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宋朗旭安慰過妹妹後,拿蜜餞的花嬷嬷終于姍姍來遲,宋朗月最終還是乖乖的把藥湯喝了,含着蜜餞小臉皺成一團。
宋朗旭說空閑再來,就離開了後院,他如今已經十三,七歲後就一直住在前院,很是注意分寸。
而他路過前院跟後院相連的月亮門時,發現剛才他提醒過的落葉還堆在原地,灑掃不見人影,眼睛不由得眯起。
宋朗旭沒說什麽先回了前院,讓小厮石頭去喊管家趙叔來,結果等了兩刻鐘,趙叔才緊趕慢趕的過來,額頭上全是熱出來的汗,不住的擦拭。
見狀宋朗旭只能暫停計劃,端了盞茶遞到趙管家手上,趙管家也是從宋朗旭爺爺輩就在的老人,忠心自不必說,能力也相當不錯,這些年一直管着大事小事。
趙管家口幹舌燥,灌下一盞溫度剛好的茶,喘勻了氣,這才慢慢說道:“二少爺對不住,剛才我去廚房勸架了,廚房那邊兩個兔崽子,竟然為了兩個雞蛋在吵架!要不是我過去及時,兩人差點動起手來!最後兩人都鬧騰着要辭工,我勸了好久才消停,耽誤了時間。”
“廚房的想辭工?”宋朗旭一動。
“對啊,兩個人互相放狠話,都說有他沒我,有我沒他。”說道這個趙管家也是一肚子的氣,難道宋家少給了他們工錢嗎?廚房本來油水就多,一應三節六禮不說了,平時用不完的食材全是他們帶回家的,還想怎麽樣?
宋朗旭坐下,慢慢說:“他們如果想走,也就走吧,留不住的人,費那心思也沒用。”
說穿了,還是廚房覺得在宋家待着沒前途,從前宋父是舉人,來往的都是文人墨客,廚房也能跟着沾上三分光,如今家裏就剩兩個小的,敗落在即,還不趁着船沒翻跑路?
“辭工?!想得美!”趙管家咬牙切齒的,以前宋父還在時,優待仆人,月錢豐厚還不簽賣身契,搶破頭的想要進來,如今倒是想跑了?不脫他們一層皮,他今兒就不信趙!
宋朗旭卻笑了:“廚房簽的都是活契,對方想走,提前跟主家說一聲就行,又有什麽不可以呢?大家好聚好散嘛!再說了,如今家裏也的确用不上那麽多人,要走就走罷。”
趙管家還想再說點什麽,宋朗旭卻道:“再說了趙叔,我打算閉門讀書,如果人多了難免嘈雜,養仆人也花銀子,省一筆算一筆了。”
說到這個程度,趙管家也沒奈何,只能聽了宋朗旭的勸,挑了一個時間,專門問過有哪些人想走,登記好名冊,發了遣散費,前院的人少了大半,除開小石頭,就剩了三人,各司其職。
這些剩下的人裏,趙管家又冷眼觀察了一段時間,确定都是老實肯幹的,這才宣布新的規則,月錢漲一半,逢年過節都有禮物,年底了還多拿一個月月錢。
以前雖然也有外快可拿,但那些都不是定好的,主家心情好就有,心情不好就沒有,如今固定下來,反而讓人覺得安心,那三人幹起活兒更加賣力,打算好好幹。
而小石頭是當初宋父撿到的孤兒,他沒地方可去,更加要留下來。
這招一打一拉,迅速收服了前院的人心,人少加上各司其職,前院的事務開始變的井井有條。
後院。
主母去了,掌管事務的就是嬷嬷們,尤其花嬷嬷還是主母以前帶來的陪嫁奶嬷嬷,威嚴說一不二。
這天花嬷嬷伺候完三姑娘喝藥後,憂心忡忡回了自個屋子,看着外頭打掃的丫頭,忍不住嘆氣。
“好端端的,這是幹嘛呢?好運氣都被嘆走了。”葉嬷嬷掀開簾子進屋,“要是小丫頭們不服管,你盡管教訓就是,難道還有誰敢不聽話?”
