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當陽光照耀整片大地,整個皇城卻不似往日的那般熱鬧,相反的,是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躲在家中,大氣都不敢出一聲,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叛軍抓去祭了軍旗。
龐統率領禦林軍戰鬥了整整一夜,一夜戎馬鐵器聲,目之所及,都是血色一片。往日喧嚣的大街已看不出繁華的影子,明明是春天,卻比塞外的冬天還要冷。
龐統此時也是疲憊不堪,将士們都殺紅了眼,身體早已不堪重負,但是沒有一個人想要退縮——這裏是京城,身後都是他們的親人,自己若是也跑了,誰來保護自己想要守護的人?
遠處響起西夏的鳴號聲,看樣子西夏人也累了。龐統也下令軍隊原地休兵,稍作調整。
龐統沒想到會在這種情況下再次見到公孫策。但他确實見到了。
公孫策的一襲白衣已經被染成暗紅,那是血的顏色。看到平常那麽愛幹淨的一個人這樣,龐統覺得有點心酸。
公孫策卻是絲毫不在意自己身上的污漬,他在展昭的護送下,一步一步走到龐統面前,說,自己自願為軍師。
龐統并非沒有軍師,可他這次回京不是為了打戰,因此也沒有把軍師帶在身邊。趙祯也曾提議說給龐統幾個軍師,但被他拒絕了,追其根源大概是自尊心在作怪,在龐統心裏,自己再怎麽狼狽,也不至于淪落到求趙老六來幫忙。沒有軍師在一旁出謀劃策,龐統饒是再精通兵法,也有點力不從心。
龐統拒絕了,他說當軍師太苦太累,況且随時還有生命危險,這不适合你。
公孫策說,自己既然敢來,就說明他不怕死。不怕死,難道還會怕苦怕累?
龐統盯着公孫策看了半天,他從沒見過這樣的公孫策,堅毅,勇敢,一點都不像他所認識的素衣公子。他從公孫策的眼裏看到了金戈鐵馬,也看到了錦繡河山。他忽然有點明白了公孫策為什麽要來送死了:他是一個男人,一個屬于大宋的、頂天立地的男人,他有野心,有理想,也有為國而戰的鬥志。公孫策,他不再是江南飄渺的茶煙,而是京城挺直的竹影。
龐統最後還是答應了,不過他要求,公孫策必須呆在自己身邊,一旦有危險,他就要把公孫策送到包拯府上。
他不知道,此時的包拯還在昏睡當中。
話說昨夜包拯要出門去探究竟無果,很是鬧了大半夜,公孫策忍無可忍,幹脆叫展昭點了他的睡穴,估摸着怎麽說他也要睡上個一天一夜才放心的來見龐統。公孫策知道現在是大宋最緊急的關頭,包拯絕對不能出事,他要出事了,趙祯就等于失去了左膀右臂,大宋就等于失去了主心骨。雖然公孫策不太待見趙祯,但為人臣者,公孫策怎麽也得為自己的君王考慮考慮。
公孫策來了之後,龐統的負擔果然輕了不少。公孫策真不愧是大宋第一才子,處理起軍務來比龐統原來的軍師不知強了幾倍。龐統的副将都在議論紛紛,說是龐将軍這次可撿到,哦不,是收到了一個寶貝。
但是這個寶貝現在的狀态有點不好,或者說,很不好。公孫策天生身子虛,平時在家都是各種補品養着,粗活有下人做,自己只負責讀書寫字,所做過的最重的活就是制扇了。來京城後,經歷了一堆變故,之前病了一場,身子骨就有些不好了。況且這軍營不比別的地方,各種血腥味汗味混雜的,差點沒把公孫策熏死。再加上前線正打戰呢,各種緊急軍報需要處理,他恨不得有個三頭六臂來幫自己。
龐統既然同意公孫策作軍師,也是真的就把所有軍務交給他,自己則領兵作戰,不再過問軍中事物,一切聽從公孫策指揮。日後龐統回想起來,也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麽會對公孫策那麽自信,認為有他在,就可以把自己放心的交給他了。大概這就是傳說中的心心相印吧。
皇宮裏的趙祯聽說了龐統前腳剛剛拒絕了自己送給他的軍師,後腳就接受了一個軍師,開始很不是滋味。後來再聽說那個軍師就是之前的朝元公孫策,心裏頭更是百味交集了。再以細思,似乎明白了什麽,頓時眼神變得複雜起來。
這些個大人物們複雜的心思展昭看不懂,展昭只明白,自己不再是一個小沙彌了——就在汴京兵變的第一天,自己的師父衍悔大師把他招去,對他說:“展昭,你也長大了。武藝,你也學得差不多了,佛理,你經歷多了自然就悟出來了。你走吧,相比相國寺,這天下更需要你。而你,也需要一個能展示自己的天地。”
展昭對自己師父的話一向是言聽計從的,聞言也沒說什麽,只是認認真真地向衍悔大師磕了三個結結實實的長頭,帶上自己的巨闕劍,走了。
從此,世間再也沒有戒色小師父,多了一個南俠展昭。
當然,現在的展昭還不是南俠,只是包拯和公孫策的私人護衛。
公孫策聽聞展昭還俗的事後,也沒說什麽,只是托人給龐統帶了一句話,說是讓展昭帶一支奇兵,趁深夜去偷襲敵營。龐統只回了一個字:好。
展昭不過初出茅廬,就擔當如此重任,開始公孫策還擔心他收下的兵會不服管教,後來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龐統給展昭的兵不是別的什麽,而是自己的親兵,是自己當初從霸州帶回來的那幾千人馬中的一隊精兵,共有兩百人,個個都是十裏挑一的好兵,只服從龐統的命令。龐統叫他們聽公孫策的安排,沒有一個人說不。
當夜展昭就率領這兩百人偷襲劉淼,那劉淼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早有準備,在他的住宅附近,埋伏了百來號的弓箭手。可想而知,這場鬥争,并不輕松。事後公孫策不止一次問展昭當夜是如何得勝的,展昭卻只是微笑不回答。但公孫策知道他的笑容後面藏着意義深重的東西,比如說死亡。
展昭自幼就被教導我佛慈悲,出家人慈悲為懷,他從不殺人,也見不得別人殺人。可是這一次,他不得不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手下的人被弓箭射死而自己卻無能為力,看着自己将手中的劍刺向同為宋人的敵兵的胸膛。這一夜的記憶對他來說是不可泯滅的痛,盡管他代表的是正義之師。
第二天雞鳴時展昭帶着殘餘的士兵和劉淼的人頭回來,還未進軍營整個人就跪倒在公孫策的面前。當公孫策看到展昭眼角滑過的淚水時,他什麽都明白了:展昭并不是身體累了,而是心累了。他并沒有說話,只是抱了抱展昭。
那剩餘的親兵被重新組織起來,不多不少,正好七十二人。這七十二人,後來成了龐統的飛雲騎。
後話先不說,話說展昭帶回劉淼的頭後,公孫策心中一陣歡喜,他知道,得勝的機會來了。劉淼是這次叛軍的主帥,擒賊先擒王,主帥一死,手下的兵自然就散了,大宋自然會不戰而勝了。
公孫策預料的沒錯,劉淼死後,手下先是奮力反抗了一陣子,就漸漸萌生了退意。畢竟叛軍大多是西夏人,他們中的大多數與大宋并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他們沒必要為一個已死的宋人而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第三天傍晚,西夏軍宣布投降。龐統很清楚地記着,那天的殘陽如血,卻把自己照的很暖很暖。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