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送竈日雅會
是日乃是十二月二十三日,即“送竈”的日子,東神自古已有這一傳統,且相比北祁與南祀都來得隆重,大概是誕生在東神的孔子說過“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竈”的緣故,因此對于“送竈”這一習俗尤其重視。
東神的“送竈”向來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說皇宮和官府送竈都是在十二月二十三這一日,百姓則是在十二月十四日這一日,因此這一天正是京都非常熱鬧的一日,皇宮的禮部、京都府以及京都裏各個官部都在舉行送竈的儀式。其中最熱鬧的自然要數宮裏的送竈了,在禮部的主持下,皇帝和諸位皇子在祭壇舉行送竈儀式,以祈求竈君上天言好事,以保佑東神來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儀式結束後還會象征性地給京都百姓送“五谷”,以表示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這一儀式十分莊重,女子是不得參加的,連沾過家中中饋的男妻都是不許參加的。
鄭允浩這一日便早早地穿了朝服去宮裏了,而九皇子府只有金在中一位皇子妃,自然是沾過中饋一事的,也就沒有參加送竈的儀式。
皇子府的送竈要等到晚上,不過晴雲早就已經和管家一起将送竈的事準備好了,金在中也樂得輕松,帶着元碩一起出去了。
據說在明德書院舉行了冬季雅會,所謂雅會,也僅僅是一個雅稱,其實說破了便是讀書人和士子之間的才藝比拼,不僅有詩詞文賦,還有琴棋書畫的比拼。這樣的盛會京都有兩次,一次是夏至日,一次便是冬至日,今年的冬至日正好遇上送竈,便更加熱鬧了。金在中這樣的讀書人,對于這樣的盛會自然是喜歡的,而且他聽說慕家的兩位公子慕青闕和慕青聞都會過去,便更加心向往之了。元碩本就閑不住,聽說有這樣的事,自然也巴巴地想去。
明德書院坐落在白虎大街的海棠林邊,是京都有名的書院,說是書院,其實是一坐酒樓性質的場所,但此地十分風雅,來得都是京中有名的文人墨客,最有名的便是翰林院的幾位有名的院士與博士,如歐陽處、晏師元等人,更甚者還有五皇子鄭允清與慕家的二公子慕青闕和四公子慕青聞。
金在中到明德書院的時候書院已經是高朋滿座、賓客盈門了,好在前一日鄭允浩提前派人來打過招呼,便有專門的二樓雅間為他們留好了。金在中帶着元碩和金欄、金籬在雅間坐定,就聽見堂中傳來人群騷動聲,金在中往下一看,原來是翰林院的歐陽處來了,歐陽處當年力矯文壇時弊,一掃華而不實的虛浮文風,促進了文章言之必有物的風氣的誕生,因此被譽為“天下文章之宗師”,天下士子見到他都要尊稱一聲“歐陽公”。
金在中對此人也極其敬仰,只是鄭允浩崇武,與這些文官并無多少交情,因此從未打過照面,今日見到,也算是圓了夙願。只見歐陽處與衆士子寒暄之後,便宣布了雅會的一些事宜和規則,随後便親自敲響了今日的“開賽鑼”,預示着今日賽事的開始。
最先開始的是詩會,同為翰林的晏師元規定了題目和韻腳,士子們需在一炷香的時間內做出來,用韻正确且立意高者為勝。
金在中見底下并沒有自己熟悉的人,也就有聽沒聽的聽了一會兒,他是無所謂的,倒是一旁的元碩覺得甚是無趣,托着腮幫子吃着點心嘟囔道:
“早知道不跟你來了,我還以為有什麽熱鬧可看呢!”
金在中聞言,看了他一眼打趣他道:“跟我自然是比不上跟楓大哥來得有趣,可楓大哥叫你去你又不去……”
“住口,誰讓你提他了?”元碩眼睛一瞪,口是心非道,“以後不許在我面前提他的名字,一個字也不許提!”
金在中失笑,道:“我看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