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任重而道遠
雖然要打廣告的客戶很多, 但是廣告部并不肯多接廣告。用佘小果的話說,果果就像他們共同的孩子,不能為了賺錢, 而糟蹋了孩子。廣告太多, 會影響用戶的體驗,對于現在的果果來說, 無異于殺雞取卵。
米學長于是放出風聲,為了保證果果打廣告的效果,一個月內, 果果每天只給一家家戶打廣告。同時,也要求, 每個月同一家客戶只能占用一天。
這一下, 想要打廣告的客戶更是趨之若鹜。米學長收錢收到手抽筋,秦歸更是畫廣告圖畫到手軟, 卻一個個都很高興。
佘小果也開玩笑,給她排個隊,她也要給汽水打個廣告。
米學長沒好氣地揮手,“佘小果同志,別湊熱鬧,你排着吧,一個月之內沒有檔期!”
居然都排到一個月之後了。
為了長遠打算,他們的廣告費收得并不貴, 但是就算如此,廣告費也遠遠高于用戶充值的錢。
幾個人一商量, 決定取消果果充值, 直接讓果果免費。然而他們的決定, 卻遭到了華科院的阻礙。
華科院的管理層認為, 已經充值的錢,退回去麻煩,而且會影響信用。而工作室的幾大股東則認為,廣告的收入已經高于用戶的充值,應該改成免費,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用果果,從而可以收到更多的廣告費。
一時間,兩邊各執己見。最後,各自的代表進行了一場辯論,工作室以佘小果為代表,辯論會上說服了對方。
果果免費了。
很多人為此高興,但是正如華科院所料,确實存在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最明顯的就是原來充值了的用戶吵鬧。
于是,果果上出現了第一個果果客服。果果客服用來收集用戶意見和給充值用戶退錢。當然,除了退錢,也可以雙倍退回到果果的賬戶。
有用戶就問了,退回果果賬戶幹嘛?
客服回答,說果果推出一些增值服務,比如說電子書。
很快,果果就可以看書了:古典名著,免費看;當代著作,白菜價就可以看到。
這些著作,是工作室人員手動錄入的,他們原本就有每在練習打字的習慣,只是以前用的是打字通,打的是打字通裏面固定文檔,現在換成了用“文字”軟件,打的是各種著作。
當然,工作室也沒有讓員工幹白工,每錄入一本書,或者是每校對一本,會得到相應的報酬。工作室也跟王立說了,華科院作為合作單位,有員工願意錄入的,也可以來接活。
別說,還真有,而且還不少。反正他們也要練習打字的,還能順便賺點錢,何樂而不為。
工作室這邊,錄入最多的,居然是正在實習的康勤。他錄入的是名著,用他的話說,反正這些書是他想看的書,正好邊打邊看了,而且邊打字邊看,比僅僅看書更有用,書上的字的寫法更深刻。
華科院那邊,錄入最多的,也是他們的老熟人,劉小蘭。
言城呵呵噠,“這位劉學姐真有意思,專業上半吊子,幹其它事倒是努力。”
米學長撫額:“我感覺我從沒了解過她。”
佘小果斜了言城一眼,“言城同學,我覺得你對于劉小蘭過于關注了。”
“有嗎?”言城不說話了,他說他得反省。
華科院和工作室熱火朝天的錄入各種著作,結果華科院下面的出版社不幹了,他們說果果上的電子書,影響他們出版計的業績。同時,華科院的管理層也有了異樣的聲音,他們覺得這是工作室讓他們的出版社白提供書,是工作室占華科院便宜。
佘小果拍頭,她把這一茬給忘了。
佘小果找上出版社總編,跟出版社商量,但凡是他們出版社的作品,果果一半的訂閱收入,将會返給出版社,由出版社自行與作者分。當然,出版社這邊也須先聯系作者,看作者願不願意把自己的書在果果上架。
總編立即了解:等于我們不用印刷就能直接賣書?
