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北極
自雪原號從上海出發, 一路抵達黃河站,已經過去了月餘的時間。十二月底,在北緯78度的城鎮, 早就告別了太陽。
長期居住在此的人們,以很娴熟的速度接受了極夜的到來,生活軌跡沒有因為持久的黑夜而改變,依靠鐘表,維持着二十四小時的生物節奏。
然而對于宋郁來說, 開始兩天的新鮮勁兒過去以後,變得非常難熬, 黑暗好像天然會使人的情緒變得低落抑郁。
考察隊裏不少人也和她一樣, 壓抑沉悶。
所以通常北極的科學考察會選在夏季, 在夏季的時候,新奧爾松有兩百多名科學家聚在這座小鎮, 到了冬季,大部分的人員都會撤離,躲過極端的嚴寒與漫長的極夜。
為了緩解大家的情緒,加上他們抵達黃河站的第二天正好是趕上冬至, 黃河站的站長和船長商議,全員一起包餃子吃。
新奧爾松的面積很小,各個國家的人聚在一起, 誰都認識誰,過個節什麽的,也都會邀請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一起分享。
于是, 這一天傍晚, 小鎮上幾乎所有的人都聚在了黃河站裏。
黃河站是一棟兩層樓高的正紅色房子, 總面積有五百來平方米, 門口立着兩頭巨大的石獅子,挂着“中國北極科學考察”的金屬牌子,在極簡的建築外觀下,襯托得莊嚴而肅穆。
此時,黃河站的休息室、食堂裏擠滿了人,大家圍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包餃子,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比例有一比一,實現了一對一教學。
宋郁也湊了個熱鬧,只是她一點不會包餃子,既不能給外國友人輸出中國的傳統技能,也不能幫上忙,很快就被嫌棄占位置,趕出了混亂的食堂。
她蹭了蹭手上沾到的面粉,沿着走廊往衛生間的方向走,走着走着,無意聽到兩個人對話的聲音。
船長的聲音粗粝,辨識度和穿透力都很強,他呵呵笑道:“周總,您看,這一路沒出什麽岔子,完完整整把宋郁給您帶回來了。”
周琰的語氣亦是客氣有禮,“有勞船長,讓您費心了。”
船長擺擺手,“沒有沒有,哪裏的話。”
聞言,宋郁眉心緊皺,走了過去。
Advertisement
船長餘光瞥見她來,将夾在胳膊下的帽子戴起來,臉上一副了然的表情,識相地不打擾。
“正好,你們倆聊。”
周琰看見她,驚訝的神色一閃而過,很快恢複常态。
半晌的沉默。
“剛什麽意思?”宋郁開門見山地質問。
周琰在她身上吃過虧,早就摸清楚了宋郁是什麽性格,逼緊了就會往回退,防備心和戒心很強。
“你別誤會。”他解釋道:“是沈總聽說你要跟考察隊來北極,怕你惹事,所以拜托我幫忙和船長打聲招呼,多照顧照顧你。”
宋郁眉頭皺得更緊,語氣生硬,“你告訴她,我已經成年了,不需要照顧。”
周琰沒想夾在沈舒芝和宋郁之間,兩頭不讨好,他聳聳肩,“要說你自己去說。”
遠處,一位大鼻子,棕紅色卷發的美國教授從休息室探出頭來,“Eric——”
Eric是周琰的英文名。
他繼續道:“我介紹一位教授給你認識。”
周琰最後掃了一眼宋郁,看出她的情緒不佳,決定還是不要再招惹為妙,轉身和她擦肩而過。
休息室裏坐着不少對包餃子沒有太大興趣的學者教授,三三兩兩湊在一起喝酒閑談,多是進行一些專業上的交流。
周琰進去的時候,正好看見美國教授Jeton在和裴祉聊天。
裴祉靠在沙發椅上,眼眸低垂,食指指尖在椅背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輕敲,三句話裏只挑一句回,不耐煩的神色就差寫在臉上。
偏偏這個美國人神經大條,一點看不出來,還興高采烈地朝周琰招手示意。
周琰以前跟着長輩去裴家拜訪的時候,和裴祉打過幾次交道,他這個人要說和宋郁還挺像的,都是一副對人愛答不理的模樣,不動聲色裏就把別人的企圖看穿,透徹到周琰對上他的眼睛,都會覺得打怵。
“Eric,你昨天給我看的銅礦報告,我對其中一部分區域沒有把握,你可以問問裴祉,他是你們國家很厲害的地質學教授。”
裴祉的眼皮掀起,目光掃向周琰,漫不經心地推辭道:“我已經不做地質相關的研究了。”
聞言,Jeton大為不理解地問:“為什麽?難怪這幾年我都沒有看見你有新的論文發表。”
裴祉沒有回答,起身從鋪着白布的桌上拿了罐啤酒拉開。
二氧化碳氣化湧出來,發出噗呲的聲音。
Jeton沒什麽眼力見,還在繼續追問:“不過你這次參與雪原號的科學考察,肯定做了海冰相關的課題吧。”
“你預測按照現在的情況,多少年以後,北極的海冰會在夏季消失?”
