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出游
三年過去了。逸寧的馬場和食鋪,賺頭一直很穩定,特別是今年,馬場的花椒終于結果了,顯見又是一筆收入。這幾年,逸寧也想着多弄點産業,但要忙着學習,還脫不開手來辦。只是在馬場裏養了些雞鴨豬羊,這些最簡單,只是賺頭不大,一年下來也不過是增添了二三百兩銀子,不過二三百兩也可以給他辦很多事,所以他也不急着要去賺大錢。
這一年,十四歲的逸寧第一次參加考試,原只是想試試手,不料卻幸運的考得不錯,雖然排在榜末,卻也得了個秀才的功名,喜得梅姑姑等人,在朱氏墳前放了好大幾挂鞭炮報喜。大家都認為是朱氏在地下保佑逸寧呢。去年時,王青安和張雲山都已經取得秀才的功名,只不過王青安是第一名,張雲山卻是名次較後。王青安和張雲山離開澤縣去外地讀書。倆人臨走前,一個勁的交代逸寧:“逸寧,明年你一定要去考啊,考中了也好過來和我們一起讀書。我們等你了。”
逸寧嘴裏說着:“好。”心裏卻說,我又不想考狀元,明年即使中了,也不會過來和你們一起讀書了。他早就明白,科舉之路難過高考,而且他也沒興趣去弄這些。所以在收到王青安和張雲山的來信後,提筆回了一封簡單的信,告訴他們,自己不會來和他們一起讀書了,而且以後也不再讀書了。至于當官,他更沒想過。
逸寧十四歲就考了個秀才,在澤縣還是引起了轟動,甚至學院的院長親自給劉家寫了一封信,為的就是讓劉家把逸寧接到京裏國子監去讀書,他認為逸寧是個好苗子,年紀小,又聰明,多加培養,前途不可限量。只不過這封信卻是先落入劉二夫人王氏手中。王氏如今打理着整個劉府的庶物,劉大夫人不過是個寡婦,劉老夫人又老了,所以當家就是王氏。王氏自己的親兒子,劉飛揚如今已有八歲,早就進了學,是個聰明的孩子。從小劉探花就親自教過幾本書,知道兒子是個讀書的好料子,哪裏會不好好陪養,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劉飛揚也能高中,光輝門楣。劉探花如今已是官居四品了,他名下是有個名額進國子監,可以給自己的親兒子。
王氏看着這封信,左思右想,明面上,逸寧是劉探花的嫡長子,這個名額本就該先顧着逸寧。但王氏卻有私心,想把這個名額留給自己的兒子。要知道,在京城四品官可算不得什麽,而且國子監是什麽地方,不是想進去讀書就可以進去的。很多讀書人都擠破了腦袋,想進國子監,可是國子監每年只收那麽多學生。所以進國子監的名額可是相當珍貴。
“二夫人,那位主子這麽多年都沒有回過京城,二老爺也重從提起過。您只當不知道,就完事了。現在要緊的是,先把二少年弄到國子監去。以後就算二老爺和老太爺知道了,也沒話好說。”王氏的貼身婆子管媽媽給主子出了個好主意。
“就這樣辦。”王氏笑了,自己兒子先占了這個名額進了國子監,其他人就算知道也沒話好說了,反正名額只有一個。
這一切逸寧并不知道,不過院長可是非常生氣,因為逸寧既不來學院讀書了,京裏也沒有接他回去。後來他知道,劉探花根本就不想管逸寧,氣得無話好說。但是人家的家務事,他也無權幹涉。只好來找逸寧,一遍又一遍的勸他去和王青安他們一起讀書。
“院長,實在是有勞您了。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學生準備四處去走走。”逸寧說。
院子無言以對,嘆了口氣,走了。逸寧怕院長再次來游說,也怕院長再次自作主張給京裏寫信來幹涉自己,幹脆帶上彭小山,初夏和末夏,包袱款款的離開了澤縣。
這三年裏,初夏和末夏也跟着彭上山學了些武功,也跟着逸寧學了些字,逸寧當初果然沒看走眼,這兩小子,還真有些學武的天份,現在他倆的身手可比逸寧要好。說起來,主仆四人當中,逸寧的功夫最弱,不過就算最弱,普通的人一樣不是逸寧的對手。初夏長得壯實,十六歲的少年已經寬厚的背影已經象個成年人了。末夏雖然長了一副娃娃臉,卻比初夏精明的多,心眼十足。這兩人在逸寧身邊也呆了三年,逸寧很滿意。
彭小山現在已經是孩子爹了,他的大兒子今年兩歲了,朱燕肚子又懷了一個,原本逸寧是不打算要彭小山跟着侍候的,但是梅姑姑和彭小山哪裏放心讓他一個孩子,帶着兩個孩子出門。逸寧又是第一次出遠門,初夏和末夏兩人又沒有經驗,所以這一趟,彭小山是一定很跟着。
朱燕身邊有人照顧,又有梅姑姑的親自照看,丈夫不在身邊,她也沒意見。只是叮囑彭小山,一定要好照顧逸寧。畢竟在大家眼裏,逸寧終究還太小。
出了澤縣,初夏和末夏兩人開始活躍起來,畢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遠門,兩人都很興奮,其實逸寧也同樣興奮,想自己總算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的了,走出了第一步。
