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他也是矛盾統一體,又出事了
炒菜的空隙,江放擡眸看了惠知行一眼問道:“只有你一個人?”
惠知行搖頭解釋,“他們一會才到。”
江放點了點頭,這些孩子有時間吃早飯了。
她雖然提前交代了讓孩子們早點過來,但沒想到他們會來這麽早,竟然比上學時來得還早。
江放猜他們這麽早到肯定都沒吃飯,正好她也沒吃,就多做了些。
惠知行跟江放說完話,才注意到鍋竈旁邊還坐着一個小女孩,正在幫江放燒鍋。
這個女孩惠知行見過,就是那天江放送回家的孩子。
沒一會,飯就好了。
一大鍋粥,幾樣簡單的菜和一些糌粑。
營養均衡,也兼顧了江放和孩子們吃飯的喜好。
“吃飯了!”屋內的幾個孩子得了江放通知吃飯的指令,站在門口齊齊叫了一聲,剩下的孩子們都一溜煙地跑進了廚房。
江放将菜盛好,看了他們一眼問道:“都洗手了嗎?”
只有幾個來晚的孩子舉起幹淨的手說洗了,剩下的多數都搖了搖頭,“沒有……”
“去排隊洗手。”
江放號令一下,所有孩子就又都一溜煙地跑去洗手了。
江放将糌粑用盤子裝好,又用大碗将菜都裝好放到桌上。
之後她又從櫥櫃裏拿出盛粥的小碗,在竈臺上擺滿,在每個碗裏都盛上粥。
這些碗都是孩子們從自己家帶過來的,櫥櫃的大部分空間都用來擺這些碗了。
洗完手的孩子們一個個過來有秩序地端碗,大一些的孩子江放會囑咐他們小心別燙到,小一些的孩子她則會幫忙将碗端到桌上。
至于惠知行,他只顧着旁觀,忘了幫忙了。
這邊的餐桌是江放用幾張破舊的書桌拼接擺放的,因為不算大,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位置坐。
孩子們倒也不争,大孩子都自覺地将位置讓給小孩子,拿夠飯菜後,他們就蹲在廚房裏或者屋外吃。
原來,生活中令人震驚的瞬間不需要多麽偉大,就像現在這樣,平平常常卻也能令人難忘。
惠知行之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場景,也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江放。
他突然覺得自己有些不認識江放了,好像以前存在于他記憶中的江放被人徹底偷梁換柱了一樣。
過去那個冷漠寡言孤僻帶刺的江放好像只是他的錯誤印象。
如今的江放,才是真實的她。
江放真得是每次接觸都會刷新他對她的認知。
——
等将孩子們安頓好,給自己盛了一碗粥後,江放看着鍋裏剩着的粥,才看向惠知行問道:“你吃嗎?”
惠知行某些時候也是一個很挑的人,例如在吃飯上,他三頓飯一頓都不能落下,不愛吃酸,姜和蒜一點都不吃,無魚不歡。
但只要在劇組,他又可以什麽都将就,拍戲忙起來時,過了飯點再吃飯或者吃不上飯也都是常有的事。
這邊的人不吃魚,為了尊重當地人的習俗,他到這邊後就也沒再吃過。
所以,怎麽說呢,惠知行也是一個很矛盾的統一體,龜毛的時候很龜毛,随意的時候又很随意。
他早上出門時只吃了幾口面包,雖然餓,但看着江放按照豬食的分量做的一大鍋毫不精致的飯菜,他的內心是抗拒的。
可猶豫了片刻後,他還是點了點頭道:“給我來一碗。”
既然來了,就嘗一嘗江放做的大鍋粥和大鍋菜是什麽味道吧。
江放端起自己的碗,走到竈臺一邊的小凳子上坐下說道:“吃就自己盛。”
說罷,她指向櫥櫃,“那邊有幹淨的碗和筷子,要是想吃糌粑和菜,就到桌上取。”
惠知行看着将他和學生完全區別對待的江放,挑了下眉無奈地撇撇了嘴,才去拿碗筷盛粥。
江放坐在竈臺旁喝粥,惠知行蹲在她旁邊,一邊喝粥一邊問道:“學生們只要在這你就會給他們做飯?”
江放喝了一口粥道:“我只在上學期間給他們做午飯,早飯一般沒時間。”
今天是因為他們來得太早了,再加上劇組來拍攝還有一段時間,她才做了早飯。
“這些飯菜都是你自己出錢買的?”
