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齊聚
孫淑婷陪着太夫人回到芷蘭院,聽着太夫人講述她自己懷着父親和小叔時點點滴滴的辛苦,以及小時候的趣事,在不知不覺一個多時辰過去了。
天黑了下來,準備好晚餐的時候,沉香進來禀告道:“老太太,太老爺身邊的小厮回來說,太老爺要晚些回來,讓您不要等他,先用晚餐。”
太夫人擺擺手,對着孫淑婷道:“你看,你祖父忙的都沒時間回家吃飯了。走吧!咱祖孫倆吃。”對孫淑婷說完,還讓管理膳食的丫鬟芙蓉吩咐廚房準備好夜宵,等太老爺回來要用。
孫淑婷陪着太夫人用餐,說說笑笑中逗着太夫人多用一些。雖然說沒有做到食不語,孫淑婷的餐桌禮儀還是做得很完美,這都是孫姨娘從小就把這些禮儀嚴格的貫徹到日常生活的結果,慢慢的形成了習慣也就不覺得別扭,每個動作都自然、流暢,視覺上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飯後孫淑婷和太夫人在暖炕上休息,用着清淡的茶水。
戌初兩刻的時候,太老爺寧昌侯孫懷博回來了。
太夫人親自伺候太老爺洗漱,接過丫鬟遞上來的熱茶,輕輕的放在了暖炕上歪着的太老爺的面前。
王媽媽很有眼色的帶領丫鬟們都輕輕的退了出去,孫淑婷輕輕的起身坐到了太夫人的身邊,沒有說什麽,但是靜谧的氣氛圍繞着。
從嘉樂30年開始,太夫人就不再讓兒媳們每天早晚請安,而是改為逢五、十的時候來請安,今天是三月十五,正是請安的日子。
戌時四刻的時候,大老爺和大太太帶着大房的孩子三少爺環謹、四少爺環勤、六少爺環謙、七少爺環承、三小姐淑雅、四小姐淑慧、六小姐淑君一起給太夫人和太老爺請安,剛沒說幾句話,二老爺夫妻帶着大少爺環勃、二少爺環輝、五少爺環耀、二小姐淑琴、五小姐淑嬌和三老爺帶着的八少爺環衛一起進來了。一片熱鬧的互相見禮之後,太老爺帶着大老爺、二老爺、三老爺去了書房。
太夫人讓孫淑婷和孫環勃各自帶着弟弟妹妹們到外室玩,太夫人留下了大太太和二太太說話。
太夫人先問了七小姐淑芳的感冒情況,繼續對大太太道:“你三弟媳懷孕反應嚴重,按照規矩,我讓杜媽媽和魏媽媽去伺候了,現在特殊時期,你多照顧一些。”
大太太聽了忙表态道:“娘,看您說的,三弟妹為咱們孫家添子加孫的,我們高興還來不及呢。您放心,三弟妹那有什麽需要,我第一時間給處理。”
太夫人聽了滿意的點點頭,婆媳這麽多年,大太太的為人還是了解的------大太太管家的能力還是有的,對待妯娌也算和睦,就是太看重出身。太夫人是庶出,自己這正經的婆婆,大太太也只是面子上恭敬,經過這麽多年的敲打,早已經讓大太太認清太夫人在孫家的地位。早先幾年大太太年輕氣盛和沒有孩子等等原因和大老爺的關系一度冷淡,現在有了謙哥和芳姐,太夫人也願意給她一份體面。大太太管理孫府的這幾個月,大面上還沒出現什麽問題,太夫人知道以後孫府還是要大房當家,現在把家交給大太太管理,太夫人自己在一旁協助就可以了。
太夫人提起了從宮裏請到的供奉嬷嬷的事情,吩咐大太太和二太太道:“咱們孫府的小姐不求大富大貴,但是該知道的規矩還是要知道的,這次請來的嬷嬷在宮裏待了三十年的時間,該知道的也都知道,把嬷嬷安排在小姐們的留香院,月銀按照二等管事的月例給。”
大太太和和二太太又細細的打探了一些情況,知道嬷嬷姓逄,今年48,在宮裏待了30多年。今年因為聖體欠安,皇家為了祈福放了一批年紀大的宮女太監出宮,逄嬷嬷家裏父母已經去世,雖然還有哥哥,她也不願再回家。
Advertisement
逄嬷嬷得了太夫人的看重,使得大太太和二太太還未謀面,就對她有了一份敬重。畢竟太夫人也是大家族出身,身份擺在那,一般人還看不在眼裏。
說完逄嬷嬷的事以後,太夫人把話頭調轉到要跟着上任的二太太身上,這次二老爺孫志傑去蓬萊任從四品的蓬萊知府,二太太親生的5歲的五小姐淑嬌跟着二太太一起去,留下李姨娘照顧大少爺、二少爺以及李姨娘所出的二小姐和六少爺。
