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對辛若黛來說,陳雨薇是很好的朋友。雖然她只有十歲,但是很多事情的看法和辛若黛都不謀而合。這讓辛若黛越和她深交,就越覺得驚喜。
辛若彤終究是知道了明陽公主的來信,立刻就呆立在當場,直到辛夫人不忍,過來抱住她讓她回神為止。
對辛家人來說,是不願意辛若彤成為和親王世子妃的。辛若彤雖說是照着大家閨秀的規矩教出來的,但是本身的性格卻有些缺憾,做一家的當家主婦還可以,如果成為實權親王或者是後宮嫔妃就不太适合了。她本身的格局擺在那裏,注定了她沒有辦法從更多角度來看待事情。
因為有着這樣的考慮,所以辛夫人和辛大人都有婉拒的意思,只是辛老太爺另有想法。
“和親王世子将來多半都是在北疆,不需要和其他親王王妃一樣常年在京中應酬。若是這樣,彤兒也不是做不來。”辛老太爺這樣說,讓辛夫人和辛大人都更加慎重起來。
認真考慮之後,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一可能,越發為難起來。而且如果辛若彤成了和親王世子妃,今後辛家就不會再有第二個嫁入皇室的女兒了。
因為這一層關系,辛老夫人倒是對辛若彤可能的結果極為贊同。至少辛若彤嫁給了和親王世子,辛若黛就沒可能入宮了。
辛若黛自從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就沉默了下來。當年奪得皇位的同樣是和親王,只是那中間沒少了自己的幫忙。如今沒有了自己的輔佐,到底他還會不會成為皇帝呢?
辛若彤卻全然不曾想過這些。她只是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就興沖沖地跑了過來,将所有的丫鬟都趕到一邊去,自己對着辛若黛興奮道:“我一定會讓爹娘答應明陽公主殿下的。”
她進來的時候,辛若黛正十分怡然自得地坐在院子裏曬太陽。見到她進來,也只是随随便便地行了一個禮,然後對她笑道:“姐姐過來坐。”說着指了指邊上早就擺好的椅子,自己當先坐了下去。
聽到辛若彤那樣說,辛若黛也不驚訝,只是刻意流露出一點好奇,眨眼看着她:“三姐姐在說什麽?”辛若彤這才發現自己說得沒頭沒尾,只是這件事畢竟關系到她的婚姻大事,她也不好意思明說,只是含糊了兩句,就飛快地轉移了話題,心中頗有些遺憾不能詳細對辛若黛說一說,好好炫耀一下。
這個時侯,她倒是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正在為了這件事頭疼。
不過無論辛夫人和辛大人是否頭疼,都暫時和辛若黛沒什麽關系。只是想到當初答應辛若彤讓她一次改命的機會,卻讓她不得不插手這件事。
想了想,她在當天晚上又入了辛若彤的夢境,問她,當初自己許諾給她的改命還有效,問她是否願意。
辛若彤毫不猶豫地在夢中回答願意,她甚至答道,自己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辛若黛一邊在心中對她的這股子狠勁感嘆,一邊對辛若彤說,如果真的想要這樣,那麽辛若彤就必須去選一個注定會成為宮妃的人,将她的命運搶奪過來換到自己身上才行。聽到對方這樣說了,辛若彤在片刻的猶豫之後,說出了後來的女帝,陳家嫡次女陳雨欣的名字。她心中的怨念早已存積了許久,此刻終于爆發了出來。
Advertisement
面對着一臉堅決地辛若彤,辛若黛輕聲嘆息着,答應下來。随後,她從辛若彤的夢境中撤離,躺在床上發呆。
這件事解決起來倒也簡單,直接讓當年因為某件事而不得不嫁給邵國公府嫡三子的辛若彤和和親王定親,讓陳雨欣和邵國公府嫡出第三子邵澤方定親就好。這樣也可以對辛若彤說,已經是搶奪了別人的命運。
