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六十四章
末世55
居住在救濟站的郝大姐一家正在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因為老城區被淹,郝大姐一家不得不搬到救濟站暫住,出來的急什麽都沒來得及收拾,就帶了點随身物品。
到了救濟站也沒床,只能打地鋪,運氣好的能找兩塊木板将就。郝大姐一家三口運氣不錯,不僅找到了兩塊木板還撿了一塊大油布。郝大姐就把分給她家的區域用油布遮擋起來,好歹算是個私人空間。
臺風暴雨時期,聽說老城區被淹的厲害,郝大姐聽了心急如焚。郝大姐家在二樓,裝修是前兩年剛剛翻新的,被水這麽一泡只怕全都毀了。
每次一想到這裏,郝大姐都唉聲嘆氣,房子是家裏一輩子的心血,就這麽毀了着實心疼。
雨停了以後有人去老城區拾荒,郝大姐的丈夫也跟着去了,特意回家查看了一番,驚喜地發現,家裏受損情況并不算嚴重,除了地板泡了,牆壁起皮發黴,其他家具還有挽救餘地。
從那以後,郝大姐就盼望着積水趕快排完,好能早點回家。
這不,一發現救濟站裏有人搬回老城區,她也立馬打包行李。
“大姐,你們收拾東西是要回去嗎?”住在她家隔壁床位的人問。
“是啊,我們準備回去了,趁着太陽好,把家裏被水泡過的東西拿出去曬曬,還有被子衣服也要曬,要不然全部都會發黴。”郝大姐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說。
“大姐,老城區水還沒退完呢,也沒有消毒,現在回去不安全,救濟站廣播說了,讓我們再等等,等消完毒再回去。”有人好心勸說。
“能有什麽毒,不就是水嘛,水能有什麽毒。”郝大姐毫不在意。
“怎麽會沒毒?污水、糞便、垃圾、屍體全都在水裏,都是你看不見的黴菌、病毒、寄生蟲,大姐,真的不建議你現在回去,官方說的很清楚,等完成全面消毒後會統一安排回老城區,你就再等一等呗。”一個年輕女孩從自己搭建的小帳篷裏探出頭來勸說郝大姐。
年輕姑娘穿着短袖短褲,整個身體藏在帳篷後面,只探出一個腦袋。救濟站裏所有人都擠在一個空間裏,沒有任何隐私可言,很多人都像這位姑娘一樣,用塑料袋或者窗簾布搭建一個能容身的小帳篷。
不管別人怎麽勸說,郝大姐兩口子還是鐵了心要回去,為了回去郝大姐的老公還特意找來了一輛破舊的三輪車。
Advertisement
“沒事兒,就官方說的吓人,我奶奶說XX年老家洪水,整個縣都淹了,洪水退了以後不就是直接回家,也沒見有人消毒,不是照樣好好的,哪有官方說的那麽玄乎。”郝大姐擺擺手絲毫不在意別人的勸說。
郝大姐一家收拾好東西,騎上三輪車就回家去了。
“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要作死,攔也攔不住。”年輕姑娘長嘆一聲,又縮回自己搭的小帳篷裏。
“要不要跟救濟站工作人員說一聲?”有人輕聲說道。
“少管閑事,要是人被追回來了,到時候就得怨你,你就別想有好日子過。”另一個人直接反駁。
這麽一說,有心想要上報的人都歇了心思。
救濟站裏像郝大姐一家偷偷回家的不再少數,只要鐵了心要回家的,官方想攔也攔不住。更何況這時候的官方那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清理垃圾,疏通道路,全面消毒,修理各種受損的公共設施,還有老城區的排水和各種屍體的清理工作。為了盡快恢複正常生活,官方出動了所有人力,還發動了許多市民參加災後清理工作。
唐大伯夫妻倆在聽說他們小區已經有鄰居回去以後,頓時坐不住了,立馬收拾東西就想回家去。他們家的東西都提前搬到二三樓,就算一樓進水,損失也不大。
這時候他們當然想盡快回去,擔心萬一有人趁機入室盜竊怎麽辦?
