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這天是6月30日。
大清早,兩個舅舅上門來找林初平。
給兩個舅舅倒上茶,林初平就談起了昨天他進城時,見到的城裏小院當中新蓋的兩個房子。
原先西邊的雞窩狗棚已經被拆了,蓋成兩個簡易的小屋,小屋幹淨得很,要是不說,誰知道原先那處是幹嘛的?
因為是做儲藏室,屋子窗戶開得很小,西曬那邊牆還做了雙層用以隔熱。房子裏面放的是林山林川兩家串串要用到的貨,按照林初平的要求,林山林川也買了臺大冰箱,林山是個更細致的人,他不知從哪兒還弄個竹架子,各種豆制品和蔬菜都分門別類。
林初平說:“大舅舅這屋弄得好,回頭我跟胡霞交代學着弄一個。”
林川見狀,也跟着說:“那我們也折騰一個吧,瞧着清爽,工人用時應該也更方便。”
揭過這個話題,林川就迫不及待地說:“初平,你猜我跟你大舅舅兩家,這幾天串串香出攤賺了多少錢?”
林初平失笑,哪兒有人上趕着把自家營業額講出來的?看來小舅舅這次是真激動壞了。
他配合小舅舅:“市裏現在串串香的生意應該已經完全打開了,我估摸着你們兩家一共八個攤子,加起來總營業額應該是有個七八千吧。”
林川比大拇指:“說得不差!我跟你大舅舅昨天晚上算的是,我家4100,他家4200,加起來就是八千三百塊!”
林初平揚揚眉毛,他竟然還算保守了。
不過,這8300元是營業額,還要刨去別的利潤呢。就比如說運輸成本。
因為現在是剛起步階段,要是三家各找一個貨車,忒花錢了。所以林初平就讓大小舅舅家的貨提前運到他們三農場,早上再一塊兒運來。
一開始貨車是三天跑一次,還裝不滿,但随着天氣轉熱以及貨物需求越來越多,要兩天運一次才能行。這些運貨錢,一直都是林初平出的。
林山主動開口:“初平,我跟你小舅舅問了,每趟車要五十塊錢,我們當舅舅的不占你便宜,六月給我們運了五次貨了,我們兩家各給你75塊錢。”
Advertisement
三農場5個攤子,而且工人賣串熟練,每天賣的串串更多,所以林大林二農場出的少幾塊錢。
兩個舅舅急着叫他回來,就是要說這事了,林初平也不推辭,接下錢。
林川:“還有竹簽蜂窩煤這些耗材的錢,還有院子的房租這些……”
林初平笑了下,他打斷小舅舅的話:“行了,行了,估摸着你們也會很快租新的院子,這些我就不算了。”
最後,兩個舅舅還是堅持,各給林初平塞一百塊。
林川樂滋滋的:“4100減去75,再減100,減400塊的工人工資,還有買的100塊材料費,這十來天就純賺3400塊啊!”
林山也笑了,他則是表示:“我們确實打算等下一批工人培養出來等也能出攤了,就各自找個院落,跟你這一樣,簽個十年的長租!”
院子裏就五間房,足足擠了26個人,還是夏天的,要是到三伏天還這樣,那肯定不能行。
林初平琢磨着,回頭給五間房都添上一臺搖頭扇。
林川:“我跟你小舅舅也打算也跟你學,去山裏找工人,趕緊培訓幾個能上崗的多天幾輛小吃車,我看市裏還有能擺攤的位子,咱們趕緊把為市場給搶占了。”
林初平提醒:“得找靠譜的人,現在生意是才起步階段,用人盡量仔細挑挑。”
林山也道:“是要小心選人的。”
兩位舅舅走後,林初平就開始算自家的賬。
兩個舅舅家串串香的攤子才出幾天,就都賺了四千多,三農場的攤子卻已經足足出有半個月了。
晚上林初平照着賬本和銀行存款單詳細計算。
6月一共出攤14天個整天,刨除其中一天下暴雨,導致當天收益波動大之外。全部總營業額竟然突破了7000元!
算賬時,高繼東也進屋了,他耐心等着兒子算出來結果,他激動壞了。
“這已經很不錯了。”林川也是興沖,他轉着筆:“6月份才幹了14天,連一半都不到。而且還是剛起步,人們不了解這個,後來生意踏上正軌,基本上每個攤子日營業額都穩定能超過100塊。”
除去竹簽蜂窩煤等耗材的消耗以及電冰箱小吃車,和給工人們發的工資,外加其他雜項開支。6月出攤14天淨利潤大概是4100元。
高繼東咧開嘴直樂:“下個月可不用再買電冰箱了,下個月還是整月,咱們估摸能賺一萬二!”
之前開農場,一年忙忙碌碌到頭來,頂多也就賺個兩三萬塊錢。這兩年市場還不好,不虧都算不錯了。而兒子想出這串串香的生意,半個月就是大幾千。
要是多開幾個攤子,那就能上萬了!到時兩三個月的收入就能頂上農場鼎盛時一年的收入!
林初平搖頭:“爸,你想得太好了,我可能得潑兩句冷水。”
高繼東:“啊?”
