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收拾黑心姐夫(完)
“哎,你聽說了吧,就那位新科狀元陳大人,被禦史給參了”
“哎呀,我當什麽新鮮事兒呢,這都哪年的老黃歷了。聽得耳朵都長繭子了。”聽到這話的人擺擺手,這個瓜他已經吃過了啊。
“別急啊,聽我說啊,我二舅媽的堂妹的姨媽家的三兒子,前陣剛從元南府回來。這陳狀元啊,老家就是元南府玉隆縣的。聽玉隆縣的人說,這陳狀元家,被雷---劈了!”
“什麽?被雷劈了?”吃瓜的群衆不禁目瞪狗呆。天吶,震驚!怎麽會有這回事?大瓜!大瓜啊。
“可不是。聽說,被雷劈的地方還是陳狀元的老宅。這陳狀元成婚時,岳家陪送了一套宅子,他成婚後是住在陪嫁宅子裏的。被雷劈的,就是他爹娘活着那會蓋的那幾間茅草屋。可見老天有眼。”
“這話怎麽說?”
“你想啊,陳狀元原來的岳家,對他多好啊,不僅出錢供他讀書,還陪嫁宅子。不然,他就是有天大的才華,連讀書的錢都沒有,連個秀才估計都中不了。不說別個,這去參加府試一個回來,就不少錢吶。”
“這倒是。”吃瓜群衆點點頭。
“結果他倒好,金榜題名之前,對岳家感恩戴德的,說什麽如果相負,天打雷劈,結果,過河折橋,一朝高中就另娶了高門貴女。這件事,他最對不起的可是他的岳家。可要是劈到他在老家住的宅子裏,不就連妻兒一塊劈了嗎?”
“可不,這冤有頭債有主,要是天雷劈下來劈的那對母子,也就太不公平了。可見老天還是有眼的。”
“那是。你是不知道啊,陳狀元家被雷劈的時候,還是個大雨天吶。雨下得跟瓢潑那麽大。而且還就在雨最大的時候,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他家,着火了。”
“什麽?着火了?”
“你以為就是雷劈一下就得?據說他家三四間房的地方,燒了一半兒。當時街坊鄰居還有人念叨着要不要去救火的。可你想想,救火怎麽救?不就是拿水桶拎水潑過去。可當時雨就有那麽大。”
“真的假的?”吃瓜群衆突然覺得這個瓜有點不太保熟。下大雨着火,還燒了三四間房子,怎麽聽着這麽不靠譜呢。
“這事在玉隆都遍了。當時也就剛放榜沒幾天。大家一琢磨,這大雨天着火,天打雷劈的,肯定是陳解元在京城另娶了。結果,你還別說,大家夥都猜中了。”
這時候,一個中年男子湊了上來,“這事兒啊,我也聽說了。我媳婦娘家就是玉隆的,我小舅子的表哥的二姨就是那個村兒的,雨停了後,他們都去陳狀元家看了。幾間茅草屋确實是燒了一半。當時着火的時候,還冒黑煙呢。”
“看來,這是遭了天譴啊。”
“估計就是了。反正那火起得挺邪性的。以前只聽說過大火遇到雨後停的,偏偏就他家,是下着大雨的時候起的火,一些老人們都說,長這麽大頭一回見。以前真是聽都沒聽過。”
震驚!震驚!
陳狀元祖宅被天打雷劈了!
京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是朝廷的政治經濟中心,京城的吃瓜群衆們可是見過世面的,吃過的各種各樣的瓜也多了去了。
不過,這次的瓜,就是見過成面的京城吃瓜群衆們聽完也是目瞪狗呆,天吶,居然還有這種事!傾盆大雨的時候居然起了火。
這和陳狀元因天打雷劈誓言被參,衛國公府二房少爺韓平遠路遇算命先生,被提醒遠離天打雷劈之人,翰林院翰林們抵制陳文,沈禦史奉旨去陳狀元老家巡查等老瓜遙相呼應,那叫一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喲。
甜!
什麽?你不知道這事兒?你落伍了!我們老京城人都聽說了!聽我給你講講吧。省得別人一問不知的。
哎喲,你不知道哇,四九城都傳遍了……
聽說了吧,就那陳狀元的事兒,又有了新篇兒啦,聽我給你慢慢道來……
京城吃瓜群衆們自帶幹糧,用積極飽滿的熱情,和人分享這個甜甜的大瓜。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基本上就達到了京城全覆蓋。
一層石激起千層浪,第二天,不等禦史們張口,翰林們就跟打了雞血一樣,都出來參奏陳文。
“陛下,陳文私德有虧之人,不配為官!”說這話的老翰林是很有底氣的,他的老妻可是從貧寒時就嫁給他了,一口氣給他生了三兒四女。他家裏一個妾都沒有。
“陛下,陳文無情無義,過河拆橋之人,不配為官。”這位老翰林家裏是有一個妾的,不過正妻可是原配。
陳文現在是暫時以休沐的名義呆在家裏,還是翰林的職位還是保留着呢。萬一他哪天心血來潮,把休沐取消了怎麽辦?
