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江州鳳城突發山洪, 受災人數三萬七千人,雲山村委會捐款二十億用于災區救災……”
3095年三月,前往雲山村的私家車上, 王明宇看着平板新聞感慨。這是雲山九代懸浮式汽車, 汽車底部距地面三十公分,采用低空行駛系統,遇到障礙物可以自動規避,是市面上的新款汽車。
王明宇是一名高新科技設計師, 這款車子當初辦下來六十二萬, 他現在開了一年,還是非常喜歡。
“訂酒店了沒有?”王明宇将車子設定成自動駕駛, 扭頭問。
“訂了。”王子新示意他繼續開車, 接着擔憂的看向旁邊:“家裏房子挺大的,咱們再買個養老機器人就行, 您非要搬過去呀。”
這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老人身材較瘦,精神頭不錯。
“養老機器人不解悶,這次過去不用你們掏錢,你們不能攔着。”李桐想也不想道。
李桐今年九十二歲,做過兩次心髒搭橋手術,年齡大了, 她很多事情都看開了。從五年前起, 她就一直想着去雲山養老院。
雲山養老院是雲山村二十年前建的是大型養老社區,裏面吃住休閑一體, 她當時準備訂房, 孫子孫女感覺送養老院不孝順, 這才一直拖着沒去。
這兩年年齡越來越大, 在家裏呆着悶,她才執意讓兩人把她送過來。
“現在養老機器人新加了聊天運動模式,詞彙量比年輕人還豐富,哪有什麽悶不悶的,你就是在家沒事瞎折騰。”兩人父母去世早,由李桐一手帶大,他們不想把老人送養老院。
王明宇剛剛說完,李桐旁邊一個機械音道:“你好主人,請問有什麽吩咐?”
“沒事,休眠吧。”
“好的主人。”
這是一個等人高的銀色機器人,采用全機械外觀,有智能體溫和機能監測系統,最高可抱起三百斤成人。背部用小字寫着機器人型號:雲山A007。
這是雲山七代機器人。雲山科技全名雲山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地:大河鎮雲山村。
Advertisement
雲山科技成立于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雲山科技高調注冊,全國有不少質疑。雲山景區科技發達,但這些科技都來源于YUNSHAN公司,經網友調查,YUNSHAN 位于堪培盛奧克大街,公司整體面積不大。可能是科技情懷,工作室只和雲山村合作,拒絕其他其他注資。
這是一個天才公司,三十五年前,YUNSHAN公司突然低調注銷。全球不知道原因,就在全球感慨時,3065年,雲山科技正式注冊。
雲山科技坐落于雲山村內,技術團隊來源于夏國本土工程師。
雲山和YUNSHAN 都發音‘YUNSHAN’,但兩者科技含量截然不同。網友們不認為雲山科技有所發展,直到第一個虛拟屏電腦出現,接着是點觸式手機,無輪汽車,養老機器人……
這三十年裏,雲山科技從一個小公司成為全球科技領域巨頭,每年發行的産品成為科技迷們的必備産品。比如他開的雲山九代汽車,腕表虛拟平板,七代機器人,這些都是雲山旗艦産品。
科技改變生活,雲山産品已經改變了世界。
半小時後,車子來到了大汪停車場。
十年前,自懸浮式汽車普及後,大汪停車場從平地式改成了高樓式,游客們只需要汽車設定成停車模式,車子可以自動升降。
王明宇看了看停車指示牌,發現七層有不少停車位,他把高度模式設定成了七層高度。接着點擊确定,汽車直接升起,當和七層地面平行後,自動進入七層停車場。
王明宇停好車,帶着兩人和機器人下來。
十分鐘後,三人租了輛景區觀光車,來到雲山大橋上。現在景區觀光車都采用的無輪懸浮系統,李桐坐在車上,指着遠處的雲山瀑布道:“我以前跟你外曾祖父看完新聞,就是來這裏拍的照片,當時水廠還沒建好……”
“我知道,當時水廠還沒建好,這裏也沒巨人樹和博物館,大河鎮在修路。您在這裏碰到了雲山村長。”王子新接着李桐的話道。