這是雙贏,出版社收一次稿,就能賺兩次錢,這樣的好事,總編只想再拿一打。
經過電子書事件,工作室感覺到了華科院的制肘。
以前他們經常合作,但不管是漢字系統,還是“文字”軟件,都不像果果運營這麽複雜,時刻需要做出各種安排。
工作室和華科院各持一半股份,也就意味着工作室并沒有絕對話語權,一遇到意見不統一,就抓瞎了。
經過幾個股東商量,他們正式向華科院提出來,願意出五千塊,購買果果百分之一的股份。
與要求一起拿出來的,是長達十幾頁的計劃書,是工作室對于果果未來三年的規劃。
華科院的管理層第一反應是:瘋了嗎?果果目前一共就賺了上萬元,其中有一半還是預付的廣告費,也就是說,總共營利也就五千元,工作室也就能拿兩千五。
直到華科院的管理層看到了那份詳細的計劃書,才不得不承認,把果果交給工作運營,比他們運營,更有“錢途”。
華科院很爽快地讓出了百分之一的股份,甚至主動降價,只要了兩千五。他們覺得,果果交給工作室,能為華科院帶來的,肯定不止多兩千五,甚至是不止多兩萬五。
工作室拿到股份,更是放心大膽運營。工作室的人手不夠,正式開始招人。華科院那位戴眼鏡的小青年是第一個被錄取的。
小青年姓秦,單名一個凡字年紀才二十,卻已經在華科院呆了四年,龔學長給他開的工資是第一個月一百,第二個月轉正起再看他的能力給,不會低于一百五十元。
秦凡在華科院幹了四年,也算是個小領導,他的工資也就七十元,來了工作室,等于直接翻了個倍。雖然華科院的福利好,時不時發個日用品,但秦凡還真不在乎,他就一個人在北市,并用不了多少。
秦凡最開始是被工作室集體寫的那本書吸引的,他關注過工作室一段時間,覺得工作室的氣氛好,能學到的東西更多,寧願放棄華科院的舒适條件也要進工作室。
自從多了廣告部,工作室又招了新人,秦歸的四合院就滿了。
幾人一合計,把果果單獨從工作室分出去。正好龔學長家的四合院還有幾個空房間,就搬去龔學長那裏。同時也跟龔媽媽打了招呼,另幾個租戶到期後,別往外租了,由工作室一并租下來。
工作室給的錢多,又好說話,龔媽媽自然滿口答應。
果果單獨分出去,廣告部也招到了負責人,米學長又搖身一邊,直接成了果果運營負責人。
也就是這時候,互聯網又有好消息,北市新增了一條線,代表北市有更多的人可以上網,同時,上市也通了一條線。
上網的人變成了原來的三倍,對于果果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随着果果上的電子書日益增多,果果不僅在北京,就是在其它城市,特別是高校之間,已經有了很大的知名度。
潇湘出版社的總編再次打電話來,問佘小果他們出版社的書籍能不能也上果果。
能,肯定能。但是經過上一次華科院的事,佘小果提出來,讓他們先經過作者的同意,拿到作者授權。同時,把果果那邊的聯系電話告訴了對方,讓他直接跟米學長對接。
總編在電話那頭呵呵說:“佘小果同志,你現在升級了,都請人了。”
佘小果笑着說承蒙照顧。
據米學長說,潇湘出版社的書籍比華科院出版社的不會少。只是華科院的更偏向于專業方面的書,正好用來補充。
趁着勢頭,與華科院商量之後,果果正式成立了公司,照樣工作室占比百分之五十一,華科院占比百分之四十九。
果果公司不滿足于北市的市場,又派人去了滬市進行宣傳。
自此,果果上市三個月後,果果用戶增加到上萬人。果果公司放大了廣告量的投入,從原本每天一個廣告,變成了每天三個。即便如此,投廣告的客戶們也沒有怨言,他們很多都已經排了很久的隊,這樣更利于排到他們,而且,廣告的效果也比最開始的毛巾廠廣告更好。
果果不僅有電子書看,還有各種采訪,比如第一期采訪,就是采訪了一位種水稻的高手,在全國缺糧的情況下,這位水稻高手的畝産比別人一季多了一百多斤。
他們采訪的這位高手,讓對方分享自己的“竅門”。
沒想到這一篇采訪,引來了那位姓第五的記者。第五光因為采訪佘小果被副總書記看到,加上他平時很勤勉,已經升了職,這次來,是以副主編的身份,想把果果工作室的這篇采訪轉載到內部報紙上。
第五記者還表示,他會注明這篇采訪的出處。
這等于是幫果果免費打廣告。工作室求之不得。
佘爸爸打電話來,佘奶奶把佘大伯賺的錢都交出來了,又幾家湊了罰金,總算把佘大伯的改成了無期。只能等他自己表現好,看能不能減刑。
他們能幫的只有這些了。
佘小果問爸爸錢夠不夠用,說要給佘爸爸打錢。佘爸爸卻不肯要,他和佘媽媽賺的,每個月還能存下幾百,佘爸爸甚至小聲地告訴佘小果:他也是萬元戶了。
末了,佘爸爸問佘小果,果果是什麽,報紙上說,果果上有種田的方法。果果上還有很多書,盼盼說了,連顧校長都盼着用果果。
佘小果:“爸爸,再等等,等潇湘省有了網絡,泠江就快了,等泠江縣有了網絡,綠鷺村就快了。綠鷺村有了網絡,就可以用果果。”
任重而道遠呀。在這之前,佘小果把果果上有用的資料,打印出來,給佘爸爸和顧校長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