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V]
這鴛鴦鍋子是特意煮熱了的,一路端過來都飄着香,走到香果鋪的時候已經跟了好些看熱鬧的,陳秋把鍋坐在爐子上,甩了甩手。
粟梅歉意道,“辛苦你了,快坐下歇歇,咱們吃點東西熱乎熱乎。”
陳秋憨憨一笑,“不妨事,我勁兒大着呢。”
子嶺這小子機靈,見狀連忙搬了幾個小板凳過來,“梅子姐,陳大哥,快請坐。”
旁邊人見他們親親熱熱,便了然道,“原來香果鋪跟熱火朝天是一家子啊。”
又有人表示,“你咋才知道?不過今兒他們怎麽把鍋子搬到外面來吃了?”
粟梅豎起耳朵聽他們議論了一會,正好鍋裏的熱湯煮沸之後鮮香味更濃,聞得衆人都有些饞。
她也不打算賣關子,把菜盆裏的串拿出來涮,邊笑眯眯對着人群問道,“今個帶的菜多了些,我們幾個怕是吃不完,大家有沒有要嘗嘗的?”
“還有這種好事?那鍋底可就值一百多文錢了,味道真叫一個香!啧啧,我也就開業那天吃過一次,都想了大半個月了。”
有個大嬸實在忍不住了,便湊近了問道,“我想吃個白菜,要收錢不?”她是真想吃,心道左右那麽點白菜也貴不哪兒去,大不了給個幾文錢也得嘗嘗。
粟梅把涮好的白菜串遞給他,“嬸子拿好,試吃不要錢的,只要您跟大夥說說這味道怎麽樣就成。”
大嬸忙接過來,三兩口就把白菜葉吃完了,又香又辣吃得她明顯有些意猶未盡,猶豫着問道,“我能不能再買兩串?”
旁邊有沒吃過的就嗤笑起來,“想吃那白菜葉子咱們家裏不都有的是?還值當的花錢買?”
這話一說,那大嬸第一個不樂意,立馬就怼了回去,“你不吃你離遠點,還說三道四的做什麽?別礙着別人成不?”
粟梅見她是個會說話的,忙道,“嬸子愛吃的話再拿兩串吧,左右今天只是給大家夥試吃一下,明天才正式開始賣。”
“像白菜冬瓜這樣的素菜都是兩文錢一串,魚丸肉丸十文錢一串,鍋底就是從熱火朝天端來的,只賣串兒不收鍋底錢。”粟梅一一介紹道,“不過這竹簽吃完了別亂扔,容易戳到小孩子。”
“哎那是。”大嬸點點頭,從懷裏摸出十文錢,“小娘子給我來一串魚丸吧,我帶回去給孫子吃。”
粟梅将她的銅板推了回去,給她拿了一串魚丸一串白菜,笑着道,“說好了今日免費試吃,吃得好的話您多來就行。”
衆人心裏後悔方才怎麽自己沒上來吃,倒讓這婆子得了便宜,見粟梅他們圍着鍋子大朵快頤,還有兩小碟可以蘸着調味,紛紛表示明個一定來買。
事實證明城裏還是平頭百姓更多一些的,現在香果鋪改名叫串串香了,每日都排着好長的隊,但有的只買幾串素菜,吃完了再熱熱乎乎的去上工。
有的人空閑,便從家裏端了碗來買,瞧着滴在碗裏的少許湯汁兒都樂的不行,嗯這可是一百多文的鍋底呢。
不過幾日地窖裏的白菜冬瓜、土豆和莴筍幾乎都用完了,兩個兒子都忙着生意,便由白父趕着牛車去附近的村子裏收菜。
秋收冬藏,家家戶戶多少都有不少餘糧,菜的問題不用擔心,但總歸有些單調了,粟梅便想着若是顧景能回來,他們家也要蓋暖房,她想發點豆芽,種點新鮮的小青菜。
其實不光她自己想他,兒子也是天天問,“娘,我爹爹什麽時候回家?”
她總是摟着他小小的身子,喃喃自語,“很快很快……”
就連白母都時常念叨着,“女婿怎麽還沒回來?馬上過臘八了,不知道能不能趕回來喝碗臘八粥呢。”
粟梅揪着菜葉子,心裏越發沒底,書裏顧景沒走過镖,不會真的出什麽事兒吧?呸呸,她甩甩頭不再胡思亂想,出言安慰娘親,也安慰自己。
“我去镖局問過了,說是臘八之前能回來。”
然而到了臘月初八這天早晨,粟梅牽着小包子的手照常去村口瞧了一圈,仍是沒瞧見那人的影子。
小包子怏怏的,差點沒哭出來,“娘親,爹爹今天能回來嗎?”
