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
今上幼子,廣陵王趙俨祗是個喂不熟的狼崽子。這是廣明宮裏幾乎所有人的共識。
趙俨祗的童年挺悲慘。四歲的時候趙俨祗長兄随軍出征,殒命沙場,生母昭和皇後沒熬過喪子之痛,過了幾個月,便也追着長子去了。據說他父親挺疼他,但是無奈國事繁忙,實在騰不出手來照顧他,便養在陳昭儀處;陳昭儀無子,對他疼愛有加,結果幾個月後不幸中毒身亡——據說,她死前喝的那最後一碗蜜漿本來是給趙俨祗準備的。
至于為什麽有人急着要個五歲幼童的性命,恐怕多半還得怪皇帝陛下。
衆所周知,皇帝陛下趙景對幼子偏心都快偏到胳肢窩了。昭和皇後懷趙俨祗的時候受了點驚吓,因此趙俨祗剛生下來的時候稍微有那麽點先天不足,年幼時經常生病,趙景于是遍請天下名醫給愛子調養。甚至連帶着自己也讀了不少醫書,幾乎快讀成了半個大夫,上心得不得了。在趙俨祗兩歲的時候,趙景突然想到了“沖喜”這個辦法,沖喜的方式是給這兩歲的小奶娃封了王——這可着實算是前後五百年最年輕的諸侯王了——而且封地是繁華的軍事要地廣陵。如果說這些都不算什麽,那麽趙景為幼子起名花的心思,真的不怪有人心急。
“趙俨祗”這名字那麽明顯地取自“湯禹俨而祗敬兮”代表了今上怎樣的期盼自不必說,單單趙俨祗出生後趙景給他起的小名“阿元”就夠人神共憤了,大概只有某個在寵妃生了兒子之後歡呼“此乃朕第一子”的二貨皇帝可以與之媲美。
所以說,有個不靠譜的父親實在是造成趙俨祗童年悲劇的罪魁禍首。
趙俨祗接連“克死”長兄、生母、養母後,趙景不知是聽信了幼子“刑克父母”的謠言,還是終于覺察出了什麽,總之,他漸漸對趙俨祗不聞不問起來。
母親早逝而父親又不上心,居高位者大概做不來對一個幼童落井下石這種事,但并不妨礙總有那麽幾個欺主年幼的惡仆。而趙俨祗在與惡仆的鬥争過程中迅速蛻變,長成了一個頑劣的、養不熟的狼崽子。
轉眼間趙俨祗到了啓蒙的年紀,由于實在太能折騰,終于在某段時間後,再次獲得了皇帝陛下的關注。
廣陵王伴讀,淮陽侯世子劉晉“不慎”失足掉進了荷花池,獲救後卧病月餘,再也不肯當這勞什子的伴讀;
廣陵王伴讀,伏波将軍長孫鄭康“毆打”廣陵王傅母,鄭老将軍親自入宮請罪,領走孫子。
“斯文掃地,真是斯文掃地啊!”趙景疲憊地揉着太陽穴,聽趙俨祗的第二位王傅宋濟章聲淚俱下地哭訴,“廣陵王無狀,臣罪當誅!臣愧對……”
趙景連忙遏制住宋老先生看起來就像是長篇大論的哭訴,并好言安撫了近一個時辰,才把剛剛成為前任廣陵王傅的宋濟章送出門。
據說廣陵王頑劣不成器令今上心痛不已,深覺愧對早逝的發妻。趙俨祗七歲生辰的那一天,被趙景罰在昭和皇後陵前跪了兩個時辰,一直跪倒膝蓋沒了知覺。
趙俨祗自出生至今,不是被寵的不像樣子,就是被父親丢在腦後一年也沒能見上幾回,因此在他這短短七年的人生中,根本連跪都很少。像現在這樣一跪兩個時辰,恐怕連上輩子都沒有過。由于沒什麽經驗,自然也沒竅門。趙俨祗跪得膝蓋都麻了,睫毛上的水珠冷得像要凍成冰,他還是倔強地咬着唇不認錯,不說話。
而皇帝陛下遣退了一幹內侍近臣,就在這冰天雪地裏陪着幼子在發妻墓前站了兩個時辰。
Advertisement
他估計趙俨祗實在凍得受不住了,只好長嘆一聲把兒子抱起來。養不教,父之過,趙景把心愛的幼子抱在懷裏,心中默嘆,阿惠,我該拿咱們的孩子怎麽辦呢。
“阿元就拜托先生了。”
趙景深施一禮,對方忙避開相扶。與皇帝陛下交談之人并沒有立時答允,相反卻皺起眉頭,沉聲問道:“陛下可想好了?”
此人正是先帝最重要的謀臣,今上恩師,顧家家主顧慎行。顧家是當時最有實力的四大世家顧謝王周之一,延綿數百年,歷經朝代更替而不倒。顧慎行是當代大儒,人品才學自不在話下,雖已不問世事多年,依舊不容人不側目而視。
至此,皇帝陛下一顆護犢的心昭然若揭,他在趙俨祗身上耗費的心血,簡直甩了其他兒子八條街。雖說沒有外家可恃而又受寵的皇子生存并不那麽容易,但是有一個肯張牙舞爪保護自己的父親,這一切想必便沒那麽艱難了。何況顧慎行一日為王傅,便算是半個顧家綁在了趙俨祗身上,再多麽位高權重的人想要動歪腦筋,也須多忌諱常山顧氏三分。
可是,利劍可傷人,亦會傷己。皇帝這樣一來,恐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動心思呢。
“朕想好了。誰不想讓阿元好好活下去,盡可試試看。”
廣陵王趙俨祗卧病三日後,收到了他遲到的生日禮物,除了新王傅顧慎行外,還有伴讀謝清。
謝清是謝家長子,理應身份貴重,可這長子卻是由謝相的一個禦婢所出;而且出于某種原因,謝清這位早逝的生母特別不入謝夫人的眼。謝家子嗣衆多,自然不會以一個與主母有隙的禦婢之子為重,謝相自己也不會為了這些事情與發妻為難。因此平日謝清在家裏的存在感并不比謝丞相庭院裏那池子心愛的魚更強。想來謝相奉命給趙俨祗送來長子做伴讀,其意敷衍居多。
那一日對廣陵王趙俨祗來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那天他見到了他影響了他畢生的老師,得到了他此生最重要的謀臣。
那年趙俨祗七歲,謝清十一歲。
雖然那時已隐隐初現風雨,但畢竟,少年不識愁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