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五子劉峻
沈從玉在祠堂見過他爺爺年輕時的畫像,只是眉目間有點像,他爺爺眉目中帶着戾氣,很張揚的一種英俊,而他現在還是乳臭未幹的樣子,或許過幾年就會長大罷。
德妃問了他家裏的事情,又讓人拿了從外地進貢的點心給他吃。沈從玉覺得他姑姑真是個不難相處的人。
接近午時的時候,德妃問了宮人:“太學院可放學了?”
大宮女恭恭敬敬道:“回娘娘的話,還有半柱香時間。”
德妃點點頭,對一旁伺候的小太監吩咐道:“小林子,你去趟太學,讓九皇子放學別回自己宮殿了,過來陪本宮和他表弟吃個飯。”
“喳!”小太監應話而去。
沈從玉聽他爹說過這個表哥,比他大了一兩歲,很受太宗的喜愛。
德妃跟他解釋道:“九皇子是姑姑獨子,單字英,跟你差不多大,不過長得沒你好看。”說着笑了起來,一臉慈愛,“你們應該不難相處,如果以後他缺伴讀,玉兒可願進宮陪他?”
沈從玉謙虛道:“侄兒才疏學淺,怕皇子表哥看不上侄兒。”
德妃忍不住捏捏他尚有點嬰兒肥的臉,笑道:“你比他伶牙俐齒多了。”
姑侄倆正說着話,一會兒小林子便帶着一個華衣清俊的少年進來了。他本來走得穩重,一進殿裏就往德妃身邊撲去,嘴裏嚷嚷着肚子餓。德妃推推他的腦袋,笑道:“多大的人了還跟母妃撒嬌,也不怕被表弟笑了去。”
劉英這次注意到德妃身邊的沈從玉,一時好奇無比:“母妃這孩子就是舅舅家的表弟麽?”
沈從玉忙作揖道:“小弟沈從玉,見過皇子表哥。”
劉英是太宗最小的兒子,自小就被頭上七個哥哥壓迫,苦不堪言,也多次跟德妃撒潑要個弟弟欺負,可惜一直不如願,如今多了個粉雕玉琢的小孩子做弟弟,他自然心花怒放,把沈從玉抱在懷裏蹂躏——他是标準的北方人,長得人高馬大的,才十四五歲就比才十三歲的沈從玉高了一個頭不止,一把就能把沈從玉整個人抱在懷裏。沈從玉聞到他身上跟劉七一樣的熏香,臉突然就紅了。劉英卻絲毫不在意,嘴裏說道:“母妃,這個弟弟真可愛,比您後院養的兔子還嬌貴。”
德妃笑了起來,道:“英兒喜歡表弟,以後就請表弟多到你宮裏去玩,要不你跟你父皇請道旨意,讓弟弟進宮做你伴讀,你們倆不就每天都能在一起了。”她想的是怕沈從玉年紀小小的要在宮外吃虧,想把他招進宮親自照看兩年,順便可以哄一下自己驕縱的兒子。
劉英像是聽到個好主意,就說:“那我明天就向父皇請旨!”說罷又在沈從玉臉上捏了一把,搞得沈從玉哭笑不得,這姑姑和表哥怎麽淨做一樣的事。
Advertisement
午飯便留在秀翠宮吃了,這裏的廚子也是從南邊酒樓請回來的,做的是清淡的南方小菜,還有幾道甜湯點心,比沈從玉帶來的廚子做的還要好吃幾分。飯桌上德妃一個勁給他夾菜,生怕他吃不飽:“玉兒剛來長安,這邊口味比不上南方,你在外面住得吃得還習慣罷?多吃點,看你瘦得,你表哥跟你一樣大的時候都快有姑姑一樣高了呢。”
那邊劉英笑嘻嘻的:“表弟還是小巧一些好,抱起來舒服,像小姑娘一樣軟軟香香的。”
德妃也笑:“如果玉兒真是個小姑娘,母妃就做主把她許給你當王妃。我們家玉兒長得這麽讨人喜歡,在江南一定有不少姑娘家看上了吧,可有心上人了?”