李桐今年九十二,過往經歷會經常講,她聽的都耳朵起繭了。
“就是在這裏地方。”李桐看着當年的位置。
王子新雖然耳朵起繭,還是朝李桐當年的位置看了看。雲山村道路建築十分嶄新,她無法想象,這裏已經是一個近七十年的‘老’景區了。
雲山景區年代長,但這裏的科技程度是外面不可比拟的,雲山村被稱為全球科技工廠,是完完全全的全球第一村。
三人邊走邊聊,不一會來到了小雲山南側。經過市政府三次劃分,雲山村整體面積十平方公裏,小雲山南側之前是一片荒山,現在建了雲山大學,雲山醫院,森林公園。
雲山大學是和科技公司一起建的,當時建立時,有不少媒體不看好。經營一所大學,除了資金環境,師資力量和學生就業也是十分關鍵的。
雲山大學前期确實艱難,但學校一直秉持認真負責,教書育人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校期間認真負責,開拓學生見識。這期間會安排各種校外實踐,不同院校的交流學習……
學校剛開始那幾年都是用錢砸出來的,随着學生反饋和學生就業調查,雲山村的特別之處緩緩顯現。現在三十年不到,雲山大學已經是全國排名前十的綜合類大學。
王明宇今年二十七,之前想考雲山大學,成績差一百分,考了兩次一直考不上。
“太嫉妒了!”王明宇看着來回走動的雲山學生,十分郁悶。
“等我入學了,讓你來給我送行李!”王子新是王明宇妹妹,和王明宇相比,她已經拿到了雲山大學的提前錄取通知書。
“嘚瑟!”王明宇彈了王子新一下。
這時車子路過雲山醫院。
雲山醫院同樣是砸錢砸出來的,只是雲山村有自己的醫療實驗室,在經營三年後,整體效益扭虧轉盈。現在雲山醫院綜合類治療位于全球前三,每年都有不少患者乘飛機過來治病。
雲山村有三個實驗室:醫療實驗室,科技實驗室,種子實驗室。這三個實驗室科技含量高,已經被成為全球科研工作者的聖地。
走走停停間,車子終于來到了雲山養老院。雲山養老院是一個大型社區,剛到門口,三人就看到了一大片包菜地,這些包菜長的蔥蔥綠綠,單個高度五十公分。
“這麽大?”王明宇一愣。
“應該是新品包菜。”李桐見多識廣道。
這些年裏,雲山實驗室研究完刺梨玉米,還相繼改良了水稻,生菜,番茄這些植物。雲山實驗室不是靠外來基因改良,是在植物本身的基因組上進行改良,都是可安全食用的放心種子。
雲山種子産量大,可适應性強,這些年除了本國種植,有很多都出售給了菲爾拉,羅維多等貧窮國家。當今夏國是全球有名的種子大國,也因這層關系受到其他國家的尊重。
王明宇拍了張照片,攙扶着李桐進去。雲山養老院依山而建,配有五星環境和專業化的醫療服務,大家進去時,有不少爺爺奶奶在操場上玩耍曬太陽,每人身邊都配有一個養老機器人。
養老機器人會在突發情況下進行專業急救,還會監測身體,語音控制影音,是一個急救和娛樂為一體的專業機器人。
雲山科技有養老機器人,帶娃機器人,家庭衛生機器人等多款産品。最便宜的十萬元/臺,特殊人群會有國家財政補助。由于智能識別率高,是全球最暢銷的機器人之一。
“咱們養老機器人可以在院裏租借,也支持自帶。”養老工作人員為三人介紹。
“好。”李桐之前來過多次,她一進門就喜歡上了養老院環境。
在接下來的三小時裏,三人将養老院轉了一遍。雲山養老院從環境到設施都挑不出毛病,費用1.5W/月,以李桐的存款退休金,完全能住到壽終正寝。
“考慮的怎麽樣了?”工作人員介紹完,詢問三人意見。
李桐想報名,王明宇和王子新有些猶豫不決。
“我知道你們擔心我一個人住養老院孤獨,到了我這個年齡,有什麽孤獨不孤獨的。我在市裏住着,你們也沒時間陪我……”王明宇在貴雲市上班,她這兩年跟着住在貴雲。
“你要是不适應了怎麽辦?”王明宇問。
“我對這裏比當地村民還熟悉,再說了,新新下半年就來雲山上學了。”李桐逗道。她這話倒不假,現在老一輩子的雲山人去世,小一輩年紀不大,她比當地村民還熟悉這裏的歷史環境。
王明宇見李桐确實想住,最終無奈的同意。
……
“找一下你們譚老師。”
“譚老師不在!”
