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雲山小學占地五十畝, 一進門是條長長的林蔭小道,旁邊是兩個蘑菇屋形狀的門崗室,往裏走是主教學樓, 學生宿舍, 學校文化館。這些全是童話造型,雲山綠化做得好,譚潔感覺自己走在一個童話世界。
“這裏是辦公室。”三分鐘後,女生把譚潔帶到了一個南瓜房前。南瓜房位于學校東側, 裏面有二十個房間, 外面挂着雲山辦公室的牌子。
譚潔走進一個房間。此時房間內坐着三個女生,一個氣質儒雅的男子正在看着三人簡歷。
“帶簡歷了嗎?”男子看到譚潔後問。
“帶了。”譚潔連忙打開背包。
男子認真看完, 介紹起學校:“咱們基礎工資五千, 班主任每月會有五百元的班主任獎,逢年過節按正常流程發禮品。”
四人來之前了解過薪資待遇, 現在聽的如小雞啄米一樣點頭。
“大家要是沒問題了,可以看看教學環境,下午去班級裏試課。”
現在暑假期間,雲山學生大多是雲山村大汪村的,大家沒事時都喜歡來新學校玩耍,學校跟正式上課時一樣熱鬧。
“咱們幾號發工資,學校繳納五險一金?”男子說完, 一個微胖女生舉手問道。女生名為徐聞, 三十六歲,之前在私立小學任教五年, 後來懷孕生子有六年沒參加工作。
面試強調工資和五險一金有些不合适, 只是她太需要這份工作, 想把所有疑惑開門見山的問清。
“每月五號發上個月的工資, 按正常流程繳納五險一金。”
學校原想一號發工資,這裏面涉及到績效考勤,才把工資日定在五號。
“好!”徐聞對這個時間十分滿意。她之前私立工作時,學校都是十五號發工資,有時拖到二十五號,這麽一比,雲山村的發薪時間太給力了!
衆人又問了一些細節,接着來到老師宿舍。老師宿舍和學生宿舍在同一區域,都是城堡造型。老師宿舍是單人間,裏面配備單人床,電視,獨立衛生間,打開窗戶就能看到遠處的巨人樹。
學生宿舍是四人間,每一層都會配有生活老師,學生住宿費500元/學期。
Advertisement
“這裏真好。”徐聞驚訝的看着四周環境。
雲山環境出色,別說小學生,就連研究生也沒有這麽好的待遇!
中午十二點,大家在食堂吃飯。現在還沒有開學,學校食堂是附近村民做的小飯桌,飯菜三菜一湯,營養比例均衡。
吃飯途中,一個應聘者吃了口饅頭閑聊:“這些孩子好不好教?”雲山小學硬件挑不出毛病,作為一名老師,最難教的就是低年級學生。這些學生性子皮難管教,要是遇到愛頂撞的,能把老師氣個半死。
“肯定沒高年級的好帶,大家盡量放寬心。”
徐聞當過三年私立老師,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孩子太皮,把老師氣到了心髒病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難管教,她雖讓大家盡量寬心,但放到自己身上還是心惴惴的。
衆人吃完飯後來到教室。學生教室寬敞明亮,裝修風格是蘑菇主題風,她們到的時候,上午男子和一群學生正坐在教室,教室桌椅擺到了一旁,地面上擺着一張夏國地圖。
此時男子拿着一個盒子晃了晃,示意最旁邊的男生抽卡片。
男生緊張的抽了一張,上面名字:幽州。
“幽州在哪兒?”男子問。
“我想想。”小男生認真看着地圖,接着指向京雲旁邊位置:“在這裏!”幽州是古代時期的軍事重地,位于京雲燕山一帶。
男子給小男生豎了一個大拇指,十分贊賞的問:“請背誦一首和幽州有關的古詩。”
男生歪着頭,實在想不起來。
“我知道,我們隊知道!”旁邊一個女生見他答不出來,興奮的舉手。
“藍隊還要不要回答?”男子的看向男孩。
“不會。”男孩放棄答題,男子示意女生回答。
“《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小女生聲音清脆的背了下來。
“這首詩是後唐詩人寫的,他當時就站在這裏……”男子一邊指着幽州臺的地方,一邊說着這首詩的時代和歷史背景。
“幽州在這個地方啊。”徐聞正規大學畢業,知道幽州這個名字。只是她畢業時間太長,一時間想不起幽州在哪兒,此時聽着男子講解,她腦海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這次紅隊回答正确,獎勵一朵小紅花。”男子往小女生胳膊上貼了朵小紅花。
男孩露出一道懊惱的表情。
教室裏有十二名學生,徐聞等人看着衆人坐姿,猜測這裏把學生分成兩隊進行古詩詞PK。
藍隊挑戰失敗後,紅隊抽卡,題目:峨眉。
“峨眉是川省名山,在這個地方。”紅隊很快找到了位置,接着很快的背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這首古詩是唐代詩人寫的《峨眉山月歌》。”紅隊背完還不往講一下詩歌出處。
“當時這位詩人是從這裏上的船,他船上呆了一天,一出來,就看到一個明亮亮的秋月……”男子用現代語言講述着峨眉山月的場景。他的用詞樸實,但連在一起,峨眉山月的場景仿佛立體起來。
此時不僅學生,就連譚潔等人也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了六百年前的峨眉山前。
“大家想不想看峨眉山月?”男子見大家聽得入神,對學生們問。
“想!”學生眼睛一亮。
歷史博物館可以輸入‘朝代—場景’進行‘歷史穿越’。
《峨眉山月》屬于夏國名詩,這段時間,雲山小學層組織《夜書所見》《江山漁者》這些古詩詞再現,大家模拟過程中可以實行聯機。現在《夜書所見》《江上漁者》都已經像電視劇一樣刻在了學生的腦海裏。
大家聽男子這麽一問,就想到了歷史博物館。
“大家好好聽課,晚上七點博物館門口集合。”男子也沒有賣關子。
他結束今天的興趣課後,看向譚潔等人:“準備好備課了?”