得趕緊想辦法把陳文徹底趕出翰林院。不然,哪天老天爺想起陳文來,一個雷下來,把大家連累着可怎麽辦?要是根據韓平遠的那一卦算,只要天雷一下來,必是血光之災啊。這可關系到翰林院各位同僚們的身家性命!
這時候,魏侍郎當然要站出來據理力争了“陛下,這絕對是有小人故意做局陷害。說陳文發過天打雷劈的誓言,可事實上,并無人證。說陳文老家被天打雷劈了,也無人證。分明是有人故意以訛傳訛!我們吏部評判官員,一向更看重其在任上的做為。就拿外任官員來說,只要其能夠廉潔奉公,造福一方百姓就是好官。如果,單以私德來考量的話,這些外任官員最起碼要十去其三。朝廷哪裏經得起這個的折騰!”
他不是為陳文争,而是為魏家的面子争。真要說起來,還是魏家力勸陳文另娶,才會有後來的這一檔子事。如果陳文因此灰溜溜地被罷官,魏家難道有什麽面子不成?
“魏大人不要顧左右而言他。發達後休妻另娶的,确實是有,但是哪個發下天打雷劈的誓言了。發下天打雷劈的誓言還敢休妻另娶的,也就咱們陳狀元這獨一份吧。連天都敢欺,
焉知以後不會欺瞞朝廷,欺瞞陛下!”
劉棠禦史再次重申,他看的可不是陳文後院那點狗屁倒竈的破事,他是一葉秋而知天下秋!
劉禦史打頭,禦史臺的其他同僚們趕緊跟上。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地對陳文進行了各種批判。
其他大臣們一看,也紛紛跟進。這年頭,誰家沒個在翰林院的族人親戚的。就幫着着敲敲邊鼓吧。
一時間,大殿裏成了個菜市場一樣,亂哄哄的,跟養了兩百只鴨子差不多。
“洪愛卿,你的意思呢?”皇上把問題抛給了洪掌院。
“現在陳文還在休沐,老臣覺得,可以等沈大人回來之後回複情況之後陛下再行定奪。”洪掌院相對還是要穩重老成一些的。
倒不是說洪掌院不擔心自己的安危,只是,皇上态度上像是在向他征求意見,但混過官場的人都知道,其實他沒有第二種選擇。
“那就等沈愛卿回來之後再行定奪吧。”皇上大手一揮道。
皇上已經給這事暫時定了調子,大家也不好再對陳文窮追不舍。好在翰林院也不是沒有收獲,陳文暫時休沐的意思,就是這事明了之前,應該不會去翰林院了。大家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魏侍郎獨自坐在書房裏,目光有些呆滞地望着窗前的樹枝上的新芽。
他派去玉隆縣的人也回來了,經查,陳文的老宅,确實是在下雨天的時候遭了雷擊,然後起了濃濃大火。
他久經宦海,思量了許久,派了不少人調查,還是沒弄明白,這事倒底是有幕後黑手還是完全就是一全巧合。
那本書出來的時候,殿試還沒有開始呢。周家不可能會預測到魏家會招陳文為婿的。
這事最大的可能,就是周家為了防止女婿過河拆橋寫了這麽一本書,然後京城有人發現了這本書後,借勢找了一個算命先生。
可就算這樣的話,那陳家着火又是怎麽回事陳文家着火的時間,就在放榜後沒幾天。魏家雖然早就看中了陳文,但也是放榜後才定下來招陳文為婿的。如果在魏家捉婿的時候有人從京城出發,趕到玉隆去放火,就是三百裏加急,還得幾天呢。可話說回來,朝中哪個大員,敢沒事讓驿站加急!就算是真加了急,也不可能一點痕跡都沒有。
要說這火是有人造謠吧,那街坊四鄰那裏,不可能一點破綻都沒有。
到了現在,魏侍郎也非常後悔當初招陳文為婿的決定。如果時間可以重來,他恨不得掐死那會的自己。為什麽,為什麽啊這科的進士有三百個,他卻偏偏眼瞎看中了陳文!
莫非,陳文真是遭了天譴不成?
