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十八
蔣超自學考試有三門都在十月份考,所以進來便一直加緊忙着複習,與林萍的約會便都基本是在圖書館裏度過的。甚至十一長假都沒有去哪裏玩,一來是要積極應對考試,二來十一假期各個旅游景點都人滿為患,走到哪裏都是滿眼的人和滿地的垃圾,而且一直都在忙于排隊和擠過擁擠的人群,一點放假休閑輕松地感覺也無。于是,十一長假,林萍林若蔣超李岩四人都很一致地老實呆在若水居或者宿舍,有時去逛逛超市,有時去逛逛街邊公園。四人約定等蔣超考完試一起去水鄉古鎮走走。
蔣超的考試在十月中旬結束,結果還未出來,但蔣超自我感覺還不錯,于是便更輕松積極地計劃起水鄉古鎮行。
林萍是辭去了原來的工作一心來開若水居,自己開店,時間上的安排就自由很多。作為二股東的林若,最初也是決定要先辭職的,但是林萍覺得若水居才剛剛開始,一切都還不穩定,起步階段,客源也少,事務也不多,暫時一個人還應付的來,讓林若還是繼續将自己的工作進行下去,過一段時間在來若水居上全班,目前就打打零工好了,林若的工作忙碌的時候恨不得多長幾個腦袋幾只手,清閑的時候優哉游哉的很惬意,林若十一的時候很自覺的留守值了兩天班,又代出去游玩的同事值了兩天班,所以年前林若有了那麽幾天可以調休的假日。李岩的工作也有一定的自由度,主要還是可以調休,十一因為林若加班,他也不得不加了幾天班,于是和林若一樣,換來了後面随時休息的假日。蔣超跟着親戚的裝潢隊幹活,有活幹活,沒活就休息。于是,此次的水鄉古鎮行在四人共同空出來的十月底成行。
四人提前在網上定的票,夜游加一個實景演出,早上睡了個懶覺,起來洗漱、吃飯收拾行李,去車站坐車,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的時候已經下午2點,稍事休息,去售票點領了票,一番磨蹭下來正好三點鐘是夜游票開始的時間。古鎮多水,水上多橋,橋上多……人,是的,這個時間,每條青石板的小路上依然有行人或悠然或匆匆地走過,只有橋下的流水一直靜靜地緩緩地流動。橋是石橋,路是青石板路,房子是石頭的基底和木質的棱柱、屋頂、房檐、窗戶巧妙地搭配并且雕刻不同的裝飾組合成的房子,四人一邊貪婪地看着,一邊尋找着已經定下的旅館,曲曲繞繞地過了幾條小巷、幾座小橋,找到了定下的小旅館,水鄉特色的農家小院,門前小道邊上就是悠悠地流水,東邊是一片民居,西邊近百米是一排各色店鋪,小吃、特色紀念品等都有,拐出巷子向北不遠就是一個古戲臺,經常會有戲曲演出,向南則通到一個臨湖的園子,園子過一個橋就是一座寺廟。總之,這個小旅館的地理位置是不錯的,當然,這也是林萍林若網上搜索比較價格、位置、服務等各方面因素之後才選定的,果然也沒讓她們失望。店家很親切熱情,拿了鑰匙存了行李,四人就趕緊拿票去看景點了。
夜游票沒有白天的全票內容多,主要是有幾個故居之類的景點,四人混在一個旅游團旁邊同他們一起一邊看舊時大戶人家的房屋構造、古舊物品一邊聽導游講解,天色漸暗,加之這些高門大戶的房子都是內裏較大,露天的院落卻很小,各處雖然都有燈照着,還是覺得陰暗,林若一時好奇脫離了人群湊到一個廚房去看一些廚具,卻只見黑森森地幽靜地吓人,尤其聽到隔壁導游高聲講解的聲音,更趁得自己這裏陰森森地靜靜地可怕,趕緊小跑到林萍他們身邊不敢再自己一個人亂跑。
一群人一邊看着一邊感嘆這大戶人家的日子當年過得着實奢華,一邊贊嘆幾百年前各種手工藝水平非現下科技水平可比,一邊又唏噓這家主人的發跡崛起和逐漸衰落同朝政和社會環境不可分割。林萍和林若愛看各類瓷器、字畫和各種古董,雖然不懂什麽真真假假,覺得樣式古樸、線條有的樸拙有的細膩,看來都是極美的;蔣超則盯着各處桌椅擺放、房屋構造;李岩跟着林若她們看看字畫,時不時給她們講一下這是什麽字體,哪個大家擅長寫這樣的字并且寫的好,有林若她們看不懂的字也會拉着他問,他也和蔣超一樣會看各處房屋怎樣連接相通,因為他會下意識地關注舊時的人們相互之間怎樣快捷地溝通……林若和林萍笑說通過這大概可以看出各自的興趣和工作是什麽,果然都有些職業病。
