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四十一章
平日裏趙祯看上去一副溫吞的模樣,這次的動作卻是十分迅速,以謀反罪名逮捕龐統、公孫策,天下震驚!
先前的太廟兵變,總歸是沒成功,況且龐統将功抵過,趙祯也無可奈如何,如今卻是人證物證俱在,就算龐家有再大的能耐,龐統還是不得不面臨牢獄之災。
而在這次事件中,最令人驚訝的便是公孫策了。
公孫策沒有參與這次的造反,這件事龐統心裏明明白白,趙祯耶律文才心裏也是清清楚楚。可是,天下人都不知道。
天下人都道你公孫策與龐統關系親密,兩人都是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一文一武相得益彰,若說你沒參與造反,誰信?
便是有不信的,也将這份懷疑埋在心底。滿朝大臣,誰都看得出公孫策之所以被安上這個罪名,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趙祯。皇帝允許這麽做,別人當然樂得落井下石。畢竟公孫策少年得志,朝中看不慣他的大有人在。
要說趙祯的心理也是複雜得很。一方面,他并不希望這件事會連累到公孫策,畢竟這麽多年公孫策的所作所為他都看在眼裏,若是不信任他也不會讓他居高位了。但另一方面,雖然公孫策很無辜,但他卻是打擊龐統一個巨大的利器。趙祯也明白,若僅僅只是憑着此事想要徹底打壓龐統是不可能的,能讓龐統添點堵他樂意至極。
懷着矛盾的心思,趙祯難免對公孫策留情三分,不僅特意吩咐下面的人決不能怠慢公孫策,還贈了許多書給公孫策解悶。如此一來,下面的人倒是糊塗了:這皇上,到底是喜歡還是讨厭公孫大人啊?
當然,對于龐統那便是雙重待遇了。不僅住得最差,獄卒最兇,連外人都見不着,可以說,趙祯把龐統當作重刑犯看待了。
也難怪趙祯會如此作為,人龐統都要把自己趕下皇位了,自己若是再不行動,那可真成了個笑話。
再說龐家,龐太師一聽說自己那個不省心的兒子居然又要造反,還被趙老六捉到,被關到天牢裏去了,他不禁苦笑:這兒子太優秀、太有野心也不好。龐府又要家宅不寧一段時日喽。
龐太師還沒發完牢騷,便聽見下人來報:“老爺,夫人說,若是大少爺有什麽三長兩短,她也活不成了。”
還沒等他開口,龐飛燕又沖了進來,拽着他爹的袖子說:“爹,聽說大哥被那趙老六給抓了,你帶我進宮,我要面聖!”
龐太師一個頭兩個大:這一個個怎麽都這麽不叫人省心?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說說侍郎府上的情形。
聽說公孫策被皇上拿下,展昭第一反應便是拔起巨闕,揚言要去劫獄。還是白玉堂手快攔下了他,要不這會他都要到天牢門口了。
包大娘年紀大了,正在青天藥蘆給人看病呢,忽然聽到公孫策被捕的消息,一口氣沒上來,竟是暈了過去!在百姓和大夫們手忙腳亂的幫助下,醒是醒了,卻是一直靠着床頭嘆氣。
白玉堂算是這些人中最冷靜的一個,畢竟他和公孫策之間的羁絆最淺,況且他一向都是處變不驚的樣子,如今卻成了整個侍郎府的主心骨。他一面派人去打探公孫策的消息,一面又動用自己手中陷空島的探子去查此事的真相。
畢竟,不管外人怎麽說,他們都知道公孫策是不可能造反的。
一時間,京城風起雲湧,黑白兩道都忙得手忙腳亂,而事件中心的主人翁,卻是出奇的平靜。
龐統就不說了,雖然監獄裏的環境艱苦,但他也習慣了戰場生活,便也不會覺得很難熬。若不是他知道公孫策因為他也在受苦,他倒是想多在這牢裏多住些時日,體驗體驗一下不一樣的人生。
公孫策住的地方離龐統不遠,卻是天上地上兩種級別。他的牢房裏,有床有桌椅,有書本甚至還有筆墨,采光也不錯。
這些卻不是重點,重點是,他雖然被關在牢裏,卻一天三次地被皇上召喚,去宮中喝喝茶,下下棋,臨睡了才回去。
這在別人看來,公孫策哪裏是去受苦的?他是承蒙聖恩,來牢裏享福的!
一開始,公孫策對此事完全摸不着頭腦。莫名其妙皇宮就來人說自己犯了謀反罪,要帶自己去天牢關着,等到了天牢之後卻又被好吃好喝的供着,生怕自己有哪裏不滿意。饒是他再聰明,也看不出這皇帝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漸漸地,他從衙役那裏打聽到,他的謀反罪,罪名是從犯,而主犯,便是龐統。
待他知道這件事大致的來龍去脈,他明白了:感情趙祯這是抓了自己威脅龐統呢。
畢竟龐家的勢力實在太強大,若僅僅只是把他抓了,難免他不翻盤,如今把公孫策握在手中,哪怕龐統再厲害,也不得不考慮一二。
公孫策倒是沒去想,為什麽趙祯就那麽自信抓了自己就可以威脅到龐統……
龐統卻也真吃趙祯這一套,雖然趙祯明令禁止外人在探望龐統,可龐家的探子總有辦法溜進牢裏給龐統傳遞消息。然而,正由于公孫策在趙祯手上,龐統不得不多考慮些,以尋找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就這樣,便到了公審龐統的那一天。
這不是龐統第一次站在被告席上,但卻是第一次和公孫策站在同一陣營裏。
往常公孫策總是和包拯一夥,包拯與龐太師不對付,自然而然就看他這個龐家人不順眼。公孫策雖然和龐統是舊相識,但也總站在包拯身後。沒想到今天他倆卻以同樣的罪名站在一起,龐統不禁唏噓造化弄人。
謀反罪不是小事,況且此案涉及了兩位重臣和遼人,因此趙祯下令三堂會審,由趙祯親自來做主審官!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