……
同一時間,雲山小學外,錢東航在雲山小學外轉來轉去。錢東航今年八十九歲,年輕時跟譚潔同一所大學,當年譚潔想回來教書,他嫌棄村子窮,不想回來。
這些年,他一人在外面拼搏打拼,期間回過大河鎮,由于小時候不愉快的記憶,他對大河鎮沒有歸屬感。他這六十年裏風光過也落寞過,結過三次婚,直到七十歲的才拿着大批財産回到大河。
可能人生閱歷改變,他這次重新觀察大河鎮,發現很多不易發覺的細節。比如大河鎮的鮮花漂亮,空氣清新,道路寬敞,這是以前一直忽略的細節。
七十五歲那年,老伴去世了,他開始一個人生活。
以前的很多人情物事都發生了變化,直到去年三月,他在雲山村曬太陽的時候發現了譚潔。經過打聽,譚潔老伴去世七年,家裏是大汪村的,現在沒事就來雲山小學當義務志願者。
錢東航和譚潔年輕時談過對象,兩人再見面,他年輕時的心髒再次跳動。他這次不為其他,就是想攙扶着走完一生。
他找過譚潔。譚潔沒這方面心思,這不是還有感情,而是精神富裕沒有多餘精力,她的生活裏除了膩膩歪歪,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唉。”錢東航嘆了口氣。他不想當個招人煩的狗皮膏藥,以後也不會貿然打擾譚潔。只是忍不住想,自己當年調整心态,跟着譚潔一起回來教書,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樣……
……
就在錢東航心情感慨的同時,巨人樹六十層的房子裏,譚潔紅眼看着床上的老人。這是一個九十三歲的銀發老人,老人身體憔悴,但面容優雅看得出年輕時極有氣質。
“還有一個月。”此時老人身邊有兩個年輕醫生,醫生用聽診器聽了一下,搖頭說道。
床上的老人正是秦寧。十年前,秦寧被查出骨癌中期,這些年積極配合治療,由于年齡太大,這兩年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醫生走後,譚潔發現秦寧被子上多了兩個小水印。
“張校長。”譚潔遞過一張紙巾。
這是一個七十多歲的白發老人,老人是張雙雙。譚潔猶記得兩人剛見面那會兒,她來學校應聘老師,張雙雙說起自己夢想。張雙雙的夢想是畢業後回學校當老師,她一直以為這是小孩子随便說說,但張雙雙真的做到了。
張雙雙畢業後回到了雲山小學,她先是一名語文老師,接着兢兢業業的成為年級主任。直到周靖川退休,被選為小學校長。譚潔看着張雙雙長大的,知道她是熱愛這份職業,也一直履行着自己教書育人,把孩子帶出大山的承諾。
“我沒事。”張雙雙今年七十六,由于長期生活在雲山村,她的身體還算板正。
張雙雙幫着秦寧掖了掖被角,以雲山村的空氣環境,秦寧不應該得骨癌的。她曾聽醫生說過,秦寧病發原因跟年齡和長期勞累有關。人固有一死,但以秦寧年齡,這幾年過的太遭罪了。
談話間,病床上的人影兒動了下。
“寧寧村長。”張雙雙擦了擦淚珠子,還像以前那樣喊她。
“哭什麽。”秦寧雖然病了,意識還算清楚。
“我沒哭。”
“好,沒哭。”
秦寧不跟她讨論哭不哭的原因,她先是緩了一會,接着問:“鳳城那邊怎麽樣了?”
“按您的要求,以你個人名義捐了五個億,咱們村子集資捐了二十億。”
“你們捐款了?”
“那邊情況挺嚴重,每家每戶出點力就好了。”
……
這些年雲山辣椒廠,水廠,旅游景區,科技公司等多個産業共同發展,總體市值超過了五萬億國際元。雲山集團一直按照村集體模式經營,雲山村民團結,原始股多,每家每戶已經有數十億資産。
村民們富歸富,經上一代村民口傳身授和雲山村整體氛圍影響,新一代村民生活的十分低調。大家沒有物質追求,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探索成長。
秦寧在村集團的股份最多,二十年前已經成為全球實業榜第一。
秦寧沒有過多的物質追求,她這些年把錢用在希望小學,希望工程,山區修路這些項目上,有媒體統計,秦寧這些年的個人捐款已經到達了五百億。
在秦寧風氣的帶動下,村民們在國家災情面前都是第一個捐款的,整體捐款有三百億以上。
村民捐款沒有過多的心思,這些錢在賬戶上放着也是放着,他們在保證自身生活以及從小的耳濡目染下,更喜歡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