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片癡(8)
組裏的同學一致推選她這位付出最多的成員做演講員,志得意滿的方竹沒有推辭。
他們笑着說:“這回是托了方竹的福了。”
方竹聞言,不知為何,竟然有點心虛。但是,有這樣的工作成就,也足夠她在那些日子裏樂得飛飛的。
在學校篩選選題這日,方竹帶着充分的資料,還有十足的把握,以大一新生的身份,面對系裏資深的教授和老師,将報道成果娓娓道來。
結束陳詞是她親自修改了好幾稿,并且對着鏡子練了好幾遍的。怎麽微笑,怎麽控制語速,怎麽控制語調,她都在事前把每個細節調整到最完美。
所以這天站在講臺上,她有一萬分的自信。
“在這樣的二十年,時光是一條被點燃的導火索,我們的國家要進步,我們的民族要複興,在這條導火索上,被牽引前進。執火柴的人們付出至大的心血,在體系和道德的邊緣掙紮成長,終于能轟然一聲,将明日的輝煌爆破。他們撕裂了我們這個時代發展的口子,給予後人無限勇氣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我們能夠越來越有勇氣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他們居功至偉。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我們能夠看到明天的太陽。”
當她講完這些話後,臺下的同伴們率先鼓掌,教授和老師們跟着鼓掌,于是整個大禮堂裏旁聽的同學們都鼓起了掌。
方竹伸手擦掉額上的汗,同臺下的同組同伴們比了個“V”字手勢,下臺時,走路都是生了風的。
後面一位演講的選手上臺時同她擦肩而過,他們面對面的瞬間,方竹愣住了。
他穿着白色的毛衣,下身是牛仔褲,是她熟悉的簡單樸素的藍白色。
他對她颔首微笑,嘴角揚起好看的弧度,很友好的樣子。然後落落大方地上了臺,向臺下介紹:“大家好,我是新聞系四年級98032班的何之軒。”
方竹坐回到同伴們中間,從同伴手裏抽出表單。何之軒的名字原來是“何必”的何,“之乎者也”的之,“器宇軒昂”的軒。
他名字下面的标題叫《英雄無覓六十年》。
有小道消息靈通的同伴在竊竊私語。
“他們都是新聞社的前輩了,竟然還和我們後輩搶這個風頭。”
Advertisement
“四年級為了進報社可是拼了老命的,得了獎就有機會直接被本城幾大報社選進去,連本城戶口都能辦下來。”
“他們什麽選題?”
“聽說大四的這批新聞組老前輩前幾年做社會調研的時候認識一個老太太,老太太的父親在當年抗日戰争時投筆從戎,那時候離開家後就再也沒回去過。不知這幫師兄師姐哪裏查到的資料,懷疑當年在晉察冀犧牲的一批戰地記者裏可能有老太太的父親,所以就帶隊去查了,結果還真查到了,寒假裏他們把葬在犧牲地六十多年的烈士骨灰帶回來了。”
這座城市的初春略帶寒意,方竹望着臺上的何之軒,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這股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