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學藝
更新時間2012-6-29 14:30:13 字數:1744
01穿雲織霧
說起陳大嬸,淩靜最先見識到她的一項本事就是廚藝了。
論起煮家常菜,糖果點心的制作,甚至是一些靓湯,陳大嬸都是十分精通的。在陳大嬸家住的這段時間,淩靜也着實學會了不少陳大嬸的拿手菜和點心,也學會了自己煲湯喝。
陳大嬸的技藝之中,最讓人覺得特殊的當然還是精細木工和維修這項了。
當然,說起陳大嬸最厲害的一項本事,就不得不提到淩靜和陳大嬸的共同愛好——手工制作了。淩靜一直都以制作高手自居,但顯然,陳大嬸的手藝卻更甚一籌。陳大嬸不但是服裝設計與剪裁、毛線編織、手工編織、鈎針、棒針、串珠、布藝樣樣精通,就連十字繡、紙藝;折紙、繡品、中國結等也同樣難不倒她,尤其是是那一手“穿雲織霧”繡功,初見時可真是把淩靜給眼熱到不行呀。這“穿雲織霧”繡,可算是陳大嬸最厲害的一項本事了!
“穿雲織霧”繡,是Z國古代宮廷流傳下來的傳統且神奇的繡法,號稱能像織女般織出絢爛的雲霞。雖然實際上并沒有如此誇張,但靠此繡法繡出的織錦,圖案确是生動無比,栩栩如生,且穿在身上還有一種如煙似霧的效果,确是無愧于“穿雲織霧”的美名。據說此繡法是陳大嬸的家傳技藝,傳內不傳外,傳女不傳男,而且一代只傳一人。且不說他人怎麽想,反正淩靜是聽得目瞪口呆。怎麽感覺自己好像回到古代一般?
02技藝傳承
據陳大嬸說,她是這一代唯一的一個傳人,原來還有教了一個弟子的,就是陳大嬸的寶貝女兒,但她卻在二十二歲時意外落水死亡了。陳大嬸回憶到這裏,不由得悠悠地嘆了口氣,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淩靜,緩緩說到:“靜丫頭,你這方面天賦确實了得,基礎又好,不知你願不願意做下一代傳人呢?”看到淩靜猶豫不決的神态,陳大嬸似乎知道她的顧慮,又接着說到:“你雖然不是我的親生女兒,但卻是我承認的幹女兒,論理是屬于‘內’的,又是女孩子,而且對這門手藝又有興致,我也算是找到好的傳承人了。憑你的聰明能幹,也不會辱沒了這項傳統藝術。我相信它一定會在你手上發揚光大的。”
淩靜卻是沒想到自己只是一個猶豫,就換來了陳大嬸如此多的話唠,不由得有些後悔沒及。但直到聽完這一段語重心長的話語之後,淩靜卻是感到了一種深重的使命感和責任心。陳大嬸的話也不無道理呀,任何一項民間技藝都需要下一代的傳承和發揚,才能源遠流長、後繼有人。對上陳大嬸暗含期望的目光,淩靜堅定地點了點頭,同意了做為技藝的傳承人,當然,也為淩靜之後的辛苦生活起了個頭。
03辛苦學藝中
淩靜一直以為陳大嬸要教導自己的僅僅是她的獨門絕技“穿雲織霧”繡法而已,但她明顯低估了陳大嬸的執着與堅持。
自從淩靜同意努力學習技藝後,陳大嬸就開始了淩靜所認為的“揠苗助長“活動。淩靜也開始了水深火熱的生活。要不是還顧忌着淩靜肚子裏還懷着雙胞胎,陳大嬸恨不得一天就把所有的東西都硬塞進淩靜的腦袋裏。
即使是這樣有所保留的教學,淩靜依然覺得每天像個陀螺般轉個不停。早上一早起來,例行一日的散步,吃完豐盛的早飯後,陳大嬸丢給她一本畫冊,叮囑她照着畫樣在白紙上描摹,不描個頭昏眼花,陳大嬸根本不放過她。
早上描畫,下午開始了繞線圈。所謂的繞線圈,其實是一種鍛煉手指的游戲。從一開始的一個紅圈,兩個線圈,三個線圈,四個線圈,逐漸增多,到後來的十個線圈,二十個線圈,三十個線圈。不過兩個星期,淩靜已經是進步多多了,從開始兩個線圈都轉不過來,到現在四五十個線圈她都能有條不紊地轉出花樣來。當然,淩靜的進步,也可由陳大嬸面上贊賞的笑容看出一二來。
每天晚上,則是淩靜的休息時間,因為是孕婦,陳大嬸怕她太過勞累,傷眼傷身,所以夜晚是一律不準做這些活計的。
Advertisement
早上描畫,下午轉線圈,這樣周而複始的日子重複了差不多一個月,淩靜覺得自己有些受虐狂的症狀,勞勞累累的日子反而讓她覺得生活充實富有激情起來,人不但沒瘦,反而還逐漸精神起來。淩靜思考,莫不是轉線圈轉的?
到了第二個月月頭,陳大嬸卻終于換了另一種花樣了。早上的描畫不在紙上描了,改為在布上描。淩靜這可吃苦頭了。紙上描畫的方法,淩靜已經了然于胸,但驟然換到布上畫,卻真是摸不着方法了。布又軟又吸墨,只能用炭筆去蹭,畫出來的畫質量那真是品質低劣呀,幾次下來,淩靜對自己的成品那是越來越沒有信心。反而是陳大嬸看後不知在笑些什麽。
下午的功課則換成了撿圖釘。淩靜無語望天,陳大嬸說這是為了鍛煉她的眼力而專門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