裴祉皺了皺眉頭,淡淡地掃視他。
Jeton坦率而直白,“有人推測最遲到2100年,夏季北冰洋會出現無冰狀态,但我覺得太晚了。”
“如果海冰消失,北極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就都能夠在夏季開通,海上貿易的航程可以大幅度縮減,北極地區的油氣礦産資源就可以更大幅度的開采。”
“你判斷呢?”Jeton緊追不舍,“去年亞馬遜的大火燒掉了幾乎一半的雨林,還有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因此而産生的碳排放,有沒有可能使海冰消失提早一些?”
從室外冰鎮拿回來的啤酒,在溫暖的室內逐漸滲出水珠。
裴祉默默地聽着,修長的拇指和中指捏住啤酒罐的上端,輕輕晃蕩裏面所剩無幾的液體。
他的目光冷淡,許久,才薄唇輕啓,語調裏透着輕慢與不屑。
“比起海冰,你消失得會更早。”
Jeton沒想到會被諷刺,再沒眼力見,也聽出了他的不悅。
他聳聳肩,攤手反駁道:“不用那麽認真吧,海冰消失是遲早的事,放到漫長的歷史時間裏,早一點晚一點有什麽關系呢?”
裴祉将最後一口啤酒飲盡,輕輕一握,易拉罐皺成一團。
他點點頭,漫不經心地說:“是啊,所以你早一點晚一點也沒什麽關系。”
Jeton面色一滞,張了張口,還想反駁。
裴祉已經懶得再和他交談,随手将啤酒罐扔進垃圾桶,離開了休息室。
熱氣騰騰的餃子一鍋一鍋地煮出來,包的速度完全跟不上大家吃的。
黃河站裏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充斥着各種國家的語言。
因為鍋爐裏一直在煮餃子的緣故,室內的溫度很高,空氣裏氤氲着水汽,連視線都變得模糊。
宋郁不知不覺就被擠到了角落裏,她雙手背在身後,吵鬧歡樂的節日氛圍讓她有些不适應。
吳月端着兩個疊在一起的搪瓷碗,費力地擠進取餐口,好不容易搶到了兩份餃子。
餃子數量有限,每一碗裏就只給打了五個。
但都是大餃子,肉餡裹得很足,皮薄薄的,像是要爆出來,還冒着油花,一看就很誘人。
吳月打完餃子,從人群裏擠出來,左右張望,目光落在宋郁身上後,朝着她的方向走來。
“你光站這裏,一會兒一口餃子都吃不上啦。”
宋郁搖搖頭,淡笑道:“我不是很餓。”
“豬肉茴香的出鍋咯——”食堂窗口的大娘手裏拿着大勺,喊道。
“哎,這麽快就煮好啦,我想吃茴香的。”吳月探着腦袋往窗口看,人又密密麻麻擠了上去,“每年過冬至,我媽都包的是茴香餃子,還以為今年吃不上了呢。”
她看了眼自己剛打的白菜餡兒餃子,“要不這兩份給你吧?”