“娘親也不知道,包子別急,回家娘親給你煮八寶粥喝。”
粟梅心裏也空落落的,第一次感覺喜歡上一個男人,卻見不到碰不到,只能整日牽腸挂肚朝思暮想。
而包子年紀小不記事,早就忘了之前他爹是許久都不着家的,如今的他,心心念念都是那個朝夕相處疼他教他的好父親。
白母見這一大一小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便安慰道,“閨女別擔心了啊,今個過節,不如你來幫娘把臘八粥煮好,然後送一碗到鴻福廟裏去,到那裏求個簽,好向住持方丈問問女婿的歸期。”
“歸期也可以問嗎?”粟梅眼前一亮,她本就對神佛存着敬畏之心,況且本身她的穿越就很不可思議,若是能去求個心安再好不過了。
白母點點頭,“都可以的,咱們鴻福廟最是靈驗,聽說都有京城裏的貴夫人過來拜呢。你廚藝好,娘幫着你做幾道素齋帶過去,再捐些香油錢聊表心意。”
粟梅一聽瞬間有了動力,去廚房把大米小米、紅小豆和杏仁花生之類的各洗了一小把放在鍋裏慢慢煮。
正巧白父剛買了豆腐端回來,“梅子,今天的豆腐嫩的很,你瞧瞧怎麽吃。”
家裏為了今日過節買了不少菜,剛好可以派上用場,粟梅決定一定要多做些好吃的素齋出來,起碼能甜甜那鴻福廟住持的嘴,讓他說些好聽的話出來,比如,“尊夫歸期将近”啦,“所問之人明日便回”啦這類的。
家裏的橘子罐頭先裝上一罐,又把家裏的地窖裏扒拉一遍,再加上家裏買的菜,花了整整一上午做了十幾道菜出來。
酸甜開胃的有糖醋藕丁,涼拌竹筍絲,香菇醬炒豆腐,番茄土豆絲,炝炒圓白菜,麻辣鮮香的有剁椒蒸豆腐,水煮幹絲,麻婆豆腐等,幾乎可以算作豆腐宴了。
最主要的是她花心思做了一道文思豆腐羹,這道菜是原先師父最初讓她練刀功和練習掌握火候的,相傳是清朝年間一位叫文思的和尚研究出來的。
嫩豆腐軟踏踏的,還必須要切得細如發絲,她曾經還偷偷埋怨過那位文思和尚,如今能親自做來送給廟裏,想來也是一種緣分吧。
白母見她拿着家裏那把菜刀沾了點清水,下刀快而均勻,很快就把那塊水嫩的豆腐切成細絲。
她眨了眨眼睛,驚奇又不解的問道,“梅啊,這豆腐咋能切這麽細的?”
“練出來的。”粟梅仿佛又回到剛開始學廚的時候,把切好的豆腐絲先放在水裏,以免破碎,手上利落的把胡蘿蔔和冬筍也切成絲,抓了點生粉勾好芡。
鍋中下高湯把胡蘿蔔絲煮開,再把冬筍絲和豆腐絲放進去,倒去芡汁兒一攪就成了。
“娘快關火關火!”
“啊?”白母怔愣了片刻,她已經将鍋都端了下來,解釋道,“火候過了便老了。”
最後兩三個食盒裝得滿滿的,牛車上鋪了層厚厚的棉被,粟梅寶貝似的把食盒放在旁邊,小包子也連忙爬上去坐好。
白母還在後頭喊,“吃了飯再去啊!”
粟梅搖搖頭,“娘快回去吧,我這會子去興許還能趕上廟裏用午膳。”又對趕車的顧伯道,“辛苦您了,路上還麻煩走得穩當些。”
顧伯點點頭,“夫人放心。”
鴻福廟離得不遠不近,牛車差不多走了小一個時辰才到,粟梅心裏原先有些忐忑,生怕趕不上他們吃午飯,後來牛車晃晃悠悠的,小包子乖巧偎在身邊,小手緊緊抱着一個食盒,她心裏也越發平靜下來,心誠則靈,想必他們不會怪罪才對。
鴻福廟果然香火旺盛,即使已經到了中午來燒香拜佛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她牽着小包子進了廟,果然見有一白須僧人安然坐在桌前,桌上置一簽筒。
香客上完香之後,跪在佛像面前手拿簽筒略高頭頂心中想所求之事,然後開始晃簽筒,抽到簽之後再次跪拜,然後拿着求到的簽找方丈大師解簽。
粟梅把帶來的食盒交給旁邊的小和尚,雙手合十道,“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素齋,不過來的晚了些還請小師父不要怪罪。”
“這麽多?”小和尚有些訝異,回道,“施主有心了,我待會把食盒還回來。”
粟梅等了一會,才跪在地上搖簽,心裏默念着顧景一定要平安歸來。
等到解簽的時候更是緊張的手心裏都是汗,但是那方丈一臉淡定,見她緊張不免帶了些笑意,篤定道,“施主此簽是為心上人所求吧?”
大師就是大師,粟梅心裏更加誠懇,恭敬回答,“正是,還請您看看,我相公外出什麽時候能回來?”
“施主不必憂心,此為上上簽,所求之人有福星護佑,必逢兇化吉,此生豐衣足食,福祿綿長。”
聞言粟梅大喜過望,連聲道謝,“謝謝大師!我這就去捐香油錢。”
那方丈失笑,“貧僧只是如實解說,并非為了哄騙施主的香油錢。”
“明白明白。”粟梅心裏輕松了不少,忍不住抱起小包子親了一口,“,你爹很快就會平安歸來了,兒子高不高興?”
作者有話說:
男主下一章就回來啦,還會帶回來很多好吃的,晚點更哈,愛你們!!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阿葵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只酒窩蟹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