這段時間他們魏家沒少被人嘲笑,連累得家人都不怎麽願意出門了。
魏侍郎正在書房咬着牙碎碎念,女兒魏靜推門進來。
“爹爹,女兒要跟陳文和離。”
自從陳文那本書問世後,她出去就沒少受別人的嘲笑。如今,又出了這樣的事,她一天都忍不了了。
出了這樣的事,陳文的仕途已經折戟了。難不成,她的後半輩子要跟一個平民百姓綁在一起不成?
如果陳文真有什麽經天緯地之能,也不是不能考慮,只是,陳文回京之後的種種表現,實在是讓她太失望了。每天只知道縮在家裏,大罵設局之人。這對改變現狀簡直是一點用都沒有。
魏侍郎擡眼望了望女兒,長嘆了一口氣。
就算是真是有人設局,他們魏家,在這場局中,已經輸了,而且是輸得灰頭土臉的。
陳文就是進了翰林院,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六品翰林,陳文将來貶官也好,流放也好,其實對他們魏家來說,表面影響并不大。
只是,倒底是傷了三皇子一脈的威信。
現在坊間已經開始流傳,說這個陳狀元,就是三皇子的表姐夫。當初魏侍郎府招陳文為婿就是給三皇子找的幫手。這話,原也不算是錯。算是三皇子一系的陽謀了。只是,出了這樣的事,這些話,對三皇子來說,傷害就很大了。
君權,自來天授。天子受天命而立。有了一個天打雷劈的表姐夫,別人對三皇子又會怎麽想呢?三皇子為什麽會相中一個受天譴的幫手呢?是不是對上天有什麽意見?還是說,和上天不太對付?最起碼是相沖吧?
在沈大人沒有回京之前,魏氏就火速和陳文和離,并且話出話來,他們魏家也是被騙的,以前也不知道陳文在老家已有妻室的。魏家一直是以禮義持家,如今知道了,自然看不得這樣的忘恩負義之人,自然是要和對方一刀兩斷的。
陳文本就身無恒産,以前靠周家,中了狀元後則是住在魏家。主人送客,只需揮揮手。就這樣,陳文和他新買的小厮就被魏家趕了出來。
當然,魏家可是個體面人家,陳文主仆出來的時候,穿的還是身體面衣服,手上,還拿着魏家友情贈送的一百兩銀票。
站在魏家門口,陳文淚如雨下。他也明白,他的官途,已經被封死了。如無意外,沈大人回京之時,就是他陳文被去除功名之日。天棄之人,上天之子又怎麽敢用呢?打發掉他一個小小的翰林,換得上天展顏,天子又怎麽會不願意呢?
只是,他傷心的是魏家的絕情。
他剛得知自己中得狀元之時,也是意氣風發,想着接妻兒來京享福的。沒想到,當天就被魏家捉了婿。魏家要招他為婿的事,他本來也是不同意的。他和阿月夫妻情深,兩人之間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是魏家一直勸說,官場風高浪急,他要是沒個靠山,沒準哪天就被浪頭打翻了,勸他找個靠山。還說如果他和魏氏成婚,魏氏一定對周氏當親姐姐一樣尊敬,對前頭的兒子視如己出,他才昏了頭,答應了魏家的要求。
沒想到,就因為有人下了個套,魏家就立馬抛棄自己了。
是的,陳文是不相信自己是什麽天譴之人的,他覺得自己是受了魏家的連累,才成了政敵手下的炮灰。那把大火,說不得就是太子一系找人放的。至于人家為什麽要放火,還不是要滅滅三皇子的氣焰。據他所知,在他這件事之前,三皇子可是風頭正盛,有時候太子都要避其鋒芒呢。
如果不是魏家,自己現在也還是嬌妻愛子在側,前途遠大的狀元郎呢。哪像現在這樣,跟個落水狗似的。
都是魏家,拉自己下水不算,還這麽絕情。
自己寒窗苦讀多年,才中得狀元。風光的時候,他們謊言誘騙,致使自己落魄,可他們做為如作俑者,卻在自己落魄的時候踩了一腳,還有區區一百兩,買斷自己的前程……和人生。
還能回鄉嗎?
還能回頭嗎?
周家已經視自己如敝履,恩斷情絕。說起來回鄉時,他連兒子也沒見到呢。當時自己就是這樣身無分文被趕了出來。
回不去了啊。
說來也不怪周家生氣啊,周家原來對自己多好啊,自己沒錢讀書,供自己讀書,科舉,還陪嫁了宅子。結果,自己一朝中了狀元,就想着貶妻為妾了。這不是白眼狼是什麽?
周家也就罷了,可你魏家憑什麽?我陳文為什麽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你們心裏沒數嗎?
“老爺。”看陳文站門口發呆,新買的小厮忙提醒道。都被人趕出來了,還是趕緊走吧。站在門口不是讓人看笑話嗎?
