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諷刺
第36章 諷刺
“這是什麽意思啊。非得在你面前叫窮啊。就是讓你拿錢養家啊。憑什麽是你有責任啊。你看我的姐姐, 一年也就在大節時回個娘家,送點兒節禮,然後回來也是當客的, 什麽也不幹, 她就說了, 她是外嫁女,回來就是客。她拖兒帶女的來, 走時還得我媽給打發外孫子女們。我是沒見過她養一天家的。我兩個嫂子死不喜歡她。但我媽說以前家裏條件差,我姐姐也确實沒得到家裏的什麽好處, 所以也不要求她什麽。以後老了,他們也是該我兩個哥哥養的。輪到我時, 他們對我好,也是因為家裏有條件了。不然,我只怕比你還慘呢。”
管豔萍這長篇大論的,倒是把自己的處境分析的很透徹,靠哥嫂的小姑子,說實話就是個小奴隸, 生活真過的不好。并且她也明白地講出了農村多子女家庭女孩子的真實處境。反正在農村, 絕大部分女孩子是什麽也分不到的。當牛做馬倒是你應當的。
父母把諸如田地,房子, 錢等等全部分給兒子們。給兒子娶老婆也是耗盡心思,女兒一般就草草嫁出去了。好點的父母,男方給了錢財,就相應的陪嫁些物件給女兒。差的父母, 就給女兒兩床被子就打發出門了呢。
在她們老家這個地方, 女兒出嫁必陪嫁被子。這是一直流行下來的習俗。
講完這些話, 管豔萍又說:“我父母還知道說我寄回去的錢, 多半是給我存着當嫁妝的,雖然我也沒有真的這樣認為。但你父母連這個客氣話都沒說,就這麽直白的說要你養家養弟弟妹妹讀書。你真的要一直養着他們嗎?你真把這當成自己的責任了?”
“肯定不是啊。我哪裏養得起啊。”簡書枚笑了笑,又說:“所以,我也沒把錢全部寄回去啊,我自己難道不用啊,我還要學習呢。”
她很想問,怎麽前一世,管豔萍就沒有和她說這麽多呢。要是她早早的說這些話,多說幾次,興許自己就慢慢醒悟了些呢。可惜沒有假設。不過最重要的可能是,因為她上一世也沒有現在和管豔萍關系這麽好。
“是啊,我們出生在農村的女孩子還是要留一手的。家裏什麽也沒有我們的份。我媽就告訴我不要和哥嫂說自己掙了多少錢,也不要和他們争家産。你也知道,我有兩個哥哥,我要不是自己厲害,初中就被兩個嫂嫂給擠兌的不上學了。你啊,也不要太把弟弟妹妹當成自己的責任了。你挑不起的,這本來就是你父母的責任。他們還年輕,正是掙錢的時候。等他們老了,沒勞動能力的時候,你可以多給點錢,讓他們的晚年過的好一點就行了。”管豔萍說到自己的兩個嫂子就火大。
小姑子一直念書,沒能給他們當牛做馬,當哥嫂的總覺得花了自己的錢,不停的叽歪叽歪,其實管豔萍也照顧過侄兒侄女,農忙時也下地幹活。他們這樣做,反倒激的管豔萍起了反抗之心,非要上學,還在爸媽面前哭鬧,說哥嫂欺負她,她在這個家活不下去等等。
不給讀書,她就天天在家裏大哭大鬧,給父母上眼藥,說:“我沒吃他們的一口,還給他們帶孩子,你們也是自己在掙錢,還時不時的幫他們幹活貼補他們。他們就是沒良心的,以後你也別指望他們養老啦。”
她的父母也因此而對兒子兒媳婦不滿了,本來養幺女就是他們自己在養,幺女又沒有吃過哥嫂一口糧。他們憑什麽這樣鬧呢?而且就如幺女所說的,現在兒子媳婦就這樣,以後他們老了,還能指望兒子兒媳好好養自己嗎?
