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周院士在昌隆基地考察,咱們到那了少說多聽。”第二天一早,秦雲和高宏偉前往竹河昌隆鎮。
竹河縣共有十二個鄉鎮,二百七十六個行政村,昌隆鎮位于竹河縣西南部,是竹河有名的小麥種植基地。現在周院士在昌隆考察,各村派兩名代表前往學習。
上午九點,兩人到達昌隆政府大樓。此時大樓門前停了不少車輛,大家都是十裏八鄉的村鎮代表。
“高村長?”
高宏偉剛剛下車,有不少村鎮代表招呼。高宏偉在基層工作十二年,大家經常在縣政大樓見面。
“李主任。”
“王鄉長!”
……
高宏偉和衆人寒暄。現在周院士在昌隆種植基地考察,他們各村代表彙合後,會一起前往種植基地。
“這是?”交談間,一個微胖領導看向秦雲。高宏偉和衆人應酬半天,秦雲一聲不響的跟在後面,看起十分穩重。
“新助理?”微胖領導調侃問。
“秦雲,京河大學高材生。”高宏偉十分嘚瑟的介紹。京河大學是全國TOP級大學,竹河師資力量薄弱,一個鎮也沒一個京河學生。高宏偉說完,繼續嘚瑟:“我們村的,跟我過來長長見識。”
“呦,京河啊?學的什麽專業?”
“現在小年輕厲害啊。”
……
現場領導平均年齡40+,受年代影響,大家大多中大專畢業。現在聽秦雲是京河大學畢業,十分意外。
Advertisement
“現在時代好,運氣好了點。”秦雲十分虛心的回答。他雖年輕,但态度穩重不急不躁,衆對秦雲印象十分不錯。
“大巴來了!”
九點三十,七輛大巴停在昌隆政府門口,衆人按順序上車。從昌隆到昌隆種植基地約二十公裏,村代表可以自己前往,但上百輛車停在基地門口太不雅觀。縣政府認真商量,才決定統一安排出行。
“到那了別緊張,就當縣區學習。”兩人坐上大巴,高宏偉對秦雲認真交代。
“我不緊張的。”秦雲笑了笑。按照流程,各村代表和周遠恒有兩小時的交流時間。現在系統任務還剩6天,能不能連上周院士這條線……只能看今天了。
秦雲突然頭疼,上輩子,他關心系統種植,并沒有留意小麥研究,要是之前看一些期刊報道,也不會像現在這麽被動。
就在這左思右想間,上午十點,大巴到達昌隆種植基地。昌隆基地占地兩萬餘畝,遠遠望去,道路兩側全是金黃的麥田,秦雲感覺自己不是在昌隆,而是來到田海。
點名,頒發工作證件,講解線路指引……
衆村代表就像幼兒園學生,半小時後,按着指引走向示範基地。
人群中,秦雲發現高宏偉正在鼓搗一支銀筆。
高宏偉感受到秦雲目光,有些無奈:“會議錄音筆,打不開了。”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政府會議由傳統紙筆記錄進階成了轉寫記錄,他一把年紀,每次都搞不清這些智能設備。
“開關沒擰好。”秦雲看了一下,幫高宏偉處理好。
現在七月中旬,衆人走了一會,來到一個塑料大棚。塑料大棚內,一個幹瘦老頭正彎腰研究小麥,四周是認真記錄的白衣研究人員。
“周院士!”縣長李青率先上前。
“李縣長。”老者直起身子。
周遠恒六十九歲,體型幹瘦。即使隔着人群,秦雲依舊能感受到周遠恒外套裏的骨架,周遠恒本人要比電視裏更加平靜溫和。
“周院士,這是竹河縣基層幹部。大家聽到您在這,都過來學習小麥知識。”李青為雙方介紹道。
“大家好。”周遠恒對衆人招呼。接着看向手中麥穗:“糧食是生命根本。咱們縣的土層深,有利于土地儲水……”周遠恒從土地結構講到竹河縣的小麥特征,他不是過場式的講解,而是研究過竹河實情。
七月的陽光有些炙熱,種植大棚安裝了臨時空調,但周遠恒鼻頭還時不時的冒着汗珠。
秦雲想起上輩子。上輩子糧食危機,龍夏華南華西等地受哈爾瑪影響,糧食作物幾乎一夜枯死。當時國難當頭,周遠恒帶領研究團隊前往華南災區,希望能研究受災土壤結構,解決糧食危機。
周遠恒在華南災區呆了一個月,土壤研究還未有進展,便因化工感染住進醫院。當時醫院檢測,災區種植基地擁有大量的哈爾瑪廢料,周遠恒因長時間接觸受到感染。這種化工傷害是不可逆的,現在最好方法就是停止研究。
周遠恒出院後沒有聽從醫囑,而是繼續紮根災區。在采訪時,他只是平靜說到,自己身體可以多撐幾年,但龍夏不能一天沒有糧食。他多研究一天,龍夏就有可能早一步解決糧食危機。
周遠恒是災難時的一種選擇。全球災難,還有無數教師,軍人,醫護人員履行着自己的社會職責。在全球危機的背景下,龍夏也是因為無數奉獻者,才會擁有的穩定的社會結構。
此時周遠恒精神爍爍的站在麥田中央,秦雲既慶幸又擔心。
慶幸一切還未開始。
擔心歷史像上輩子無法改變。
“我們紮根基層,就要保證各鄉各鎮都吃的上糧食,吃的飽糧食。感謝大家聽我一個老頭子唠唠叨叨……大家有沒有想問的?”下午一點,周遠恒講解完道。
“我們村子山地多,能不能種植小麥?”