只是想到那兩個人在上輩子的結局,辛若黛總有一種怪怪的感覺。
陳雨欣是未來的女皇。而在她手下,突破了勳貴做官不過三品的潛規則,成為當朝首輔,并權傾一時的邵澤方,則是在當年的辛若彤死後,才開始奮發努力。這兩個人在朝堂之上合作愉快,将新朝打理得蒸蒸日上,國家的實力增強了一倍都不止。
這兩個人如果成為夫妻,辛若黛想,大概也是全天下最兇殘最恐怖的夫妻。
不過想到那個時侯的陳雨欣也是不得已,才自己坐上了女帝的位置,開始執掌朝政。辛若黛也不确定,這輩子沒有這個機會的陳雨欣,是不是還會展露自己的鋒芒。
沒有了女帝的破格提拔,邵澤方是不是還會成為那個讓夷人恨之入骨的當朝首輔。
但是,無論如何,辛若黛都很期待這兩個人成為夫妻之後的表現。她甚至決定,為了讓兩個人之間的戲更好看一點,她要大手筆地通過入夢給兩個人的記憶造假。讓陳雨欣覺得被背叛,讓邵澤方覺得被欺騙。
可能會成為怨偶,但是,更有可能讓他們情比金堅。
無聊的看戲人士辛若黛表示,她已經十分期待十年後的這一場大戲了。
做了決定之後,辛若黛方才愉快地閉上眼睛準備睡覺。一夜好眠。
過了幾天,在辛若黛有意無意的影響之下,辛老太爺做出了決定。他要答應明陽公主的建議,讓辛若彤嫁給和親王世子。
雖然辛夫人還有些不太滿意,但是辛老太爺做了決定,而且這個決定也不是太糟糕,她也就答應了。給明陽公主去了信,告知自己這方的意見之後,明陽公主很快就上了門。
一進門她就十分高興地握着辛夫人的手說着自己的興奮,又特意吩咐了讓辛老夫人不用過來拜見,自己只是過來和辛夫人聊一聊天,說說話。
兩個人很快就說到了正題,明陽公主表示和親王那邊的身體撐不住,所以想盡快下了小定,算是将婚約定下來。辛夫人吃了一驚,但是既然已經答應了,也就沒在這種事情上糾纏。畢竟就算是盡快,皇家也不見得會虧待了辛若彤。
于是,十一月初的某個吉利日子,就有正式的官媒上門,大大方方地說起了這件事。早就商量好了的事情也沒有多說的餘地,辛夫人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官媒帶着滿意的答複回去。
之後的事情就全部交給了宗正寺的人去操辦,和親王府和辛府都只是作陪襯的了。
辛若彤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盡管那位丈夫比她大了約有六歲,如今已經是二十上下,日後也不可避免地要有側妃來争寵。
辛若黛見到她興奮的模樣,一聲嘆息,心頭最後的那一點漪漣終于也完全消失了。
她開始很認真地跟在辛夫人身後學習這些事,如何打理家務,将這件事完全當做了一個教學事件來做。辛若彤終于從興奮中回過神之後,就陷入了來自宗正寺的嬷嬷的包圍當中。雖然每個大家閨秀都要學習禮儀,但是身為将來的親王王妃,要學的又和普通的當家主婦不一樣了。
于是,辛若彤幾乎是重新開始了自己的閨學課程,再也沒有閑心去找辛若黛說話了。
這樣一來,辛若黛反而忽地又悠閑了下來,而且還沒有了在邊上叽叽喳喳的人。此時,她和陳雨薇的關系已經好了很多,兩個人甚至約了時間去京郊看茶花和早梅。
辛老夫人被這些日子的事情鬧得心煩,順勢就借着這個借口和辛若黛一起去了郊外的莊子裏。
陳雨薇過來的時候不僅僅是她自己,還帶來了剛剛從外地回來的陳雨欣。陳大
人的這一任外放已經結束,要回到京中來等候調遣和派任,于是,拖家帶口的,大家都回來了。
陳雨欣雖然只是個八歲多的小姑娘,但是也能夠察覺出和其他人的一點不同。只是她和辛若黛并不怎麽親近,只是在邊上笑眯眯地看。
住了一個晚上之後,陳家的兩個姑娘因為陳夫人母家的來訪而被接了回去,辛若黛一個人留了下來。辛老夫人笑眯眯道:“可曾覺得一個人挺孤單的?要不要再去信去請幾個人一起過來賞梅?”
