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喜事
臨近年關,家家戶戶都忙碌開了,逸寧給所有的下人都封了個大紅包,讓他們都很高興。他還特意去了一趟馬場,賞了下人們好多肉食,讓他們好好過一個年。來年好用心幫他們幹活。冬天的馬場,很冷,沒了活兒要幹,大家都閑着,兩個年紀小的小子在追打着和狗兒玩鬧,逸寧看着他倆靈活的身子,心裏一動說:“把這兩小子叫過來,我問個話。”
因逸寧經常到馬場來,平時對下人們也和氣,兩個小子也不怕逸寧,逸寧問什麽就答什麽,倒也幹脆,逸寧很滿意,說:“把他倆帶上。以後就留在我身邊侍候吧。開年了,再買兩個人過來補缺。”這兩小子,他一個給取名叫初夏,一個末夏。都只有十二三歲,和他年歲差不多。大家只以為他想要兩個玩伴和書童,都為這兩小子高興呢。近身侍候的下人和在馬場裏幹活,那待遇可差得大了。
朱亮把整個馬場打理的規規矩矩,讓逸寧對他越發放心了,只是朱亮年紀不小了,都二十二歲,這個年紀也該成親了。說到成親,逸寧又想起彭小山,他可比朱亮還大了一歲。這兩人要擱在普通人家早成親了,孩子都會滿地跑了,以後他們有了自己的小家,就不可能整天整日的跟在他的身邊了,特別是彭小山,現在逸寧身邊也就他一個長随了。所以他得先挑兩個人在身邊先j□j着,才選了初夏和末夏兩人。要是不趁手,還得在外面去挑呢。
回程的路上,逸寧一直在想着怎樣給朱亮和彭小山找老婆的事,想得他都頭疼了,最後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兩個大丫頭身上去了。這朱燕和王珊兒也年紀不小了,要是在京裏早該配人了。她倆都是十j□j歲的大姑娘了,與彭小山和朱亮的身份也算相配,最重要的是這四人相熟,朱亮與朱燕又是親兄妹。要是他們真的能組成兩家,倒也挺不錯的。就不知道,他們自己有沒有這個心了。逸寧可不想弄出一對怨偶來。雖說是自己的下人,但親事上,他還希望他們自己滿意。
回到家裏,逸寧把這事和梅姑姑一說,梅姑姑馬上笑了,說:“難為寧哥兒了,終于想到這兩個丫頭年紀不小了。這事還不簡單,主子的話就是恩典。他們哪能不同意呢,更何況,我平日也在冷眼旁觀過,朱燕和彭小山只怕也是互相有這個意思呢。”
“那太好了。姑姑去問問朱燕,我去問一下小山哥,要是他倆同意,趁着年後無事,早點把這事辦了。”逸寧不願意直接給他們辦事,在他心裏這婚姻還是要自己做主才好。
這一問,兩人果真都有意思,又有主子做主,哪有不同意的道理,逸寧高興的翻了翻黃歷,訂了正月十六的好日子。
這喜事兒一出,大家都替朱燕和彭小山開心,梅姑姑忙着帶王珊兒幫着朱燕備嫁妝,朱亮知道自己妹妹的這門親事,也很高興,寫了信給父母,直說彭小山是個好男人,讓父母放心。
王珊兒見到朱燕馬上要成親了,也想到自己的親事,她比朱燕不過小了一歲,也算是老姑娘了。在她這個年紀,好多人都當娘了,可是在澤縣這幾年,她也親眼見到了逸寧的難處,身邊的人就他們這些人,事兒又多,就是她爹娘也只敢私底下說說女兒的事情,哪裏敢開口。這回見到朱燕和彭小山要成好事了,心裏總是有點悶悶的。梅姑姑看在眼裏,揪了個機會問她:“珊兒,這把燕兒送出了門,就輪到你了,你想嫁個什麽樣的人?”
“姑姑慣會笑話我。”王珊兒臉紅了,啐了梅姑姑一口。
“這孩子,姑姑可說的是實話。寧哥兒前兒也說了,辦了燕兒的事,就辦你的,這讓你自己挑人,還不快說?”
