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清平之樂
轉眼一個多月過去,沈從玉每日跟着農戶下地上山的,山上也種了一大片竹子,大雨過後冒出竹筍來,沈從玉便帶着小厮上山去挖回來洗幹淨剝好就交給會腌制的婦人,一時沈莊的空地上都曬滿了竹筍。沈從玉每天都要去看好幾次,看一次就問一次什麽時候能吃。他年紀小,長得又讨人喜歡,新來的幫工都喜歡他,看他這個天真爛漫的樣子忍不住逗弄:“少爺您每天再來看多幾次,筍子就好啦。”沈從玉信以為真,當真每日三餐前都要看一次。
有時候他會扛着鋤頭上山給新種的樹苗松土撥草,因為通用的鋤頭太大他扛不起來,農戶就給他打造了一把小號的。他樂得每天早上往後山跑,像只野猴子,一點都沒有繁華都市裏纨绔子弟的模樣,就像是個好動的農家孩子。
京城裏來人送信的時候沈從玉正在河邊釣魚,他下午沒事做也不想讀書的時候就會跑到河邊垂釣,把自己曬得像個野孩子,吹梅怎麽說他都不聽,一段時間下來他就比原來黑了很多。聽說京城來人了,他把魚竿一扔就跑去接人。
來的是戶部行走,是前幾年的進士,戶部尚書以前的幕僚,沈從玉跟楊寧宇玩的時候見過幾次,這次他來,雖然沒什麽話題,沈從玉也不尴尬,給他泡了茶,又說到他種的東西,說在過一個月沈莊就要迎來第一次收獲,又留他在這裏吃飯。
戶部行走對他印象很深,因為楊寧宇特別看重他,而且他本身長得也出衆,特別是因為一首詞被當今聖上欽點為進士後,如今時隔一個多月,他差點認不出沈從玉來,感覺長高了一點,變黑了一點,反倒沒了當初的嬌氣,顯出一點點少年氣概,眉目間的靈氣更甚。
沈從玉說完自己想要表達的話,才問道:“大人此次來是專門給從玉送信的?”
行走張毅喝過茶,回答道:“這段時間楊公子和五殿下都在忙水災的事,北方的軍事也緊迫起來,都沒有空餘的時間過來看望您,楊公子受五殿下囑托來給您送信,本來是要親自來的,沒想到尚書大人突然派他去了外地,就讓在下過來送一下信。”
沈從玉道:“這段時間你們都辛苦了,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想必你們也要和家人過,不如在之後的沐休就過來我莊子休息一番,我帶你們好好玩一玩。”
張毅應了,吃過飯他就帶着沈從玉寫的信回京。走得匆匆的,看來這段時間京城的确很忙。沈從玉伸了個懶腰,慶幸自己沒有做官的意思,還是自己的山莊好,每天種種東西看看山地就過去了。
最近沈從玉還在考慮要不要弄個池塘出來養魚,反正山莊常年都不缺水,河流水塘也多,他從來是直來直去的人,想到什麽就馬上付出行動,于是他帶着人去鎮上養魚的人家買了魚苗就投放在水池裏,之後每天一大早他又多了個工作,從田地裏挖了草就投喂給池裏的魚苗吃。因為莊裏吃飯的人多了,沈從玉便讓人在沈莊後院開辟了半畝菜地,種了蘿蔔白菜之類的,沈從玉算計着大概端午前後就能吃了,還想着等京城那些哥們來了就請他們吃自己種出來的菜。除此之外沈從玉還想到了圈養家禽家畜,因為種地要耕犁,沈從玉一早就在鎮上買了好幾十頭牛回來,分給各家各戶夏種時耕地用,那天他從地裏回來看到佃戶家的孩子牽着牛在田裏喂養,他突然靈光一現。莊裏幹重活的漢子平時都是要吃一兩斤肉的,光是靠在市場買每天都要跑好幾趟,勞神費財。于是他跟管事的一算計,就派人去市場買了幾十只雛雞養在不合适種東西的坡上,除此之外他還買了豬仔分到佃戶家裏給他們照養,等養大莊裏就按斤稱回去宰殺。因為山莊太大,走下來要好幾柱香的時間,坐牛車他也嫌慢,可惜莊園要養十匹以上的馬,朝廷是不允許官民家裏養超過兩匹馬的,沈從玉有點拙計,就等着端午過後跟楊寧宇說一下這事,讓他那些哥們幫忙搞幾匹馬回來跑腿用。