“我不是為了這個,你難道不覺得,如今院子裏仆人少的很?空蕩蕩的。”花嬷嬷轉移話題。
“哪裏少了,這不是挺多的嗎?兩個嬷嬷四個大丫頭四個小丫頭,一共十個,還少?”葉嬷嬷不解,“就算是前院裁人,這不也沒裁到我們後院嘛!”
畢竟後院的仆人都是宋母當初帶過來的,都簽了身契,這回“裁員”也沒輪到她們。
聽到前院,花嬷嬷更加氣悶,以前小姐還在,這姑爺的家業不論多少都是小姐孩子的,如今遭逢突變,過上幾年誰還說得準!再說三姑娘年紀又小,如今還要在別人手底下讨生活,這以後日子該怎麽過啊!
心裏憋悶,花嬷嬷就沒忍住說:“我在嘆氣,三姑娘命苦啊!”
這個話題葉嬷嬷也沒法接,年少喪夫喪母的确命苦,孤苦無依,無依無靠的,未來命運不可知。
可話又說出來,跟外頭窮困潦倒的比,至少三姑娘還能安安穩穩的生活着,那不是比什麽都強?人不能光盯着自己失去的嘛!
像葉嬷嬷自個,就是個苦命人,要是天天嘆氣,日子就該別過了。
所以葉嬷嬷安慰道:“三姑娘還有個姐姐跟哥哥呢,以後兄弟姐妹互相扶持着,日子一樣能過的。”完全沒有get到花嬷嬷郁悶的點。
花嬷嬷更郁悶了,卻也知道這話是正理,只能先把滿腔的郁悶憋回去,轉而商量起大夫的事情,要說這回的藥方也吃了大半月,一點效果沒起,是不是再換個大夫?
葉嬷嬷嗯嗯啊啊的答應着,反正不差錢,挨個挨個的換呗,肯定能找到管用的。
前院如今安定下來,宋朗旭正在書院讀書。
這些四書五經,以前的宋朗旭也念過無數遍,書頁都被摸的卷邊,只可惜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念是念了,一點沒往心裏去,如同蒙了一層迷障,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別人花費三分力學會的東西,他需要花費十分力。
以前宋父興致一起,也教過幾回,最後宋朗旭榮獲“朽木不可雕也”的稱號。
現在宋朗旭再翻開書本,迷障一去,倒是覺得這些枯燥的書本顯的津津有味,歷史上的名人,傳記,轶事好像都活了過來,粉墨登場表演自己的故事,讓他暢想自己是不是也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正讀的起勁,趙管家抱着一疊紙張,在書房門口徘徊了三圈,被實在忍不住的宋朗旭揭破:“趙叔有事就進來?難道門口那塊石板特別好踩?”
趙管家被說的臉紅,把抱着的東西放到桌上:“二少爺,這是上半年的賬本,您來核對一下。”
喔?賬本?宋朗旭被說得來了興趣,以前他只能伸手拿月例,倒是頭一回知道家裏的財務狀況。
宋朗旭興致勃勃的開始翻看賬本,完全沒注意到趙管家糾結的表情。
賬本很厚,看起來好像記了很多東西,可等宋朗旭一翻才發現,關鍵的信息根本沒多少,精煉提要的話,一張紙都能寫滿。古時的記賬方式還是一進一出,相當費時。如果讓宋朗旭總結的話,
宋府目前的資産如下。
水田一百二十畝,旱田一百八十畝,山地二百畝,共計五百。
東市鋪面三間,西市兩間,北市兩間,共計七間。
宋父并不是什麽擅長經營的人,但勝在穩打穩紮,自從宋父分家從宋爺爺手頭拿到這些財産後,按部就班的把田地鋪子租賃出去,除了自己花銷外,積攢下來的錢財繼續買田買地,這才慢慢的越來越多,聚沙成塔了。
宋朗旭粗粗估算,至少也折合現銀幾千兩,以目前的糧價,算是很大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