幾個宅院看過來,已經近5點鐘,實景演出就要開始了。四個人趕緊匆匆地跑去演出點,露天的觀衆席已經有一半都有人坐着等待了,找了一處靠前且相連的四個座位,四個人坐定。本來亮着的各處燈光忽然全部熄滅,片刻後,濃霧飄出,飄散至空中,被風一吹,将各處都籠着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陣笛聲悠揚劃空而來,又随着薄霧一起飄到每個人的耳中、心裏。一點漁火亮起,一只小船從不遠處的拱橋下搖蕩着緩緩行來,一人伫立船頭橫吹竹笛,一人披着蓑衣,輕劃着木漿,一燈挂在桅杆上,淡黃的光暈中照出水面的波光閃爍,耳中只聽見悠揚的笛聲和嘩啦的水聲。人們都沉浸在這安靜美好的畫面中,整個世界都好像忽然只有那船、那人、那燈,還有那笛聲。笛聲慢慢低沉、漸漸消散,那船那人也隐入了霧中一般突然不知所蹤。觀衆席上方的燈光一瞬間全亮開,一致對準了與觀衆席一環曲水相隔的舞臺,舞臺上幾十米高懸垂下來的薄紗一般的幕布緩緩掀開,連綿的青瓦白牆邊開着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杏花梨花,窈窕美好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們手撐着油紙傘走在江南煙雨中,飄搖而過的身姿如春燕一般輕盈美妙……春天,江南的春,開始了……
林若四人都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實景演出,一個個都目不轉睛,林若更是一個勁鼓掌贊妙。這樣的舞臺布景虛實結合,宛似人在畫中,又似畫中景移到了現實中,服裝造型和舞蹈設計,以及燈光設計搭配的絕妙,營造出美輪美奂、如夢似幻的效果,舞蹈、雜技、相聲、小品各種技藝相結合将水鄉四季景色、風俗人情一點點在人們面前像打開畫卷一樣鋪陳開來、一幕幕生動有趣,觀衆席上不時掌聲叫好聲一片,直至演出結束,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走出演出點,夜已降臨,越往深處走,人越稀少,各家店鋪也熄了燈火、關了店門,林若他們走在灰暗的巷子中,想着剛剛那一場演出,猶覺得恍似夢中。
四人找了一家還在營業的小飯店,點了幾道水鄉特色菜式,二樓臨窗的位置,木格子的窗戶半開着,靠在窗邊看得見細長的水道兩旁房屋臨水一邊挂着一只只紅色燈籠閃爍着連接着延伸至黑暗中,這樣一幅畫面有種寂靜的喧騰的感覺。
旅游景點的食物一如常規地貴,但是,人們總忍不住想要嘗試自己沒有見過的吃過的東西,而且到一個地方一定要吃地方特色的東西,似乎是某種約定成俗的習慣。如果要求不是太高、不是太挑剔,抱着嘗嘗鮮的态度,那麽總還是能覺得滿意的。林若四人都不算挑剔,但是,身為北方人,最不習慣的大概就是南方人的葷菜裏都會放糖這一點吧,林若因為自大學開始就在南方呆着,而且天生胃口适應能力強,吃得香甜。林萍也還算習慣,問她感覺,那就是“還行,還能吃。”蔣超和李岩兩個男人則直言太甜了,雖然點菜時已經招呼過老板要味淡一點,他們依然覺得有點甜膩。
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男人的适應能力比女人強,這大概和男人天生強硬的身體素質分不開,但是,顯然,在對食物上面,男人的适應能力比不過女人,由此也可見,男人有時比女人還挑剔。
林若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在場的兩個男人都默默地瞥了她一眼,林若挑眉,吃飽之後就該喝足了,喝着略有些苦澀的大麥茶,嘴裏甜膩的味道也沖淡了很多,林若的心思也活躍起來了。
拉着林萍一通閑扯,将今天的所見所聞又回顧溫習了一番。“女人啊,有時候真是個話唠啊,以前可真沒覺着林若這麽能說。”蔣超看着聊得興起的林萍和林若,對着李岩無奈地調侃。
李岩點頭道是,也看着興奮的眼睛發亮的林若,回道“有的說挺好,某天,她若對着你無話可說,你大概就不知如何是好了。”蔣超收回看着林萍笑得合不攏嘴的樣子的目光,舉起茶杯和李岩碰了一下,“同病相憐的倆兄弟,幹一個。”
飯後又在夜幕下的古鎮裏走了好一會兒才回到旅館,約定明天早起見識見識真正的安靜的水鄉古鎮,各自洗漱休息。李岩和蔣超一個房間,林若和林萍一個房間,雙雙回房間後又是一陣閑聊,到最後終于睡去也已接近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