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小寶的大名被朱嬸子丢給了蘇梧。
“你和崇淩都是讀書人,況且你們也是小寶的叔叔,給侄子取個名字不過分吧。”
蘇梧推脫了半天,這給孩子取名字的事情不應該是由父母來的嗎?
然而,朱丘哥和張翠嫂子卻一個勁兒的将這件事推給了他:“我們一家大老粗,取名字這事還是你們文化人取的好聽些。”
蘇梧有些犯難了,取名字這件事他也很頭疼啊。
“你還笑,不幫我你還笑,”蘇梧雙手捏着魏崇淩的臉:“這個任務交給你了,明天将取好的名字交給我。”
“怎麽突然成我的事了?朱嬸子說的是你。”魏崇淩笑不出來了。
“朱嬸子說的是我和你,哪裏說我一個了,”蘇梧心情非常好,捧着魏崇淩的臉低頭親了一口:“好好幹啊。”
魏崇淩無聲的嘆了口氣,看着已經走遠的蘇梧無奈的回屋去想名字了。
這兩日朱嬸子家陸陸續續都有人來祝福,不過轉頭離開又會是一副可惜的模樣。
“哎,生了個賠錢貨,你說這生了個哥兒老朱家咋地還那麽高興啊,要我都早就閉門謝客了。”
“你這說的,如今哥兒哪兒不好了,你看看蘇夫郎比多少漢子都有能耐。”
“那怎麽可能誰都是蘇夫郎啊,況且他一開始哪兒來的那麽多錢,指不定是他家漢子給的呢。”
“他家漢子不是說逃難過來的嗎?怎麽可能有錢,莫要說這些話。”
“誰知道是不是逃難來的呢,我和你說,之前我聽蘇夫郎家的下人說,那魏崇淩才是他們真正的主子。”
……
朱嬸子懶得理會村中的風言風語,她就樂意生的是哥兒。
蘇梧和魏崇淩兩人這段時間在忙豬舍和田裏的事兒,根本沒空聽村中的八卦。
況且這些事情他們也就這段時間可以議論了,馬上就要到播種的時間了,到時候忙起來什麽都記不得了。
魏崇淩最終将他給小寶取的名字給了蘇梧,叫朱昭淵,照亮深淵的意思。
“照亮深淵,那不就是表明他是一道光嗎?意思還挺不錯的,這個時代對于哥兒總是不屑于顧,但是哥兒也是可以成為一束光的,不管是對于他自己還是別人。”
魏崇淩點頭,眼睛看着蘇梧,嘴角的笑容勾了起來,在他眼中蘇梧就是那束光。
朱嬸子一家人也都很喜歡這個名字,聽到蘇梧說名字的意思的時候,就更加喜歡了,他們一直都希望小寶以後也能同蘇梧一般,活出自己的精彩。
豬舍的母豬馬上就到預産期了,蘇梧這兩日都沒回家,整天呆在豬舍那邊。
這日天才剛剛亮,豬舍守夜的人便跑來喊蘇梧:“蘇夫郎,母豬破水了。”
蘇梧立馬起身,喊着武立讓他将之前交代他要準備的東西全部都準備好,然後一起去豬舍。
母豬破水後三十分鐘便會分娩出第一頭豬崽,天才剛亮幹活的人都還沒有來,蘇梧只能親自上陣了,雖然他沒有幫豬接生過,但他看的書中有交帶如何給母豬接生。
洗幹淨手,他便蹲在了母豬身後,等待着第一頭豬崽的出生。
沒多久第一只豬崽冒出了頭,他立馬用手輕輕拖住将豬崽接了出來,随後用手帕清理掉口鼻中的黏液,遞給身後的張東日:“認真清理幹淨,然後放旁邊的木盆內。”
張東日小心翼翼的将豬崽捧在手裏,按照蘇梧吩咐的将豬崽前前後後都擦幹淨,這才放入了鋪滿棉布的木盆呢。
很快蘇梧又捧出了一個,一只接着一只的遞了過來。
很快十一頭豬全部都接生出來,母豬已經累得癱在地上,蘇梧讓武立趕緊準備一些吃食,給母豬吃點。
随後又讓張東日将豬崽的犬牙減掉一截兒,防止它們喝奶的時候将母豬咬傷。
豬崽剛出生更本沒有力氣動彈,清理幹淨後立馬将豬崽放在母豬身下面,讓他們盡快吃掉初乳好增強免疫力。
這初乳的營養越早吃到對豬崽越好,一旦過了一天這營養就會降低不少。
剛出生的小豬和母豬都比較金貴的,母豬需要吃好才能更好的喂養豬崽,豬崽才能長的更加壯實。
他記得書中提到過,發酵的豆渣可以喂給剛生完孩子的母豬,這樣能讓母豬可以分泌更多的奶水給小豬崽吃。
家中并沒有豆渣,只能臨時去購買,然後在家自己發酵,如今的天氣也正好用來發酵。
豆渣去制作豆腐的人家購買一般都會有很多,這些豆渣基本都會被他們留下做一些吃食,如果吃不掉也會用作肥料來給家中的田裏施肥。
村中張豆家正好是做豆腐的,不過他們家的豆渣并沒有很多,蘇梧只能讓人去各個村中和縣城購買一些回來。
家中還有好幾只要生的母豬,需求量是很高的。
武四帶着人跑了好幾個地方,買來了不少的豆渣,數量還是有些少的,不過做豆腐的人家每日都會做豆腐,他便專門找了幾人讓他們每日都去收。
豆渣拿回來還要發酵,加上稻草磨成的粉和米糠按照比例和豆渣混在一起,随後就是存放在一個密閉的大壇子內,放入太陽能曬到的地方,發酵三五天便可以了。
發酵的這段時間,又有幾只豬陸陸續續的生了小豬,這次接生的變成了張東日。
張東日接生了兩次後越來越熟練,順帶還教出了一個徒弟同他一起接生豬崽。
後來這件事蘇梧就徹底的交給了張東日,張東日也越做越有成就感,每天都會去豬舍看上好幾遍他剛接生出來的豬崽。