剛把東西收拾好,打電話給唐爸說要回家,沒想到立馬被唐爸制止。
唐爸:這時候你倆就別添亂了,好好在家裏待着,要是實在閑着沒事兒就去農場幫忙,小雪前兩天就說讓你們過去,別在城裏待了,我看行,你們正巧東西收拾好了,我找個順風車帶你們過去。
唐大伯:我們就想回家看看,心裏不放心。
唐爸:有什麽不放心的,大門小門都鎖得好好的,東西又不會飛了。你們知道老城區現在什麽情況嗎?就要回去。現在進出老城區都得穿防護服,口罩眼罩面罩一樣不能少。不要命了,這時候回去?官方既然說了讓等等,那你們就等等,還能害你們不成?
唐大伯:哎,行行,你說不回就不回吧。
唐爸:那你們現在就去農場,正好把家裏的幾顆盆栽帶過去,小雪說了好幾次了,也沒機會送過去。
唐大伯:行,反正東西都收好了,不用找順風車,我們直接開車過去,車裏還剩點油,開到農場問題不大。
唐爸:那行,你們自己注意,到了給我發個信息。
唐大伯:知道了,你好好上班吧,別操心我們,你們兩口子成天也不在家,三五天才回來一回,也夠辛苦的,自己要注意身體。
唐爸:最近辛苦點,等過了這陣子就好了。
唐大伯夫婦要來農場,最高興的當屬唐天逸,知道爺爺奶奶要來,小屁孩早早就坐在門口等,要麽就帶個小帽子去廣場前面的小樹林裏撿樹枝。
農場裏存儲的液化氣不多了,必須省着點用,農場裏還存了一批之前供游客燒烤用的無煙竹炭。用竹炭燒飯太奢侈了點,李嬸和齊嬸就用磚頭石板和泥土搭了個土竈做飯,燒的都是柴火。大夥兒沒事的時候就會去撿柴撿枯葉或者割枯草回來。
唐雪也開始有意識地讓大家儲存柴火,生态環境紊亂後,夏天有多熱,時間有多長,那冬季就有多冷多漫長。
到現在唐雪也沒找到機會弄到太陽能光板、柴油、煤炭、天然氣等物資,距離寒潮還有一段時間,必須趁這段時間弄到這些。
種植房的産出要用來還債,現在唯一能換物資就是農場裏養的雞和兔子,還有兩頭豬也能出欄了。但是唐雪和江譽還沒有找到合适的人選交換,實在不行他們就聯系官方,看看能不能換到他們想要的物資。
唐大伯夫妻倆在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拉着一車物資抵達農場。
唐天逸看到爺爺的車子出現在酒店門口,高興地立即從小樹林沖出來,一邊跑一邊揮手。
“爺爺,奶奶,爺爺,奶奶。”
看到大孫子跑過來,唐大伯夫妻倆都笑開了花,上前一把将他摟進懷裏,摸着他的臉不停地哎喲哎喲叫。唐天逸臉色紅潤,精神十足,可見在農場裏生活的極其快樂。每天江晨會給他上課給他布置作業,大多數時候都是帶着他玩或者幹活。
大伯母摟在懷裏稀罕了一陣子,這才發現他手裏攥着一把東西。
“哎喲喂,這東西你從哪兒弄來的,這可不能吃啊,有毒,吃了要死人的。”大伯母連忙把他手裏的東西奪過來。
是幾朵顏色鮮豔的蘑菇。
有首歌唱得好:紅傘傘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小樹林裏好多蘑菇。”
唐天逸采了一把有毒的蘑菇,讓衆人吓得夠嗆。江晨立馬給他科普,不是所有蘑菇都能吃的,很多顏色鮮豔的蘑菇都有毒。
小樹林裏确實長出來很多蘑菇,但絕大多數都是不能吃的,只有一兩種能吃,數量也不多。但有枯樹上長出了大量木耳,衆人是喜出望外,把能摘的木耳全部摘了回去。
“再去其他地方找找,說不定還有呢?”