主仆四人騎着馬,一路清清爽爽的趕路,又不急着去哪兒,逸寧其實也沒什麽計劃,屬于一邊走一邊玩,走到哪裏算哪裏的心态。這第一次出門,古代又不比現代,還有個旅游指南什麽的,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摸索,(選了一條與上京的路相背的路,他沒打算回劉家去。)所以他也沒給自己訂目的地,反正遠處有風景,慢慢走慢慢玩。
“少爺,這個地方看來很熱鬧。”初夏指着遠處的城門,他們這一路走來,就遇上這一個大地方。
Advertisement
“溪水城。”逸寧念着城門上的字,腦子裏轉了半天,也搞不懂這是什麽地方。要是有份全國地圖就好了。可惜的是這年頭,地國這玩意可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想到這裏,他起了個念頭,把自己這一路走過的地方畫出來,畫成一副地圖。再詳加标注,第一處有什麽風景名勝,土特産類。
進了城,選了一家幹淨寬大的客棧住下後,逸寧攤開了筆紙,開始作畫。他的這個畫可是用的現代畫法,線條簡潔明了。初夏見到主子,都畫了大半個時辰了,還不歇手,打着呵欠說:“少爺,明天再畫吧,趕了這麽久的路,您還不累嗎?早點休息吧。”
“沒事,你自己先睡。我把手頭上的畫完再說。”逸寧頭也不回的說。他得趁現在走的地方還不多,心裏都記得一清二楚,趕緊畫下來,等走的地方多了,全積在一起,想畫也不一定能畫得這麽清楚了。
初夏抵擋不過瞌睡,又見逸寧興致正濃,不再打擾他,悄悄的打好地鋪睡下了。他和末夏兩人一直分班睡在逸寧房裏侍候他,其實逸寧根本就不需要,也不喜歡這種貼身侍候,但是彭小山和初夏,末夏三人都不同意,非得這麽做。他們說照顧主子是他們的責任,并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增加了安全系數,要是晚上真發生個什麽事情,兩個人總比一個人要好。逸寧這才同意,讓他們在自己房裏打地鋪。下人可不敢與主子同睡一張床。
天色發白了,逸寧手都畫麻了,走過的地方總算都畫出來,雖然已經是買的最好的紙了,但這個紙當作地圖用很顯然是不夠格。他小心的把紙折好收起來,至于标注,他現在還來不及全寫下來,那完全可以寫成游記,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寫完的。所以還是留着有時間慢慢寫吧。
溪水城果真很大,一行人在客棧裏休息好之後,逸寧問小二:“小二哥,這溪水城裏什麽地方最熱鬧?又都有些什麽好吃的好玩的地方?”
“公子爺,您這算是問對人了。出了咱們這客棧,往西走兩條街,就有一家名為金玉閣的酒樓,裏面的菜可是本城最好吃的。東大街有個戲院子,那唱旦角的真正是個妙人。還有就是城外的寒清寺,香火極盛,而且寒清寺極大,裏面的素食也非常有名。”小二唠叨了一大堆。聽得初夏和末夏兩眼發亮,恨不得馬上去體驗一翻。
逸寧讓彭小山打賞了小二幾個大錢,決定先去聽戲。說來到古代也有些年頭,正經的聽戲卻還是第一回。澤縣雖然也有戲院子,但他可一次也沒去過。實際上逸寧并不喜歡聽戲,以前一聽到這咦咦呀呀的唱腔就頭疼,而且這戲的詞兒十有j□j是聽不清楚的,他感興趣的是小二口中的妙人兒。逸寧已經十四歲了,在這個年代十四的少年都快要成親了。他自己的身體原本就比同年齡的人要長得好,發育的就更好了。前不久他有了第一次遺精,他知道自己長大了。他一直喜歡美男子,這一聽說妙人兒,就提起了他的興趣。
主仆四人信步在街道上,随手買了些小食,彭小山三人都是大飯量,各自抱着幾個大肉包啃得歡,逸寧倒是只吃了一個就吃不下去了。這肉包子,還是他自己家做的好吃,這裏賣的肉包大是大,肉也夠多,可就是太肥膩了,他不喜歡。
“少年,買個糖葫蘆吧。”末夏說。其實是他自己想吃,這糖葫蘆一般都是哄小孩子的,他們這個年紀已經可以算是大人了。
“得了,去買四串吧。”逸寧看着末夏都快要流口水了,直笑得搖頭。這家夥憑着自己長了副娃娃臉,還真的以為自己是個小孩子呢。不過,他也不是小氣的人,這不過是幾個小錢,就當自己嘗個鮮吧。說實話,他好象也不記得自己來這個朝代吃過糖葫蘆這玩意兒。在京裏太小的時候,不記得。後來到澤縣時,他自己也沒買過。說來這糖葫蘆他還真是第一次吃呢。吃在嘴裏酸酸甜甜的,還不錯。只不過,一串足以,這玩意很沾牙。
彭小山舉着一串糖葫蘆,黝黑的臉漲得通紅發亮,他這麽大年紀的人了,這玩意兒給他兒子吃還差不多。他右看左看,總覺得自己要是下嘴去咬,周圍的人肯定會笑話他,最後只好遞給逸寧。
“少爺吃吧。”
逸寧笑呵呵的說:“你自己嘗嘗,還不錯呢,就是不能吃多,沾牙。”
彭小山沒法子,硬着頭皮咬了一大口,皺着眉,三口兩口解決了,那裏象是吃糖葫蘆,比吃藥還不如呢,弄得逸寧和初夏,末夏三個都大笑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求包養,求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