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走上正軌的書院(上)
錦鯉站在課桌前,凝望着面前一張張稚嫩的面孔,滿意的點點頭,總算要開始了,他受人所托的第一堂教學課。想起之前的混亂,饒是錦鯉,也不免有種老了一歲的感覺。
送走薛夫人不久,太陽微升起時,陸陸續續的有家長把自家的孩子送來了,——畢竟是事先就看到過官府張貼告示通知,倒是不會對這從天而降的夫子有什麽不放心,只是畢竟是初次,還是親自把孩子送來,哪怕不能混個臉熟,也能給人家個好印象不是。
錦鯉見狀,拜托錢伯帶着抱着兔兔玩的寧兒和李磊去廚房煮些水,在大堂整理一處供家長們臨時歇息喝點茶水的地方,還有給前來學習的孩子們安排個可以集中看看書冊字畫的房間,寧兒還有李磊雖小,但是勝在活潑可愛,給家長們帶帶路,活躍融洽下孩子們間的陌生情緒什麽的還是沒有問題的,而他則親自守在大門口。
霎時,自搬運的小工和薛夫人告辭後只有寧兒玩耍的歡呼聲的書院熱鬧非常。
最先到來的是一些衣着樸素,膚色偏黑的家長,這一波人許是就住在附近的村民,剛走到門口,就說要告辭離去,錦鯉也知曉他們定是百忙之中抽空過來的,便也不挽留,只把集體食堂的事告知于他,讓他們不要因為晌午孩子沒有回家用飯而擔心。
告別了連連說着一定會定時送些家裏種的蔬菜來的附近的家長們,錦鯉迎來了一批特別的人。
看着就要走到近前的這批人,錦鯉瞳孔不禁一縮,這群人,相比之前的家長真的算不上多,但是視覺感實在是稱得上醒目,蒼白的不自然的面色,人群裏幾乎沒有女眷,幾乎都是些看上去象地道莊稼漢的漢子們,雖稱不上衣不蔽體,但是,洗的泛白和有着無數補丁的衣裳,他們的狀況看上去竟是比之當初見到的李家嫂子還要差上一些,畢竟李嫂他們只是家鄉突逢天災,被迫離鄉背井,颠沛流離,且那時日尚短,雖是辛苦勞累了些,到底沒傷着底子,加之到了錦鯉家中之後,溫和的中藥藥膳溫養着,很快就恢複了健康。
而面前這些人,雖都是些三大五粗的大漢,卻是身形消瘦,佝偻了背脊,面目略顯呆滞沉悶,一看便知是天長日久積累形成的。這些大人尚且如此,那孩子們呢?
錦鯉這一看去,心猛然一刺,竟是隐隐有些疼痛。他初生靈智之時,後面就跟着三小只,他們一路跌跌撞撞走來,也曾遇到過各種困苦,三小只也曾有差點永遠離他而去的情景,哪怕現在想來,都仍是有些後怕。
而面前已經近在咫尺的這些孩子,皆只能以面黃肌瘦來形容,而從他們由遠及近,一路行來,竟是無一個開口說一個字,少數幾個年齡略小的攥着自家親人的衣袖,将身子藏于身後,而其他的皆垂着頭安靜的行走着,不言不語。
錦鯉這時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到方才薛夫人的那番話,雖然新帝自登基之始,就各項利民的政策一項項頒布下來,但是百廢待興,這麽多年的虧損不是這短時期就能顯出效果的。只是,人們畢竟是看到了希望,不再是讓人絕望的無力。就像李嫂他們之前呆的人力市場,其實已經沒有多少奴隸性質了,新帝登基後,大赦天下,甚至許多不是罪大惡極的死囚都得到了重生。那裏的人力大多是背井離鄉的人們自願賣身的,且簽約年限不等,5年10年20年終身不等。錦鯉為李嫂他們簽的就是10年的活契,且不涉及兒女。因着這個緣故,錦鯉實在是錯估了這裏的情況,他本以為,孩子們到齊了,便可以順利開課了。可如今,不說這些大人馬上趕路回去堅持得住與否不說,但是這些孩子們實在讓人不忍多看。
還好蓮塵現下不在這兒,當初初時遇到小寧兒她就一夜未曾安眠,若現下是她站在這兒,不知會擔心成什麽樣——至于寧兒,寧兒現在應該在廚房那裏陪着王嬸燒開水,想到王嬸,錦鯉眉頭終是松了松,還好有王嬸的未雨綢缪。
見眼前的人群已站定,而小李磊亦在這時回來,錦鯉彎着腰對着李磊耳語了幾句,然後上前一步,溫聲道:“想必各位也是遠道而來的送孩子來求學的家長吧,在下是新上任的夫子錦鯉,現下還請各位随這孩子去歇息一會,待會在下再去找各位商量件事。”
這群人本有點拘謹,好容易被推出來的一個像是領頭的憨厚漢子,誰知還未來得及打聲招呼,這位年輕的夫子便開口了,看他目光溫暖,絲毫不帶鄙視,語氣柔和,大家不自禁舒了口氣,以為來的人都是如此,便跟着李磊走了。
而看着落在最後一個孩子的身影也不怎麽看清了之後,錦鯉也長吐了口氣。他剛才交代李磊的就是把這群人單獨帶到廚房王嬸跟前,同是經歷開過天災困苦的王嬸一看便會知道怎麽做,再加之王嬸爽朗熱心的性格,定會做得不會讓這些粗犷漢子覺得不自在。
陸續的有的人來了就走,有的則喝了茶水歇息片刻後也告辭離去,慢慢地人越來越少,除了被王嬸和錢伯刻意拖時間招待還有寧兒李磊時不時打叉嬉鬧留住的那群家長,已看不到什麽人了。錦鯉松口氣,正打算進院,驀地,他又頓住了步子。
遠遠傳來轱辘的馬車行駛聲,很快,一架近看很是華麗的馬車在門口不遠停下。
車夫掀開簾子,最先下來一個似是婢女的女子,再然後是一位氣勢不凡的華美公子,最後是一個精雕細琢的小男孩,看樣貌竟是比身為女孩的寧兒更要優秀一些。
這樣的家庭,一看便知是家庭富足的人家,指不定自家就有西席,不管他們這番作為是出于什麽考量,但是,既然他們選擇把孩子送來,錦鯉自是會一視同仁,極力忍住按額頭的沖動,錦鯉向前幾步,朗聲道:“兩位,請問,可是送孩子來求學的?”
這時,似是感受到什麽,那華服公子猛地對上了錦鯉的視線,一雙細長的眸狐貍似彎了彎,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錦鯉禮貌的點了點頭,便移開了視線。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