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就沒有不讀書的◎
見到江誠之後, 了解他在軍訓期間适應良好,三個人也就放心了。
江誠回去軍訓後,謝言之三人前往圖書館。
拿到閱讀卡, 謝言之等不及下次再來。
閱讀卡最多可以借三本, 歸還之後才能繼續借下一本。
謝言之挑選了一本書籍後,李蓁蓁也給自己選了本想要看到的。
是和美學相關的,再提升提升她的審美,讓自己的風格和八十年代更好融入。
三個人一人選擇一本書。
張建業不喜歡看書,他已經離開學校好多年了,提筆忘字,說不定翻開書到處都是不認識的字。
頭疼的很, 還不如讓他去和外人打交道聯系生意。
他的反對被謝言之強硬駁回,每個人都必須要看, 不僅如此, 還要聽聽新聞。
每天了解點兒新聞,關心國家大事,緊跟時代的腳步, 生意才能做長久。
新聞上的播報和做生意息息相關,每走的一步都緊密相連。
他們現在可以不進入學校接受系統的教育, 但是不能不讀書。
必須要堅持看書學習, 腦子長時間不用就會老化。
這也是謝言之在各個名人身上學到的重要道理。
古往今來, 凡是那些有本領的大人物, 就沒有不讀書的。
一個人的知識儲備和閱歷增長不上去, 怎麽能夠好好在外邊闖蕩。
書是必須要讀的。
謝言之來海城的時間越久越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深意。
是以在縣城的時候,張建業一門心思吃喝玩樂也就算了, 在海城絕對不可以。
他們四個, 除了李蓁蓁大學畢業, 只要做自己喜歡的就可以,對于他和張建業,必須要堅持看書。
否則他們會被時代落下,甚至是原先設想的工廠也會成為泡沫虛影。
謝言之給張建業挑選了本名人傳記,讓他先從趣味小故事看起。
順帶從書中了解了解歷史故事,能讀的進去了再更換其他書籍,循序漸進。
最後三個人一人抱了一本書,張建業臉上苦哈哈的,看書真的像是要走了他半條命。
“我親哥,書必須要看嗎?我看見書就頭疼。” 張建業單手抱書,另外一只手捂着腦袋。
他真的是腦袋空空,讀不進去書。
張建業剛進來時候的興致也沒有了,大學校園內的環境也無法吸引他的目光了。
只覺得懷裏抱了個祖宗,每天都要按時翻看,還要小心對待不能損壞。
謝言之下了最高命令,要求他按照對待自己最心愛的衣服那般對待這本書。
張建業只想仰天大喊————他真的做不到啊。
書和衣服能比嗎?
當然不能和他的衣服相提并論,他的衣服可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懷裏的書他聽都沒聽過。
張建業撅起嘴巴,低垂腦袋,渾身萦繞着灰敗的氣息,寫滿了不喜歡。
表現的再怎麽可憐,謝言之也不會讓步半分,态度強硬:“這本書不厚,等到江誠軍訓完你也要看完,然後去還書借下一本出來。”
旁人就連進入海城大學圖書館的機會都沒有,如今天大的好事兒就擺在他們面前,怎麽能夠不珍惜。
不是因為江誠考上了海城大學,他們怎麽會進入圖書館,怎麽能夠借閱各種圖書。
不僅要小心愛護,更要認真閱讀做記錄,不能辜負這些書籍。
将來的他們,是要開工廠的,招很多工人,目光必須要放長遠一些。
頭腦中若是空空如也,怎麽服衆,怎麽能夠創辦好工廠。
再往後,工廠越來越大,張建業不讀書,出去談生意的時候,被人在言語上挖坑怎麽辦。
別看現在謝言之他們最基本的三輪車配置還沒有購買齊全,他已經将創辦工廠往後的事情全部想了一遍。
确保每一步都走的穩穩當當,每一步都落在實處。
他讀書看報的同時,張建業也必須要跟上。
将來生意場上,出現最多的就是他們兩個,江誠未來要當科學家,學校裏什麽書都看,他不擔心。
唯獨對張建業放心不下,每天書籍看到哪裏他都要過問催促。
不催不行,謝言之敢肯定,他有一眼沒看到這人注意力就能轉到其他衣服上。
肯定會在房間打開衣櫃,挑選挑選第二天穿什麽,怎麽穿最合适,順便再想想衣櫃裏還缺什麽衣服,等到有空買回來。
讓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堅持讀書,前期肯定是要費些心思的。
沒有人天生就喜歡讀書,謝言之也不喜歡,但是他每天都在堅持閱讀。
讀的越多知道的也就越多。
這是他們大踏步跟上社會的方法。
他不喜歡讀書,但是讀書對他有益處,書本中的知識會全部被他吸收,化為自己的理解。