那邊張毅很快就帶着信回了楊府,楊寧宇聽了沈從玉交代的話也覺得好玩,他們這些公子哥從小就沒接觸過農活,吃的用的都是現成,更甚連生雞都沒見過,就約着那幾家的公子哥沐休後去沈莊看看。劉峻聽到這個消息,更是期待,算算他已經有差不多兩個月沒見到沈從玉了,也不知道他自己在那邊生活得如何。
端午在漢縣這帶是個熱鬧的節日,沈從玉在端午接近那幾天就聽說了很多有趣的事,因此很是期待,莊裏原來的佃戶幫忙照顧着新來的農戶準備過節,附近空閑的婦人也會來莊裏幫忙過節,都是一些淳樸的鄉親,做的雖然不是什麽大事,但是那份淡淡的情誼很讓人感動。端午節前一天晚上莊裏都在準備過節吃的食物,還包起了粽子,傍晚吃過飯沈從玉便能看到山下村裏每家每戶都冒着炊煙,下去看還能看到婦人在煮粽子。沈從玉一去她們就熱情地把他引進去坐,粽子一熟就塞給他好幾個,沈從玉像是得了很大便宜一樣,笑得眼睛都眯起來。
端午節一大早沈從玉就帶着小厮跟着莊裏的漢子去河邊,田埂上拔野草藥,這是這邊的風俗習慣,傳說端午節這天的一些中草藥藥效最好,沈從玉按照入鄉随俗,對這些事也很重視。五月的露水很重,沈從玉還能見到在地裏山上拿着毛巾水盆收集露水的婦人和小孩。他好奇地過去問這是要幹什麽用。
山下住的那家佃戶婦人就跟他解釋道:“這是我們這邊的習俗,端午節早上用收集最早的露水來洗臉洗頭,可以養顏、護發。”
沈從玉深信不疑,聽到這麽一說又扁了嘴,後悔道:“都沒人告訴我要用露水洗臉洗頭啊!早知道我就不洗臉了!完了這樣我算不算是違反了神明!”
他這個天真的樣子惹得采集露水的婦人們都笑了起來,安慰他道:“怎麽會呢,少爺為我們這裏的人做了那麽多好事,祖上也是積了蔭福的,少爺一生都是要大富大貴的呢。”
Advertisement
沈從玉還是不放心,道:“那我會不會變醜啊?”
此言一出婦人們笑得更誇張了,紛紛道:“少爺長得這麽俊俏,方圓十幾裏人家都沒一戶的男子比得上您呢!”
又有人接話道:“下午鎮上還有慶典,等祭祀過後少爺可以去看看,不知道多少家的女兒會迷戀上您呢。”
沈從玉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在衆人的笑聲中施施然地跑回男子采藥的行列裏。沈從玉是不認得藥草的,佃農家比他大幾歲的男孩子就負責帶他認草藥。沈從玉也很認真地學,還和那個男孩子成了好朋友。沈從玉很驚奇對方能那麽快地認出草藥,便問是不是學過。
那個男孩叫李三兒,是山下那戶人家的小兒子,比沈從玉大三四歲那樣,長得高高大大結結實實的,看起來老實又可靠,沈從玉對他很有好感,聽到沈從玉這麽誇他,他也不好意思起來:“以前爺爺還在世的時候,他是沈莊的大夫,那時候莊裏的人有個頭疼發熱的都是爺爺治好的呢。”說到自己尊敬的爺爺,李三兒眼裏都是光彩,他對沈從玉說道:“其實我很小的時候就想成為爺爺那樣厲害的大夫呢!”
沈從玉看他向往的樣子,也給他鼓氣:“那就努力學習吧,以後我在沈莊建個藥房,專門給你負責!”
李三兒不可相信地看着沈從玉,不知道他說的是否算數,可是沈從玉看他的眼神比他的真誠,不像是說笑,他有點激動,道:“少爺真的會給我建個藥房麽?”
