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定情信物 是啊,花了一萬兩買的
王桂香一家和明薇家的官司一結束, 很快就有人傳回了江溪村。
明二家不僅要把田地還回去,還得把田地裏現已種下的糧食打理好,和多年欠下來和租金一并送給明大家。聽說王桂香還被生生氣厥了。
村子裏有人稱快, 也有人唏噓, 但更多的人對明薇的觀感多少有了些改變, 有些年老的, 還反過來說明薇年紀不大,心卻狠的。
但他們也敢只說兩句閑話了,不管什麽人,他們心頭都清楚, 萬不能學王桂香一樣,仗着高一輩或者兩輩,就在明薇跟前擺譜說教, 明薇啊,與從前的溫婉大不相同, 輕易惹不得。
辦完了田地的事, 明薇很快又回村裏了一趟, 她明顯能感覺到村子裏的對她的态度沒有以前随意,多了些敬畏。
這點明薇并不在意, 甚至是樂見其成的。工人們活幹得好又快,她給錢一直很爽快, 那些沒在她這兒上工的, 或者那些上不了工的老人,就老時不時說她這兒應該怎麽怎麽樣, 那兒又不該怎麽怎麽樣,說得特別多的,就是明氏的那些宗親了。
因為像王桂香家一樣, 明薇請人,根本不請自家姓,全請的外人,沒給他們一點好處。跟她爹以前辦私塾時不時還要想着叔叔伯伯們完全不一樣。
但他們說他們,明薇請明薇的,完全不搭理。說着說着,那些個長輩們發現明薇生意變戲法似的,一天好過一天,而且她油鹽不進,慢慢的也就不說了。
有了這次王桂香家的事,這些個明氏的大家長們談論起來,無一不是說着明薇的不是,然而等明薇真的回來了,他們卻閉嘴了。
他們比王桂香一家子多了一點自知之明和羞恥心,明薇根本沒把他們當親戚長輩,明大家落難的時候,他們一個個的因為明大家得罪的是縣官兒子,生怕牽連到自己,都沒幫,如今人家又發達了,不記得他們姓甚名誰也是正常的。
況且,親叔嬸都能告上公堂,他們這些差了輩的隔親,又算什麽?
明薇沒瞧見老是喜歡倚老賣老那一撥人,心情都好了不少,心情一好,就跑去了隔壁村子包地包田——江溪村面積小,農戶多,已經沒多餘的地給明薇包了。
隔壁村就叫蓮花村,也和江溪村一樣,是靠着陳州那條江流的分支建的,但位置比起江溪村還要好上一些,村裏水田很多,因為蓮藕比普通菜價貴上一些,蓮花村的村民們除了主食,種植的也是蓮藕。
蓮花村也老早就聽說過明薇了。兩村子挨得近,村子裏許多嫁人娶人都是隔壁的,平時走動也多,一來二去的,自然就知道明薇的事了。
一聽她來包,蓮花村的村民們都很歡迎,畢竟這年頭離家近的活工錢又厚道的活可不好找。
但一聽明薇也是種蓮藕,心裏頭就不是那麽高興了。畢竟清河縣人口有限,多一家種蓮藕,就意味着後頭賣蓮藕的又要多一家。
Advertisement
大米小麥這些自家吃就不說了,但這蓮藕是他們的生計,多了競争者,誰會樂意?
當然,工錢他們還是想賺的。
但明薇似乎早就想到了,在請了工人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活幹得又快又好的,才是你們知道的那個工錢,若是渾水摸魚的,工錢砍半且下次我不會再請。”
她又不是散財童子,給的工錢高也是看在工人們賣力的份上,這次來的好幾個都把想法擺在臉上了,她哪可能給江溪村那些工人一個價。
明薇這話一出來,蓮花村村民裏那幾個打着小心思的都感覺像是被看穿,不禁縮了一下目光,嘴裏卻挑事地說:“還不是看我們不是你們的村子裏才給不一樣的,你們村的可沒這樣的。”
一有人說,好幾個附和着:“就是。不給一樣的價我們才不幹。”
明薇笑了,點了點方才說話的幾個:“這個,那個,還有那邊那兩個,我請不起你們,慢走不送。”
被點到的人:“……”不是,他們只是想讓她統一工錢而已啊,沒真的不想幹!