“準備好了。”譚潔有些緊張。
經過上午交流,她知道男子名為周靖川,雲山小學校長,負責她們的工作考核。
“別緊張。”周靖川示意譚潔調節好心态。
四人商量了一下,徐聞有講課經驗,她第一個站在了臺上。
“同學們好。”
“老師好!”
雙方問好後,徐聞開始講課。
因師資環境不同,山區教學質量整體不如市裏,要是沒有好好引導,山區學生容易出現懶散厭學的情緒。
山區孩子要比城裏孩子敏感,她已經做好孩子胡亂搗蛋的準備,只是從上課到結束,孩子們不僅沒有搗蛋,相反聽的十分認真。
孩子們眼神裏沒有膽怯和自卑,而是對學習熱忱的渴望。
在接下來的三小時裏,其他三個老師也上講臺講課。學生們不只會聽,也會舉手舉一反三,課堂氣氛出奇的融洽。經過一天的課堂評測,四人都通過了雲山考核。
……
“你們簽不簽合同?”晚上六點,譚潔轉着肩膀問。雲山合同一年一簽,她雖然返鄉,但不确定能不能呆得住。
“簽啊。”其他人不假思索。雲山小學環境好,課堂氛圍好,她們沒道理不簽。
晚上九點,譚潔坐在彩虹橋下發呆。她喜歡雲山村環境,但她跟錢東航戀愛一年,這份感情不是說散就能散的。
譚潔想了想,給對方發信息:“咱們鎮子挺好的,你應該回來看看。【大河鎮航拍】”
這條消息發出後石沉大海。
“譚老師?”這時一道脆生生女聲響起。
“這麽晚了沒回去?”譚潔招呼問,女生名為張雙雙,上午幫她帶路了。
“我爺爺去水廠開會,一會過來接我。”張雙雙說完,從口袋裏拿出一把秋棗:“給。”
“謝謝。”譚潔有些不好意思,從裏面拿了兩顆。
兩人聊了一會兒,譚潔閑聊問:“以後有什麽夢想?”
“好好學習,當一名老師。”
“當老師不錯,等你長大了,争取考上市一中。”張雙雙今年八歲,畢業後二十五,那時候教師競争寬松,可以去一中二中這些重點高校教學。
譚潔想着十七年後的職業競争,誰知張雙雙搖了搖頭:“我要在村子裏當老師。”
“你都考出去了,不去外面看看?”
“我想在村子裏當老師。”張雙雙說起自己夢想:“我以前上學的時候,學校老師經常換,有時候沒老師了,我們就在教室裏面上自習。
爺爺想把我送市裏,爸爸媽媽不願意,後來周老師來了。我以前就想,我以後一定要回來當老師,不讓大家天天上自習。”
譚潔是大汪村的,以前在學校讀過兩年,張雙雙這麽一說,她想起那兩年的頻繁換老師的時光。
譚潔想起錢東航,她想了想問:“你出去上學,要是有人嫌棄你山裏出去的,怎麽辦?”
她問完就感覺不合适了,孩子才八歲,沒必要讓她了解這些有的沒的。
譚潔剛想補救,張雙雙十分認真道:“我就是山裏面的。”
張雙雙性格早熟,以前就知道家裏窮,爸爸媽媽經常嫌棄她。她從小生活的敏感自卑,後來寧寧村長給了她蛋糕,周老師告訴她,她是一枚小星星,她很棒。
不知從何時起,她好像不自卑了,她會認真照鏡子,告訴自己很棒。
她出生在山裏,但不代表她很差。
她感覺自己以前是泥潭裏的小刺猬,現在被人拉上來了。她想當老師,以後也把更多的小刺猬拉上來。至少像周老師那樣,告訴他們,大家都是會發光的星星。
兩人雜七雜八的聊着,不知過了多久,外面傳來張順根的聲音:“雙雙?”
