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教育問題
第二十三章 教育問題
五月初六,孫淑婷跟着逄嬷嬷學完規矩,換好衣服就去廚房練習廚藝。
廚房裏,孫淑婷用文火細細的把魚湯熬了半個多時辰,奶白的魚湯,青翠的香菜,入鼻的香氣,讓人食欲大動。
當孫淑婷把魚湯熬好,盛出來的時候,對同在廚房的妹妹孫淑琴道:“淑琴,你喝魚湯嗎?要不我給你盛一碗。”
“謝謝啊!大姐姐,我不喝……我也不喜歡喝……”孫淑琴一聽,放下手上的刀,立刻拒絕。幹脆利索的态度顯示出她對魚很不喜歡。
孫淑婷想想端午一起吃飯,孫淑琴幾乎都不碰魚,對魚的态度可見一斑,她又明說不喜歡,孫淑婷就不再謙讓。
孫淑婷問了幾句孫淑琴廚藝的事情,知道她現在漸入佳境,很是鼓勵了幾句。
孫淑琴自負高傲,廚藝上的差勁讓她很是郁悶了一陣,現在情況好轉,很是高興。孫淑婷一問,立刻就巴拉巴拉的說了一大堆,興奮之情很是明顯。
看着孫淑琴激動時揮舞的雙手,孫淑婷留意到孫淑琴的手指上有傷,定睛一看,發現不止一處有傷痕。
孫淑婷知道這應該是為了練習刀工,不小心切的。不管是誰,在剛剛動菜刀的那段時間,總不可避免的要挨幾刀。
孫淑琴說完還把自己切的土豆絲給大姐孫淑婷看,孫淑婷從水中撈起一把切好的土豆絲,拿到眼前細看了看,有點粗,不過很均勻,對于練習刀工不久的孫淑琴來說,能做到現在這種水平也不錯了。
說話間,就到了孫淑琴廚藝練習結束的時間,孫淑婷把魚湯盛在湯盆中,讓丫鬟秋水提着,孫淑婷和孫淑琴一起回了住處。
早早的用了晚飯,孫淑婷就帶着秋水去了孫姨娘的院子。
孫淑婷在孫姨娘的院子裏待了一會兒,孫姨娘才帶着承哥從祖母的芷蘭院回來。
孫姨娘一進屋門看見孫淑婷坐在裏面,有點意外:“婷姐怎麽這個時候來了,在這吃飯吧!”說着轉身就要吩咐身後的大丫鬟含音,“到廚房去加兩個菜”。
孫淑婷阻止聽了孫姨娘吩咐,就要去廚房的含音,“別去了,我吃過飯了。”
Advertisement
又對孫姨娘道:“姨娘,我就是急着想知道做泥人的事,趕過來的,沒有其他的事。”
孫姨娘一聽,松了一口氣,放下心來,笑罵道:“吓得我還以為出了什麽事情,姨娘辦事你還不放心……都交代妥當了,小像的泥人今天就做了出來,是鐵老漢親自給捏的,剛才給你祖母送去了,你祖母很是喜歡……不倒翁和燒制的瓷人也約好五月十五去取……銀樓那邊也打好招呼,到時咱們直接過去。”
孫姨娘對孫淑婷介紹逛街的行程,臉上帶着愉悅的笑容,承哥也在一邊補充道:“大姐姐,那個泥鋪店,好多人都在那等着捏泥人,比昨天咱們在大街上的老漢那邊的人還多,我站了好久才輪到我。”
孫淑婷打趣的問道:“要那麽久啊!那承哥累不累啊,下次還去嗎?”
孫環承用胖乎乎的小柔手捏了幾下自己的腿,“累,下次我還去,到時候我讓如風替我排隊,輪到我的時候我再過去,我看好幾個孩子都是這樣幹的。”說完還滿臉自豪的等着大人誇獎。
孫姨娘拍着孫環承的後背,低聲對孫淑婷道:“承哥真聰明,沒人教就自己會指揮下人,回來的路上就對我說下次就這樣幹,真會借鑒別人的經驗。”
孫淑婷有一點擔憂,自己的弟弟很聰明,而且善于觀察,這是毋庸置疑的,孫淑婷怕他現在還小,好壞都分不清楚,一味的學習別人的行為,對他來說并不好。
孫淑婷把自己的憂慮告訴了孫姨娘,孫姨娘雖然覺得孫淑婷把問題想的太嚴重,可孫淑婷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
老話說的好,什麽人家養什麽孩子,最常和孩子接觸的人,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引誘,一輩子就毀了。
就拿今天的問題來說,孫環承學習別人投機取巧的行為并不好。相比于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每個人還是更加重視自己辛苦勞動所得,現在承哥要學的是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的做事,而不是投機取巧、耍手段。
孫淑婷把孫環承抱到自己身邊,問道:“承哥,你是喜歡自己排隊讓人做的泥人,還是喜歡以前姐姐送給你的泥人啊?”
