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果然不出公孫策所料,派去京城的信使帶回了趙祯的聖旨,大意說公主與木賢之間的愛情感天動地,他趙祯也是個至情至性之人,不忍心拆散這對苦命鴛鴦,自己只好忍痛割愛,同意西夏的退婚。但既然自己犧牲這麽大,那麽西夏對自己“小小的”補償就笑納了。他在這裏祝福這對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貴子雲雲。
李乾聽了這聖旨被氣得不輕,可是這話是自己說的,就當白白丢了那些嫁妝,不管怎麽說,那可是自己疼愛的親妹妹,比寶貝重要多了。
迎親之事告一段落,西夏人走了,公孫策收拾收拾,也準備走了,可這還沒出榆林城呢,就被人攔下了。
“我說公孫大人,你這算不算是卸磨殺驢呢,本将軍可是幫了你一個大忙,連個謝謝都不曾說就要走了?”這麽嚣張的語氣,除了龐統還會有誰。
公孫策心中翻了個白眼,規規矩矩的做了個揖,說:“下官,替榆林城上萬個百姓多謝龐将軍的救命之恩!”
“替百姓?”龐統挑了挑眉,說:“那麽你自己呢,公孫大人?我記得,李乾可曾說過要拿你的人頭給西夏軍祭旗的。
還蹬鼻子上臉了你。公孫策故作微笑:“這麽說來,下官也要好好謝謝龐将軍呢。只是,下官可不想人家西夏王,又送財寶又送美女。下官只有一個小小的扇墜,若是将軍不嫌棄……”
“公孫策啊公孫策,算是我怕了你了。本将軍就直說了吧,我不需要你的謝,只要你去我軍中走一趟。”龐統還記得那個扇墜,分明就是初見面時自己送給公孫策的。公孫策這麽說,也不是真要把扇墜還給龐統,只是提醒他,做事不要太過分。
“龐将軍,我想你是忘了,下官可是有要事在身。”趙老六心心念的嫁妝還要靠自己送回京城呢。
“嫁妝的事你不要當心,本将軍自會派人替你送回。”龐統微微笑,“難道你就一點都不好奇,包拯的下落嗎?”
“你有包拯的消息?!”公孫策吃驚。自從半年前聽聞包拯出現在江北後,他就再也沒有聽到過包拯的消息了,難道包拯到了這大西北?
龐統笑:“本将軍的大營,可是恭候公孫大人多時了。”
到了龐統的軍營後公孫策才明白,其實龐統并不是有了包拯的音訊,而是有了小蠻的消息。
自從包拯一年前失蹤後,一直纏着包拯的小蠻也消失了。這小蠻來歷奇怪,既沒有親朋好友,也沒有知己故交,在偌大的京城裏,只認識包拯公孫策等幾個人。因此她的失蹤,并沒有引起外人的注意,更不用說會有人去尋她了。
可公孫策心裏清楚,這小蠻,八成是跟着包拯走了。在他看來,如果說包拯是風筝,那麽小蠻就是那牽風筝的線,不管包拯躲到哪裏,小蠻總有辦法找到他。
如今龐統說有小蠻的蹤跡,那麽他說自己能找到包拯還真沒錯。
龐統說,有人看見小蠻喬裝成馬販子,在榆林城裏出現過。
公孫策說,你龐統無憑無據的,只憑着一句“有人說”,就能斷定那個人就是小蠻?那你飛星将軍也太草率了點。
龐統說,如果公孫大人不信,本将軍可以叫那個目擊者親自給您說說。
公孫策說,那好,本官倒要看看,是誰那麽有本事居然能認出僞裝後的小蠻。
看到那個目擊者後,公孫策傻眼了。
公孫策心想,是這天下太小還是本官眼花了,在自己面前的這位,正是不久之前救了自己的一墨。
龐統笑着給公孫策介紹說:“這是一墨,就是他親眼見到小蠻的。對了,聽一墨說他不久之前救了從京城來的一個官員,不會那麽巧就是公孫大人吧?”
公孫策怎麽聽都覺得龐統的語氣充滿着調侃、揶揄,似乎在嘲笑自己曾被黑衣人追殺得那麽狼狽,沒好氣地說:“一墨,真是巧。”
一墨回禮,說:“一墨拜見公孫大人。”
龐統又說,既然大家都認識,那就不要這麽拘謹嘛,來來來,坐下來談。一墨,你好好給公孫大人說說你是怎麽遇見小蠻姑娘的。
那一墨老老實實地回答說,那日他與公孫策道別後,經過集市,無意間遇到了一個十分奇怪的馬販子。這個馬販子不高,長得白白淨淨的,雖然貼着胡子,但根據他的經驗,這八成就是一個姑娘喬裝的。于是他忍不住多看了幾眼,沒想到,這個姑娘越看越眼熟,似乎龐将軍房裏就挂着她的畫像……
聽到這裏公孫策急了,質問龐統:“你把小蠻的畫像挂在屋裏幹嘛?”
龐統一點都不驚訝公孫策這麽問,用事先準備好的答案回答:“你忘了那個約定了?”
公孫策也想起了舊事,酸溜溜地說:“沒想到你龐統還是個講信用的人。”
龐統大笑說:“我怎麽聞着這空氣裏有股子酸味啊?一墨,你聞到了沒?”
