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祈神願(二)
這其實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這座城叫信遠城,居于河道入海口,交通便捷,四通八達,有海上航船和向三方延伸的官道。
因為這種優勢,所以它成了方圓百裏最大的城鎮。即便偶有規模差不多大的城市,它的人流也不及此處來往密集。
瑤瑤先前學習飛行之術的時候,就是看到此處夜間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才打算來玩的。
對于那些飛黃騰達的人來說,升官去往他處很正常,暫且不論。可是經商做營生,不就是需要這種來往便捷的地方才好經營嗎?
又或是有其他的考量,但是全部都舉家離開此地就太過奇怪。
瑤瑤怎麽想都覺得沒法解釋,可是這幾十個人都是在這半年裏陸陸續續離開的,所以她的想法也不足以去下定論。
茗羽看了看桌上沒怎麽動的飯菜和明顯心思不屬的瑤瑤,頗有些無奈:“那就看今夜吧。”
“嗯。”
——
是夜。
熱鬧的街市亮起了一盞盞明燈,街上人影綽綽,燈影晃晃。這裏,戶戶門市大開,叫賣聲此起彼伏,頗有你方唱罷我登臺的熱鬧勁兒。
“哎,大家夥兒你來瞧,咱這熱鬧真不少。說,有個道長叫明義,心系蒼生來本地……”
瑤瑤正跟師父在街市上轉悠,剛好聽見有小攤販正打着快板說書,說的正是今晚開壇的道長,于是便來到人群外圍仔細聽。
“這個道長真是好,一助咱們能高升,二來還把銀錢賺。還有東街醜婆娘,一拜便把容顏改,王侯将相競相争……”
“西街還有窮秀才,難得奇遇把命換。您要想知啥奇遇,今日便把梨膏看。嗐,咱這梨膏真不錯,生津止咳樣樣行,是大病小病都能治……”
Advertisement
說到後面,攤販見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便話題一轉,轉回了他的老本行。
周圍的人一聽,都善意的笑了起來,有幾個人買了點秋梨膏,剩下的大家便逐漸散去。
瑤瑤這才看清,這位賣梨膏的原來是位老人家,雖然兩鬓花白,但手腳麻利,頗為硬朗,臉上也一直笑呵呵的,極為和善。
瑤瑤見人散的差不多了,便走上前去:“老人家,我要兩罐梨膏。”
“好嘞。”老人小心的把梨膏罐子拴好,拿給她。
瑤瑤不急着拿,随手接過放到案板上,臉上一副好奇八卦的樣子。
“老人家,我剛才聽您說西街的姑娘變好看了,她是怎麽變得呀?”
老人一看是小姑娘,瞬間了然:“還能怎麽變,當然是去求明義道長了。”
“明義道長?”
“是啊,小姑娘你是剛來的吧。”老人笑呵呵的繼續說:“這個明義道長修為極高而且還能上達天聽,讓神仙來給咱這些普通人改天換命。”
瑤瑤聽了,一臉向往:“所以西街的那位姐姐也是這樣變得模樣嗎?”
“是啊,西街的如丫頭原來長得奇醜無比,臉大如囊,那五官長得也是歪歪扭扭,結果去找了明義道長,一下子就變了個模樣。哎呦,那個水靈的呀,還驚動了我們的太守,太守大人就特意收她為義女,據說是送進宮去了。”
進宮?
也是個走了的。
“那東街的秀才呢?”
“東街的秀才也是這樣,考了十年啥也不會,結果去求了道長之後,腦子變得靈光了人也會來事了,現在給大官當師爺,油水什麽的還挺足。這不,月初把他老娘接過去一塊住了。”
瑤瑤一臉驚訝:“這麽神奇?”
老人家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那是自然,要不然今晚怎麽會有這麽多人,都是十裏八鄉來求神仙的。”
瑤瑤點了點頭,随口問道:“那老人家您也去嗎?”
聽了剛才這些話,她本以為老人家也是要去的,誰知對方竟然搖了搖頭,但笑不語。
“這是為何?”