辛若黛搖頭:“太婆本來就是出來找清淨的,若是我再找了人過來聚會,豈不是擾了太婆的清淨?如今倒是正好。”說完,她就笑嘻嘻地看着辛老夫人道:“太婆可要吃點心?我昨天摘了好些花瓣,做了一道點心一直想請太婆嘗一嘗呢。”
辛老夫人立刻饒有興致地說好,辛若黛就指揮着丫鬟們過去将東西端過來。
祖孫兩人正頭碰頭地看着送過來的那一個白瓷碗,裏面什麽東西被熬成了半透明的凍,将早梅的花瓣散落其中,還保留了花瓣完整的模樣,顯得格外好看。
辛老夫人就誇了兩句。只是她受不得涼,這一碗凍只是吃了兩口就放到了一邊,反倒便宜了身邊的丫鬟們。辛若黛也不在意,本來就只是随手做的,只是圖個好看,真正想做來吃的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味梅花糕。
在莊子裏住了約有七八日,那一天辛若黛正在院子裏和丫鬟們一起踢着毽子,外頭就有人報說京中來了人。辛若黛一怔,下一刻就聽到了消息,纏綿病榻的辛若素去了。
這個時侯,她才陡然間想起來,當初的那個處置方法,不由得稍稍有些愣神。辛若素離開辛府這麽長時間,辛若黛一次都沒有想起過她。甚至連梅姨娘,都平靜了下來,不再說起自己曾經有這麽一個女兒。
一方面為自己的健忘嘆息着,一方面辛若黛也感嘆于辛若素在辛家人心中,還真的沒占多少地方。這麽長時間,沒有一個人提起來過。
等辛老夫人帶了辛若黛一起回去,她看到哭成了淚人的梅姨娘,和紅了眼圈強撐着的辛文達之後,她才
作者有話要說:寫了2000多,覺得一團糟,于是從來,于是就拖到了現在
哦,對了已經是聖誕節了,大家聖誕節快樂
嗯,謝謝鯊鯊姑娘的地雷,摸摸
留言今天晚上回
辦公室摸魚作業,錯字什麽的待我晚上來改
——2012.12.25
——————————以下正文分割線——————————
就算是到了死,昭明女帝陳雨欣最敬佩的,也只有一個人。
陳家算是書香世家,但是卻并沒有多少人外出為官,整個大家族固守在老家,被人叫做地主老財也覺得無所謂。只有陳家人自己知道,陳家掌控的土地,一年比一年更加增多,本朝建立百多年,已經到了可以暗地裏操縱掌控一州糧食市場的地步。
陳雨欣的父親是陳家少有的外出為官,并最後做到了一方大員的人物。因為陳父的關系,陳家的姑娘們都是按照大家閨秀的标準教養大的。陳大人和陳夫人都十分樂意,将來有一個身份地位與自己家相當的年輕人來求娶自己的女兒,然後将她們風風光光地嫁出去,做正妻嫡母,掌管一家家事。
陳雨欣十二歲的時候,陳家大姑娘陳雨薇定給了孫家郎君。同年,遠在北疆的和親王派了人上門,向陳家求娶陳家的嫡出二姑娘陳雨欣作為側妃。
陳大人和陳夫人難得地遲疑起來。雖說不過十二歲,陳家二姑娘卻已經是名聲鵲起。前不久在衛夫人的賞花宴上,一手雙面繡将已經年逾十六的辛家嫡出二姑娘辛若彤的風頭完全搶占。雖說東西不見得更好,但是陳雨欣比起辛若彤的年紀卻更占優勢。
這種閨閣游戲,陳雨欣也沒有多放在心上,回家之後依舊該做什麽什麽。陳夫人卻在和親王親自拜訪的時候有些後悔讓女兒大出風頭了。
和親王其實很年輕,只有二十多一點。但是最要命的是,他已經有了正妃。和親王妃是鎮守北疆的将軍世家餘家的姑娘。雖說是武将家的姑娘,卻難得地有文官家姑娘的才情和風骨,卻又有武将家養出來的爽朗和好身手。
雖然有人念叨着姑娘家就該安靜娴淑,卻也承認,餘家姑娘不惹人讨厭。
又過幾天,京中有小道消息流傳,辛家二姑娘也被和親王求娶為側妃。身為親王,自可有一正妃兩側妃,和親王這次倒是一次性都求娶全了。
陳大人和陳夫人更加糾結了。平心而論,和親王側妃這個位置足夠吸引人,但是想到和親王原本的身份,想到北疆的冰霜嚴寒,陳大人又有些心疼自家的姑娘。
就在他準備出口婉拒之前,辛家忽然将自家二姑娘說給了邵國公嫡出三子邵澤方,據傳,和親王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周身的氣息冷得讓人冷顫。于是,落後一步之後,陳家拒絕的話倒一時之間真的不好說出口了。
糾結了一陣,陳雨欣主動找了父母,說自己願意嫁給和親王。并給父母分析了利弊,讓陳家父母在感嘆自家姑娘已經這麽成熟的時候,也為自家姑娘的懂事而心疼。
于是,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定下來之後,陳家人才有心情去了解辛家的事,然後就發現出怪異來。辛若彤比邵澤方大了約三歲,雖說有“女大三,抱金磚”的俗話,但是真大這麽多的也少見。
