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
“嬸子,神婆是幹什麽的呀?神婆會治病嗎?”雖然前世沒少聽關于鬼神的故事,毛丫還是覺得這種裝神弄鬼的舉動糊弄人的成分居多。阿旺嬸子好像對那個王神婆深惡痛絕,毛丫很好奇那神婆幹了什麽事。
“神婆還能幹什麽,不就是裝神弄鬼禍害人,騙死人不償命。”阿旺嬸子明顯的對神婆有怨言,雖然沒有破口大罵,但是也沒說什麽好詞。
“嬸子,那咱們村的王神婆也禍害過人嗎?”毛丫對王神婆的行為很感興趣,自己最近是不是太無聊了呢!
“那個壞婆子,幹的缺德事還真不少。小孩子問這個幹什麽,以後見了她繞遠點,晦氣。”看來對一個人有成見了,橫豎都不順眼,阿旺嬸子對王神婆意見不小呀!
毛丫還是不死心,“嬸子,看你這麽生氣,王神婆到底幹什麽壞事了?”
一邊的小壯好像也知道些什麽,阿旺嬸子說道王婆子做壞事的時候,明顯的也是義憤填膺,不過這孩子多少知道些道理,并沒有發表評論。
“哎,咱們雖然住鄉下,也是知道這生病了得去找郎中,要不是實在沒辦法,誰會去找神婆啊!前年,咱們村口的福哥他娘不知怎的就病了,本來活蹦亂跳的大活人,一下子就癱在床上不能動彈了。福哥兄弟兩個都是孝順孩子,心疼他娘早年守寡,辛辛苦苦把他們拉扯大,就發誓要把他們娘的病治好。天不遂人願,兄弟二人背着老娘走遍了金石鎮所有的醫館,都被告知已經回天無力了,讓他們回家準備後事。福哥哥倆只能含淚把老娘給背了回來,在家靜養。”阿旺嬸子稍微停了一下。
“本來老太太在家養的挺好的,不知道誰跟他們說咱們村的王婆子能掐會算,能醫百病,讓他們去找王婆子看看。福哥兄弟倆還盼着他娘能像以前一樣好,實在是走投無路了,就去找了王婆子。這王婆子平時小打小鬧的,也就是騙幾個錢,還真沒幹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誰知道這次,王婆子不但收了錢,還害得福哥家成了絕戶。”說到生氣的地方,阿旺嬸子差點咬牙切齒了。
絕戶,毛丫還是知道的在古代應該是家裏沒有男孩,這王婆子難道殺人了?“阿旺嬸子,王婆子怎麽給老太太治病的呀,怎麽會讓人成為絕戶啊?”
“王婆子給福哥娘看病,說是這老太太突然生病是因為他們家有人和她的八字不合,那個人以前弱小能力不及,現在越來越大相克的會更厲害,要是此人不除,老太太活不過年底。福哥他們問這人是誰,應該怎麽辦。那王婆子說是辰時生的人,要是此人還活的話,老太太必死。他們家辰時生的人只有福哥家的獨苗小寶,那孩子生的真真是好,他們家那裏舍得,這王婆子真是陰狠。福哥兄弟無法,開始并不舍得,熟料那日之後老太太病的更厲害,生養之恩不能不報,福哥瞞着他媳婦把不滿三歲的小寶抱到山上丢了。”
“啊~天下竟有如此狠心的父親,嬸子這福哥是糊塗了嗎?”毛丫打斷了阿旺嬸子的講述。
“這福哥可不是就糊塗了嘛,生死由命,老太太活着也是受罪,還不如讓她去了呢!可憐小寶尚小就丢了性命,福哥的愚孝真是糊塗啊!他媳婦知道後哭瞎了眼,老太太知道丢了金孫也一命嗚呼!現在福哥家裏就剩下倆丫頭,日子過的一片慘淡。”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阿旺嬸子會這麽氣憤呢。
這王神婆騙點小錢倒也罷了,竟然做出如此歹毒的事來。毀人子嗣,在古代可是大罪啊,怎麽就沒人制她呢!是在是看不下去了,毛丫決定懲治一下這個壞人。
“阿旺嬸子,你放心我以後見了她一定躲得遠遠的。你也別生氣,不是說惡有惡報嗎!咱們就看老天爺怎麽收拾她,是不是小壯哥哥?”毛丫為了跳開這個沉重的話題,趕緊拉攏同盟軍。
“你說的輕巧,王婆子不是還活的好好的嗎?”小壯很不給面子的拆臺。
這孩子怎麽這麽不可愛,點一下頭會死啊!“嘿嘿,小壯哥哥,還有一句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你就等着看吧!”對小孩子還是不要說的太深刻了。
回家以後,阿旺嬸子讓小壯領着毛丫玩,可是人家小壯明顯的不買賬,很不客氣的扭頭就走,把毛丫氣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毛丫本來想逗一鬥這小屁孩,後來一想還是算了吧!自己這麽大人了,欺負一個小孩,沒意思,便作罷。見沒人搭理自己,毛丫就坐在小凳子上翹個二郎腿想點子整王神婆。
偷偷的去王婆子家把她打一頓?還是算了吧,就算這人罪大惡極,毛丫也下不了手打一個老太太。讓毛蛋去咬他一口?不行,萬一認出毛蛋是自己家的,可就麻煩了?毛丫接連否了兩個方案,不知道怎樣做才好了。想想自己的強項,毛丫眼前一亮,林子裏的那些野獸可是讓自己整的不行,對,就按這個方法來!