“來了!”張雙雙起身,跟譚潔擺手後,就一蹦一跳的離開了。
譚潔發了會呆,這時手機響了。來電人:錢東航。
“不回來了?”電話裏傳來錢東航的聲音。
“你為什麽上師範?”譚潔看着星空問道。
“老師鐵飯碗好就業。”羅海出租屋裏,錢東航感覺譚潔問的莫名奇妙。
“确實。”譚潔點了點頭,她以前也是為了鐵飯碗上師範。
“你是留大河還是回羅海?”錢東航問。
這次兩人聊的心平氣和,但都知道,要是譚潔選擇大河,兩人關系也回不去了。
“我打算簽合同了。”譚潔沉默了一會道。
“嗯。”
“咱們鎮子挺好的,你以後可以回來看看。”譚潔真誠建議。
……
半分鐘後,兩人挂斷電話。
如果說之前分手是小打小鬧,這次則是徹底結束。譚潔做出決定後,是不會再吃回頭草的。她原以為自己會傷心一下,但錢東航這三字就像一陣風,在她這兒突然變成了路人甲,不再有任何情緒波動。
和這些膩膩歪歪相比,她更期待接下來的教學生活。
在接下來的一周裏,其他老師和後勤人員相繼入職,雲山小學總教職工46人。九月一號,雲山小學正式開學,這次入學人數三百七十二人。
“這麽多?”九月二日上午,秦寧有些詫異。在之前預計裏,這次最多招二百人,現在比預計多了小一倍。
“藍玉蘇田那邊聽到招生,很多孩子轉過來了。”秦志在一旁無奈道。
之前村小學做統計時,只把大豐紅崖這一帶孩子算上了,哪想其他村子聽到情況,很多人把孩子送了過來,現在正在辦公室裏辦入學手續。
雲山小學只收書費,住宿費,餐飲費這些基礎費用,費用最大的是500元/學期的住宿費,現在大河鎮整體經濟好了,很多家長願意把孩子放在這裏外出打工。
“這是第一年招生,要是教學口碑好了,明年能到一千人。”雲山只招大河鎮範圍內學生,一千基本是大河鎮的學生極限。
“學校那邊能不能适應?”
“王主任和周校長過去幫忙,等忙完這兩天就沒什麽忙了。”雲山小學建成後,大汪村小學正式解散,那邊的校長過來應聘教學主任,現在給周靖川當二把手。
“你這人選的好啊。”秦志說完後感慨。
村裏原想讓秦寧當小學校長,只是校長要經常去市教育局開會,秦寧沒法兼顧村子工作。經過開會讨論,她讓周靖川當校長。
周靖川二十七歲,秦志擔心他處理不好學校工作,哪想從招聘開始,學校工作就處理的井井有條,完全不用他們擔心。
“周老師确實不錯。”秦寧笑了笑,周靖川是系統AI。雙方這一年見的不多,但聽大汪村長提起,大汪村這一年的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了。
兩人聊了一會,秦寧問:“張宏達那邊怎麽樣了?”
張宏達是張順根兒子,之前城裏買房把戶口遷出去了。張順根家裏消停了兩年,上個月,張宏達夫妻突然回來,吵着要房子和辣椒地。
房子和辣椒地都是村民集資的,肯定沒他們的份兒。
這兩人在水廠門口鬧騰,她還沒出來處理,就被車隊司機們‘請’了出去,現在距事情已經過去一周了。
“王村長前天在法院門口見到人了,應該要起訴咱們。”
張宏達這人欺軟怕硬,上次被車隊‘請’出去後,這段時間不敢來村子。張宏達在房子和辣椒這件事上不占理,他也不怕他們起訴,只要別在他們眼前蹦跶就行。
“嗯。”秦寧不想過多關注。不過叮囑秦志,讓他多注意張順根情緒。
“順根叔可比咱們看的開。”秦志樂了。
他跟張順根家上下樓,這兩天沒事就去張順根家串門。用張順根的話說,他早就不把張宏達當兒子了,人到了他這兒歲數,很多事情都看開了。
他前段時間去市裏公證過,等他哪天走了,家裏房子財産辣椒地都是張雙雙的。為防止張宏達鬧騰,這些東西會先由村委會看管,等孩子十八了再給過去。總之,張宏達一個子也拿不到。
“順根爺爺去公證了?”秦寧十分意外。
“對。”秦志也沒想張順根會這麽硬氣。
……
“高院士,雲山村就在前面。”
就在秦志跟秦寧閑聊的同時,大河旅游大巴上,孫大同十分尊敬的介紹。此時在他前面坐着一個白發老人,老人穿着一件藍色短袖,雖然上了年紀,但氣質和精神十分不錯。
老人名為高昌文,全國著名的玉米培育專家,曾将全國玉米産量提高了52%,在夏國農業方面有極高的威望,也是百姓熟知度最高的農業院士。
高昌文此次過來的目的很簡單:考察雲山實驗室。
作者有話說:
《登幽州臺歌》《峨眉山月歌》來源于古詩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