“這是我們村子的地形圖……”
……
有不少村幹部舉手。大家上了年紀,原以為這場學習會晦澀難懂,但周遠恒講的由淺及深,他們充分了解小麥對全國的意義,現在恨不得立馬回村,把村裏的土豆紅薯全拔了。
“我們種植糧食,首要講的就是因地制宜。”周遠恒笑着道。
周遠恒又相繼回答了幾個問題,現場學習氣氛十分濃郁。
“十分受用啊。”人群中,高宏偉用圓珠筆耐心記錄。他雖有錄音筆,但開會重點,還是習慣手寫記錄。
“你要不要舉手?”隔壁村長見高宏偉記的認真,笑着問道。
“不用。”高宏偉搖了搖頭。他想問的其他村長已經問過,再者,這裏五百多人,他也不好意思提問。
“大家還有沒有想問的?”會議進入到尾聲,周遠恒和藹問道。
現場無人舉手。這種學習性質的會議,一兩個問題是互動。要是問的太多,問題車轱辘不說,也有些耽誤後續安排。
就在全員默契的不再提問時,人群中豎起一只骨節分明的大手:“周院士。”
衆人順着聲音望去,這是一個二十出頭的清秀青年,青年穿着格子襯衫,看起來就像剛剛畢業的溫和大學生。
高宏偉瞬間懵圈。他正跟隔壁村長讨論會議感想,怎麽一眨眼……秦雲好像舉手了?
“周院士,請問以現在糧食技術,龍夏能否應對大規模的糧食危機?”秦雲起身問。
高宏偉腦袋炸裂,真的是秦雲!而且糧食危機……這是什麽假設性問題!高宏偉正準備勸解,只見周遠恒看向這邊:“是什麽樣的糧食危機?”
“假如全球化工污染,華南華西糧食作物一夜枯死,全球可耕種面積減少62%。”秦雲将糧食危機簡要說道。
秦雲問完,現場衆人有些面面相觑。化工降雨,華南華西糧食枯死,全球耕地減少……這又不是納塔爾電影,問題問的毫無意義。
“如果能檢驗出受災土壤結構,也許能夠化解。”
周遠恒笑着道。要是真遇到秦雲說到的情況,這已經不單糧食危機,而是全球性的生存危機。只是和村代表一樣,他以為秦雲小年輕,在做一些天馬行空的假設。
“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周遠恒看向衆人。
秦雲再次舉手。此時不僅周遠恒,就連其他代表也感受到了秦雲的不對勁。
周遠恒神色疑惑。
“周院士,我有一個私人問題,請問能不能和您私下面談?”
秦雲似是咬牙道。其實來昌隆基地之前,他從未想過大庭廣衆的詢問周遠恒。只是他在這裏等了兩小時,周遠恒身邊都是工作人員,完全沒有私下接觸的機會。現在散場,他不想浪費着來之不易的機會。
“小秦!”秦雲剛剛說完,高宏偉焦急的揪了揪秦雲袖子。他從剛才到現在一直緊繃狀态,秦雲聰明有禮貌,他也樂意帶着秦雲出門長見識。只是沒想第一次出門,秦雲怎麽就掉鏈子……
“先坐下。”高宏偉小聲道。
秦雲沒有回答。
“感謝大家參加此次的農業學習……”縣長李青出來打圓場。
秦雲依舊一枝獨秀的站着,現場氣氛有些僵持。
“你有私人問題?”周遠恒看向秦雲。
“非常重要的私人問題。”秦雲盡可能忽視四周目光。于情于理,他的行為不合規矩,但機會只有一次,他不想放棄。
至于尴尬和面子問題……不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