“嘿嘿,王神婆,接招吧!”“毛丫,你在笑什麽,怎麽這麽滲人呢!”毛丫想的太入神了,不知不覺笑了出聲,還驚動了小壯,自己怎麽這麽不小心呢!
看着小壯詢問的眼神,毛丫很無辜的說道:“小壯哥哥,我在想今晚上吃什麽好吃的呢!”小樣,要是告訴你,姐以後的日子可就不太平了。
“哼,吃貨!”見毛丫不願意告訴自己,小壯跺了跺腳進了屋。“哼,氣死你,氣死你,看你還耍不耍酷。”毛丫朝着小壯的後背做鬼臉。
毛丫的鬼臉還沒收起來,就聽見阿旺嬸子喊:“毛丫,你哥來接你了。”毛丫回頭,只見蕭默城正看着自己的鬼臉笑呢。乖乖的抱着自己的布料,又跟阿旺嬸子打了個招呼,便跟着蕭默城回家了。
吃完晚飯,蕭默城看着毛丫問道:“丫頭,你又在打什麽壞主意呢?說來聽聽,說不定我還能幫上忙呢!”
“哥哥,今天我看見那個王神婆了,阿旺嬸子說她很壞,讓村口的福哥家成了絕戶。我毛丫最喜歡打抱不平了,我想修理修理她。”潛意識裏把蕭默城當做自己人,毛丫沒有隐瞞的交代了。
“毛丫什麽時候變成嫉惡如仇的女俠了,佩服佩服!”蕭默城說完還裝模做樣的作揖。“不過,毛丫有時候不是你耳朵聽得就是真的,你要親自去查證以後才能做決定,不然會後悔的。雖然這次你說的王神婆确實是有點過分,下次要注意。”
“哦~”毛丫也覺的自己有點盲從,很受教的點頭。
“福哥家的小寶并沒有死,我把他送人了。”蕭默城很平靜的陳述,仿佛這件事與自己無關。
“啊,哥哥知道這件事啊!”毛丫還以為那時蕭默城還沒來蕭家河呢!
“那時我身體剛好,上山打獵正好看見福哥把孩子丢山上,就抱回來了,事情是爹告訴我的。”蕭默城這厮時能正常點,誰家碰見這樣的事能這麽淡定,他倒好老僧入定了。
“你怎麽不還給他娘呢!聽說小寶娘哭的眼睛都瞎了。”毛丫有點質疑,這厮不會是冷血吧!
