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駿祺周歲
四月十八,是佟雲楓的兒子佟駿祺一周歲,周氏嫁進佟家九年了,才生了這個兒子,自然是心疼得不得了,簡直可以說是捧在了手心裏。連日來都忙着種地,佟老太太都忘了這個茬了,這一想起來,連忙叫佟雲楓明個到鎮上去置辦辦酒席的東西。
到了四月十八這天,一大早就讓幾個兒媳婦忙活着準備酒席。大郎幾個出去放牛了,因為佟老三家的兩個孩子玉妍是女孩,駿祺又小,所以放牛的活就分派給了老大和老2家,兩家的孩子輪着來。玉娴也跟着跑出去了,她跟玉妍不對盤,當然不想去廚房幫忙,再者她也小,平日裏幫着摘個菜還行,今天人多,都怕顧不上她,所以她出來也沒人管。玉娴和小四小五拿着小鎬頭,拎着籃子又去刨貝母去了,貝母快開過花了,花一敗稭子就倒,到時候就不好找了。不得不說在玉娴盯着四哥喝了幾天的貝母水之後,小四的咳嗽果然好了,這下幾個哥哥對玉娴佩服的不得了,玉娴的話更是言聽計從。今天她們是往江邊,村子的南頭去放牛加刨貝母。大郎把牛栓到了一棵樹上,留下小三看着牛,他和二郎兩人也進了林子,幫着弟妹找貝母去了。
佟家院子裏,妯娌幾個正在那擇菜呢,周氏的娘家人就來了。周氏的娘,也就是佟家老太太的堂妹周秦氏,領着兩個兒媳婦和小女兒來了。周家的小女兒十八了,已經定了親,秋天成親,周秦氏看她整日在家繡嫁衣也悶的慌,就帶她出來轉轉。堂妹來了,佟老太太自然高興的不行,趕緊把周秦氏和兩個侄媳婦還有小侄女讓進了屋裏。今天老爺子沒在,他和家裏幾個兒子去把地頭地腦的收拾收拾,前天晚上下了雨,今天正好下地幹活。家裏有秦氏領着兒媳婦們也就夠了。周秦氏進了屋,看見自己的小外孫正在炕上坐着吃果子呢。小駿祺也不知怎麽回事,總是鬧毛病,也不愛吃飯,秦氏就用雞蛋、糖、油活了細白面炸些果子給駿祺吃,秦氏對這個孩子偏愛的很。
周秦氏看見外孫,眉眼帶笑的抱起來親了口,駿祺卻不幹了,直扭着身子不讓她抱。“這孩子身子弱,前幾天又鬧毛病了,才好了些。”秦氏連忙抱了過來。周秦氏從包袱裏拿出來一套衣服,給駿祺比了比,“嗯,大小正好,這陣子就能穿。”又拿出來個銀項圈給駿祺戴上,“這是在佛前供了的,駿祺戴着可驅魔辟邪,身體康健。”然後又拿出一塊深紫紅的料子,“阿姐,這是你侄子前些日子去縣城裏辦事買的,這塊給你留着作件衣裳吧。”
“自家的姐妹,你還客氣什麽?”秦氏高興的收了。“家裏的地種的怎麽樣了?要是沒種完就讓老大他們去幫着種兩天。今年這邊種的挺快的。”
“還行,也快了,比不得你,家裏種了七十多畝地呢。我那只有四十來畝,也快種完了。”周秦氏羨慕的說:“阿姐,你是個有福的,四個兒子,又一大些孫子,現在孫子也都能幹活了吧?真是羨慕你呢。”
“有啥好羨慕的,人多吃的也多,孫子多,可這半大小子吃窮老子,要是不細打算也不行。還有老四,這幾年一直給他說親,可他這個也不行,那個還看不上,到現在還沒說上媳婦。我這個愁啊。”秦氏看到自己堂妹,就訴起苦來。“對了,秀芹的親事定了是吧?秋後幾月成親?到時候可別忘了知會一聲,我還得去給添妝呢。”
“秋後十月,都閑了,阿姐可得回去多住幾天,咱們姐妹好好聚聚。”周秦氏笑着回答。“玉蘭,你們兩個也別坐在這了,去廚房幫幫你嫂子們。”周秦氏吩咐兩個兒媳婦。
“不用了,侄媳婦好不容易來一趟,那孩能讓她們幹活呢?廚房裏有老大家的她們就行了。”秦氏攔着不讓。
“大姨,咱都是自己實在的親戚,那還用這麽客氣。”叫玉蘭的大媳婦一邊跟秦氏說着,一邊領着弟媳出去了。
