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動土木
風華買下房子後,并沒有立即住進去,那狹小得曬不到太陽的窗戶,那整面的暗沉牆壁,都不是她喜歡的,也許以她的性格,她不會一直住在這裏,她已經在這裏得到了可以行走天下的自由身份,但無論她将來走到哪裏,這裏無疑是不同的,是她為自己準備的休憩隐居的小窩。
她通過客棧掌櫃找了當地的工匠,根據自己的設計,對自己的房子進行了一番改造。
很快地,風華的店鋪就在一鎮子居民好奇的目光中動工了。
一樓地面不動,店門由一塊塊的門板式改成了推拉式,看着簡潔大方,店門後便是一個一米高的書桌式櫃臺,半弧形,又敲掉四米寬兩米高的臨街牆壁,用粗大的圓形雕花清漆木柱支撐,木柱兩邊是巨大的木窗,不再是那種中規中矩的方正格子,而是呈幾何狀錯落有致的格子,蒙着細密的紗網,晴天時陽光可以毫無阻隔地透進來,雨天時只需放下窗戶上方卷成卷軸狀的透明油布,便能遮風擋雨,很是方便。
其他三面牆壁保留了從地面到牆上一米的青磚模樣,上面全部用白石灰抹平,顯得潔白而亮堂,靠着牆壁卻是三面嶄新的巨大書架,中間錯落地放着幾套桌椅。
樓梯重新刷了漆,二樓同樣改造了牆壁和窗戶,将牆壁塗一半留一半,窗戶寬度拓展到原來的三倍,光線一下子好了起來,二樓上同樣有着靠牆的書架,幾套桌椅。
店鋪和小院之間的狹道,她裝了一扇門,平時都是鎖着,小院裏面,風華還來不及改造那□的土地,只等日後有了閑暇時間再慢慢豐富。
正屋裏,她全部換成了原色木地板,反正這裏最不缺的就是木材,家具全部是可拆卸的組合家具,堂屋還是按照這裏的規矩改的,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這是為了防止有客人來看出端倪。
而東廂和靠着堂屋的西邊第一間書房,牆壁都先塗了白石灰,又用了柔軟厚密布滿暗花的牆紙,東廂她自己的卧室甚至還懸有圖案繁複華美的牆毯,當然這些都來自于她的收藏,沒有暴露在衆人眼中。
西廂的最後一間,被隔成了兩小間,一小間改成洗澡間,門開在屋內,另一間改成廚房,門改在西牆角,至于西牆角那個簡陋的小間(後來風華才知道那居然是廁所╭(╯^╰)╮),風華把它挪到了靠近店鋪的前面院牆處,蓋了個兩平米見方的小間,一面臨牆,只在裏面砌了一個斜坡的蹲位,斜坡後方,卻是在整個店鋪小院外面,靠着山腳,挖了一個大坑,蓋着木板。
風華在客棧足足住了一個半月後,一切終于就緒,快快樂樂地搬入了她在清朝的第一個家。
但是光這樣還是不夠的,人是群居動物,她是耐得住寂寞,并不代表她喜歡離群索居的生活,她需要融入到人群中,成為社會的一份子。
接下來,風華自個兒做了個木底黑字的簡單匾額,在店鋪門頭挂上了——租書屋。
在她穿越之前,曾收集了所有她在現代能收集到的書籍,再加上她母親曾經的收藏,可以說是填補了八仙飛升後的空白,而書室又有自動整理的功能,所以當風華在書室角落的一個櫃子(相當于一個小型圖書館了)裏發現,書室把她重複搜集的書都堆放在了這個櫃子裏,其中以中國古代文論史書詩賦典籍為主,風華便萌發了一個念頭——出租書籍,也幸虧當初為了保證書室書籍的統一性,風華卯足了勁,收藏的古典圖書全部是繁體豎排版,也只有那些現代書籍以及外國著作不同罷了。
通過這些日子的觀察,她發現這個小鎮上只有一家書局,是鎮長家開的,以賣書為主,兼賣文房四寶,以及一些字畫帖子之類,然而書籍價格過高,極普通的一本書,動辄幾兩銀子,家境稍差的讀書人根本買不起,更別提十年寒窗需讀的書量,這才有了貧寒士子抄書之事,因而鎮上那書局的生意也很一般,不過維持日常生計罷了。
風華很有自知之明,她不是做生意的料,尤其這裏還是重農抑商的古代,在什麽都不懂的情況下,她絕不會輕易涉及商賈之事,免得不小心栽了跟頭都不知道。
如果是做書籍方面的生意就不一樣了,一來起碼稱得上一個“雅”字,于名聲上無礙,二來她重複的書有四書五經,也有唐詩宋詞,文論典籍,多數倒都是于科考士子有益的,對她自己而言也是無本買賣,資源再利用罷了。
風華不想和鎮長家的書局搶生意,也不想殺雞取卵,于是想到了一個後世有而現在沒有的經營書籍的方式——租賃!
在一個晴空朗朗的黃道吉日,風華的租書屋開張了。
風華請了鎮長,客棧掌櫃,當鋪夥計林三,以及街坊鄰居,熱熱鬧鬧地在飯館擺下了豐盛的宴席,因這三個人都見識過風華的本事,沒把風華當做尋常不懂事的稚齡孩童,其他街坊鄰居也有樣學樣,就此,風華在小鎮上紮下了根。
敞亮的店面,優惠的價格,豐富齊全的書籍,悠然自在的環境,短短一個月,租書屋就吸引了方圓數十裏的讀書人,尤其是家境貧寒的士子們。
在這裏,租一天書極是便宜,不過五個銅子,而且帶回去也好,在店裏看也好,風華都不禁止,甚至抄書也無所謂,只是她的租書屋裏只有書和桌椅,要想抄書,卻得自備筆墨紙硯。
對于家境貧寒的讀書人來說,只要字寫小點,密點,抄一本書的費用,連租金,紙張,筆,墨加在一起,比買一本便宜不少,況且抄一遍書,還相當于複習一遍,這麽一算,大部分貧寒士子選擇了奮筆抄書,風華的書,也得以供應給綿綿不斷的士子們。
風華的生意,也帶動了周邊的一些小生意,比如茶水攤子,比如賣大餅的,比如賣果子的,比如……
随着自家生意的蒸蒸日上,這些攤主無不笑得合不攏嘴,極熱情地歡迎了風華這個外來鄰居,而這裏面,數鎮長的心情最為複雜!
他一向自诩是個有眼光的人,風華雖然年紀小,他卻從沒有看輕。
當他得知風華要開一家租書屋後,心裏是不快的——以風華的聰明,必然事先了解到鎮上唯一的書局是自家開的,而風華仍然不管不顧地開租書屋,分明是不把他放在眼裏!
因此,風華請他去做客時,他私心裏是不願意去的。
然而現在,鎮長很慶幸自己去了。
自家書局的生意,不但沒有因為新開的租書屋而冷淡,反而因為租書屋裏允許士子們抄書的規定,大批地賣出文房四寶,尤其是最低檔的紙張,墨條,簡直是供不應求,短短一個月,收益是那些書籍和上好文房的數倍,是以前每個月收益的兩三倍!!
這個風華,果然不是普通人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