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好好好,為了避免你清白無瑕的名聲被我連累,我一定盡量沉住氣、耐下性子,少說點刺痛那幫忠貞的邦聯愛國者脆弱內心的叛逆言辭?”
斯科特點頭贊許。
“斯科特,雖然你虛僞得無可厚非,不過我清楚的很,你也不喜歡我們偉大南方的制度,非常非常不喜歡。”
“我承認,我愛南方,可是有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讓我很惱火,但我試着盡量不去碰觸古老南方的底線。有些事情想想就算了,幹嘛一定要說出來?嘴巴緊一點會少很多麻煩。”
瑞特輕聲笑了一下,他白色波紋綢的襯衫波光流動:“很多東西你和我一樣不喜歡它。可是至少你可愛可敬的父親是靠自己的雙手、頭腦和威士忌酒發家的愛爾蘭人,他給你的束縛要少很多。至于我呢,出生在查爾斯頓那個古怪刻板的地方。我怎麽成了巴特勒家的逆子你相當清楚,遵循他們的規矩有多乏味你也體會了。人人必須做許多事情,因為大家歷來就是這麽做的,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爸爸,爸爸的爸爸……一代一代就是這麽來的。這類荒唐事情我忍無可忍。有時候我想起那位取代我成為巴特勒家繼承人的弟弟,他生活在查爾斯頓那群自命不凡的老母牛堆裏,把他們奉若神明,守着個庸俗不堪、生了一大群孩子的妻子,一年到頭只有聖塞西莉亞節才能跳一回舞,周圍永遠是一成不變的黑奴和稻田。我是個享樂主義者和利己主義者,我覺得跟這個制度決裂是劃得來的。如今南方跟我兩清了,以前南方把我逐出家門,想把背叛南方的惡棍餓死。可我沒餓死,反倒從南方垂死的人手裏很賺了一大筆,足夠補償我被剝奪的繼承權了。”
“你可真記仇,瑞特·巴特勒。是啊,你唯利是圖,不過這又有什麽關系?世界上的錢一共只有這麽多,流進你的口袋裏,必然要掏空某些人的錢包。”斯科特脫下帽子跟一個路人打招呼,一頭烏黑略長的軟軟的頭發就飄散在空氣中,隔得很遠,可瑞特仿佛被他的頭發掃過了面頰,心裏癢癢的,仿佛被一只貓爪撓了一下。
“我沒有為國捐軀的義務,但我有狠撈一筆的權利。”
沒錯,南方的傳統,對道德的要求太高了。比如愛國的傳統,要求每個人都要為了邦聯犧牲一切,這未免太苛刻了。為國捐軀是一種高風險的犧牲,要求南方人民“必須負起這麽高道德标準”的道德──其實是不道德的!
“‘為國捐軀光榮、投機倒把該死’,這分明是道德綁架。”斯科特表示贊同。他忽然覺得心口裏有什麽在低低地申訴,有什麽委屈在破土而出,終于他在瑞特略顯好笑和詫異的眼神中接住了話頭:
“為了虛無缥缈、看不見摸不着的‘棉花、奴隸制、州權’而捐軀的人,這種犧牲超乎常情。能做到的是英雄,我們當然應該對他大加贊賞和表彰,因為正常人做不到——可是反觀我們南方,要有多麽扭曲的環境,才能讓每個正常人,都做出反常的事?要有多殘酷的道德,才能強迫每個普通人,都心懷感恩地獻出一切?
“不去參戰的好比威爾,就算龜縮在亞特蘭大好好活着,他受到的譏嘲與歧視,也會讓他生不如死一輩子……這種環境,人人都要為奮不顧身。
“上了戰場,就算賠上一條命,至少不會被人們诟病;如果當了逃兵,一家人都為之蒙羞、都羞慚得要死……這種環境,誰敢不奉獻犧牲?
“當一切你所眷戀、所珍惜、所想保護的事物,在龐大的社會壓力下,都顯得那麽的渺小、那麽的無可遁逃時;當從小每個人受到的教育都是如此,發出的譴責都是這樣時;當眼前看着軍號的吹響和戰鼓的擂動,而背後卻是能将我們的世界碾個粉碎的道德時……誰能不為國捐軀?
斯科特胸口微微起伏着停了下來,好像不斷奔湧的話堵住了喉嚨一樣。瑞特拉着缰繩,讓自己的馬靠近斯科特的馬,然後小心翼翼地把他從馬背上抱了起來,放倒自己胸前說:“道德未必有這樣強大的力量,你看我們不就是漏網之魚的嗎?”
“還不如說我們是兩個意外。”斯科特繼續說下去,仿佛有什麽逼迫着他似的,“可是整個南方,像我們這樣清醒的意外又有多少呢?道德的力量不夠大?呵呵,道德是什麽都能做到的。只要我們對道德的宣傳,更加地慷慨激昂;對教育的改造,更加地發人深省;對社會的譴責,更加地正氣凜然──我們就會發現,面對邦聯的旗幟,人人都會熱淚盈眶、奮不顧身的。”
說完後,斯科特仿佛被榨幹了全身的力氣,他平視繃得直直的身體變得軟綿綿的,靠在瑞特懷裏。瑞特的手臂像一對翅膀,瑞特的懷抱像避風的港灣。斯科特被暖和的陽光曬着,忽然昏昏欲睡。
只有在感到徹底安全的、沒有絲毫威脅的時候,斯科特才會允許自己放縱自己的困倦。
斯科特像一只成長中的、玩累了的貓科動物蜷縮在窩裏。瑞特發現他又長高了,可是骨骼和肌肉還沒有完全發育好,整個人還像他十四歲的時候一樣纖細。屈指一算,斯科特今年已經十六歲了……
已經十六歲了……
十六歲!
瑞特在心裏大吃一驚,眼睛也睜得老大。
如今瑞特也三十二歲了,恰好是斯科特的兩倍大。他想起自己十六歲的時候,盡力地回憶,發現記憶已經模糊不清。瑞特隐約記起那時候他在西點軍校,憑着一股狠勁和沖勁成了圈子裏的頭兒,酗酒,打架,聚衆鬧事,拈花惹草,總之這個年齡段的花花公子幹過的荒唐事,他一個不差地做全了。
瑞特不後悔,畢竟這是一種人生體驗,而及時行樂是他的人生信條。可他忽然心疼起斯科特來——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是不應該受這種苦的。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是不應該跟老狐貍們勾心鬥角,是不應該在封鎖線邊緣來來去去的。
這一切都是該死的戰争的錯!瑞特在心中惡狠狠地咒罵。
後來,很久很久以後……在亞特蘭大圍城的那一夜,在斯科特和瑞特做出決定在最後關頭參軍時,他終于明白了:
促使無數年輕人奔赴戰場、奮不顧身的,并不是所謂的道德法則。他們抛棄妻子、奔赴戰場,并不是認為新婚燕爾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嬰孩比不上飛濺的鮮血和埋屍的黃土,而是——
他們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和犧牲,換來一個更好的明天。在這個明天裏,沒有戰争,沒有饑餓,沒有痛苦,沒有淚水。在這個明天裏,他們的妻兒能夠生活的更好,更好。
于是奉獻是值得的,于是犧牲是值得的,于是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南方更美好的未來是值得的,只是南方的小夥子們都沒有想到,為之獻身的南方最終失敗了。
作者有話要說: 親們你們的留言呢TAT說好的收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