些比撿垃圾要好很多。可是,盡管我已經拼了命地賺錢了,在媽媽高昂的醫藥費面前依舊顯得杯水車薪。媽媽幾次想過死,不想拖累我,都被我攔下了。雖然我們有親戚,但和沒有也沒什麽區別,媽媽是我唯一的親人,如果她死了,我就徹底被抛棄了。我不想一個人。”
我默默地聽着楊春遠述說,她的聲音很輕也很好聽,眼角已經濕潤了,“我搬磚的時候,正好被個老板看見了。那時候的我很邋遢,全身髒兮兮的,居然也能被人相中,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那個人找到我,說可以讓我繼續上學,可以幫我治媽媽的病,可以給我好吃好穿,甚至可以給我很多零花錢,只要我跟着他。我雖小,但我懂他是什麽意思。你一定以為,我答應他了吧?”
我訝然,我真地以為她答應了呢。她不置可否地搖搖頭說:“我沒答應,雖然家境貧寒,但最起碼的羞恥心還是有的。雖然搬磚掙不了很多錢,但我覺着踏實,覺着心甘。所以我拒絕了。但是不久媽媽突然暈倒,被送去急救室,生死不明。醫生還一個勁地催着我交手術費,否則……于是,我跑遍了所有親戚家和認識的人家裏借錢,結果都兩手空空而會。最後我選擇在磚廠等着那個老板出現,等啊等,等了一夜,又等到中午,終于見到那個中年老板,然後我坐着他的車去了賓館,再然後他兌現了諾言,給媽媽交了手術費,還請了專門看護照顧媽媽,接着又送我上學,除了周末讓我陪着他外,他也沒過多影響我的生活。我想,這樣也不錯,不是嗎?”
楊春遠終于哭了,我忍不住幫她擦眼淚,正好碰到她要擦淚的手,冰涼冰涼的。我指着飯店門前的那輛轎車問:“是你的車?”
她點點頭,我拉着她進了車裏,用自己的手幫她哈熱氣捂手,她怔怔地看着自己的手被我的手包着,默默地掉眼淚。
“就這樣我跟着他過了五六年,知道大三那會被他老婆逮到,那天你也看到了,還是你幫我的呢,連新褲子都被他們抓爛了,嘿嘿。那時候你牽着我的手到處跑,到了宿舍才分開。壯壯,你也許不知道,你的雙手讓我覺得很溫暖很溫暖,那天開始我在意起你來。
“我清楚自己在學校的名聲有多不好,也經常撞見別人把我說得怎麽不堪,以前我還會因為這些哭哭啼啼,後來習慣了也就麻木了。但是我不想自己在你眼裏,也那麽不堪。你還記得張磊和雲初因為我鬧矛盾的時候嗎,我被那個人的老婆逮着之後,就沒敢再去找那個人,但我身上的錢也所剩無幾了,正好碰見處在迷茫中的張磊,于是我就誘惑了他一下,要求就是給我錢。我知道自己很龌龊,但是我怕你知道了會不原諒我,再加上張磊也算潔身自好,所以我們之間從未真地發生過什麽。然後在大家都誤會我們有奸情的時候,我獨獨和你解釋,也是不想你把我想得太壞了,雖然我的确是個壞女人。
“再之後,雲初和張磊他倆冰釋前嫌,你們也經常不在宿舍,那個人的老婆跑學校鬧過幾次事,我不敢再在宿舍呆,于是我就厚着臉皮說想和你一起住,當時我沒想過你會答應,但你的善良還是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那段和你住在一起的日子,是我這輩子過得最好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長,媽媽的病情又嚴重了,當時的我甚至連回家的車費都沒有,而你的銀行卡信息又從來都不保密,于是我偷走了你所有的錢,甚至變賣了你的電腦和吉他,就這麽灰頭土臉的跑了……對不起……”
說到這,我也不自禁地想哭,我有點哽咽地說:“沒關系,都過去了,況且你也不是故意要拿的。”
“人啊,生來要扮演很多角色,有的人能同時扮演好很多角色,有的人卻只能選擇性地扮演好某個角色,壯壯屬于前者,而我屬于後者。你們可以做父母的好孩子,可以做好朋友,可以做好學生,而我選擇了好女兒的角色,但是其他的那些角色裏,我注定是反面的!為了讓媽媽得到好的治療,我嫁給了一個觊觎我很久的老頭,他膝下無子,日漸老邁,值得慶幸的是他成婚不久就去世了,給我留下了一筆不菲的遺産。從此,我終于能夠不受束縛地過日子了,終于不用賠上自己的尊嚴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了。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媽媽的身體卻每況日下,一日不如一日,我衣不解帶地陪着她照顧她,前天她還是離我而去了。也是在那天,我被檢查出來得了和媽媽一樣的病,而且因為一直挨着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可能也沒多少日子可以活了。”
聽到這,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看着她摘下自己的帽子,結果她已經沒有了一縷發絲,看上去很突兀。
她說:“也許這是我的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