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分宮室
這一日清晨,儲秀宮,一大太監領着兩隊小太監浩浩蕩蕩入門。
為首的太監帽檐袖口都有紋飾,手裏倒是未捧正式文書,只是宣太後與皇後娘娘口谕。
也難為他沒有提詞器,還能記清楚這十幾個妃嫔的職稱和将來的工作崗位,不打磕絆地背出來,可見管事太監們也不是好做的。
“信貴人賜居永和宮。”
這太監朗聲說出的第一條就令人吃驚。
東西十二宮,宮室自然有上佳的,也有次一等的。這等級不光是按照與皇上的距離遠近來分,更要看宮殿的新舊程度,尤其是吉利程度。
要這樣算,永和宮真是上上佳的宮室了。
因這是當今太後做德妃時的宮殿。
皇上舉家搬入紫禁城時,永和宮中還有些太後娘娘沒搬完的物件兒。皇上妃嫔不多,當然不會也不必催親娘搬家騰地方,永和宮就一個妃嫔都沒指過去住。
而後皇上吩咐內務府重新整修的幾處宮室裏,當然也有永和宮。
內務府對永和宮那是下了大力氣翻修的,只因太後當時提了一句:這永和宮她住着很舒服,可見風水好,宜子孫。
內務府也就門兒清,将來這裏頭肯定是要住貴人的。就像皇上養母孝懿仁皇後曾住過的東六宮之首承乾宮,皇上給了皇後住,先帝爺宜妃住過,名為翊坤的宮殿給了年貴妃一樣——這将來能住永和宮的,也得是有福的人呢。
于當今皇帝這一朝,承乾、翊坤、永和三宮,在後宮共十二宮裏,是出了名的上三宮。
如今姜恒就像搖號買房的幸運鵝一樣,喜提一號位,優先入住上三宮。
因位份關系,姜恒跪在最前頭,現在就體會到了什麽叫‘如芒在背’那是真的感受到了目光的溫度。
她不由開始走神起來:自己要接受劇情越來越偏的現實了,接受這裏不是《信妃錄》,是真正的大清後宮。
以後信妃錄的人物和劇情點,都只能當做參考,決不能作為自己的憑據,免得被恍到溝裏去。
好在接下來,還有一位漢軍旗的周答應,也被安排進了永和宮,衆人對她的注目才少了些,轉回頭去更關注自家的去處。上頭有主位的,已經開始盤算,搬過去後怎麽奉承交往了。
等大太監宣布完最後一個唐答應的去處,也微不可見地松了口氣。然後避退到了一旁:宣口谕完畢,他可不能站在中間受這些小主的禮了。
衆人這才異口同聲謝恩,然後齊刷刷起身。
姜恒站在頭裏,沒有看到後面人的舉動,但看站在一側司嬷嬷滿意的表情,就知道經過這一個月的軍訓,衆人方才整整齊齊行禮謝恩和起身,應當都是很合格的,所以司嬷嬷難得露出了欣慰滿意:她也算是功德圓滿,終于把這群小主們交出去了!
而且她不是葉嬷嬷,天天忙着夾在裏頭撥火,司嬷嬷自問待這些小主們不偏不倚,也是盡了心的。這在将來就是一份香火情,在宮裏,誰知道哪片雲彩上有雨呢。
似葉嬷嬷這種,估計現在比貴妃本人都打心眼裏祈禱,這批小主們沒有能起來的大人物,千萬別想起她來。
宣口谕的太監堆着笑,把身後帶着的兩隊小太監讓出來,對司嬷嬷拱手道:“這二十個小兔崽子,我就交給您使喚了,小主們的精細東西,明兒自然有各人的宮女來幫着收拾,但粗笨家夥,就只管交給他們擡去。”
說來姜恒等人入宮時,托年貴妃的福,不但直接進入‘儲秀宮培訓基地’,更是不許帶自家的丫鬟,連箱籠也有規定的數目,不許超額。于是每人只帶了必備用品入宮。
一月過去,就都添了不少的行李。
宮裏給發的月例,衣食住行都包括在裏頭,衣料頭面自不必說,連茶葉罐蠟燭臺針線荷包都應有盡有,這些既然歸了她們,就也要全部帶走。
箱籠都不能帶足,只能光禿禿地進宮,給她們這些從前不知金銀為何物的嬌小姐們,帶來了很大的心理陰影,現在真是一把梳子都要帶走——統統拿着,誰知道将來短不短呢!