“我喜歡我這個,大姐姐送的那個都不知道在哪了?”孫環承毫不猶豫的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孫淑婷和孫姨娘互相看了一眼,孫淑婷接着道:“那承哥可要把泥人放好了,不然又和大姐姐的一樣找不到了。”
“不會的,我把它放在我床頭的匣子裏,到時候肯定能找到。”一臉堅定的說道。
“承哥,姨娘知道你喜歡,那是因為這是你辛辛苦苦得來的,你想,你要是沒有進過這麽長時間的排隊等候,是送到你受上的,你還會這麽珍重它嗎?”孫姨娘接着孫淑婷的話,勸導孫環承。“承哥也是大人了,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啊?”
“我不知道,可我現在最喜歡它。”孫環承眼神有些懵懂,還不太明白孫姨娘說的道理。
孫姨娘有點洩氣,不知道怎麽教導兒子孫環承。孫淑婷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母女兩個都難住了。
孫姨娘和孫淑婷倆人誰也沒有發現,在談話中主題發生了偏移,重點是不要投機倒把而不是讨論哪個禮物應被重視。
躊躇間,大老爺孫志遠走了進來,看着愁眉苦臉的母女二人和滿臉懵懂的兒子,大老爺疑惑的問道:“怎麽了?這是……”。
孫姨娘猶豫了半天,不知道怎麽說。大老爺孫志遠還以為有什麽為難的事情,安慰孫姨娘道:“不急,慢慢說,事情總能解決的。”
孫姨娘不再猶豫,就把今天逛街遇到的事情說了一遍,着重強調了孫環承關于排隊的看法。
孫姨娘講完,接着道:“老爺,承哥很聰明,善于借鑒別人,可是他太小,還不會分辨好壞,今天的事妾身想讓他明白,勞動所得的比輕易得到的要愛惜的多,最重要的是要他學會守規矩,不要投機取巧,可妾身不知道怎麽教導他。”
大老爺剛開始聽到這件小事的時候,只是笑了笑,在聽到孫姨娘講承哥說讓自己的小厮替自己排隊的時候,眉頭皺了皺。聽完孫姨娘的煩惱,大老爺也有點頭疼。
歸根結底,還是要承哥知道好壞、善惡,心中有一把标尺,這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講明白的。需要先生在學識上的引導,父母的教導,其實這就是一個長大、明辨是非的過程。
大老爺安慰孫姨娘道:“你也不要着急,明白是非也不是三言兩語,一天兩天就做到了,現在主要是吧承哥身邊的人調教好,平時也多勸導者他。有時間我去找先生談談,讓他多講講一些做人的道理。”
大老爺孫志遠對孫姨娘說完,朝孫環承招招手,讓他來到面前。“承哥,真孝順,還去泥人鋪子給祖母做小像……”先誇了誇孫環承,才接着道:“你看,你都可以讓小厮去排隊,祖母是不是也可以讓身邊的丫鬟去呀?”
承哥想想是這麽回事,點點頭,好奇的問道:“那祖母為什麽讓我去呀?”
大老爺把孫環承抱進懷裏,坐到椅子上,“那是祖母看重你的心意啊!祖母還想讓你看看京都最好的泥人鋪子做的泥人,昨天你不是還在看龍舟比賽的大街上買了泥人嘛……你想想排着隊的時候,看到後面有人插到前面小厮守着的位置的時,是不是不少人都朝着他們指指點點的啊!”大老爺孫志遠雖然沒有見過當時的場景,可想想都能有這種情況,特別是喜歡泥人的大多都是小孩子,還沒有和大人一樣學會太多的遮掩,有點不高興很可能直接就說出來,沒有多少顧忌,不像大人很多時候礙于身份和地位,很多話都不敢明說。
孫環承瞪大眼睛,崇拜的看着爹爹孫志遠,“對啊!爹爹,你怎麽知道的?好多人都指着他們呢,還有幾個人直接朝他們嚷嚷呢!”說完還補充了一句“我只是看着,沒有罵他們”。
“那你覺得都被人指指點點的這些行為,是值得學習的嗎?”大老爺孫志遠趁機問了一句。
孫環承一直低頭想了想,擡頭對爹爹孫志遠道:“他們做的事不好,大家不喜歡”。看着爹爹露出的笑臉,越說越大聲“他們做的不好,我不要學他們……爹爹,以後不好的事情我都不學”。
大老爺孫志遠開心的笑了出來,“好,咱們不好的事情都不學,以後好好跟先生學知識,你就知道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好不好?”
孫環承眼睛發亮,大聲的答了一聲“好”。
孫姨娘和孫淑婷看着明白的承哥,也露出了放松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