“我哪裏認得什麽人,姑姑就別混說了。”王珊兒又是驚又是喜,那臉紅的都快燒起來了,掀了簾子就要往外跑。
“珊兒,你看朱亮如何?”梅姑姑突然問。王珊兒不說話了,那臉上卻隐隐有了笑容。
梅姑姑一看這事有戲,打發了人去問朱亮的意思,朱亮哪裏有不同意的道理,更何況王珊兒配他也極合适。就連王家兩口子也放下了心中的大事,這女兒大了,朱亮又是他們看着的人,這門親事極妥當。他們樂意之極。
逸寧也很高興,總算解決了這兩樁大事。只是一想到兩個女孩兒成了親,就面臨着生孩子,短時間內怕是不能在身邊侍候了,最重要的是她倆一直都跟着梅姑姑做着錢線上的事情,以後針線上的事就靠梅姑姑一個人哪裏能行。
“梅姑姑,請人牙子過來,咱們家也該買幾個人了。針線上的活兒要人幹,先多備幾個您親自j□j。”
Advertisement
“是該挑幾個人了,珊兒和燕兒成親後,得有段日子不能在屋裏侍候了。除了買女孩兒,要不要還買幾個小子?”梅姑姑問。
“各買六個吧。多備點,慢慢教吧。”逸寧說,現在他手頭上寬裕了,也不在乎這幾個銀子了。人手總是要的,先備着,以免要用的時候抓狂。
過年,其實逸寧沒多事可幹,但是京裏又一次的沒來信關注他,讓梅姑姑極生氣,不過也許是沒有指望,大家也沒當一事。這幾年逸寧安份守紀的過着自己的日子,劉家在這裏的親戚下人都沒來找他的麻煩,或許大家認為他已經太可憐了,都還有點同情他呢。其實逸寧要的就是大家都忘記他,這樣他才好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半年後的一天,逸寧正在義父家練功夫,趙夫子和李夫子看着他,都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這孩子在武學上真的沒天分,學了半年,不過是學會了一些基本功,連一套劍法都沒學會。就算逸寧再刻苦,只怕也難有所成就。
“逸寧,停下來。你學功夫,是為什麽?”李夫子心急,直接問。
“孩兒打算以後游遍天下,學點功夫也好防身啊。”逸寧答。
“如果只為了防身,只要時時練習,這套劍法足夠你用了。”李夫子松了口氣。他還真怕逸寧的目标太高。他倆都有些有心無力了。
“義父,是不是孩子資知太差?”逸寧學了半年,哪裏感覺不出兩位夫子的想法。
“有點,不過你只是要防身,也不需要太高深的功夫,在外面游玩,有太高的功夫反而會惹事。只是你要記住,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要勤加練習,時間長了,你的功夫自然也就變高了。”趙夫子語重心長的說。他知道逸寧是個好強的孩子,生怕他會心灰意冷,以後再也不練功了。
“徒弟明白了。我又不要當大俠,學功夫為的不過是強身健體。我不會灰心的。”逸寧說。他當然知道自己的進度,這學了半年,就連彭小山這個順帶的,都學的有模有樣了,只有他還只能練基本功,一套簡單的劍法也學不來,他就知道自己學不了多深的功夫。好在他的目标本來就不高,聽了師父的話,也沒多失望。
“好孩子。你雖然資知差,但勤練總有好處。我再教你一點巧功,以後你在外面行走,保護自己卻也足夠了。”李夫子說。他自己的功力就比不上趙夫子,很明白巧功的用途。
“多謝義父。”逸寧大聲說。他太高興,還以為師父和義父會因為他學不了功夫而放棄他呢。想不到義父會親自出手。這半年來,一直是師父在教,他還以義父根本就不會教他呢。
“我教你的巧功,也只是供你在危急關頭使用,輕易不要使出來讓別人知道了。這巧功說起來,就是偷個巧,為了就是出奇不意,才有效。”李夫子很嚴肅的說。
李夫子教他的巧功,其實也就是近身博鬥時才使用的,認真說起來,只有三招,其餘的全憑自己的領誤,在危急關頭的發揮了。這些算起來,應該是李夫子用鮮血換回來的經驗。其實不難學,就算不會功夫的人也能學會。招招致命,出手就是要人命的。逸寧這個沒資知的人,都很快就學會了。只不過這麽陰狠的招式,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也不敢用。李夫子也是叮囑了很多遍,只讓他用來保命。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