“咱們先走吧,先找個客棧住下。小福,回頭,我寫封信,你幫我送到玉隆,親自交給少爺。”
“那我要是走了,老爺你身邊就沒人服侍了。”小福擔心地道。
“呵呵,沒關系。我以前也是沒人服侍的。”陳文擺了擺手。
主仆兩人找了間客棧住了下來。第二天,小福拿着陳文的信和五十兩銀子回了玉隆。他不知道,這是陳文的絕筆。
再不久,一群翰林要下衙回家時,發現陳文吊死在了翰林院裏的一棵歪脖樹上。也不知道他怎麽進來的。
在陳文懷中大家還找到一封遺書。
陳文遺書上說他前幾天遇到一位得道高人,這位高人說,觀魏家氣勢,有敗落之象,甚至有可能是族誅之禍。
而魏家之敗勢,需要找大氣運者借運才能改之。
而陳文就是封妻蔭子的命格,他能中狀元,自然也帶一些文曲是運。也因此被魏家相中。
為了找陳借運,魏家特意捉陳文為婿。果然,最後陳文以身敗名裂之代價,換得魏家族誅之禍得以消除。
只是他十分不憤,恨魏家惡毒,向高人求問報仇之法。高人說陳文過河拆橋,這才會招來天譴,也是自食惡果。如果想要向魏家讨公道,就要付出性命的代價。
陳文在遺書中還寫道,本來他高中狀元後,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回鄉把嬌妻愛兒接到京城。沒想到被魏家捉了婿。他當時不想答應的,也盡力反抗,奈何魏家派出的都是壯仆,而他只帶了一個仆人,根本招架不住。
在見到魏侍郎後,他還是反複向對方講述了和妻子多麽恩愛,也說了自己有個可愛的兒子。只是,魏侍郎和魏氏一直勸他說,官場上風高浪急,一個不慎就容易被浪頭掀翻。不如找個靠山。
他還說,魏家是侍郎府第,女兒又是衛國公府的外孫女,做妾肯定是不行的。不說別個,宮裏的貴妃娘娘面子就沒處擱。因此,只能委屈他老家的原配做妾,當然,只是名義上做妾,但是魏氏會像尊敬親姐姐一樣尊敬她。兒子也會視如親生。也是他傻,居然相信了魏家的鬼話,這才鑄下大錯。
沒想到,魏家把惡運轉借到他身上後,過河就拆橋,當下提出了和離,把他趕出了魏家。
他過河折橋,招來天譴,沒什麽可說的。但魏家借了他的運,把他弄得幾乎家破人亡的地步,還想着獨善其身,肯定也不是行的。
他願意以賤命一條,求老天爺撥亂反正。
陳文死了,朝中嘩然。
那封遺書的信息量可太大了。什麽叫族誅之禍?說白了,就是謀反之罪!基本上,只有謀反大罪,才會有族誅之禍!
無論哪朝哪代,就是皇帝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殺人的,殺人必有由頭。就算是你想滅了誰全族,那這個人一定有謀反之罪!如果沒有,那麽,給他扣一頂謀反的帽子就是了。
換句話說,想殺誰全族,那麽,順序上,一定是先給他扣一個謀反大罪,然後,再搞族誅。
說魏家會有族誅之禍,翻譯一下,就是魏家會謀反!
魏家為什麽會謀反呢?估計……保不齊是為了三皇子吧?
不要把老天爺不當回事,在玉隆,老天爺可是顯示了自己的力量的。是的,這時候沈大人也回來了,報告了他在玉隆的所見所聞,證明了陳文祖宅确實是遭受了天譴。
經過太子和柳國公府一番運作,三皇子很快從奪嫡中出局,被朝廷分封到了南夷當藩王去了。
此時大勢已去,魏家為了自保,魏侍郎上了道辭官的折子,說自己思鄉心切,想念家鄉的李子。很快得到了朝廷批複。可惜命不好,還是病死在了回鄉的途中。
魏氏跟着爹娘回鄉沒多久也郁郁而終。
至于王夫子,一直在等着得意門生陳文步步高升的好消息,沒想到,傳來了陳文自盡的噩耗。王夫子頓時心如刀絞!
那可是他的他的一半多家産啊。
王夫子給陳文送儀程時,妻兒本就不情願,出了這樣的事,王夫子沒少受妻兒埋怨。
還有就是,有一些學生,本來是看中他和陳文的關系才來的,陳文身敗名裂了,這些學生借不到勢,自然是改投他處。王夫子的私塾人漸漸少了。學生少了,束脩也就少了。這經濟上不大寬裕了,王夫子也就再也沒有閑情去別人家指點江山了。
接受了原主的感謝,周安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