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借兵
林瑷沒有讓人跟着,獨自出了院子。到了院外就見盧霈站在一棵石榴樹下,身後立着一個仆從。見到林瑷,盧霈揚起笑臉道:“你來了。”
林瑷點頭。
“今日天氣不錯,我們去花園走走。”盧霈看着林瑷道。
“好。”
盧霈對身後的仆從擺手,示意他離開。仆從躬身離去。
林瑷與盧霈慢慢走向荀府的花園。
此時正是六月中旬,繁花似錦,綠蔭遮地。兩人一路無話,只專注看着風景。
“林瑷,有件事要與你說。”盧霈想了想開口道。
林瑷眼睛不離遠處的花卉,慢慢道:“你說。”
“荀将軍一早遣人對我們說,昨日跟他提起的借兵一事,他已決定助我們一臂之力,不日我與崔逸就将整頓軍務,即刻出發去長安。”說到這裏盧霈停了一下,接着又道:
“我與崔逸商議過,路上行軍艱苦,又要與敵軍交戰,所以…覺得你還是留在将軍府妥當一點。等我們解了長安之圍,就請荀将軍派人送你過來。”說完這句,盧霈語氣顯得略有點小心,又接着道:
“你不要多心,做下這個決定,實在情勢所致,也是擔心你一個女郎待在軍中多有不便。”
林瑷聽了沒什麽感覺,一開始知道兩人要來借兵,她就做好打算:不與兩人一路。畢竟打仗她不擅長,也沒有經歷過,和他們一起沒什麽用。
當下笑道:“你多心了,你們有要事我自然不好跟着。而且荀英她很熱心,和她相處很愉快。”
盧霈聽她這樣說,松了口氣,道:“這樣我就放心了,你與荀家女娘一見如故,必定相處得益。”
林瑷笑笑沒有說話。兩人又走了一段路,盧霈欲言又止似還有話說。
林瑷自然看見了,轉頭看他,問:“你還有事?”
盧霈想了想還是說道:“我們想讓林浩跟去長安。”
走動中的林瑷身形一頓,瞬間想到許多,心中漸冷,臉上卻平靜如常,沒有開口。
她的異常盧霈自然察覺了,心裏一緊,解釋道:“你千萬別多心,只是我與崔逸商議後,覺得林浩武藝超群,有他在我們勝算要大些,此去前途未蔔,所以…”
“你要相信,我們絕無獨占林浩之意。”
林瑷定定看他一眼,見他神情認真緊張,心中雖還介意,但此刻不是發怒的時候,只道:“說得好像我不在意你們倆的性命似的,別忘了我們好歹相處這麽久,怎麽也算朋友。”
“只是,林浩不是我私人的,也不是我的仆從,他要去哪兒,你得去問他的意思,如果他願意,我自然沒有意見。而且…”說到這裏林瑷停了一下,揚起一個笑臉,道:
“你們若是将這亂世結束,不但對受苦的百姓是一件幸事,對我也是一件好事。”
盧霈聽完,仔細觀察林瑷神色,看不出破綻,道:“你不介意便好,我們是怕你多心。”
林瑷搖頭,道:“沒事,人之常情。你先去找林浩吧,我走得有點累了,外面又曬,想回去休息。”
盧霈聽後只好點頭,囑咐她小心回去便轉身自行離開了。
林瑷望着遠處的繁花,呆呆出了會神,才轉身回後院。才邁開腿走了兩步,到一處拐角,就見崔逸斜靠在一棵大樹下,聽到腳步聲立時便擡頭來看。
林瑷恰巧與他四目相對。
此刻崔逸神色略顯得凝重,似有話要說。林瑷心中冷嘲一聲,慢慢走過去,問道:“怎麽,你也有話要講?”
察覺她話裏的嘲諷,崔逸臉色反而平靜下來,道:“本來要說,見你這幅樣子又沒有可說得了。”
林瑷不語。
崔逸接着道:“本覺得帶走林浩有些過意不去,可是現在想想,他又不是你的人,行走自由,本不與你相幹。”
“見你這樣子,顯然已把他當成私有物了。別忘了,他的職責可是監督我們三人,決不會與其中一人有太多關聯。”
此話讓林瑷清醒了幾分,這段時間的相處差點讓她忘了林浩的目的了。
林瑷看了他一眼,不想和他說下去,饒過他就往後院去。
崔逸直看到她身影漸遠,最後不見才慢慢轉身離開。
林瑷回到荀英屋裏,臉色已如常。荀英見到她,自先打趣了一番,又問是為了何事?
