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定策
第五十九章 定策
果然,太老爺孫懷博不出大老爺孫志遠所料,接着說道;“皇上勤政多年,對于民生一直很是關注……雖然這幾年處事寬和了幾分,可也改變不了骨子裏的強硬和精明,只要皇上支持,施展起來就不會有太大的制肘……新建水利是來不及了,不僅工程浩大而且花費很多……維護現有的水利,是見效最快,成本最小的方法,在朝堂上受到的阻力也會小一些。”
太老爺孫懷博老謀深算,分析的很是到位。“明天我和你一起去找欽天監的主事王英和大人,他老而經世,對天氣的反常比咱們更有經驗,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會更好。”
大老爺孫志遠點點頭,王英和大人年過六旬,歷經兩朝,可謂是見多識廣,由他出面佐證效果會更好。
“爹爹,王大人會出來幫我們說話嗎?”對此大老爺孫志遠有些疑惑。畢竟在大老爺孫志遠的眼中,欽天監的王英和大人在朝堂上很是獨善其身,再加上他年事已高,官位也不顯要,幾乎沒有人去動他。
“這你就不用擔心了,爹爹既然提出來,就有幾分把握說服他。”太老爺孫懷博有些保密的笑着說道。其實太老爺和欽天監的王英和并不是關系好到了可以為對方承擔風險,而是太老爺知道王英和做官雖然獨善其身,可品行端正,對于與百姓有關的氣象都很是上心,相信讓他出來說一句公道話,并不困難。
聽了太老爺孫懷博的話,大老爺孫志遠心裏有了底,不再總是打怵,覺得計劃通過的可行性大大提高。
其實一直以來,大老爺都知道他要做的事難度很大,不說有沒有人相信他的判斷,單是他自己,就有拿自己的官場生涯做賭注的意味在其中。如果事情發生了,那一切都好說,可是一旦沒有發生,別人就有了攻讦他,或者透過他,攻讦他背後的太老爺孫懷博甚至是二皇子的借口。
可事實是太老爺孫懷博不僅在言語上支持大老爺孫志遠,還在行動上給予了支持,大老爺孫志遠覺得特別的欣慰和自豪。
現在不需要考慮該不該做,而是要考慮的是如何做,做什麽。
考慮到興修水利的具體細節,大老爺孫志遠對太老爺孫懷博說道:“爹爹,維修水利花費也不低,如果實打實的用在了水利維修上,那還好說,就怕下面的官員把這錢,當成唐僧肉給分割、私吞了。”
這并不是大老爺孫志遠妄言,而是下面實實在在就存在的情況,他在各地看到的水利維修情況也很是參差不齊。
從大老爺孫志遠了解的情況看,朝廷每年撥發的水利維修款項,在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貪污。
太老爺孫懷博不是迂腐的人,下面官員摟錢的門門道道,他心裏很是清楚、明白,“你不用擔心,只要皇上同意維修水利,我就會把各地水利的維護情況納入吏部考核範圍,不論誰出頭,我都不會手軟。”
太老爺孫懷博算是最了解當今聖上的人,別看當今聖上近幾年來開始修身養性,行事手段寬和起來。假若有人敢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給朝廷捅婁子,太老爺孫懷博相信,皇上還是會露出他殺伐果斷的本性,不論犯錯的人是誰,不管有多大的背景,都會一追到底,一切就看下面的官員能不能看明白了。“這些興修水利的錢款,在風調雨順的年份可能是唐僧肉……可要是在大旱大澇不斷的年份,那就是穿腸毒藥……水利是國之大事,不出事則已,一出事就會有一批人腦袋上的烏紗帽被擄去。”
大老爺孫志遠原先只想讓太老爺孫懷博幫忙拿個主意,并沒有想過要讓太老爺進來趟這趟渾水,“爹爹,你別攙和進來了,要是得罪的人多了,您在官場上也立不穩。”太老爺不參與皇子間的鬥争,已經惹得有人不滿,如果太老爺再得罪一些人,說不定他們就會動手把大老爺拉下臺來。
Advertisement
太老爺孫懷博看着難掩焦急,看着他的大兒子孫志遠,灑脫的一笑,“你忘了我從小如何教導你的,‘大丈夫有所謂,有所不為,’對百姓有利,對大燕江山穩固的事情,為什麽不去做。”太老爺孫懷博說的很是大氣磅礴。