沒等宋郁推辭,吳月直接撒手,兩碗餃子都塞進了她懷裏,轉身就紮進了人堆裏,搶她的茴香餃子了。
宋郁:“……”
她兩手各端着份餃子,一臉無奈。
食堂裏早就人滿為患,宋郁只能拿上一雙筷子,到別處找地方吃飯。
雖然黃河站裏設施齊全,用于公共休閑的區域不少,但适合吃飯的卻沒有幾個。
休息室裏坐着的各國研究者,對食堂裏的熱鬧氣氛不為所動,俨然把這次聚餐開成了學術會議,學術讨論的氛圍充斥整個休息室內。
宋郁注意到其中講話最大聲的是一個紅棕色頭發的美國人,周琰站在他的身側,兩個人都是西裝革履。
尤其是那位美國人還穿了雙排扣帶格子紋的背心,雙手插進西裝褲的口袋裏,精英的派頭十足,正在高談闊論着什麽。
周琰側耳傾聽,時不時給予回應,也不知道真的聽進去多少,但至少是彬彬有禮的模樣。
宋郁撇撇嘴,對這位高調發表自己意見的美國學者天然沒什麽好感,對周琰虛僞十足的腔調也是。
她默默地退出了休息室,端着兩份餃子,上了樓,決定直接去黃河站二樓天臺吃,冷就冷一點。
黃河站頂樓空曠,所幸晚上無風,天空像是被藝術家用心調色過的寶石藍。
兩碗水餃在冷空氣裏冒出白煙。
宋郁左右張望,才發現天臺上有好幾個小閣樓,距離最近的閣樓裏,亮着黃色的光。
她慢步走進,聽到裏面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像是在鼓搗什麽東西。
小閣樓的門沒有關,宋郁站在門邊,一眼就看見一個紅色的身影。
因為是在室外的緣故,裴祉将考察隊隊服衣領豎起,擋住了下巴,他微微躬背,對着一臺像望遠鏡的機器鼓搗,臉上的表情認真,薄唇輕輕抿着,完全沒有注意到有人來了。
“你在做什麽?”宋郁出聲問。
裴祉的動作頓了頓,擡起頭和她對視片刻。
“調試極光成像儀的硬件設備。”他解釋說。
宋郁打量着他面前的機器,鏡頭很長,足足有一米多,“用它能拍出極光?”
裴祉搖搖頭,“現在還不行。”
“隔樓裏這幾臺機器已經一個夏天沒有開機了,軟件和硬件都要重新調試。”
聞言,宋郁有些失望,都說極光在北極圈裏很常見到,但這麽多天,她還是一次也沒碰見過。
裴祉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塵,反問道:“你上來做什麽?”
宋郁将兩碗餃子捧到面前,“吃嗎。”
裴祉其實沒什麽胃口。
“吃。”他說。
他繞過身邊的各種設備,走到門邊,“出去吧。”
宋郁“啊”了一聲,“不能在裏面吃嗎,外面好冷。”
二樓的閣樓作為極光觀測室,觀測室內有嚴格的控溫控濕環境,相較于露天的室外,還是很暖和的。
“不能。”裴祉拒絕得直接,沒有一點感情,“萬一你把湯湯水水灑到機器上了怎麽辦。”
宋郁撇撇嘴,“我又不是小孩子。”說着還是跟在他身後走出了閣樓。
室外的溫度在-5度左右,和北京的氣溫差不了多少,宋郁在這種天氣,一條單薄的晚禮服都穿過,倒也沒有真覺得多冷,也不知道為啥非得跟他哼唧這兩聲。
他們走到了天臺的邊緣,從高處往外望,一整個新奧爾松盡收眼底,燈光清晰,标志着人類活動在這片蒼茫大地的邊界。
宋郁遠眺出神,沒想到這一座小鎮比她想象的更加小。
感覺到肩膀有什麽重物落下,她收回視線,發現裴祉不知什麽時候把外套脫下來,搭在她後背。
“冷就套上。”裴祉将她手裏兩碗餃子端走。
宋郁歪着腦袋,眨了眨眼睛。
正紅色的隊服,穿在他身上的時候不覺得,等她套上的時候才發現碼數很大,即使她已經穿了一件羽絨服,也依然輕松地疊穿上,只是整個人臃腫得像是一團球。
隊服裏還攜帶着男人的體溫,她吸了吸鼻子,空氣裏有一股淡淡雪松的味道,很好聞。
“筷子呢?”裴祉問。
宋郁擡起頭,望着他。
裴祉外套裏面穿的是一件煙灰色的高領毛衣,站在夜色裏,顯得整個人挺拔而修長,許是為了調試精密儀器都緣故,他戴了一副銀色細邊的眼鏡,架在高挺的鼻梁上,從裏至外透着書卷斯文的氣質。
和樓下休息室裏的美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自以為是和賣弄不同,而是默默沉澱在了他過往經歷裏,不急不躁,不刻意外顯也能讓人感受到。
宋郁有一瞬的出神,眼睫輕顫,然後匆忙低下頭,從衣服口袋裏摸出筷子。
“我只拿了一雙筷子,要不我去食堂再拿一雙?”她問。
之前沒想到會在上面碰上裴祉,所以就只拿了一雙筷子。
“不用麻煩。”
宋郁愣愣問:“那怎麽吃?”
