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九十三片瓜
第93章 第九十三片瓜
現任的龍城軍遲将軍, 對司宸娴和他堂叔的那點桃色事件一貫是津津樂道的。
堂叔兵敗身死,連帶着那時的龍城軍死傷大半。
不過福禍相依,此戰之後, 司宸娴搭上了他的另一個堂叔,商量既定——
司宸娴替龍城軍瞞着此次龍城軍戰敗的真實原因, 只說是龍城軍遇到北狄大軍,用萬千将士的命将北狄趕回北疆之外, 雖敗猶榮——啊不對, 就是勝利。
而龍城軍也替司宸娴瞞着她在大燕公主和北狄掌權人之一的搖擺不定的身份立場, 将司宸娴形容成一個勸北狄當時掌權人退兵的、追求和平的、偉大的和親公主。
默契就是從這一次開始。之後,司宸娴和龍城軍互相隐瞞,互相演戲, 互相幫忙清除潛在的競争對手。龍城軍替司宸娴刷她在北狄的聲望,而司宸娴幫龍城軍刷。
他們如果只用這種手段, 自然無法度過這十幾年。不過十幾年下來, 新帝寬仁而少肅厲,北狄更是被燕朝繁華迷惑心智,加上其他的主觀的客觀的因素,雙方竟也能有十幾年的攜手共進。
在這利益糾纏的前提下, 一些桃花糾葛就只能算是一些逸聞罷了。
——對現在的遲将軍來說,他的堂叔,也未嘗不是一個他潛在的、需要清除的競争對手。
遲将軍剛在酒樓裏和自己的下屬又一次輕佻地感慨完“大燕公主和邊城将軍的愛情故事”,他的侍從就小聲提醒他, 碩福長公主在等她。
遲将軍笑問:“她可還有說什麽?”
侍從道:“沒有,只是說, 一些細節需要商議一二。”
遲将軍點了點頭, 當即遣侍從買單, 他已然往外牽馬,帶着幾個侍從往城外去。
他與司宸娴等人商議的時候,往往是在關下十裏之地。司宸娴和他俱身份特殊,有着最基本的疑心,司宸娴不會入城,他也不會出城太遠。
當然,最安全的方法是互相遞書信。但許多事,用書信溝通是不如見面讨論高效的。
例如他們這一次的規劃——
龍城軍要開龍城關,放北狄進入中原搶掠,讓北狄好好地在中原發一次財,也再一次加大司宸娴的威望。
北狄要深入中原,威脅京城,以幫助龍城軍以“清君側”的名義要求朝廷處置安平公主。逼迫朝廷處置之後,再起兵“抵禦”北狄兵。
于是,龍城軍和龍城軍身邊的人得到了對他們來說更舒适的政治環境,北狄得到了飛來橫富,司宸娴得到了更多聲望。受傷的只有安平公主而北邊一些與草芥也差不了多少的百姓。
當然,受傷的是誰,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
他們這一次自然也是會成功的。他們有着共同的秘密,而共同的秘密會成為兩方最牢固的系帶。
這位遲将軍去關外的步伐十分輕松,他已經預感到,這一次的商談會和從前無數次一樣,為龍城軍帶來更多的財富,名望,以及對北疆來說更多的掌控力。
龍城關隘因為長年來往的和諧貿易,隘口的門在白天一般都是開着的。遲将軍帶着自己的護衛,和其他等在門口的護衛一齊從隘口出去,沒有任何阻攔。
大家都習慣了,遲将軍時不時會“巡邏”關外治安。因此甚至只是目送着他們出去。有人說遲将軍在關外有着相好的女子,他是去私會,不過也只是說說。
遲将軍禦馬五六分鐘,就到了約定的地點。
關外十裏,是一片山坡,此時已經是冬季,化不開的雪覆蓋山坡草地,望着一片坦蕩。
司宸娴站在雪地之中,正百無聊賴地揮舞遲家劍法,赤狐皮制成的大紅披風在她身後笨重地揚起弧度。一行人的動靜傳過去後,司宸娴連忙收了劍,朝他們來的方向揚起笑意。
不得不說,司宸娴真的很美,明眸豔唇在雪地中分外奪目,朝他們笑的時候,也富含女子特有的吸引力。
遲将軍見着稍稍讓馬行駛慢些,心下不免也微笑。
碩福長公主終究對遲家念念不忘。遲家之後或許有可能納她進門。
北狄和遲家現在的關系已經持續太久了,沒什麽關系是可以永恒的。尤其是北狄,這種異族人,就算首領是燕朝人,也沒有長久合作的道理。
遲家和那些從京城出來的人其實已經議定了些許章程:等到清君側成功,安平公主得到處理,那接着,他們就把關隘一關,對北狄玩一個甕中捉鼈。
畢竟,只有死人,才會保守秘密。
想到這裏,遲将軍有些失笑,他如何能想這麽許多?還沒到那種時候呢,現在盡胡思亂想。
他就要翻身下馬,過去和司宸娴一處。
“咻——”
淩厲風聲穿透重重寒霧,精準地擊中他的胸腹,擊碎了他的護心鏡,啪嗒一聲,幾乎把他的膽也擊碎了。
馬匹驚恐地發出一聲,四周的侍從警覺拔刀,要把遲将軍護在中間。
然而很快,接連百來枝箭咻咻地飛來,成為近乎夏日暴雨的箭雨,完全沒有給遲将軍留下躲避的空隙。
侍從紛紛成為刺猬,倒地而亡,遲将軍稍微好些,護心鏡和軟甲擋住了大部分的箭。
