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陳嫂今天的餃子調的是酸菜油渣餡, 餃子皮是玉米面和白面混着,玉米面多,白面少, 秋糧收了後分的那點白面剩不了多少,要留着過年的時候吃。
陳嫂有兩個兒子, 加上她男人, 共有四口人,分的肉在村裏不算多也不算少,她把大部分的肥肉都拿來熬豬油, 其他的則做成腌肉, 做好後挂在竈臺上用柴火煙氣慢慢熏着,省着點吃, 能吃一年, 還不會壞, 味兒也越來越好。
青山村裏的人家基本都是這麽做的, 而熬油剩下的油渣也是美味, 能做不少的菜, 不過通常都是用來包餃子包肉包子。
陳嫂這次就熬了兩大缸豬油, 熬的時候加了幾粒花椒, 拍了塊姜進去,這樣熬出來的豬油放上大半年都不會變味。
油渣也不少, 盛了一大碗,她撥了小半碗出來, 微微灑點鹽上去, 拌了拌, 讓家裏人先吃着解饞。
兩個兒子年紀大了, 倒不像小時候, 一到熬豬油的時候就守到竈邊,眼巴巴望着油鍋,着急地等着吃油渣,趕都趕不走,她特別怕油星子濺出來把他們燙着。
這會她拌好了,扯着嗓門喊半天,兒子大牛才慢吞吞地進來。
“你們不稀罕吃肉了,要我三請四請。”
大牛笑嘻嘻地過來端了碗,用筷子夾了一個油渣喂到陳嫂嘴裏:“哪能喃,在外屋聞着油香都要饞哭了,不敢進來,怕你罵我們只知道吃。”
大牛今年十八歲,長得和陳嫂很像,眉清目秀的,雖然個子不算高,倒挺壯實,做事也麻利踏實,在村裏也算是比較出衆的一個孩子。
他又夾了一個給自己,肥肉熬出來的油份比較足,咬在嘴裏又酥又脆,滿嘴油香萦繞,讓人欲罷不能。
“真香,太少了點,不夠幾口吃,媽,再拌點。”
他望着那一大碗油渣向陳嫂請求,陳嫂白他一眼:“你這才叫吃着碗裏的望着鍋裏的!還吃不吃餃子了,餡吃沒了等會幹吃餃子皮。”
陳嫂的小兒子小牛一直不見哥哥把油渣端出去,在外屋呆不住,跑進來用手直接在碗裏夾了一個。
“幹嘛不端出來,我還一直在外面等呢,你就一個人躲裏面吃。”吃完了仰着頭直吸氣,“真香,要是天天都能吃到就好了。”
“瞧你那點出息,吃什麽油渣,我想天天吃大肥肉塊,咬一口油滋滋往外冒。”
小牛想想那畫面更饞了,馬上表示:“我覺得我能吃下一整口豬。”
陳嫂把做餡的油渣倒在菜板上準備切碎,用下巴指了指堂屋,打斷他們的美好暢想,“吃得下也沒有豬讓你吃,別廢話,端出去,讓你爸也吃點。”
大牛答應一聲,又喂陳嫂吃了幾個油渣,才端着碗出了屋。
兩個孩子也不是懶的,吃完了就進來給陳嫂打下手,一個揉面,一個摘蔥剝蒜,陳嫂看得心裏很熨帖。
在這北方的農村,男人很少有下廚房的,都是坐着等吃,吃完屁股一擡,啥都不管,她這兩孩子懂事,知道心疼媽。
油渣切碎後,她撈了幾顆酸菜也切得細細的,倒入裝油渣的盆裏,調上蔥姜花椒面拌勻,餃子餡就調好了。
三人把揉好的面和調好的餡全都端到堂屋裏,一家人圍着飯桌子,熱熱鬧鬧地包餃子。
陳嫂的男人負責擀面皮,他看着肉餡盆,滿臉是笑:“調了這麽一大盆餡?”
“今年我運氣好,抓的阄都靠前,分得肥肉多,多熬了點油。”
“呆會餡多包點,別像前幾次,餡還沒小指甲蓋大。”
“你小指甲蓋也不小了,兩孩子就學着你了,都貪吃。”陳嫂話這麽說,還是招呼兩孩子多包點肉餡。
陳嫂一邊包一邊跟她男人商量:“我一會煮好了,給姜知青送一碗過去。”
大牛第一個同意:“我沒意見,讓姜知青嘗嘗我媽的手藝,村裏排第一!”
小牛也點頭贊成:“我媽做的最好吃,誰都比不上!”
陳嫂被他們誇得心花怒放,嘴裏卻罵道:“瞎說啥,你們吃過別家的餃子?”
村裏能吃餃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一年幾次數都數得出來,誰舍得把自家的餃子請別人吃?
