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張口陰陽怪氣
“我要摘多一些。”
高瑤說完,立馬開始行動。
她本想爬到樹上去摘,這次,顧程玉終于在她行動前攔住了她。
“山上跟山下不同,這裏的水霧很大,樹上都是濕的。”
他說的都是實話,要是染了寒氣,那就難搞了。
高瑤也知道在古代生病是要跟閻王爺較量的程度。于是停了動作,看着頭頂上的果子犯了難。
“無礙,我長得高,拿樹枝夠一夠便可。”顧程玉看着她的小表情,輕笑了一聲。
高瑤鄭重的「嗯」了一聲,心中卻想着,這次出來還是草率了,下次得帶上繩子鋤頭等工具。
不然一個人根本做不來。
顧程玉去一邊找了帶鈎的樹枝,把鈎子折短一些,毫不費力的便把樹上的一截樹枝給拉了下來。
另一只手抓住那根長滿了果子的樹枝,“摘吧。”
高瑤意外的瞥了一眼他,沒想到這個古代小娃崽,還挺紳士的。
在她眼裏,自己雖然頂着十七歲少女的身,但卻一直把顧程玉當做高中生看待。
可在這邊,十五歲的人,說難聽點,都已經有小孩了。
也就是顧程玉要讀書,所以才一心埋頭苦學,沒有成婚。
很快,高瑤便摘夠了自己的那一份,快有半籃子。
Advertisement
她給自己摘完後,把後面摘的果子放到了給顧程玉的籃子中。
顧程玉看着她忙碌着,內心卻是很詫異。
她跟他村裏遇到的那些女子完全不一樣。
顧家在村東,顧程玉的父親是個秀才,在村裏很有威望,而高家在村西。因為家裏王氏的蠻不講理,村裏人與他們都是維持表面的和平,內心并不願與高家交心。
兩家只是知曉對方的存在,無過多來往。
幫顧程玉摘完一整個籃子後,高瑤拍拍手,“好了。”
顧程玉看着滿滿一籃子,內心也被填得滿滿的。
小妹這次有得吃了,肯定很高興。
“對了,這附近有什麽野菜嗎?我家裏快揭不開鍋了。”高瑤問道。
她說這話,一點也不覺得很難堪。
顧程玉被她這一股赤心所吸引,看着她整整三秒,才回過神來。
他掩飾着撇過臉,摸了摸鼻子。
在這邊,一個男子一直盯着女子看是很沒禮數的一件事。
希望她不要對自己印象不好。
“抱歉,剛剛無理了。”顧程玉想了一會兒,還是決定道歉。
高瑤卻疑惑了,他道什麽歉呢?
算了,古代人就是有這些繁文缛節。
她随口道:“沒事,附近有菌子或野菜一類可以摘嗎?”
高瑤現在對吃的很在乎。
手中又沒錢,家裏粗糧也不多了,她可不想剛穿過來,就被餓死炕頭。
顧程玉聽到她原諒自己,心裏松了一口氣。
“我帶嫂子去吧,離這邊有些遠。”
他們現在所處的地方,本就是沒被人發現過的地方。
要找一處經常有野菜的地方,那便是村民常常去的山口。
以前他從不會去。
每次在村裏遇到那些婦女,都會被一些無禮的嬸子調戲,說什麽要把女兒嫁給自己。
他禮貌拒絕了數次,成效無用後,便不願意與她們過多來往。
其實村裏的人對讀書生很是敬重,但總有一些癡心妄想沒有規矩的婦人面對年紀小的書生時,很是無禮。
看出高瑤眼中的焦慮,顧程玉豁下心,決定帶她去。
她對這邊山頭根本不熟,憑她自己,肯定很難找到。
顧程玉提着籃子,本想幫高瑤提,但怕別人說閑話,便沒有說出口。
他高大的身子走在前頭,遇到路邊伸出來的樹枝,随手折斷。
高瑤到他肩膀處,走在他後面,簡直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這個小夥子,真讓人放心。
在現代肯定是貼心小棉襖的小正太一枚。
兩人很快來到一處,一眼望去,就有很多人來過的地方。
這裏的路都沒那邊的草木繁雜,被人踩了很多次,形成了自然的道路。
還沒走近,就聽到那邊,叽叽呱呱說個不停。
顧程玉停了下來,轉身看向高瑤,“我就帶你到這吧,那邊婦人很多,要是不想接話就不要回答,下山時一定要跟着她們。”
他低聲囑咐着,看着高瑤的眼睛很是認真。
高瑤一一點頭,做了一個「OK」的手勢,笑着小聲開口,“我知道了。”
說完,便繞過他,繼續往前走。
顧程玉看着她嬌小的背影,眸中露出一絲自己都沒察覺的不舍。
直到她走到拐彎處看不見了,他才原路返回下山。
其實,往那邊走更快到達山腳,但他不願。如果兩人同時出現,肯定會被風言風語。
高瑤一出現在衆人視線內,大家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看着她。
這裏面,她草草掃了一眼,有一位在她成婚當日沒去吃飯,但參與了搶劫行動的人。
在原主的記憶中,她搶了些新買的碗和白面。
因為這段回憶太過混亂且痛苦,她并沒有完全回憶起來都有誰參與。
直到遇着人才會想起來。
那邱嬸子看到她正在用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自己,內心很是心虛,眼神飄忽望向別的地方。
關于把王獵戶家洗劫一空的事情,村裏也是有所耳聞。
大家大概也知道有哪些人會幹出這等喪盡天良的事情來。
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罷了。
剛才與邱嬸子說話的宋嬸子瞧到了她的異常,心裏跟明鏡似的看了她子一眼,轉頭向高瑤問道:“瑤妹子,也來摘野菜了?”
“對呢,宋嬸子,現在身體利落了些,保不住夫家留下來的東西就算了,再不出來,連自己都快要餓死了。”高瑤笑道。
就讓往事随風,這是原主和他們的過往。
她不會去追究,不然活得太累。
但能嗆一嗆人,陰陽怪氣一下,張口就可以幹的事,還是可以替原主出出氣。
果然,她這話一出,邱嬸子的臉色都變了。
這樣的話裏音,大家都明白,在場的各個婦人都對了對眼,似乎通過眼神來傳遞信息。
這種喜聞樂見嘲笑別人的事,怎麽會不做呢。
邱嬸子再厚臉皮,也受不了這種一致對她的排擠,臉上挂不住面子,對大家說了句已經摘夠菜了,便獨自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