林瑷就說告訴她,過幾日他們就要出兵去長安,讓她在将軍暫住一段日子。
“接下來我可要叨擾你一段日子了。”
“無事,我求之不得呢。家中現只有兩位兄長,沒有姊妹,正好你與我作伴。”荀英笑道。
兩人聊了會天,用罷了午飯,稍坐一會,便各自午休。
午睡起來,沒過一會,盧霈使人傳信進來告訴林瑷:林浩已同意和他們同去長安。林瑷聽完消息後想了半天,最後也遣了一婢子去外面,找到林浩,讓他進來,就說林瑷有事問他。
大約一刻鐘,林浩來了。林瑷同他一起到了早上去的花園。想到林浩不同一般人,不會拐彎抹角,因此林瑷決定直接問。
“林浩,你為什麽答應盧霈、崔逸。”
林浩面上沒有任何變化,身體站得筆直,回答道:“主人下過指令,在一定範圍內,可以給予你們相應幫助,不過,前提是必須不超過規則,且是你們親自提出來才行。盧霈、崔逸提的事情并沒有超越規則,所以,可以答應。”
林瑷望着從頭到尾說完都無一絲變化的林浩,心中也些無力。他不會說謊,更不會偏袒任何一方。從前自己還有些奢望能與他相處久一點,希望以後他能多偏向自己一點,現在看來,恐怕是不行了。
一時間林瑷想了很多,最後問道:“這麽說,要是我提出來需要幫助,你也會一視同仁,對嗎?”
“是。不過,如果三方提出的要求不沖突的,可以一起完成;若沖突,必須按先後順序。”
林瑷邊聽邊點頭道:“好。”随後低頭想了想,說:“那好,林浩,現在我向你提出幫助,你接受嗎?”
林浩眼中紅光一閃,平靜道:“接受。”
————————————————————
自與林瑷談過之後,盧霈、崔逸便跟着荀将軍到了軍中,接手将要跟去的兵士。
兩人一個負責整理名冊,操練士兵;一個忙着與荀将軍溝通糧草之事,日夜不得空閑。
忙亂了十多天,六月底,盧霈、崔逸先是與荀将軍及其兩個郎君致謝、道別,賓主盡歡。次日又擺了一桌酒席,請荀英和林瑷來飲宴。
席間盧霈、崔逸先後向荀英敬酒,望她能多多擔待林瑷。荀英笑着喝了酒,又轉頭打趣林瑷。
林瑷一直不怎麽開口。
吃了半個時辰,荀英找了借口回了院子,剩下三人。
林瑷低頭吃飯,盧霈、崔逸兩人連連對飲。
“林瑷,也與我們喝一杯如何?”盧霈舉着酒杯對她說。
林瑷不說話,拿起酒壺倒了一杯,舉着杯子輕點了一下頭,正要喝,崔逸也舉杯向她示意。
林瑷又舉杯向他才一飲而盡。
三人斷斷續續渴了四、五杯酒。因此地的酒不怎麽醉人,林瑷也不覺得頭疼,只有點暈。
“好了,明日一早你們要出發,還是少喝點酒吧。現在天色已晚,也該歇息了,早點睡吧。”說着站起來叫過附近的阿玉轉身就走。
盧霈、崔逸兩人沒有阻攔,接着對飲了一杯,便各自回房睡去。
次日一早,天還未亮,盧霈、崔逸穿着戎裝到了軍營。崔逸上高臺激勵衆将士一番,與荀将軍一家道過別,便拔營出發了。
浩浩蕩蕩的軍隊從城西出來,驚動了附近的百姓。有的百姓趕忙出來看,打聽到是去長安勤王,俱站在街邊目送他們。
軍隊一路急行,路上若遇到流民土匪,崔逸就下命令活捉來,經過半月敲打操練便能充當普通士兵。
遇上小股匈奴、羯族人都是每戰必勝,但傷亡稍大。每次戰役,崔逸會與盧霈必總結勝敗緣由,漸漸的兵士傷亡漸小。
之後也經歷過幾場大的對戰,十戰九勝。慢慢地,這支軍隊還未走到長安,便在周圍的郡縣有了名氣。若順路遇到的郡縣,各地官員或擺酒招待,或送錢送人。
崔逸、盧霈也來者不拒,都收下了,又乘機向一些郡縣要了士兵、糧草。等快到長安,這支隊伍已有五萬人馬。比來時整整多了一倍。
七月底,軍隊終于到了長安城外。此時城門緊閉,百姓皆不見蹤影。占據長安的劉聰早在七天前得到了斥候消息,他冷笑了幾聲,便下令整頓軍隊,全部到四個城門樓上集結。
劉聰的軍隊在長安號稱有十萬,但去掉夥夫、老弱殘兵,能有七、八萬已是不錯。
盧霈、崔逸的軍隊雖只有五萬,但都是他們精挑細選帶來的,一路行來經過大小戰役,不說身經百戰,但也臨危不懼。
誰勝誰敗猶未可知。
軍隊駐紮在城外,并沒有着急攻城,而是等了兩天。城內的劉聰摸不清對方是什麽意思,身邊的臣子又只一個勁奉承他:說對方雖來勢洶洶,但懾于陛下威嚴,已經在猶豫不定,士氣大挫,料想過不了幾日就會被陛下擊退。
原服侍過晉帝的臣子則緘口不言,內心則希望劉聰一敗塗地。
第三天,對方隊伍中終于出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