“應該送,姜知青這城裏姑娘不錯,上次幫着砌院牆,又是泡糖水,又是煮粥,走的時候還一人送個雞蛋,仁義!”陳叔完全沒有意見。
“我總覺得姜知青和以前不一樣了,像變了個人。”小牛包着餃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也覺得,以前老是用鼻孔看人,還整天板着臉,臉上都沒個笑。”大牛表示贊同。
“你們懂什麽,那是和你們不熟才這樣,瞧她跟我熟悉了多活泛,一說一個笑,送了不少好東西給我,你們吃的花生糖就是她拿過來的。”陳嫂手上不停,沒好氣地訓斥他們,“你們兩個大小夥,人家見你們就咧着嘴樂,那像個啥話!”
“她以前對奕哥也不好……”大牛弱弱地補充道。
“他們剛結婚,肯定得慢慢處啊,等脾性習慣啥的都摸透了,自然感情就好了,你瞧陸奕現在天天多高興,這就是苦盡甘來了。”
她板起臉,瞪着兩兄弟:“以後別在人背後嚼這些舌根,跟長舌婦樣,人家兩口子的事也要去管。”
“我……”大牛想再辯解兩句,一看他媽臉色,趕緊賠上笑臉答應,“我知道了,以後不說了。”
陳叔面皮擀得飛快,說話卻慢條斯理:“你媽這話說得在理,小夥子家家的,管那麽多閑事。”
大牛小牛對視一眼,心裏明白,現在姜曉在村裏人的眼中,是好的不得了的存在,根本不能說她壞話,要不就等着挨罵吧。
“我們只在家說說,出去從來不說。”大牛忙道。
“那也不行,在家說順了,出去嘴一張就跑出來。”陳嫂還是不放松。
兩人忙表示以後自己不那樣了,又說些好聽話逗陳嫂開心,陳嫂的臉上才多雲轉晴,有了笑模樣。
幾人說笑着包完了餃子,陳嫂指揮着家裏三個男同志把屋裏收拾了,自己去煮餃子。
她先煮端給姜曉的,共煮了十五個,她們包的餃子個大,裝在碗裏,滿滿的一碗。
她招呼一聲,端着碗朝姜曉家走去。
這會天已經黑得差不多了,沒有刮風,卻不知道什麽時候飄起了雪花,紛紛揚揚地,無聲無響地散落。
村裏的人家都點亮了油燈,每家的窗戶上都映着橙紅的燈火,不時有笑聲傳出,村子的上空,熬油的油香和炖肉的香氣交織在一起,直往人鼻子裏鑽,令這寒冬都不覺得冷了。
姜曉這會剛好在廚房裏煮餃子,和陸奕商量煮好了給陳嫂家送去一碗,就聽到了敲門聲。
“可能是陳嫂來了,她今天說要請我吃她做的餃子。”
姜曉一喜,把湯勺遞給陸奕,讓他看着鍋,自己跑去開門。
果然,姜曉打開門就見陳嫂端了兩個倒扣的碗站在門外,忙把她往屋裏讓。
“我包了點酸菜餃子,你們嘗嘗看味道怎麽樣,快接着,我就不進去了。”陳嫂把碗遞給姜曉,轉身就要走。
姜曉忙拉住她的手臂,不讓她走:“我也包了,馬上就煮熟,你也端點回去嘗嘗。”
見陳嫂猶豫,姜曉嘟起嘴:“你不要我的,我也不要你的,你要了我的,我才要你的!”說着就要把碗遞回給陳嫂。
陳嫂聽她就跟說繞口令似的,笑起來,爽快答應了:“行,那我也嘗嘗。”
姜曉立刻挽起她的手,兩人往屋裏走。
姜曉把碗放廚房裏,見鍋裏的餃子還沒浮起來,知道要等會,便讓陳嫂在堂屋坐會,兩人說說話。
這一說就說到了吳小妹的事情上,畢竟劉嫂子說這事的時候,主要是跟陳嫂說,姜曉是附帶着聽到的。
和姜曉的擔心不同,陳嫂倒是想得很通泰:“姻緣沒有錯的,真要是老天爺給她配的陳知青,怎麽着也跑不掉。”
這話姜曉不同意:“那怎麽還有那麽多離婚的?而且我覺得老天爺也沒那麽瞎,給吳小妹配這麽個人!”
陳嫂心裏不太好受,其實她是很喜歡吳小妹的,和自家大牛年紀外貌都相配,她跟吳嬸子也透露過這意思,兩人都很滿意,打算着過了年就把這事提出來,兩孩子要沒啥意見,就把親事定下來,哪曉得出來了這麽個事,就算最終吳小妹想通了,和陳知青斷絕關系,她也不願意再跟吳家結親了。
在她看來,吳小妹就是個糊塗蛋,陳知青怎麽樣,村裏人誰不清楚,不僅不愛勞動,偷奸耍滑,還到處招三惹四,也不知道怎麽就被他給迷住了。
自家娶媳婦,是不是能幹、外貌怎麽樣她都不看重,最重要的就是能腦子要清楚,能分辨是非,拿得定主意,被人幾句好話一哄就找不到東南西北,就算天仙她也不會要。
不過她對于大頭幾個小夥找陳旭麻煩的做法很贊同,那就是個沒擔當的男人,真把他吓住了不敢找吳小妹,吳小妹再喜歡他也沒用。這個法子最有效!!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