江放又喝了口粥,沒說話只點了點頭。
惠知行腦子裏突然又閃過了江放曾經當着許多人的面向他要三塊錢的場景。
想起這個,他默默地多喝了兩口粥。
他得好好珍惜江放對他為數不多的大方。
孩子們吃完飯後一個個主動地把碗筷都洗幹淨了,之後沒讓江放插手,把廚房也收拾幹淨了。
惠知行作為一個旁觀者,既佩服孩子們的勤勞,也佩服江放的教導能力。
想到接下來要拍的戲份,他跟江放商量了一件事。
“讓我做角色指導?”江放有些意外。
“嗯,一會兒有兩個演員要出演老師,你只需要給他們講一下之前的老師是怎麽跟你交接的,以及你平時是怎麽教課的就行。”
看着江放在垂眸思考,惠知行又說道:“可以給指導費。”
江放搖了搖頭,“我不是要錢,我只是……自己的經驗也不足,未必能講清楚。”
和孩子們接觸交流是一回事,和別人接觸交流又是一回事,她的交際能力仍然不強。
“你現在是老師,能講好課就也能講好戲,這場戲不難,你只需要簡單跟她們說一下你在學校都做什麽,平時講課內容有什麽就行。”
江放為難地看了惠知行一眼,才勉強地點了點頭,“我試試吧。”
江放這邊談完了,惠知行才開始挑演員,挑完後他就開始給所有人講戲。
其實戲不難,他們只要像平時在學校上課時一樣表現就行。
惠知行只怕孩子們到時候會因為緊張表現得不自然。
——
惠知行講完戲,楊路便領着劇組的人過來了。
惠知行已經提前将增添過後的劇本給劇組的人都看過了,該交代的也都交代過了,衆人到了之後就開始各司其職做自己的事。
他将江放介紹給萬伊和索朗措姆。
索朗是楊路和成全選的演員,飾演将女主領到這所學校的老師,也算是在女主救贖路上的另一個指路明燈。
雖然只是一個配角,但在這場戲中和萬伊有對手戲,也挺重要。
江放和萬伊索朗兩人不熟,只點了點頭示意。
倒是萬伊比較自來熟,笑着打招呼道:“又見面了,還記得我嗎?那天你救過我。”
江放記性不差,只是語氣客氣又疏離,“算不上救,随手之勞而已。”
惠知行沒多給她們時間閑聊,江放便開始講頓珠和毛雅文當初給她交接時的情形。
之後,惠知行給她們簡單講了一下戲,萬伊和索朗就開始對戲。
她們兩人這邊排練好後,就開始和孩子們一起排練。
孩子們見到這麽多人和器材後就緊張了,惠知行給他們交代的東西雖沒忘,走位什麽的都沒錯,但表情和神态卻不夠自然。
江放因為擔心孩子們面對鏡頭和人會怯場,就沒有走遠,一直在不遠處看着,他擔心惠知行會訓斥他們。
正在想該怎麽幫孩子們解決怯場的問題,就聽惠知行指着索朗和萬伊說道:“孩子們,你們表現得很好,但我還有一個要求,我希望你們現在把這位阿姨當成你們的頓珠老師,把這位阿姨當成剛來學校的江老師,你們想一想當初知道新老師要來學校時的心情,你們不需要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一樣,你們可以羞怯、可以呆愣、可以熱情、也可以期待或者抵斥,但一定要把緊張和好奇表現出來好嗎?”
江放在大學時和惠知行曾經在一個小組裏一起完成過拍攝作業,當時她就知道惠知行的專業能力很強,對拍戲也很嚴格。
上次買完東西後,她也看了一會惠知行拍戲,他對演員的要求可以稱之為苛刻。
就算對待這些作為群演的孩子,他也沒有放松要求,但是他懂得如何更好地引導他們,見此江放就放心了。
雖然惠知行再次指導完後,孩子們也不能立刻就達到最好的狀态。
但經過惠知行一次又一次耐心地指導,終歸在午飯時間前完成了一場戲的拍攝。
因為到這邊來,準備食物很不方便,劇組便只給所有人準備了泡面。
但幸好有加餐,還有泡菜。
江放覺得讓孩子們吃泡面沒營養,便給他們單獨做了飯。
她剛做好飯,就聽外面有人喊道:“快來人,快來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