這話說得沈從玉紅了臉,又想到心念念的劉七,不知道他家在京城何處,看他也像是個有頭有臉人家的公子哥,說不定楊兄會認識,改天找他出來問一下罷。
吃過午飯,宮人又上了幾道水果,都是從塞外運回來的,沈從玉是沒見過的,因為從吐蕃那邊運回來到京城已經算不上多新鮮了,再運去江南,估計早就壞了。
吃飽之後沈從玉昏昏欲睡的,他沒敢帶小厮進宮,德妃便做主讓劉英帶他回皇子殿那邊稍作休息——後宮是不允許男子留宿的,就連皇子,到了十三歲後就要搬離母妃的宮殿,到宮裏建的皇子殿住,如果再大一點,就要封王搬出宮外住了。現在搬出宮的有幾個已經成年的皇子,宮裏只留了幾個十幾歲的小皇子。
沈從玉這時才想起父親托他帶進宮給姑姑的東西,于是拜托張公公讓人把那幾個箱子搬進來,又對德妃說道:“姑姑,這些都是父親托我帶進宮給您用的東西,父親怕你在京城想念娘家,帶來的都是您待閨時喜歡用的物什,另外一些珠寶玉石是給您在宮裏做人情或者打點上下的,父親知道您喜歡喝花茶,還從南邊運了許多,您來看看,喜歡的就留下,不喜歡的可以送人。”說罷讓人打開箱子,裏面滿滿的都是蘇繡絲綢绫羅,還有南洋的珍珠珊瑚琥珀,有一個箱子裝的都是從西域運回來的狐裘毛料羊毯獸皮,還有珍貴的動物皮骨人參等珍貴藥材和少見的香料,稍小的箱子裏裝的是喝茶用的器具和各種花茶名茶,那兩套茶具頗有特色,是越窯出的青瓷,有些年代了。這些東西即使是在宮裏也是很少見的,宮人們都開了眼界——他們知道德妃娘家是富甲一方的人家,卻不知道原來如此富貴,一時對眼前的沈家小公子也不敢造次了。
德妃逐個箱子都看過,道:“還是哥哥有心,玉兒這趟出門也辛苦了,這些東西姑姑可就全部收下了哦?”
沈從玉微微笑道:“姑姑這是什麽話,本來就是給您的東西,家裏又不缺,您若是還想要,侄兒再寫信回江南讓父親再送些來就是。”
德妃見他這麽老實,怪嗔道:“玉兒真是,連姑姑的玩笑話都當真。”然後又讓人把藥材茶葉一類的分點出來,送去皇帝寝宮,說是江南娘家小侄送的,又分了一些出來讓劉英帶回他的宮殿,香料布料就留了一部分自己喜歡的,其他分成幾份給各宮的妃嫔送去——德妃對争寵喧嘩取衆一事向來沒什麽意思,也不曾踩着其他妃子上位,都是安安分分的守在自己的秀翠宮,養出來的皇子也謙和懂事,又争不了皇位後位,平日後宮裏她也是個和事佬的存在,為人又大方,對各個皇子公主都能視為己出,太後皇後也挺倚重她,在這個後宮裏,她就是個很特別的存在。分好東西後她又拿出一些珠寶賞賜給了宮人,又讓人準備一些宮裏好玩好吃的讓沈從玉帶回去。又問沈從玉:“玉兒如果吃不慣北方人做的飯菜,改天姑姑讓皇上給你打發幾個在宮裏閑着的禦廚出去,沈園裏的下人夠用了麽,花銷還有麽,不夠就讓張公公給姑姑帶話,姑姑給你做主,既然哥哥讓你來京城長住,在這邊你也只有姑姑一個親人可以依仗,你不用跟姑姑見外。”
沈從玉謝過他姑姑,道:“父親來時給玉兒分了不少東西,丫鬟下人已經夠用了,侄兒喜靜,園裏人太多倒不習慣,至于錢財一類,現在京城的店鋪都歸侄兒管,自然是夠用的,過段時間,侄兒還要去城外沈莊一趟,父親的意思是讓我去重振沈莊産業。”
德妃自然知道那個莊園,她也多次聽太宗說過,那是個很富饒的地方,可惜地契在沈家,朝廷也顧不上打理,荒廢了多年,也是太宗的一塊心病,如今沈家有了重新打理的主意,太宗必然是大力支持的,畢竟沈莊的鼎盛時期可是能與朝野四方所匹敵的一個天然財庫。
這些事都安排好,也到了日暮時分,沈從玉也倦了,德妃只好讓劉英送他出宮。沈從玉告別姑姑,便跟着劉英上了軟轎。兄弟們一路也頗有話題,劉英也喜歡讀書,除此之外他對騎馬射箭練武也很感興趣,沈從玉不曾接觸過武功,印象中也只有劉七的英姿,所以很難想象出來,便問:“哥哥武功如何?”