明擺着就是為了不嫁給和親王。于是,陳家人對辛家的态度就有些微妙起來。
和親王妃餘姑娘對這個年紀還小的側妃沒什麽感覺,只是有些苦惱于自己怎麽都不見動靜的肚子。嫡長子不出生,她也不好讓其他姬妾有孕。時間長了,只怕自己正妃的位置不穩。
等到十七歲,陳雨欣就嫁了和親王。
彼時,和親王已經快要三十,正妃也已經二十四五,卻依舊沒有子嗣伴身。和親王正妃在第二日陳雨欣給她磕頭的時候,語調盡量平和地說着祝福的話,最後一句讓她多多開枝散葉的話卻還是透露了一點心酸。
成為和親王府的一員之後,陳雨欣發現過和親王府很多怪異的地方。最怪異的首推和親王妃。
和親王妃有種奇特的力量,總是讓人在和她說話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就按照她的話去做,過後才醒醒悟自己當時的不正常。她仿佛有一種奇特的氣場,讓人不由自主地相信她,遵從她。發現了這一點之後,陳雨欣下意識地避開和親王妃,就算要見,也一定要在周圍有很多人的時候。
察覺了她的防備,和親王妃最後也不怎麽找她說話了。
然後,陳雨欣發現了更多不對的地方。身為後妃,和親王妃手裏居然有自己的力量,甚至是讓和親王都頗為忌憚的力量。
這一點,足夠讓她見到王妃都繞着走了。
至于王妃和親王之間的故事,抱歉,她沒興趣。
陳雨欣到後來也不知道,和親王是怎麽悄無聲息地就成了皇帝,自己也從側妃變成皇貴妃的。
她想不明白,之前和親王雖說有軍隊,但是這點軍隊不足以決定大局。
想不明白就不想,不給自己找煩惱一向是她的優點。
當然,知道王妃和這個過程有關這件事,根本不是讓她放棄的理由。
這個時侯的陳雨欣剛剛十八,嫁到王府不過一年。但是王妃卻已經不年輕了。
這些年,不僅王妃無所出,甚至府中各位姬妾,沒有一位是有孕的。所以,當陳雨欣知道自己第一個有孕的時候,幾乎被驚吓住了。
皇帝非常高興,大手筆地打賞下來。皇後也不見得有什麽不高興,甚至很興致勃勃地過來看她,看着她的肚子表情溫柔。
至于地位比她低的那些妃嫔,陳雨欣表示鬥起來毫無壓力。
皇後死得很蹊跷。陳雨欣覺得,前一天自己還見到皇後過來對自己表示關心,第二天就聽到皇後的死訊。
皇帝給出的理由是忽發急病而亡,卻在随後狠狠地發作了華妃,将華妃打入了冷宮,又将華妃的家族從朝堂驅離。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沒什麽,華妃才是幕後主使人的感覺。但是陳雨欣知道,這個人不是華妃,絕對不是。華妃嚣張高調,卻不會有那個膽子去做謀害皇後的事情。
這後宮的風,冷得讓她戰栗。
皇後死後,有一子的陳雨欣順理成章從皇貴妃變成皇後。
然後,就這樣一路走了下來。
她不愛皇帝,皇帝也不曾愛過她。但是,皇帝信任她。只是有時候,陳雨欣寧願沒有皇帝的這份信任。
因為,她終于知道了皇後的死因,并且是皇帝親口說出來的。
“我親自動手殺了她。”皇帝說,“在我和她歡好的時候。”
然後,嘴角帶着詭異笑容的皇帝斷了氣,留下被他死前的自白吓得呆在原地半天不曾動彈的陳雨欣。
一直到皇帝的身體被釘入棺材,已經成為太後的陳雨欣才回過神,定定地看着這個和自己共度多年生涯的枕邊人,開始真心地佩服這個人。
從親王到皇帝,然後毀滅了曾經帶給自己幫助,後來卻成為他完全執掌帝國權力的障礙的女人,然後,在帝國開始徹底腐爛之前,他發現了它根子裏的不妥,卻已經無力完成改造這個大業。
結果,他将這件事交給了自己的皇後。而不是自己的任何一個兒子。
“因為,你比他們更有能力。”他說,唇邊帶着詭異的笑:“還有,你不貪戀權力,不會被它引誘着想要保留這腐朽的帝國。我身邊所有的人,居然只有你一個才可以将帝國帶到新的高度,不會被外來的力量影響甚至毀滅。”
他留下了所有的後手,只等她點頭,坐上女帝的位置。
多年以後,按照他的布設将整個帝國的格局完全改變的昭明女帝躺在病床上,已經不再清澈的眼眸看向遠方,仿佛又看到那個身影。
他将所有的事情都交托給自己,心底卻始終只有那個被他親手殺死的女人。
“沒關系,我還有帝國。”她微笑着,失去呼吸的力量。
在昭明女帝的影響下,貴族的特權被消融,官員的權力被限制,并且讓民衆有了打破現有格局的更多可能,讓整個王朝平穩地從農業為主的社會過渡到了資本為主的現代社會。
僅憑這一點,稱昭明女帝為最偉大的皇帝,絲毫不為過。
又過三百年,有人這樣評說。
但是,對早已逝去的人來說,又有什麽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