沈從玉撇撇嘴,道:“君子一言,驷馬難追,少爺我說的話從來沒反悔過,而且沈莊裏的人越來越多了,如果沒有大夫,看病也是個難題,我等過段時間就騰個地方出來建房子,再給你招幾個學徒采藥,到時候村裏有人病了都可以找你治
病。當然在哪之前你要把醫術學得更精湛,我爺爺那邊好像有相關的書籍,等你有空就上去找我要罷。”
李三兒看着沈從玉比他還期待的神色,高興得都不知道要說什麽,只能把他往懷一抱,像抱鄰居家幾歲大的小孩,一用力就能把他舉起來。沈從玉被他突然的動作吓了一跳,看自己突然騰空,心都要吓得跳出來,嚷嚷着要下去。李三兒卻高興得什麽都聽不進去,沈從玉的叫喊引來大人的主意,李家的男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少爺做了這麽危險的事,就要過來打他李三兒這才把沈從玉放下來。沈從玉撫了撫自己的胸膛才緩過來,李三兒被他父親打了也不惱,一個勁跟他父親說少爺答應給他開藥店了,他也能像爺爺一樣給人看病了。李家男人看向沈從玉,像是詢問是不是真的,沈從玉點點頭,道:“三兒哥有這方面的天賦,我也放心讓他給我們看病。”李家男人帶着李三兒就要給沈從玉磕頭,沈從玉可不接受這套,一下子跑出很遠。
端午節的午餐是個很重要的儀式,沈從玉之前也說過要在莊裏擺宴席,他們采了草藥回去,交給在莊裏忙活的婦人,由她們捆起來挂在莊裏院裏屋子的門上,用來避蟲祛病驅邪。剩下的一部分晾起來做藥材,一部分用來給晚上燒水洗澡。沈從玉到後院去看,壯丁正在殺豬,那場面血腥極了,沈從玉見不得那麽慘烈的場面,就跑到廚房裏看廚子們做飯。
這邊的人端午節盛行吃六色午餐,講究六色俱全,擺在餐桌上的食品應有黃、紫、綠、紅、黑、白六種顏色。廚房裏切了一盤盤豆腐紫菜茄子豆角,又泡了黃豆紅豆棗子綠豆木耳,殺了好幾只肥雞。廚子光着膀子在竈上翻炒,婦人在一旁幫忙燒火,煙味跟菜香味摻在一起,特別有過節的氣息。這跟以往沈從玉在江南沈家莊裏完全不一樣,他興奮得都靜不下來,四處亂跑,惹得吹梅不停抱怨。
等吃了午飯,莊裏的人擡着祭祀用的東西,扛起宰殺的那只整豬就往河邊走,是要給屈原拜祭。沈從玉哪裏見過這麽大的場面,一條河流下來都是四周來祭拜的村民,一時熱鬧非凡。
等拜祭過後李三兒和幾個少年模樣的孩子就帶着沈從玉去了鎮上,鎮上比莊裏還要熱鬧,幾乎都是人,買草藥的香包的,還有賣石榴花和栀子花的,婦人們帶着自家女兒上街購買香料胭脂,年輕男子則在一旁偷偷地看未進門的媳婦。這邊過節有佩戴藥草做的香包的風俗,女子也可以将自己做的香包送給意中人當定情信物,沈從玉一大早就被帶上了吹梅給他做的繡荷包,沈從玉還打趣她說以後要娶她,吹梅紅了臉嗔怪他不要臉,見個女子都說要娶了人家,小心情債。所以端午節不單只是個節日,更是這邊人們的相親大會,女子男子可以幽會或者相戀,倒有種蘇杭踏青節日的感覺。
跟着沈從玉一起玩的幾個佃戶家的孩子也被姑娘塞了香包,一個個都高興得紅了臉,洋溢着興奮的神情。沈從玉也收了不少,這裏的大戶人家不多,像沈從玉這種從小就嬌慣着的少爺更是屈指可數,雖然年紀還小,可女子也願意跟他打趣,倒也雅趣。
等玩夠回到莊裏,吹梅已經準備好洗澡用的百草湯,沈從玉在外面跑了一天也沾了一身灰塵,被溫熱的藥水一泡全身都舒展起來,聞着淡淡的藥香幾乎就要安穩地睡過去。
端午過後便要準備收割稻子了,沈從玉每日随着佃農去田裏看稻子熟了沒有,他就是個心急的勁兒,惹得佃戶們都笑他。沈從玉也不惱,厚臉皮極了,像個頑童。
轉眼沐休就要到了,沈從玉也惦記着王柳兩人的處境,他沒做過官,也不知道官場如何,只從書裏知道中了進士的要經過吏部的考察才能賜官,或者留在朝廷,或者到外地知州知縣做官。沈從玉心想這下還要讨好吏部那公子,讓他爺爺行個方便。于是他寫了信,把那些公子哥們都邀請來莊裏游玩。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百度了漢水一帶地區的習俗_(:з」∠)_是個過渡章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