“福哥不配做父親,與其還給他父母還不如找個好人家呢!”蕭默城觀點很明确,毛丫也不再追究,“那你知道小寶現在好嗎?”毛丫很關心故事人物的遭遇。
“當然,他的養父母很疼他,跟親生的一樣。”怪不得這厮能把自己帶回家,原來是愛心泛濫啊,毛丫有點明白了。
“你打算怎麽做?”蕭默城直奔主題。
“嘿嘿,殺人放火毛丫是打死不敢的!小聰明嘛,我還是有一點的。我做了很多種藥粉,有一些還沒實驗藥效,嗯,她不是很厲害嗎,就讓她試一下吧!”毛丫笑眯眯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見蕭默城盯着自己,毛丫趕緊說:“哥哥放心,出不了人命,頂多難受幾天。”什麽時候好,還是不是自己說了算,哼哼~
也顧不上做衣服了,讓蕭默城領着自己認了一次路之後,毛丫一有空就領着毛蛋到王神婆家附近打探。看來神婆這一職業收入頗豐,王神婆家的宅子可比阿旺嬸子家的好多了,她的家人也比別人橫,尤其是她家那個胖小子,還打算以強欺弱,毛丫差點被欺負。
經過幾天的觀察,毛丫基本确定王神婆不是什麽好鳥,決定開展行動。
這天一大早,見婆子穿的花枝招展的不知道要去禍害誰家,毛丫打了毛蛋一下讓它往前跑,自己跟在後面假裝追,正好迎面碰上王婆子,把自己沾有藥粉的手在王婆子的衣服上蹭了蹭。
剛蹭完,毛丫就被王婆子推在地上:“那家的孩子怎麽這麽沒教養,走路不知道看着點嗎,碰壞了,你賠。”說完還用手拍了拍被毛丫摸到的衣服。
“你才沒教養,你全家都沒教養!”摸磕疼的小屁股,毛丫在心裏鄙視她。看着王神婆的舉動,毛丫又笑的樂開了花,小樣走着瞧吧!事情幹完,毛丫唱着小曲,領着毛蛋回了家。
回到家,把自己的輝煌業績跟蕭默城炫耀了一遍,那一晚,毛丫睡的很香。
第二天一早,毛丫吃晚飯就領着毛蛋到了王婆子家附近,驗收自己昨天的成果。雖然,王婆子并沒有出門,但是家裏面不時傳來的嚎叫聲,證明王婆子中招。斷斷續續的嚎叫聲,在別人聽來很刺耳,在毛丫聽來很享受,姐的藥粉真是銷魂啊!
整了一次不是很過瘾,毛丫讓蕭默城幫自己又用了另一種藥粉,讓王婆子整整十天沒出門。後來看王婆子明顯消瘦的身子,毛丫也不敢太折騰了,怕折騰狠了出人命,就沒再出手。
作者有話要說:修改第二十九章,青山生病應該是叫“風寒”,我用了感冒這個現在的稱呼
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冒的由來:
“感冒”是常見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醫典籍中都沒有“感冒”一詞,原來,“感冒”這個常用語不是醫學術語,而是來自官場,是一個官場專用語。
宋代有專門的機構分掌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等事務,這些機構是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和秘閣、龍圖閣等閣,通稱“館閣”。按照規定,館閣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員值夜班,以防圖書被盜,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請假簿上寫上這麽一句:“腹肚不安,免宿。”當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種相沿成習的借口。請假不能連續超過四天。因此館閣的官員們俗稱這本請假簿為“害肚歷”。這一筆記載出自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原文是:“館閣每夜輪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則虛其夜,謂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過四,至第五日即須入宿。遇豁宿,例于宿歷名位下書:‘腹肚不安,免宿。’故館閣宿歷,相傳謂之‘害肚歷’。”
南宋時期,時為太學生的陳鹄也在館閣中供職,陳鹄喜歡別出心裁,他在《耆舊續聞》一書中記載了自己的發明創造:“餘為太學諸生,請假出宿,前廊置一簿,書雲‘感風’,則‘害肚歷’可對‘感風簿’。”陳鹄偏偏不願意寫“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寫上“感風”,還沾沾自喜地聲稱“感風簿”跟“害肚歷”可謂一聯絕對。
陳鹄創造的“感風”一詞也是有來歷的,與他同時期有個中醫學派,史稱“永嘉醫派”,創始人叫陳無擇,他寫了一部醫書《三因方》,将複雜的疾病按照病源分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三種,外因稱“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內因稱“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不內外因指虎狼毒蟲等意外疾病。陳鹄于是創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風”信手拈來,前面冠上一個“感”字,“感”者,受也,故稱“感風”。“感風簿”一詞從此開始風靡官場。
到了清代,“感風簿”演變成了“感冒假”,成為官員請假休息的托辭。清代學者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一書中說:“按今制官員請假,辄以感冒為辭,當即宋時‘感風簿’之遺意。”清代官員的創造性在于将“感風”變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風之後仍然帶病堅持工作,今天終于全面爆發了!
從官場發源,“感冒”一詞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口語。人人都會感冒,人人都會說“感冒”這個俗語,可是它有趣的來歷卻被遺忘了。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