再往後,他們的工廠開了分廠,逐步擴大。
他和江誠的知識儲備都超過了張建業的時候,三個人出現不平衡,心裏多多少少會有些不平。
謝言之要在這些情況還沒有露出頭角的時候,先一步殲滅。
不能夠說真的等到那天來臨,再讓張建業去讀書看報,那樣還是無法縮小中間的天塹鴻溝。
張建業後來的掙紮反抗全部被謝言之壓制。
兩個人的觀念不同,最後張建業也被謝言之逐漸說服。
他想的是自己只要有那個能力,縱然沒有讀過多少書,沒上過幾年學,能力擺在哪裏,沒有人敢嘲笑他的。
謝言之只是淡淡說了一句:“不多讀書哪兒來的能力。”
現在他們的生意暫時局限在散戶,不是大項工程。
真的接到了大的項目,自身的衣着談吐很重要。
旁人張口成語,引據經典,自己通篇大白話,說服自己都難,還怎麽談生意。
省城和縣城有很大的差別,在縣城裏,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和自己街道小胡同相處。
來到省城,面對的也更多,需要他們做的也更多。
謝言之一點一點全部盤算在心裏。
并不是每個人都像他們白手起家,從底層起來的。
省城有許多富貴人家,他們底蘊深厚,學識淵博。
要想做成生意,就要先讓別人看得起。
充實自己的大腦,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這是最好的方法。
張建業終于被說服了,想起來上次他賣東西的時候,人家院子裏的小孩子說出來的話都比他有文化。
他不能連個小孩子都比不過。
順利借出來三本書,謝言之和張建業在家裏匆忙拿上兩個餅子之後,繼續朝外邊跑去。
李蓁蓁則是繼續整理自己的設計圖。
經過她多天的攻略,那兩位廠長的态度逐漸有了變化。
對她的稱呼從原來的女同志變成了李同志。
已經是不小的變化。
當初也只是兩個人在争辯之時,對她笑眯眯的,還熱情讓她稱呼伯伯。
結果第二天,兩個人的輸贏揭曉之後,他們也都稱呼她為女同志。
李蓁蓁并沒有懈怠,叫她什麽稱呼無所謂,她并不在意那些,她自己仍舊熱情稱呼兩位廠長為伯伯。
關鍵是自己的态度要真誠熱情。
在她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後,毫無意外被拒絕了。
意料之內,情理之中。
她畢竟只是個陌生人,空口無憑。
而且人家都是大型制衣廠,怎麽會為了她那麽一個小小的服裝店,不,還沒開起來的服裝店做出改變。
哪怕是李蓁蓁加錢,中間也不是那麽好改變的。
她并不氣餒,才被拒絕了一次。
談生意就是這樣,不跌倒幾次怎麽叫做談生意。
如果事事都稱心如意,想什麽是什麽,還怎麽談生意。
李蓁蓁在第一次被拒絕後,第二次繼續來。
也不多靠近,更沒有為了多講一些話跟着兩位老廠長向前跑。
那樣太過打擾他們兩位,一個不好會引起反感。
她只在第一次當面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往後的每天清晨,她都保持着距離,在三人跑步重合的那一條街道,在身後講自己的想法。
就像是清晨她在背書一樣,街道上經過的任何一個都能聽到,當然她時刻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不能擾民。
晨起跑步的時間早,總會有許多工人還沒起來上班,她聲音太大吵醒四周的街坊就不好了。
經過李蓁蓁多天的堅持與努力,兩位廠長終于被她感動。
趙學賢是真的被李蓁蓁的勁頭感動了,心中那道拒絕的冷牆也逐漸被暖熱。
整整一個月,趙學賢每天早上都能聽見李蓁蓁在背後講話。
很有分寸,保持着不遠不近的距離,話語聲剛好能夠傳入他們的耳朵裏。
趙學賢這段時間腦海中也都想了李蓁蓁的構思,可總覺得還差些什麽。
他是從最底層一步一步走到廠長這個位置的,上到畫圖制衣下到修理工廠機器,他全部都會,基本上制衣廠所有的崗位,他都輪過來一個遍。
李蓁蓁說的每一個步驟他都知道,可是自己在家裏畫出來的圖總差些意思。
不能否認,李蓁蓁在這方面确實很有天賦。
他只是按照李蓁蓁口述描繪出來,就能想到衣服做出來的不俗。
可是訂單量太小了,根本不算什麽。
制衣廠每天甚至是半個小時的制衣量都是李蓁蓁口中那個店鋪的好幾倍。
還不足以讓他松口,讓他松動的是李蓁蓁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