一墨在一旁冷冷地看着自家主子調戲美人,心中無奈,口上還要老老實實回答說:“禀将軍,一墨沒聞到。”
公孫策氣急,心說龐統你個大流氓,一年多不見本性還是不見改。
見公孫策生氣了,龐統見好就收,吩咐一墨說:“一墨,你繼續說。”
一墨說:“屬下越看那個姑娘越覺得她就是将軍屋裏子那副畫像上的女子,于是便留了心,偷偷向別人打聽她是什麽來歷。周圍的人都說那個小蠻姑娘來了沒幾天,雖是馬販子,但手頭上并沒有幾匹好馬,幾天了也沒見做成一樁生意。一個大嬸還說,小蠻姑娘并不是孤身一人,常常有一個膚色黝黑的男子來找她,神神秘秘的,也不知做什麽事。屬下打聽到這些後,心想着這個小蠻姑娘或許對将軍很重要,便火速回來向将軍禀告了。”
公孫策心想,聽一墨的描述,那個馬販子應該就是小蠻無誤了,而那個找她的男子,就是他尋找了很久的包拯。
龐統說,“怎麽樣,我說的不錯吧,包拯,就在這大西北,甚至還藏身于榆林!”
一直在一旁默不作聲的展昭開口了:“公孫大哥,若是包大哥在這附近,他明知公孫大哥你來了榆林,為什麽不露面?”
這也是公孫策疑惑的地方:包拯啊包拯,難道你有什麽難言之隐?
作者有話要說: 一年中最痛苦的兩個時刻:春季開學和秋季開學QAQ
☆、番外 與君初相識
對于小蠻這個姑娘,龐統還是很欣賞的。
龐統第一次見到小蠻,是在自己出發去西北的前夕。那日,龐統去包拯府上見公孫策,說是自己要走了,公孫策作為老朋友,怎麽說也該給自己踐行。
龐統的語氣很嚣張,一如他這個人。
恰巧小蠻也在旁邊,聽到龐統的話,說她也要去喝酒。
龐統本想着,就自己和公孫策兩個人,尋一個安靜的地方,喝喝小酒,聊聊小天,感慨感慨一下人生,展望展望一下未來,沒想到卻被這個憑空出現的小姑娘給破壞了——關鍵是人家公孫策可說了,要麽,就帶上小蠻包拯一起去,要麽,就恕他公孫策失禮了。
龐統沒有辦法,心想着這包拯和小蠻一個青年才俊一個正值妙齡,去了也是談天說愛暢懷理想,想必也不會影響到自己和公孫策,于是便答應了。
沒想到,在餞行宴上,和自己聊得最歡的卻是小蠻。
龐統素來喜歡豪爽的姑娘,這點大概是受自己的妹妹飛燕影響的。小蠻為人豪爽卻不粗俗,許多觀點與自己不謀而合,很是對自己的胃口,而公孫策又不理自己,他便只好與小蠻開開玩笑,說說話,把她當作自己的妹妹似的。
龐統雖然以武入仕,可這并不代表他的文采不好。龐家高門大院的,就算再怎麽開明,對家中子弟的教育也是十分看重。龐統雖然不是琴棋書畫諸子百家樣樣精通,但怎麽說也絕對不差。這不,聊着聊着,他們就聊到了畫上。
小蠻說她最喜歡人物畫,那畫上的女子跟天仙一樣,她想着,什麽時候會有人為她畫一幅畫,主角是她,要畫得比那些畫中的女子還漂亮。
龐統說這還不簡單,我現在就可以給你畫。
小蠻說不行,畫我的這個人,必須是十分懂我的人,要一直把自己的畫像帶在身邊,這樣就能時刻想起自己。說這話時,小蠻的表情是又甜蜜又惆悵,還偷偷瞄了包拯幾眼。
龐統看了看不解風情埋頭苦吃的包拯,笑說:“誰說本将軍就不懂你小蠻了?有人曾說‘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小蠻姑娘,你我雖是初相識,可龐某內心卻覺得好像認識你很久了,如此說來,我怎麽不能為你畫像?龐某答應,這畫畫成之後,一定日日将畫像帶在身邊,定不辜負姑娘的花容月貌。”
其實龐統這麽說,一半是為了小蠻,一半卻是為了包拯。小蠻喜歡包拯,龐統看得出。對于這點,龐統是舉雙手贊成。這段時間那包拯老是粘着公孫策,看得龐統心裏酸酸的還不能反對。如今來了個小蠻去纏着包拯,便能分散包拯的注意力,那麽自己的機會就大了。只可惜,看那包拯一臉不解風情的樣子,他決定刺激刺激包拯,讓他有點危機意識。
可惜,龐統的算盤打錯了,包拯聽了龐統與小蠻的對話并沒有什麽反應,倒是公孫策多看了他們幾眼。
龐統心想,包拯不吃醋,那讓公孫策吃醋就更好了!于是這幅畫畫的是格外用心,畫完了,還特意吩咐下人拿店裏裝裱起來,當晚就挂在自己的屋子裏了。
一墨等人不知道還有這段往事,以為龐統喜歡這幅畫上的姑娘,因此特意多看了幾眼,于是才有了之後的事。
作者有話要說: 上課了,心塞塞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