這些小太監們,就是來擡大箱子的。
而姜恒着重聽得則是大太監前半句話:“小主們的精細東西,明兒自然有各人的丫鬟來幫着收拾。”果然,宮人也都是包分配不包退換,早就定好了。
估計得等她們在這宮裏真正紮根下來,慢慢有了自己說話的餘地,才能更換宮人。
就像新人進公司,想要什麽工位,旁邊坐着什麽同事,申領什麽樣的初步辦公用品,一時間都由不得自己選。
大太監走後,相熟的新人們,不由彼此就宮室商議起來。
在司嬷嬷一聲不大不小咳嗽後,正院內又暫時息聲,集體看她。
司嬷嬷對着她們标準一福身:“奴婢有幸伺候了小主們這些日子,今兒就告退了,從前奴婢有不當之處,請小主們恕罪。”
所有人,甚至是馬佳氏,看起來都有一瞬間的茫然,畏懼的光影在臉上一閃而過。
之前一個月,是受束縛是不自在,可也安全:這小小的儲秀宮,做主的不是她們而是幾位嬷嬷,故而承擔責任的也不是她們。
可一旦離開這裏,每個人都要帶領自己的宮人,過自己的日子,是好是歹,就都看自己了。
聽人調度身累,調度旁人心累。
現在她們要面臨的就是這種心态上的轉換,從此後自己要對自己負全部責任了。姜恒看着她們,就想起試用期過後正式被調去項目小組的自己。
必然是忐忑的,尤其這份工作還跟身家性命,甚至是全家全族的安危挂鈎。
由不得人不緊張。
司嬷嬷可是放松了:這些時日她白天夜裏都要睜着一只眼,生恐這些小主們出事兒,這裏頭但凡有一兩個病了,她就是個說不清。
好在終于過去一個月了,她甩了這個大包袱,可以回去專心伺候皇後娘娘了,司嬷嬷堪稱是健步如飛地離了儲秀宮,那是一丁兒點留戀也沒有,似乎怕誰再抓住她問句宮規解析似的。
帶的其餘三位嬷嬷也立即告退,一個比一個快。只剩下一宮已經不算新人的新人們,一時面面相觑起來。
而馬佳氏不愧是胸懷大志的馬佳氏,在那一瞬間的茫然後,她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嬷嬷不在了,沒人管了呀,于是立刻對姜恒開始了久違的言語輸出。
“真是恭喜信貴人了,竟然得住永和宮,可真是獨一份的福氣啊。”
姜恒真誠微笑:“謝謝。”
郭氏在旁邊奇道:“馬佳常在今兒記性怎麽不好了?周答應不也住永和宮嗎?信貴人怎麽就成了你口中的獨一份了?”
旁邊周答應正在鼓起勇氣,想接着郭氏的話跟姜恒打個招呼。在她看來,永和宮沒有主位,比她高兩級的信貴人也就相當于自己主位了——看她的家世,位份、太後娘娘的态度,皇上的召見,估計她離嫔位也不太遠。
馬佳氏卻揮手道:“周答應?她就是個添頭不作數的。”
正在鼓起勇氣的周答應,像是被人打了耳光一樣,立刻捂着臉哭着跑了。
郭氏臉上現怒色:“馬佳常在說話也太過分了!”
馬佳氏也不期周答應沒忍住哭了,還立刻跑了,也是一愣,口中卻不服輸道:“以後宮裏委屈的時候多得是,她自己這樣一句話都受不住,捂着臉就跑的性情,怪不得旁人。”
姜恒看着馬佳氏,依舊真誠道:“希望委屈落在馬佳常在身上的時候,你也能這麽通情達理,堅如磐石‘受得住’。”
人都是看別人受苦容易,勸人‘忍一忍就過去了,什麽大不了的事兒’,然而落到自己身上時,就哭爹又喊娘。
馬佳氏聽了這話,臉上陰晴不定,卻沒再說什麽就轉身走了。
郭氏就對姜恒道:“她可受不了——方才她這陣子邪火,估計也是為了分宮的事兒。”
馬佳氏被安排到了齊妃的長春宮去住:馬佳氏天天把滿漢軍旗的不同挂在嘴上,但齊妃李氏可就是标準的漢軍旗下五旗出身。這還不算,最慘的是,長春宮正好就挨着貴妃的翊坤宮,屬于轉角遇到愛的距離,馬佳氏想來心底也打怵。
姜恒不去管馬佳氏,先和郭氏一起走到樹下,輕聲對郭氏道:“你到了鹹福宮,也先小心些。”
鹹福宮的主位裕嫔耿氏,是五阿哥弘晝的生母。
她們現在也知道些外頭的消息,前兒就話傳進來,說是阿哥所修繕好了,正好四阿哥弘歷五阿哥弘晝,都到了六歲,夏日前就要都移到阿哥所去住了。
沒有親娘能夠快快活活看着兒子離了自己身邊,那麽小一個小朋友,就要住到阿哥所去,十天半月的才能見一面。
甭管裕嫔本性是不是好相處的人,但想來最近心情不會太好,鹹福宮估計也為了阿哥搬家正在忙亂,郭氏過去也得乖乖巧巧做人,才能平安無事。
郭氏小聲道:“我阿瑪從前在內務府的時候,跟裕嫔娘娘的阿瑪有過些同僚情分,總算有一點香火情。”她反而更關心姜恒:“你也要小心啊,這住永和宮,忒是紮眼。”
馬佳氏酸上一酸不要緊,可後宮還有不少資歷深的主位娘娘們,她們要是心裏存下釘子,要難上人一難,才真是麻煩。
姜恒起先對于自己被安排進永和宮也有些吃驚,這傳說中的上三宮,就這麽進去了?
不過很快,她就收到了別的消息。
來向她報道的宮女們,從此後都是她的人,自然想着讓自家主子看重,争先恐後上交情報。尤其是新人裏信貴人是頭一份的,這幾個宮女能有門路,被分到信貴人的名下,也是八仙過海各有神通的,起碼消息都挺靈。
于是姜恒很快得知了外面世界的信兒:她的阿瑪瓜爾佳觀保被加封了河道總督,将要被皇上派出京治河了。最要緊的是,這回同樣被派去的,還有恂郡王十四爺。
姜恒了然了。
永和宮,不是皇後自個兒就能定下來的宮室,想來其中有太後的授意。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太後娘娘是從宮女一路走過來的,看的明白着——什麽龍子鳳孫的身份,自個兒不明白,底下人照樣敢糊弄。
這回十四爺跟着去治河,是以學着辦差為主,這治河總督對他是盡心盡力和敷衍藏私,肯定是不同的。太後願意你好我好大家好,在觀保接旨還未離京前,給他一點暗示。
瞧瞧,宮裏(尤其是太後本人),對你家女兒可是很好。給你們家臉面,你就好好接着心裏有數,然後好好辦差吧!
總之,姜恒在心裏雙手合十:感謝我的從一品的,擅治洪的好阿瑪。
但接下來,就是她自己的職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