劉英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道:“我還差得遠,不過五哥和七哥的武術是極好的,這不七哥都帶兵出征了。五哥倒還在京城,改天帶你去見見他。”
沈從玉應了,又掀起簾子往外看,這裏沒有外人,他也好偷偷打量一下這個在長安伫立了幾百年的宮殿,此時斜陽如火,像是倚在宮牆上,照得這座古老的宮城像是染了一層紅暈,分外宏偉壯麗。劉英見他喜歡這裏,便對他說:“弟弟若是喜歡宮裏,我可以像父皇讨個旨意,讓你能随意進宮玩耍。”
沈從玉表現得有點惶恐,宮裏豈是能讓庶民随意進出的地方。但劉英信誓旦旦的,他也不好拂了他的意。
軟轎出到宮門停了下來,未成年的皇子沒有皇帝允許是不能随意出宮的,劉英只能下轎,沈從玉也下來跟他告別,正要離開時迎面來了個英俊高大的青年,氣宇不凡的樣子,穿得跟劉英一樣華貴,沈從玉只好低下頭,這應該也是宮裏年長一點的皇子。
劉英見到來人頗熱情地叫了聲“五哥”,想來這就是他剛才所說的五皇子了。
青年卻爽朗地笑了:“九弟好久不見,今日怎麽舍得出宮門了?”
劉英回道:“今日母妃宮裏來了娘家人,弟弟應母妃所托,來送遠房表弟出宮。”見劉峻注意到一邊的沈從玉,便把沈從玉拉到身邊介紹道:“這便是弟弟的小表弟,是江南人士,姓沈名從玉。”
劉峻對沈從玉點頭致意,道:“沈從玉,當真君子如玉,江南是風雅之地,不僅德妃娘娘長得好看,連娘家人都如此出衆。既然是九弟的弟弟,那也是我劉峻的弟弟,以後從玉就随九弟喊我五哥罷。”
沈從玉微微俯首,道:“從玉惶恐。”
這時他才擡起頭,向着夕陽看不清劉峻臉上的細節,只能看個輪廓。劉峻倒是把他看了個清楚——年紀不大,長相還沒完全張開,卻隐隐有了種突出的風華樣子,看着似乎低謙卻有着傲骨,眉目清秀,眼波裏流轉着靈氣,是個不可多得的樣貌。
快要到關閉宮門的時辰,沈從玉只好跟他們匆匆告別,坐上宮外準備好的馬車,緩緩駛回深巷的沈園。
翌日,沈從玉便應楊府公子之邀赴往天外樓,天外樓是京城第一茶館,平日去的都是些風流雅士,或者聽曲或者閑談,很素雅的一個地方。
楊寧宇見到他,連忙起身引他入座:“沈弟這邊請。”
沈從玉作揖道:“楊兄客氣。”
楊寧宇倒了茶,說道:“聽聞沈弟昨天進宮見了德妃娘娘和九皇子,可有什麽好玩的事情?”
沈從玉笑道:“楊兄莫取笑小弟這個鄉巴佬。”楊寧宇聽後卻是哈哈大笑,說起京城才俊幾日後在城郊外一處暖閣的聚會,邀請沈從玉一同去,也順便介紹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說到這個,沈從玉問道:“楊兄可知京城有哪家劉姓人士?”
楊寧宇稍微一想,覺得疑惑:“京城劉姓除了當今天子還會有哪家?皇帝的兄弟都已分封外地多年,沈弟要問的是何人?”
沈從玉想想也覺得有道理,笑着帶過這個話題:“無妨,大抵是我被糊弄了。”心裏卻是戚戚的,那個所謂的“劉七”說不定真正的身份是——
楊寧宇笑:“沈弟年紀還小,被騙也是常情,以後注意便是。”
幾日後沈園還真迎來一道聖旨,竟是九皇子請求的伴讀一事——以後他拿着信物便能從側門進出宮殿了,說是伴讀,不過是皇子的玩伴,太宗向來寵愛小兒子,有求必應,而劉英在宮中已是僅有的幾個未到出宮年紀的皇子,兄弟之間走動不多,難得有個讓他上心的玩伴,太宗不會太茍責。
不過沈從玉倒是想去郊外沈莊一趟,現在已經是春種過後,也不知道那邊如何,他想考察一下,看看第二季能種些什麽。于是他寫了一封請求書,跟太宗陳詞秋後方能入宮伴讀一事。幾日後太宗下旨,将沈莊一切事務交還沈家後代,并體恤地賞賜了不少東西,有意讓沈從玉重振沈莊繁榮。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開始就是新的一卷了,從玉要成長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