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九十四章
末世85
氣溫緩緩回升,已經從最冷的時候零下四十幾度回升到現在零下十度。按照氣象局的預估,在未來一個月內溫度會持續上升,突破零度大關,正式回歸零上時代。
本國人一直都擁有超強的适應性,經過極致寒冬之後,目前這點低溫對生存絲毫沒有影響。在這冬天的尾巴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大量積雪融化有可能帶來極大的災難,必須在雪融化之前,做好充足的裝備。
為了應對未來危機,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在行動。
北山區的龍湖邊,架設了好幾條傳送帶,每天不停有運輸車過來運輸。
仔細觀看,會發現龍湖湖面上有很多小型機械,工人操縱機械正在切割湖面上的冰塊。切割好的冰塊由船只機械臂抓起放到船上,再由傳送帶運到運輸車上。
官方在北山區改建了十處冰窖,專門用來放置冰塊,冰塊大部分從龍湖中采集。
經歷過上一個夏季的極致高溫缺水,官方不得不未雨綢缪,于是便決定改建冰窖儲存冰塊,等夏天高溫的時候拿出來用,不僅能降溫還能提供水源。
這樣做不僅能緩解夏季的危機,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化雪後的洩洪壓力,一舉兩得。龍湖裏的水都被凍成冰塊儲存起來,龍湖水位肉眼可見的在降低。
民衆中也有很多人和官方有同樣的想法,也有很多人付之行動。比如花塢農場的這群人,他們是有天然優勢的,農場外就有一條大河可以取冰,實在不行,農場內的小湖也能湊合。
農場原本有個地窖,但并不适合用來做冰窖,只能重新挖了一個,就在距離水井不遠的地方。
這次沒讓員工自己挖,而是找了官方專業施工隊,既專業速度也快,當然費用也相當感人。
眼看着溫度一天天上升,農場的冰窖還沒有存滿,員工們不得不加快腳步。怎麽着都得在化雪之前将冰窖填滿,否則對不起挖冰窖的費用。
“快拉住繩子。”
“來了,扔過來。”
“接住了,用力,一,二,三,拉!”
農場幾個男人都在大河邊采冰,冰塊被一塊一塊堆在拖車上,等着送進冰窖。
一架無人機休閑地從遠處飛來,停在半空中。
耿平标志性的嗓音從無人機裏傳出:“喲,還在采冰啊,你們也真是,居然連狗都用上了。”
華德龍擡頭看了眼無人機,繼續手上的工作,“農場不想閑人,當然也不能養閑狗。”
耿平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要不要幫忙?”
周錦擺擺手:“不用了,你好好巡邏,別待會兒被你們隊長抓住,又要挨訓。”
無人機嘚瑟地來了個淩空三百六十度大旋轉,似乎在表示,誰能抓得住我?
“好嘞,那我走了。”
氣溫持續回升,造成大量積雪融化,發生融雪型洪水和山洪災害的可能性比較大,北山區進入緊急防汛防災模式。
官方對北山區進行了地毯式安全檢查,對堤壩、橋梁、河道、水庫、排水設施等全部做了逐一排查。積極籌集抗洪物資,并派遣人員值守在關鍵位置,全力保障北山區的安全。
在各方努力下,北山區順利度過此次春季大融雪危機。除了發生三處山體滑坡外,融水全部順利排入密布的河道以及龍湖。山體滑坡也因及時疏散,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這次危機沒有造成太大傷害,讓官方和民衆都狠狠松了口氣。實在是被連續不斷的自然災害吓怕了,唯恐剛看到一點希望又被澆滅。
好在這次北山區的運氣不錯。
種植基地不僅要做防災準備,還要做春季播種的預備工作。
唐雪所在的專家組幾乎每天都在開會,根據官方預估的糧食需求,制定種植計劃。另外還要花時間挑選種子和培育幼苗。
如今的她已經能夠獨擋一面,一個人帶着小組全面負責所分配區域的工作。她的成長速度,專家組其他成員有目共睹,因此在會議上她提出的一些小建議通常都會被采納。
種植基地的産出關系到全城人民的未來口糧。
目前C城的糧食危機已經大有緩解。
有人說是因為官方加大了白蝌蚪的繁殖量。
其實白蝌蚪産量大增并不是緩解糧食危機的主要因素。
緩解危機的主要因素說起來很殘酷。
是因為人口銳減,末世以來,C城死亡人數已經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一百多萬人死于末世後的各種災難。人口數量減少才讓糧食危機緩解。
如果依舊是末世前的人口數量,目前的糧食總量依舊不夠。
真相雖然殘酷,但确是事實。
有了前面的經驗,為了避免悲劇重演,官方決定從春季開始就做準備,屯糧、儲水、改造居民居住環境,集中供暖供冷。
官方似乎并沒有搬離北山區回到主城區的打算。