裴祉淡淡看她一眼,“現在跟我介意了?”
宋郁對上他的眸子,反應過來他的意思,面色一滞,不知道想起什麽,耳根很快泛起不正常的粉色。
“哦。”她讷讷地說,“那你先吃。”
裴祉從她手裏拿過筷子,指腹溫熱,蹭過她的掌心。
他夾了第一顆餃子,用碗托着,遞到宋郁嘴邊,“再不吃涼了。”
宋郁也沒和他客氣,直接湊過腦袋把餃子咬住。
餃子包得是北方的大水餃,她一口塞得滿滿當當。
手工現包的水餃,餡料的味道調得很好,是宋郁記憶裏很少有的味道。
裴祉也夾了一個水餃丢進嘴裏,吃飯的動作很文雅,慢條斯理地咀嚼,一點聲音也沒有。
溫熱的餃子滾進胃裏,宋郁的情緒突然也跟着有些翻滾。
她感慨道:“這還是我第一次在冬至吃餃子。”
“為什麽?”裴祉随口問:“你們家冬至沒有這個習慣嗎?”
宋郁微微搖頭,“我沒有和他們一起過過冬至。”
在她的記憶裏,過節的次數屈指可數,甚至她是在今天看到大家包餃子熱熱鬧鬧的,才意識到原來冬至可以不只是一個節氣,還是家人應該團聚在一起的日子。
裴祉愣了愣。
他雖然跟着裴枕山在國外長大,但每年冬至都一定會和家人包餃子,裴枕山對中國傳統的節日都非常重視,好像以此才能纾解思鄉之情。
對于他來說習以為常到甚至有些膩的節日,對于宋郁來說,卻是很新鮮的體驗。
“對不起。”他突然地道歉。
宋郁望着他,竟然好像在他臉上看見了無措的表情。
“我不太會安慰人,”裴祉把碗往前遞,遲疑道:“要不餃子都給你吃?”
“……”
“倒也不用。”宋郁擺擺手,反正她都已經習慣了。
反而現在有些後悔自己為什麽多說那兩句話,把氣氛弄得沉了下來。
她深吸一口氣,故作輕松地轉移話題,“你說今天晚上能看見極光嗎?怎麽每天都看不到呀。”
宋郁腳踢了踢掃到一邊的積雪,她的運氣一直很差,說不定要回去了還看不到。
裴祉擡起手指了一個方位,“那個就是啊。”
聞言,宋郁一愣,順着他手指的方向仰頭望天,在寶石藍的天空裏,雲層薄薄淡淡,星辰漫天,還有融入其中很和諧的漸變紫色,像極了畫家手裏變幻的調色盤。
“那一條紫色的光帶就是極光。”裴祉示意道。
宋郁的目光直直盯着天空中朦朦胧胧的紫色。
薄雲漸漸散開,紫色越來越清晰,仿佛柔軟的緞帶流動起來。
沒想到心心念念的極光原來觸手可得,親眼所見的震撼感是任何照片和視頻都無法呈現的。
宋郁怔怔地凝着這無比美麗的蒼穹,一時忘記了呼吸。
裴祉側過臉,沒有看極光,而是盯着宋郁,她微微仰首,表情投入而專注,仿佛宇宙裏所有的星子加起來,也不及她瞳孔裏的光明亮。
他看見那雙瑩潤的眼睛一眨一眨,心髒也跟着一振一振。
宋郁興奮不已,許久才回過神來,餘光能感受到來自旁側的視線,似乎一直停留在自己身上。
她扭過頭,正正對上男人漆黑如墨的眸子。
四目相對。
有一瞬間的靜止。
許久。
她問:“你在看什麽。”
裴祉不躲不閃,“我在看你。”
“……”
宋郁沒想到她問得直接,對方答得也那麽直接,反倒落了下風。
她垂下眼睫,躲開了他的直視。
“不要看了。”她說。
男人的視線灼灼。
“我克制過了。”
作者有話說: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寶貝鴨鴨、白骨精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西河子 10瓶;拂風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