沒管那幾人臉上是綠色還是紅色,明薇又補充道:“各位大可放心,我的蓮藕不在清河縣賣,包括我在我們村裏種的菜,之後也是要一起銷去府城的。”
蓮花村的過來自薦做工的人相互對視,略有些尴尬。還以為她是來搶市場的,結果人家的目光直接放在府城,根本沒打算在清河縣賣。
既然不搶他們的市場,工錢又合理,自然沒有不做的道理。
明薇看着他們把蓮藕芽種好,就回了江溪村裝肥料。
之前發酵她就分好了類,主要是磷肥,不過份量是真的不多,只能先拿來做實驗。試驗地就選的是之前已經種好的豆子。劃分出兩塊來,一半不加肥一半加肥,用量和面積除了明薇在記錄,那位縣太爺派來的農業專家也跟着記了。
這專家是明薇喊來的,她還是計劃着肥料也和官方合作,有個見證人,以後談起合作也更方便。
考慮到一塊地的黃豆不夠證,明薇又來回往返了村子和縣城幾次。村裏的房子,空的房間已經擺滿了密封的木桶。
上回回去時,她又細查了資料,除了發酵時間長的動物,植物的時間更短,漚制起來也更簡單。
将過期的花生、黃豆、瓜子,煮爛後裝到容器中,加滿水密封,發酵15-20天,發酵完成之後,就是自制的氮肥了。氮肥一般在作物生長前期使用,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①
還有一種容易得的,明薇已經儲存了不少的就是鉀肥,這種肥主要收集的是茶水、草木灰水和喝剩下的牛奶。不過鉀肥得在中後期使用,最好是作物已經開始結果時,能促進果子的肥大。②
把這些事都忙完,天氣已經明顯熱起來了。
明薇趕緊去了木匠鋪定水輪風扇。這相當于是古代的電風扇,只是将電能換成了水能而已。
大渝朝已經有了水輪,而不管哪個時代,都不缺奇思妙想的人,這水輪風扇也早就有人發明出來了。
不過因為是大物件,也考驗做工,賣的價格不便宜,普通百姓仍然用不起。同時也因為貴沒那麽好賣,需要的都得提前定。
明薇問了一遍價,一架就得二十八兩。看了看錢包,她暫只定了一架,轉頭又去問冰價。
冰整個清河縣只有一家在賣,而且價格也不低,要是需求大,老板還不會賣。冰窖裏儲存的冰數量有限,也是每年都是定好的,能零散銷售的量并不多。賣個幾斤給明薇做點小吃可以,但要天天供應想都別想。
除了冰窖還有硝石能制冰,原文大渝朝沒有提到火藥和煙花,現實裏也許大渝還沒有開始研究,又或者正在研究中還沒成功,因而硝石在民間應該也沒有被禁止售賣或限量銷售。
明薇在清河縣找了一圈,終于在雜貨店裏問到了硝石,且價格還很低廉。一聽到價,明薇就知道,在這兒硝石制冰的法子還沒出。
這是意外之喜,雜貨店的硝石數量不算多,價格也低,明薇便一股腦全買了回去。
回去後她便開始試驗。硝石溶水會吸熱,從而導致水結冰,但它制作成的冰是不可食用的,因而需要兩個盛水的容器,外頭那個加硝石,裏頭那個裝幹淨的水。
當晚,明安佑明安怡兄妹倆第一次吃到了水果刨冰。
第二日,明薇的店了新上了“加冰”服務,以及幾種刨冰小吃。
店裏來的第一個客人,也一眼就發現了店裏新上的新品和還在店裏教店員冰一次加多少的明薇。
小林探頭,掃完兩邊鋪,點頭,對賀瑾安道:“這回您趕上熱乎的了!”
熱?明薇聽見轉頭,正想給來的客人銷售冰飲,一見是賀瑾安,原只是禮貌的微笑,多了好幾分真心實意:“安大人?您回來啦!”
賀瑾安看着明薇欣喜的模樣,矜持點頭:“讓你挂念了。”
他們本來昨天就到了,但一路上奔波,形容難免潦草,就回了驿站休息梳洗。一休息完,這不,一大早的進來了嘛?
“安大人用過早膳了嗎?”明薇問着,小林回了沒了,她便立刻差人去早餐鋪裏買馄饨。
賀瑾安忍不住多瞧了她幾眼,一雙星眸裏寫滿了開心。見他回來了,她不僅十分歡喜,還關心他有未用膳。
小林在一旁瞧着賀瑾安的小表情,心中一片平靜。
馄饨很快就叫了,叫了兩碗,小林也有份。
等賀瑾安吃完,明薇給他倒了茶,倒茶時稍稍略出些一截手腕。
明薇手腕細且白晳,一點鉑金色首飾挂在上頭,冰冷金屬給那一小截手腕平添了幾分誘惑。
賀瑾安的目光不意外地掃過,然後呼吸一滞身體僵直,猛地偏開視線,嘴裏低念着:“還未成親,不可……”
啥?明薇沒清聽,也沒管,将手腕上的表完全展示出來,問賀瑾安:“安大人也看見這表了吧?好看嗎?”
賀瑾安并未擡頭,視線都沒轉回來:“……好看。”
這弟弟模樣有點怪,但不妨礙明薇推銷商品,她繼續熱情地介紹着:“我這裏還有一款男式的,這件首飾男女都能戴,主要的功能是……安大人要嗎?”
“要。”賀瑾安根本沒聽清中間的一大段介紹,想也不想地答道。
半小時後,小林跟在賀瑾安身後,一臉麻木地看着前頭的主子摩挲着手腕上名叫手表的物件。
東西好看是好看的,而且也是京城都沒見過的稀罕物,能夠更為準确地辨認時辰,十分方便,雖然賣價貴了點,但以小林閱遍京城珍寶的眼光來看,這件東西是值的,甚至回京獻給陛下都是夠格的。
只是明薇戴的那款和賣給他家主人的,明顯是一對。
于是——
“這是定情信物。”賀瑾安一雙眼睛亮着,肯定地對小林道。
小林:……麻了,人真的麻了。
醒醒吧主子,這是你花了整整一萬兩買的!不是送的!不是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