林初平:“咱們串串攤大多是靠着學校的,七月份學校陸續開始放暑假,就算是學校還留着畢業班學生補課,但生意肯定大幅度下滑。”
高繼東一下就緊張了。
林初平笑着安撫他:“不過,我也有新計劃。我打算跟市汽水廠聯系聯系,引進一些汽水,在冰箱裏冰鎮了賣。”
就算是高繼東對生意上再不敏。感,也知道:“夏天,就是個賣汽水的季節!這主意好啊。”
林初平道:“明天我去找兩個舅舅一起,去市汽水廠走一趟,農場裏來了不少新人,爸,你多看着點兒他們。”
“這個沒問題!”這活兒高繼東樂意幹。只要不是做生意,讓他幹啥他都能行。
張叔接連跑了兩個山裏最近的村子,一下給農場招來八個新工人。他們陸續都在農場裏幹了有幾天,這幾天林初平時不時地就在農場巡視,基本這七八個工人都有觀察到。
林初平發現其中有個叫張钊的,才23歲,正年輕,人挺機靈,關鍵是遇着事兒了很冷靜,他準備再觀察幾天,要是看他性格穩定不穩定。
要是可以的話,再問問他肯不肯去市裏當“小老板”,要是他也願意,就讓他跟胡霞學習幾天。
西田市常住人口還挺多,現在攤子也多起來了,林初平打算等攤子多起來,把市區劃分成城東城西兩個區域,扶持兩個區域組長。
接下來還可以往市區周圍工廠發展發展,再往後還能繼續往旁邊幾個縣城發展市場。可是這樣的話,同樣也需要人手……
林初平嘆氣。明明市場挺廣闊,可苦于人手不足。
“沒事,咱們慢慢來也行。”高繼東說:“前陣子我就聽周芬他們說,市裏有人想模仿咱們串串香,但到現在都還沒冒牌貨呢!”
林初平失笑。
肯定的了。那些想抄做串串香的人,一開始搞不出來湯料鍋的配方,就算是後面稍微能研究出點門道,但還不等他們高興呢,市裏一下又冒出來八個林記串串香的攤子!
這下,他們上哪兒還敢輕舉妄動?
林初平站起來:“我去舅舅那一趟。”
早上,是林山林川主動來找林初平,下午,就是林初平主動去找他們了。
舅甥仨又湊一起,見面都開始笑。
笑過後,林初平就把他的打算講了出來。
“還是初平腦子活套啊!”林川一拍桌子。這是同意明早一起去汽水廠了。
林山也點頭:“這個生意好,咱們串串香吃着是鹹辣口的,夏天天氣又熱,吃串串時要是喝瓶汽水,那肯定滋味更爽快!而且只需再添臺冰櫃,一千多就能買,今後年年夏天都能用。”
于是,三人就商量了明日出發時間,準備明清早就出發。
村西林家三個農場都往山裏去招工的事在村子裏傳開了,坐在車站牌子下的女人們圍成一團,紛紛納悶。
“你們說村西頭那三家農場怎麽還在招人呢?不是說現在農場生意不好做嘛。”
“是啊,我聽說村東頭林虎家農場還趕人了哩。”
“切,還趕人呢!現在村裏頭稍微有點腦子的都上古溪鎮紡織廠去啦。”
“那村西頭林家三農場還招什麽人啊?招那麽多人就不怕發不起工資嗎?”
“聽說三農場大學生回來要幫他爸搞農場呢,別不是大學生的主意吧?”
“切!大學生怎麽啦?現在大學生國家都不管分配了,大學生也要找工作。他在盛海大城市找不來工作,回來繼承他老娘的農場,不天經地義嘛!”
十三婆這話随便一聽好像沒毛病,但再瞧她話說完了那一臉不懷好意的笑,就知道這話毒着呢!
偏偏坐着的不少人還真覺得林初平八成就是在盛海混不下去。
十三婆見她的話有人聽信,更得意了,甚至還猜說:“估計是林家小子大學畢業證拿不下來,才灰溜溜回來的呢!”
“嘿,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西頭三家農場可賺着呢。”客車來了,就在人們上下車的工夫司機從窗戶裏伸着脖子,突然來上這麽一句。
“怎麽個情況?”女人婆子們連手裏的針線活也不縫了,紛紛去問那司機。
司機神神秘秘地說:“市裏現在出來個新小吃,名叫串串香,攤子上都寫着‘林記’呢。我猜肯定就林崗的。”
“那肯定是咱們林崗的呀。整個西田市就咱們林崗姓林的人最多!”
司機:“那就對喽,你們是不曉得呀,市裏那串串香現在賣得有多好。我兒子每天放學都要吃,他同學裏也流行這個,聽他說,他音樂老師也在悄悄買串串香吃哩!”
“別說我也去吃過,味道真不賴。還有肉呢!”司機說到這兒,就是一臉回味模樣。
“啊?”一時間,大小媳婦兒們、老婆子們,四目相對。
沒聽說鎮上哪家農場搞出來個串串香啊?但是轉念一想,鎮上這麽多農場都快幹不下去了,就西頭那三家還在招人。
不尋常!
左右是這會兒不趕時間,司機師傅幹脆兩個胳膊趴在窗戶沿兒上,他腦袋伸在窗子外跟人可勁兒唠。
他詳細介紹了林記串串香有多麽多麽好吃,生意有多麽多麽火爆,還講市裏現在一下子冒出來十幾個林記串串香的攤子呢,味道都一樣。
“肯定就是林崗的啦!”司機篤定極了。他老娘是從林崗嫁出來的,他多少也算是半個林崗人了。
女人們四目相對,最終紅姐突然拍大腿:“這肯定是林三農場那個大學生兒子出的主意!他是從大城市回來的,見多識廣,串串香這麽新奇的小吃鐵定是他從盛海學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