很多主城區遷移過來市民在官方平臺留言,希望知道他們什麽時候才能回家。對,他們一直認為北山區只是他們避難的時候,等春天花開,他們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家。
但官方的打算好像和他們想象不一樣。
官方沒有回答任何相關問題,也沒有要搬遷的小道消息流出,一切都太過于平靜。
得不到回答的市民們也不敢自己回家,一是,沒有通行令誰也出不了北山區,駐軍關卡不是擺設;二是,誰也不知道主城區的疫病病毒還存不存在,主城區有沒有徹底消毒過。
就在民衆焦急等待回遷消息的時候,官方卻突然在系統平臺上發布了一系列消息。
先是宣布在北山區建設的各類工廠已經完工,工廠種類涉及食品加工、服裝、日用品、化工、醫藥等等,并表示将會在不久之後向社會發布招工信息,只要符合招工條件的都可報名。
接着宣布實行人才管理系統和信用系統。
人才管理系統,是指将每個人按照個人能力分類管理。分成A科研型人才、B技能型人才、C管理型人才、D勞動型人才、E弱勢群體、F特殊類別。
初次分類是由官方根據大數據信息核定,如果個人覺得有疑義可在系統中提出複核申請。分類後并不是永遠不變,每隔一年會重新核定一次。
以後招工都會标注需要什麽類型的人才,比如需要BCD類,或者BDE類,只有符合類別要求的人才可以應聘。
信用體系,非常重要,一旦信用分低于規定值,很多政策将無法享受。
春季來臨後,不管是為了後續生存還是為了社會穩定,官方都必須讓市民們動起來,發動市民進行生産勞動。
但如果缺少有效監管,全部動起來後極易發生混亂。在物資如此匮乏的時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堅守住本心。
比如,當一個每天都吃不飽的人從事食品加工崗位時,他能不能克制住自己?
不要考驗人性,經不起考驗。所以官方必須給每個人都畫上一條紅線,如果你不越線,憑借勞動收入或者救濟補貼,能維持六七成飽。一旦越線,将會找不到勞動崗位,甚至連救濟糧都不能領。
這時候,你會做什麽選擇?
不必心存僥幸,網絡監控時代,伸手必被捉。
官方發布的消息在北山區引起軒然大波,所有人都在讨論這件事。之前一直關注回遷的主城區市民也不想着回去了。
畢竟工廠全部都在北山區,留在北山區可以找到工作,回主城區除了有房子什麽都沒有,吃什麽喝什麽?而房子恰恰是現在最不值錢的東西。
所有市民目前最關注的是自己人才類別和信用評分。這兩項可是關系到自己未來能找什麽樣的工作和能領什麽樣的待遇。
下班路上,唐朝也在車裏讨論這件事。
“你們說像我們這些有工作的會被評為什麽類別啊,小雪這樣的得算科研型人才吧,都已經混到專家了,我嘛估計是技術型或者勞動型,江譽肯定是管理型。”唐朝托着下巴琢磨。
“我應該算是技術型吧。”唐雪想了想說,夢裏她是從勞動型慢慢轉到技術型的。
“不可能,怎麽可能只是技術,那專家組那些老專家們不都得是技術型?”唐朝堅決不相信官方會這麽核定。
“江譽,你覺得呢?”唐朝問。
“科研型的概率較大。”江譽一直在想着其他事,聽唐朝問話,這才停下思路。
“你在想什麽?心不在焉的。”唐雪問。
“我在想官方為什麽放棄主城區,轉而建設北山區。”
她的目光看向前方,腦中回想夢中的一切,“大概是北山區地勢環境好。”
“不,應該不僅僅如此。”江譽總覺得官方另有目的。
唐雪坐在一邊,感嘆于江譽的敏銳度。官方确實另有目的,因為主城區在不久的将來有大用。
在官方發布消息後的三天內,所有市民陸續收到核定人才類別的信息通知。基于大數據系統分析,對每個人的定位都很準确。但也有一些人不贊同大數據對他的定位,向系統提交複核申請。
如果擁有隐藏技能需要複核,則需要自己提交證據,甚至可以提交面試複核申請。
提交複核申請後,系統會跳出提示,複核機會只有一次,請做好充分準備。如果複核沒有通過,只能等下一年重新核定的時候,才有機會再改變人才類別。
緊接着信用評分出爐。大部分人的初始評分都是相同的,而評分增減有一定的标準。
與此同時,萬衆期待的招工信息也在同一時間發布。
C城居民們發現,他們就像是回到了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狀态。每天上班下班掙工分,然後按照公分分配各類資源。
雖然分到手上的資源不算豐富,但生存下去還是可以的。如果肯吃苦多勞動,還可以獲得更多。多勞多得。
民衆們又重新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就在北山區一切生産生活有條不紊的進行時,一架裝載着六百多人和各種設備的超級飛機降落在主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