剛生出來的豬崽二十天左右就可以斷奶了,斷奶的前三天左右就不能在繼續喂母豬吃發酵的豆渣了,不然等斷奶後哺乳的地方容易得病。
“豬崽斷奶将母豬重新換地方,豬崽就先不要動了,喂給它們的吃食也盡量不要改變。”蘇梧認真交代着後面的事情:“還有,豬崽四十天到六十天是豬崽增重的最好時候,所以這段時間晚上一定要給它們多加一餐。”
武四将蘇梧說的全部都記在了一個小木板上,手中握的一根包了紙的木炭。
畢竟每日讓他們拿着毛筆記東西也是不現實的,所以蘇梧便想了這個辦法,給每個人制作了一片很薄的木片,然後将木炭弄成細細的一小根,用紙抱住這樣就能用來在木板上寫字。
當然用木炭寫字就不能用寫毛筆的握筆方法了,不過好在豬舍這群人本就不怎麽會用毛筆寫字,教他們全新的握筆方式他們還是很快能接受的。
反倒是魏崇淩魏崇承兩兄弟知道這件事後也想要學習用木炭寫字,可握筆的方式兩人學了很久依舊還是感覺很別扭。
也是後來用的時間長了,這才慢慢的熟悉了這種握筆的方式。
這種随寫随拿的筆很受兩人的好評,魏崇淩見用紙抱着總不是個辦法,于是他就想到可以給木炭外層包裹一些比較硬一點的東西。
他自己在家琢磨了一條天,做了一個非常細的木棍,中間掏一個同木炭同樣粗細的洞,将木炭插入木桶內即方便寫,也方便攜帶。
蘇梧知道後都驚呆了,他從未和魏崇淩說過鉛筆的做法,他居然自己做出了一個類似鉛筆的東西。
只不過鉛筆是需要一點點削着用,而魏崇淩做的則是每用一截就要給木棍內塞短一點的木炭來繼續使用。
雖然這樣也是可以的,但是一旦外出着急使用的時候身邊又沒帶木炭那就完全抓瞎了。
蘇梧将鉛筆的使用方法同魏崇淩說了,他立馬恍然大悟,連夜又做了修改。
就這樣簡易版的鉛筆便誕生了,用起來雖然沒有鉛筆好用,畢竟中間的木炭太容易斷裂了,但凡用力大一點就會直接段成兩節。
可讓蘇梧去做鉛筆的筆芯,這有點超出他的知識範圍。
這種筆魏崇淩給他取名叫木筆,不管是筆芯還是筆套全部都是用木頭做的。
後來蘇梧找劉叔按照魏崇淩已經做出來的那只木筆又做了很多的木筆,發給豬舍的工人們使用。
不僅是豬舍的工人們,魏崇承将木筆帶去了私塾,私塾學習的不少同窗也都十分喜歡他的這支筆。
就連講學的老秀才也覺得,這筆簡直太有用了,出門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記在腦海裏,尤其是一些即興創作的詩詞,如今有了這支筆他便可以先臨時記錄下來,等回來後在謄抄下來。
老秀才同魏崇承要了一支木筆,可對于已經用了大半輩子毛筆的老秀才來說,這木筆實在是太難用了。
木筆很短,用寫毛筆字的手勢握筆簡直太難受了,于是他學着魏崇承的握筆方式,第一次還會覺得別扭,等用上幾次後便也接受了。
老秀才很喜歡木筆,會使用後走哪兒都會帶着木筆和木板,有什麽需要記下的事情立馬掏出來就能寫下來。
後來他便讓他的學生們每人都配一支這樣的筆和木板,這樣不管走哪兒,只要聽到好的學問就能記下來。
老秀才定制的木筆都是劉叔做的,後續再有人需要問向蘇梧這裏的時候,他就會将人指去劉叔家。
随着木筆被越來越多的讀書人所喜歡,劉叔家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每日進出他們家門的不說七八個吧,怎麽也有五六個人。
這五六個大部分還都是讀書人,這讓劉叔感覺受寵若驚。
劉叔明白這些都是蘇梧給他帶來的,所以趁着有一日空閑時,他同劉嬸子帶着兩籃子的東西來到了蘇梧家想要好好感謝他。
劉嬸子滿臉都挂着笑容,說什麽也要将東西塞給蘇梧:“要是沒有你,我家漢子怎麽可能賺這麽多,這些你都收下,過兩天我再給你送來一些家中腌制的鹹菜。”
蘇梧也沒做什麽,無非就是想到了這個點子,他們家已經有不少事要忙了,做木筆的事情就給專業的人去做吧。
劉家強依然還是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以後,你想要多少木筆我都免費做給你。”
劉嬸子在一旁跟着點頭:“對對對,這以後你家想要木筆就同你劉叔說,他先給你們做。”
村中不少人都知道了劉家強這段時間賺了不少,就從他們家每日進進出出的人也能看出來。
一些消息靈通便知道劉家是沾了蘇夫郎的光,他們聽說那個木筆其實是蘇夫郎的漢子想出來的。
後來便給劉家做了,然後才不停有人去找劉叔做木筆。
這段時間定是賺了不少,劉菜花的臉上就差沒寫“我家賺錢了”這幾個字了。
如今村中的人想了想,起初幫助過蘇夫郎家的人,如今日子好像都越發富餘了。
這讓他們不得不想起了很久前朱家人說的,蘇夫郎是個福星這句話。
難道真的是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