“嗐,我這把老骨頭了,還求啥呀,棺材一蓋等着下輩子安生點就行了。要是現在神仙降恩,再把我下輩子的福氣整沒了,那多不劃算。”
想不到老人家想得倒是透徹,瑤瑤會心一笑,打心眼兒裏對這位老人佩服。
她拿着買來的梨膏,跟老人道了別,轉身走到茗羽身旁。
“師父,看來這個明義道人有點本事。”
茗羽倒是有不同的看法:“這算不上什麽神通,你也能做到。”
“這哪能一樣……”瑤瑤有點無奈,她這是明顯的系統作弊,跟人家一步一個腳印的修行自然是不一樣的。
當然,聽到這種暗戳戳的誇獎她倒是很高興。
之後,瑤瑤又拉着茗羽刻意在街上溜達了幾圈,探聽着三三兩兩讨論今晚盛會的消息。
很快,時間便不知不覺的溜走了。
——
“铛——”
“铛——”
“铛——”
三聲古樸沉重的鐘聲自東方響起,此時街上的人流已逐漸稀疏,但聽到這聲音後,大街小巷中又冒出來些開店整雜耍的人湧向東街。
街上熙熙攘攘,每一個人臉上都帶着急切和希冀。
街上的燈滅了,東邊的燈卻如群星降落般明亮如晝。
信遠城的石娘娘廟并不大,至少比起其他同等級別城市的石娘娘廟來說,不算出挑。
因為沿海地帶靠海吃海的習俗所致,這裏更信奉青龍一族,家家戶戶出海前都要去龍神廟拜上一拜,來拜石娘娘的卻少之又少。
因此,龍神廟廟宇連片,亭臺樓閣都是紅牆綠瓦,高低錯落,雕梁畫棟,氣勢非凡。據說,當年青龍王巡視到此處,看到這裏的巍峨宮闕,喜不自禁,特意給信遠城太守托夢,要保城民三年安康。
而石娘娘廟呢,則是又破又小,牆體斑駁,瓦片破損,三進的小院站在高處一覽無餘。唯一能勉強稱贊的是這兒被明義收拾得幹幹淨淨,花草樹枝都被修剪的整齊有致,不像是神廟,倒更像是尋常人家的院落。
此時,石娘娘廟門外高臺已經壘好,這座臨時搭建的高臺耗時不過半月,但因為它不同凡響的用途,太守和城內的富戶都是搜盡家底,拿出最好的材料用來建造。
先不說那用百年黃花梨木搭成的八尺實心臺底,也不提那高高懸挂的由十位城中最好的繡娘花了十數日連夜趕制的雙面繡令旗,單說案上呈的那臺沖天耳鼎式香爐,據說是當年趙國夫人出嫁時特意帶上的寶物,以暖玉為材,爐壁通透,觸之溫潤細致,極難保存,竟教城南的尹家得了去。
這尹家世代經商,這一輩的家主又極其摳門,得了這尊香爐後竟然捂的嚴嚴實實,就連他的管家都不知道有這個東西。這會兒一聽要勾通神明,他便坐不住了,一邊肉疼一邊又想讓自家再上一層樓,于是扭扭捏捏數日,直到今早才獻出寶物,希望能讓神明看到他的一番苦心,好多多眷顧尹家。
高臺底下早已是萬人空巷,人山人海,達官貴人都設有專門的座椅,翹首以盼。普通百姓則擠作一團,眼神巴巴地等着明義道長出來。
“老李啊,你啥時候來的,我出門叫你的時候你沒在家。”
“嗐,天沒黑我就在旁邊等着了。”
“哎哎哎,你踩着我了。”
“售賣瓜子,茶點,五文錢一包啊,白天幹了一天活怪累的,晚上得吃點補補,要不太虛的石娘娘下來了看都不看你一眼嘞!”
“靠,做買賣都做到這裏來了!”
瑤瑤和師父就站在不遠處的酒樓二樓。大概是因為這座高臺建的不算太高,所以民衆們即便是在底下擠一擠,也不願意到沿街店鋪的樓上,生怕沖撞了石娘娘。
這倒是便宜了他們。
四方的雜音湧入瑤瑤耳邊,瑤瑤眉頭緊鎖,心生煩悶。
這是師父的要求,恰巧此處人聲鼎沸,用來修煉耳力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瑤瑤只堅持了一小會兒便受不了了,散去耳邊的法術,有點洩氣。
“我還是沒法控制,師父,你是怎麽練的啊?這麽多聲音,怎麽做到只聽自己想聽的?”
茗羽面色如常:“算不得什麽,天生就會。”
瑤瑤:……
好凡!
瑤瑤只覺得的郁卒,是她大意了,怎麽能問師父這麽低級的問題。如果說她是有金手指,那三神尊和魔神就是金手指本指,堪稱人形挂機。
也許是看出了瑤瑤的心聲,茗羽微微一笑,道:“說笑的,自然是練了很久才能做到。”
然而,他的表情卻絲毫沒有練了很久的苦色,一絲也沒有。
瑤瑤:……
就在這時,底下的聲音突然暴漲,人群中的歡呼聲突然達到了頂峰。與此同時,一個玄袍道人從大門內緩步走出。
瑤瑤尋聲看去,只見一個白面小道士從裏面緩步走出,這道士看上去年紀不大,約莫有二十三、四,面色瑩白如玉,耳側的發帶服帖的流瀉而下,顯得低眉順目。他脊背挺直,行動間如行雲流水,一舉一動都有着說不出的端方文雅。
瑤瑤這一打眼,只覺得他不像是道士,倒像個素面文弱的書生。
這位書生道士緩步走上高臺,在萬衆矚目下擡手作揖,他面色平淡,似乎絲毫不在意底下的目光,只是平靜的望向面前的香爐和令旗。
就像是在等什麽。
底下的民衆也随着他的淡定而沉寂下來。
一時間,偌大的場地,上千的人群竟沒有絲毫響動,人們屏氣凝聲,等待着明義的下一步動作。
遠方傳來一聲渺遠的鳥鳴。
作者有話要說:我感覺我今晚可以全解鎖了。
當然,如果沒有就當我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