然而司宸娴遠遠站着,還是那副近乎惑人的笑意,遠遠一拉弓——
遲将軍的思維停滞了,他擡手一摸,額頭多了一只箭,有細細的血痕沿着箭流下來。
血一時半會兒流不盡,遲将軍緩緩坐到地上,靠着同樣被射死的馬身,眼睛瞪着,看着。
白茫茫的草地掀出不少綿白羊皮,不少狄人面孔猙獰而興奮,越過他,沖向關隘。
司宸娴站在狄人這些野獸群的末端,四周是那些狄人沖向關隘的聲音,她慢悠悠地走向遲将軍,還是那無所謂的笑意。
“只有死人才會保守秘密,你安心去吧——我去京城逛一圈後,會增你死後哀榮的。”
戰馬嘶吼,仿佛大地都在震顫。無數的北狄奴隸、北狄人,都往龍城關沖去。
遲将軍的意識已經近乎徹底恍惚了,他有一種錯覺,自己已經看到了北狄人屠盡龍城将領,打開倉庫,先是找回被龍城軍“暫時保管”的貨物,而後是毫無節制的大肆搶奪。
他的遲家,精致的花園被肆意踩踏,仆從奔忙四散,家人子女哀鴻聲聲,血流彙聚成河。
已經無法阻止了,沒人能阻止北狄了。遲家因北狄而興盛,也因北狄而覆亡。
意識消散前的最後一刻,遲将軍禁不住想。
……如果,他當時聽從了文穆公周家遞來的信,老老實實和遲家說明厲害,把那幾倉庫的財寶先上交,站定态度,現在會變成這樣嗎?
沒有如果。
“……不僅是龍城軍精銳全數被殲,狄人甚至在五天內連克三關,現在北邊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一片坦途,北狄以騎兵為主,不消十天,他們就能沖到京城。”
小朝會上,兵部侍郎簡短地彙報了情況。
氣氛肅穆,皇上面上還有倦色,聽着偏過頭,小聲問安平公主,“不是說龍城軍會反叛嗎?”
安平公主回了個很無奈的眼神,一開始她就說會是龍城軍反叛,縱容北狄南下,但是父皇好像并不是很能理解。似乎對父皇來說,龍城軍反叛,就是會一同舉旗。
不過皇上很快就擺擺手,一副不在乎答案的樣子,問道:“事已至此,愛卿們有何良策?”
蘇寶珠第一次來僅二十來人的小朝會,就面對這種緊急情況,一時好奇,打算聽別人都說什
麽。
左相拱手道:“碩福長公主從前一直恪守燕朝禮節,護了北疆十多年的和平,此次狄人大舉入侵,或許真的是因為龍城軍太過分了。如果朝廷出面勸和,應該能請北狄退兵。”
右相提出不同意見:“北狄氣勢洶洶,來者不善,不能當碩福長公主還是和親公主了……還是須以柔克剛,以對應北狄為主,勸和為上。”
新上任的吏部尚書,原先的禦史大夫有些憂心忡忡:“不論議和與否,都需調天下兵馬前來勤王。也不知是否來得及。”
同樣是新上任的禁衛長也道:“要做好守城的準備,住城外的百姓需要引導,城牆上要加大排班力度,做好補貼、器材補充等各項事宜。”
代戶部尚書聽着嘆氣:“國庫剛有充盈,就又要耗費——這也罷了,但是錢不能當飯吃,雖然秋收剛過,但糧食儲備有限。還需要小心斟酌。”
如果這時候在場的只有皇上,他大概會大手一揮:“你們讨論好了再定。”之後就坐在主位上發發呆,批批奏折,或者吃點東西。放權放得十分灑脫。
不過安平公主也在,于是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
安平公主:“北邊的百裏外的伴城是京城往上的護城,也是最後一道防線。雖然也是坦途一片,但北狄若是要進犯京城,那陳兵伴城,也能夠讓北狄多一層顧慮,拖下他們的腳步。”
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但是伴城城牆矮小,不如京城。并且北狄若是繞過伴城,那伴城和京城會斷去聯系,伴城會變成孤城,現在京城裏又哪裏有能派去伴城、擅長守城的将領呢?與其耗費兵力在伴城,還不如堅守京城。”
安平公主聽着,也略有沉默。
成為孤城最可怕的不是物質的短缺,而是精神上的沖擊。日複一日,近乎在小黑屋關禁閉的感覺,會讓不少人發瘋。
系統:【宿主不打算說什麽嗎?】
蘇寶珠:【我感覺他們都說得挺有道理的。畢竟我不會打仗。】
蘇寶珠很誠懇地旁觀,不發一言。
于是右相見着,不知為何內心多了一層篤定,就想開口,總結衆人意見,落實守城細節。
安平公主卻忽然開口:“本宮去守伴城,總不算是空耗兵力了。”
話語一出,衆臣呼啦啦地全部滑下椅子跪下叩頭。新任吏部尚書更是直截開口。
“請公主殿下保重貴體,勿涉險地,以坐鎮後方為要。”
其他大臣也恍惚明白過來自己跪下是為了什麽,也附和道:“請公主殿下保重貴體!”
唯一還端坐的蘇寶珠:?
蘇寶珠:【他們跪得比我想象中的快多了诶,年都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