看看雖然震動,但還是難掩憂慮的大兒子孫志遠,太老爺孫懷博低聲說道:“況且聖主明照,”指頭朝上指指,“心中自有定論,并不是別人說什麽就是什麽的。”雖然是父子在內室的交談,不會有洩密的情況,可太老爺孫懷博說這些話的時候還是很謹慎。
太老爺作為當今皇上的心腹重臣,并不是能夠輕易被板倒的。論到對當今皇上心思的拿捏,還真沒有幾個人趕得上太老爺孫懷博。何況大老爺一直采取的策略就是只忠于皇上,不參與皇子間的鬥争,皇上心裏很是清楚明白,要是有人想趁此機會鬧事,只怕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大老爺孫志遠被太老爺堅定地立場和強大的自信說服了,大老爺孫志遠也相信太老爺孫懷博的判斷。
大老爺孫志遠不再考慮水利的事情,轉而和太老爺孫懷博讨論一些其他的問題,例如如何儲備糧食,如何儲備應對洪水災害過後瘟疫的藥品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等大老爺孫志遠和太老爺孫懷博把能想到的問題都考慮周全,意猶未盡的從書房出來時,已經是一個半時辰以後的事情了。
大太太遲遲不見大老爺出來,早就帶着六少爺孫環承和犯困的七小姐孫淑芳回去休息了。
太夫人還在客廳等着他們父子兩個,看到太老爺孫懷博和大老爺孫志遠,假意抱怨道:“你們父子兩個說什麽呢,說了這麽半天。”
太老爺和大老爺兩人一起看看客廳的鐘漏,互相看了眼,不約而同的彎了彎嘴角,笑了一下,沒想到談了那麽長時間---一個半時辰。
太夫人也沒指望父子兩人回答,起身催促大老爺孫志遠道:“你快點回去歇息,明天還要上朝呢!”看着消瘦的大老爺孫志遠,太夫人忍不住的心疼。
大老爺笑着對太夫人解釋,“娘,是兒子不好,和爹爹說着說着就忘了時間,”接着對太夫人和太老爺道:“爹爹,娘,時間的确不早了,你們也早點休息,兒子回去了。”
回到竹香院的大老爺看見大太太的院門已鎖,也不叫人,轉身就去了隔壁的書房歇息。
大老爺孫志遠走後,太夫人服侍太老爺更衣的時候,還忍不住抱怨,“老爺也不會再等等,反正兒子都回家了,什麽時候說話不方便。”太夫人雖然抱怨,可自己的兒子和老子親近,太夫人還是從心裏高興。
太老爺但笑不語,要是太夫人知道明天他還要和大老爺一起去拜訪別人,還不更要擔心。
太老爺是個藏得住事情的人,他不說,太夫人也看不出來,老兩口自去歇息不提。
第二天的天氣非常好,孫淑婷起床梳洗過後,就起身去了大太太的院子。
孫淑婷雖然來得不晚,可大太太的竹香院裏已經有不少人了。除了例行請安的三位姨娘—孫姨娘、周姨娘、李姨娘,還有就是各位姨娘牽在手裏,與她們同住一屋的兒女。李姨娘帶着四小姐孫淑慧;周姨娘帶着是三小姐孫淑雅和六小姐孫淑君;孫姨娘帶着是七少爺孫環承。孫淑婷到後沒有多久,三少爺孫環謹和四少爺孫環勤一起來到大太太的院子請安。
三少爺孫環謹和四少爺孫環勤兄弟兩個只相差3天,雖然看着身量相差不多,可面貌差異很大。三少爺孫環謹相貌随周姨娘,很是精致,再加上孫府重視子弟教育,三少爺整個人看起來溫潤如玉、謙和有禮;四少爺孫環勤則不同,繼承了孫家的鳳眼配上那平凡的樣貌,讓他整個人靈動起來。
三少爺孫環謹和四少爺孫環勤兩人站在一起,一靜一動,各具特色,難分軒轅。
大家彼此打過招呼,三少爺孫環謹和四少爺孫環勤就被各自的生母拉到身邊說話去了。
沒過多久,大太太帶着梳洗好後的六少爺孫環謙和七小姐孫淑芳走出來。
等大家給大太太行禮問安後,六少爺孫環謙才帶着胞妹孫淑芳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問好。
等孫淑婷兄弟姐妹間互相見禮完,大太太才帶頭領着大家去太夫人的芷蘭院,給太夫人請安拜壽。
在去太夫人芷蘭院的路上,走在最前面的是大太太,她後面是孫淑婷兄弟姐妹幾個,再後面是李姨娘、周姨娘和孫姨娘三位姨娘,因為最小的孫淑芳已經三歲了,不需要奶嬷嬷随時随地的抱着,所以服侍的丫鬟、婆子跟在最後面,階級地位很是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