二老爺雖然不是太夫人所出,但也是從小養在太夫人身邊的,加上二老爺生母早逝,太夫人待二老爺也有幾分真心實意。
二太太細細的對太夫人講述了各種安排,不時的聽取一下太夫人和大太太的建議,然後誠懇的說道:“大嫂,當着娘的面,我就把幾個孩子交給你了,以後就麻煩多照顧照顧。”
大太太聽了,忙表态道:“你看看你說的是什麽話,你的孩子不是和我的孩子一樣,還用的着說照顧,再說就是有我照看不到的地方,不是還有咱娘嘛,你就放心吧。”大太太為了保險,還是把太夫人稍帶上了。
太夫人笑着拍拍大太太和二太太的手,“看着你們這樣,多好,家和萬事興啊。”不管怎麽說,人老了之後還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兒女和睦相處。現在家都分了,也沒有什麽大的利益紛争,大太太和二太太也願意在太夫人面前順着太夫人的意思做。
這邊大太太和二太太扶着太夫人出了內室,看着孫淑婷兄弟姐妹們在一起熱熱鬧鬧的玩耍;那邊內書房裏,太老爺正對着三個兒子嚴肅的分析現在的政局。
太老爺孫懷博感嘆道:“你們都知道我是嘉樂元年的狀元,現在是嘉樂三十三年了,伴今上三十二年,我從一個六品小吏做到現在的二品吏部尚書,全賴當今聖上的提拔和信任。”太老爺的眼光在每個兒子身上停留了一會兒後繼續道:“從嘉樂二十五年太子去世,當今聖上又沒有續立太子後,朝堂上皇子們之間的紛争就日益明顯。志遠是二皇子的侍讀,在外人眼裏我們孫家就是二皇子這邊的人,但你們都給我記清楚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孫家只會忠于皇上,也只能忠于皇上。別被擁立之功耀花了眼,別說你們現在還沒在高官顯位上,起不到大的作用,就是将來位高爵顯了,也不行,要知道皇子結交朝臣在上位者眼中是大忌。自古君王多疑,如果現在你們在皇上在位時擁立其他皇子,皇子繼位後你們無法保證新帝将來不會疑心你們再為了擁立之功背棄他。要知道今天的榮耀或許就是明日的禍根。”
太老爺看到大兒子孫懷遠若有所悟,二兒子和小兒子也是一臉受教的表情,心裏覺得特別安慰。都說家好業好不如子孫好,有明白事理的子孫比什麽都強。
孫老太爺繼續道:“如果我沒有在現在這個位子上,可能也會被逼着選擇站隊,但是現在我們孫家有這個實力不去參與皇位之争,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安安分分的辦好自己的差事,其他的事少參與,今上是明君,什麽事都看在眼裏,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就是臣子的本分。”
端起青花茶杯,輕輕的用杯蓋撇了撇茶沫,喝了幾口茶水後,孫老太爺放下茶杯。對從小出入宮廷的大兒子孫志遠,看過和經歷了各種陰謀詭計,現在歷練的計謀和能力都不差,是他最放心的一個兒子。
孫老太爺想了想,看着二老爺孫志傑道:“老二啊,你現在外放也好,在外面磨練磨練對你以後有好處,這份名帖你拿着,到那去拜訪一下蓬萊鹽運使許廉玮,他是為父的至交好友的兒子,在那待了将近十年了,人脈廣,對你上任有好處。”
二老爺忙從紫檀木椅上站起,雙手接過自己父親遞過來的名帖,為父親周到的安排內心激動不已,穩穩情緒後道:“謝謝父親的教誨,兒子知道怎麽做,讓您費心了。”
太老爺把目光轉發到三老爺孫志輝身上道:“輝兒,在護衛營有你舅舅的關系罩着我也不擔心別人會拉你下水,你性格豪爽,粗中帶細,交友一定要慎重,那些不上進的你可要離得遠點。”
三老爺孫志輝爽快的道:“爹,我知道,什麽樣的人我清楚怎麽交往。”
太老爺想想也是,這幾年自己這個小兒子也沒闖什麽大禍,只要大方向把握好,細節上還是要自己歷練才能成長,也就點點頭不再說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