“好,走,回去拿袋子,我們分頭去找,農場外面說不定也有。”
晚上下班,唐雪三人回來,一進門就看見鋪在竹簸箕晾曬的木耳,和一小撮蘑菇。
“哪兒這麽新鮮木耳?”唐朝問。
“看樣子是剛摘的,他們人呢?”唐雪找了一圈發現農場員工都不在。
“不會是都出去摘木耳了吧?”唐朝推測。
廚房裏只有李嬸一個人在忙活晚飯,果然大夥兒都出去摘木耳了。
發現蘑菇和木耳的當然不止農場的人,C城不少市民都發現野外長出了好多蘑菇和木耳,于是成群結隊的人拎着籃子袋子出門找蘑菇和木耳。
懂得分辨的人,知道哪種能吃哪種不能吃,不懂的人,只能一股腦都摘回家。一時間因為蘑菇中毒進醫院的人急速增加。不少人在食用蘑菇後出現頭暈、嘔吐、腹瀉等中毒現象,為此官方緊急發布通告,倡導市民不要使用野生菌菇,以免中毒。
但大家都餓呀,在饑餓面前,官方通告沒有任何作用。
尤其是最近官方救濟糧出了新口味黑暗料理,導致更多人更加瘋狂地去搶蘑菇和木耳。因為比起新品種救濟糧的味道,蘑菇和木耳明顯更加可口。
你說蘑菇木耳不能吃,可能會中毒。但如果不吃蘑菇木耳,就得去吃救濟糧,大家覺得還不如吃蘑菇木耳。吃蘑菇木耳可能會中毒,吃救濟糧百分百“中毒”。
新品救濟糧的味道實在是人類,誰吃誰吐。
白蝌蚪的檢驗結果出來了,不僅無毒可食用,還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物質和元素,并且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唯一的缺點就是味道腥臭,魚肉顏色也不好看。
自從知道白蝌蚪是非常好的食物後,官方就大力捕捉并且嘗試養殖白蝌蚪,并開始在黑暗料理中加入白蝌蚪。
至于誰吃誰吐的問題?
吃習慣就不吐了。
救濟站內,衆人排隊領着今天的午飯。
隊伍中一個僅穿着大褲衩的中年男人拿着一個大飯盒,他擡手揉了揉鼻子,對站在他身後同樣赤膊上身,胳膊有青色龍紋的男人說:“還沒開飯,我就已經聞到了那股子味道,今天又是黃丸子。”
“再忍忍吧,今天已經第三天,明天該換菜單了。”
救濟站為了讓大家接受白蝌蚪料理也是想盡了辦法,搭配各種食材希望能把白蝌蚪做的更美味一點,但效果似乎都不太好。最後發現把白蝌蚪碾成泥加上一些面粉或者紅薯粉,捏成一個個小丸子,大家的接受度最高。而白蝌蚪和蟲粉的組合,接受度最低。
後來黃丸子成了救濟站最常見的救濟糧,但每隔三天救濟站會換一次正常口味的食物,給大家換換口味,調節調節。
---
唐大伯父母沒有回老城區,而是在農場住下了,來的時候也把家裏僅剩的存糧全都帶了過來,老兩口想着總不能過來白吃白喝。
大伯母過來年的時候就跟李嬸齊嬸相處的很好,融入農場完全沒有問題。唐大伯有些放不開手腳,他本身是廚師但是農場廚房現在歸李嬸齊嬸掌管。
唐大伯先是跟着周錦一起去種植房,後來覺得跟着年輕人沒有共同語言,還是喜歡跟着李叔一起養兔子養雞。李叔笑言,又添了一枚大将。
唐大伯帶過來的盆栽,唐雪搬進了種植房。這些盆栽中她最看重的就是兩盆紅豆杉,她打算在種植房中扡插繁殖。
唐大伯雖然沒有回家,但心裏總是放不下,一直關注着這方面的消息。
這天,有位悄悄回家的鄰居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求救信息。
鄰居的老婆突然暈倒并且鼻腔出血,求助電話打不通,他只能在朋友圈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