顯然不能嘛。所以還不如對幺女好點,指望這個幺女以後能多照顧一下自己。
管豔萍上學和一應花銷,全是父母的錢。兒子兒媳早就分家另過了,在這種情況下,管豔萍的父母也和她一樣的心了,認為兒子兒媳太過分,偏就讓女兒上學。
所以,你看,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些利益就要自己去掙取的。
簡書枚聽的連連點頭,“恩,你真是比我厲害,也更懂的如何處理這些事情,為自己争取。”
Advertisement
“那是,我是老幺,兩個嫂子天天叽歪這叽歪那的,恨不得把我讀書的錢拿去自己花,我媽也會在我面前唠叨,我姐還要的抱怨幾句。我耳熏目染的,比你只管埋頭死讀書,要看的清楚的多。
我打小就知道,自己不吵不鬧,不争取就什麽也得不到。其實我就算讀不成書,我也絕不會在有幫兩個哥家幹活的,我至少要去學裁縫。”管豔萍又是得意,又是心酸。
她能看到這些,也是從小熏陶出來的啊。簡書枚的生活其實比她簡單多了。
“嗯,确實你比我看得清楚。”
其實簡書枚大妹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大妹在家的地位一直比她這個長姐高。除了父母的偏心之外,大部其實可以說是大妹自己争取到的。大妹比簡書枚會争搶,也會讨好父母,會做面子活,所以她甚至也更受弟弟妹妹的喜歡一些。
不得不說,其實簡書枚的上一世是很失敗的。其中也有她自己的問題,只是她一直沒有意識到,也可以說是因為從小被父母洗腦洗成功了。到了大妹這裏,父母沒去那樣時時刻刻洗腦,也可以說他們以為自己洗成功了,而大妹自己本性又精明一些,又有她擋在前頭,所以她大妹能在這個家庭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她真是什麽也沒付出,還落得父母親戚弟妹的喜歡。
只有她這個傻東西,默默的為這個家付出了一切,還沒落下一個好字。
付出其實也是要讓大家都看到的。
其實這要擱在後世流行的穿越文當中,管豔萍會是個宅鬥高手。因為很小就和嫂子們鬥。而簡書枚大妹也是個宅鬥高手,還比管豔萍更高一級,她不止會為自己謀好處,還會甩鍋,時時刻刻把事情往姐姐頭上扔。
其實小姑子,被哥嫂逼的不上學,這種事情,在農村真的很常見。至少她們看到的都格外多。簡書枚也從小就聽親戚這個那個說什麽,女孩子家家的,要讀那麽多書幹什麽啊,會寫自己的名字,會寫數字,出門認得男女廁所就行了。反正女孩子最終是要嫁人的,讀那麽多書是浪費。
而她的父母在聽到這些話後,也會在她面前反複說,你看,只有我們才讓你讀書。你要知道我們多不容易,多幫着家裏幹活,以後掙錢了也要拿回來養家。在這樣的洗腦下,她能不認為父母對她好,她應當全心全意的回報父母嗎?
有時候,簡書枚也覺得不能理解,為什麽大妹讀書,父母沒這麽反感,親戚朋友也沒這麽多話說呢。怎麽輪到她,就人人都覺得她不該讀書呢?還有不管她為這個家做了多少,也沒有人看見。
現在的她想來想去,還是沒搞懂。
這是為什麽?
最終她只能說,人善被人欺,哪怕至親家人也一樣。而她錯就錯在太善良了,又不知道反抗。
還有一點就是,生為女性的原罪。
千百年下來的惡習,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沒變過。
不過因為她成績格外好,上學也沒花什麽錢,也沒耽擱給家裏幹活,她才讀下來的。不然,她這個下面有幾個弟弟妹妹的老大,真的很可能早早就下學,在家照顧弟妹,操持家務,農忙時還得下田幹活,小小年紀就忙的像陀螺一樣,沒有停歇的時候。
而她的大部分小學同學,就是這樣辍學的,日子也就是這樣過的。
辍學後的小姑娘們,一般是在家裏幹活,各種活都要幹。要是稍微條件好點的人家,又或者對女兒還有點疼愛之心,又希望女兒嫁的好一些的,還會送女孩子去學個裁縫,過兩三年,到她現在這個年紀,基本上就出嫁了。
為什麽農村女孩子愛學裁縫,因為這個時代,還是拿布去裁縫鋪子縫制衣服。特別是老家,鄉鎮農村地方,很少有人去買成衣賣的,而這裏的街上,也是賣布的多,賣衣服的少。
最重要的是,這時候的成衣也很貴,買不起。買塊便宜的布,一家幾個孩子都能縫件衣服,穿個新。但買件成衣,就只有家裏條件好的人才會買件大衣外套什麽的,充個門面。還都是走親戚,吃喜酒時穿穿的。
所以裁縫很吃香,有手藝好的裁縫,家裏的縫紉機一年到頭都沒停歇的,她一個人就能掙夠養家的錢。簡書枚就有一個這樣的遠房姑姑。
當年,簡書枚的父母就很想讓女兒辍學去跟着遠房姑姑學縫紉。因為裁縫能掙錢啊,還可以一輩子免費為家人做衣服。別看當時工錢低,但一元兩元,日積月累下來,也數目可觀呢。
“哎喲,別說我差點兒去當裁縫了,你也一樣呢。”管豔萍聽的笑了起來。
所以,出生于這種大環境,和這些子童年夥伴相比,簡書枚能上學确實很不容易。她也一直心存感激,父母的要求一點也不打折扣,還主動的去努力做的更好。
可是,有時候你做的多了,反倒讓有些人理所當然,還嫌你做的太少了。
真是諷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