秦氏陪着妹妹在屋裏說話的功夫,外面佟老爺子的兩個堂哥和堂嫂來了,還有村長李福田和他媳婦。村裏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都要請他,她老婆也就跟着。秦氏連忙把他們都讓到屋裏,大家坐着唠嗑,話題無非是男的唠地裏的活計,天氣等,女的就唠兒女的親事,這時村長的媳婦突然說:“對了,我娘家在苗嶺村,我記得我娘家隔壁住着家姓張的,她家有個閨女今年好像十八了還沒說親呢,這兩天有空我回去幫你看看,她家條件倒是不錯,家裏有百十畝地,兩個哥哥也都成親了。人長得也挺俊的,是她家祖母去世給耽誤了。”
“那感情好,那就麻煩他李嬸子了,要是這事說成了,可得好好的謝謝你呢。”秦氏一聽,連忙道謝,她現在最操心的就是老四的婚事。
幾個人說說笑笑的也就快中午了,媳婦們把飯菜全都做好了。這時佟老爺子領着幾個兒子從地裏回來,見了衆人少不得寒暄一番。玉娴幾個約莫着時間也差不多了,就牽着牛回家了。回家一看,沒有多少人來,她那幾個姑姑也都沒來。想想也是,正是搶春時呢,這一來一回的就得一天時間,春耕的時間可耽誤不起。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呢。
人都回來的差不多了,秦氏端出了一個簸箕,裏面準備的是讓駿祺抓周的東西,有書、筆、算盤、印章、小銀锞子等等,都是象征着美好意義的東西。孩子抓到什麽都有一套說辭,無非是些吉利祝福的,表達了人們對孩子未來的期許。秦氏把東西百到駿祺的周圍,大家都看着他能抓什麽?“書,抓書啊。”一個說。“銀子,抓銀子。”還有的這麽說。
小駿祺坐在那,看着這些東西拿個也不去抓,不管衆人怎麽逗弄,就是不抓。逗得急眼了,“哇”的一聲竟然哭了起來,衆人無語,周氏急忙抱起兒子哄着,哄了一會兒不哭了才放下。放下了還是不抓,這把大家幾的呀。玉娴也挺着急的,她都餓了,這駿祺不抓周,就沒法開飯,難不成還要大家都餓着肚子等着不成?想着,她就拿起一塊駿祺吃的果子,到駿祺前面晃悠,果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然後引着他一直跟着那塊果子。玉娴把果子放到了書的底下,駿祺看見果子藏到了書下,跟過去一把拿起書來。
“好啊,看,弟弟抓了本書呢,弟弟将來定能考個狀元會來了。”玉娴高興的拍手,衆人也跟着拍手,都跟秦氏和周氏說着吉祥話。小三在一邊低低的說:“一個吃貨。”被大郎聽見了,瞪了他一眼。
Advertisement
抓完周,大家都落座吃飯,今天的酒席明顯趕不上玉娴滿月的那次。佟老太太秦氏就向大家說:“真是不好意思啊,因這幾天正是忙着種地的時候,鎮上也沒什麽新鮮的菜蔬,昨天老三去鎮上,除了肉也沒買到什麽。多多包涵。”這也是實話,以老太太偏愛駿祺的程度,那會有好的不上?實在是這個季節很多菜都沒下來,光是用肉能做出幾個菜來?還是方氏妯娌幾個想盡辦法才弄這八樣菜的。只見桌子上肉炒木耳,炒雞蛋,紅燒肉,清炒肉,芹菜丸子,炖鯉魚,炒花生米,炒韭菜八個菜,按說也不錯了,菜裏的肉都不少。
“哎呀,佟嫂子,這就不錯了,誰不知道春日裏菜最少,能弄出這些來就夠可以的了。”村子李福田笑着說。
“是啊,這還得是幾個做飯的心思巧,要是我還做不出來呢。”周秦氏也說。
衆人邊吃邊聊,都誇贊菜的味道好,一頓飯也算是賓主盡歡。沒等吃完飯呢,駿祺就要睡覺了,還不肯馬上睡,又哭又鬧的,周氏只好抱着駿祺在地上來回的走着,哭鬧了大概有兩刻鐘的時間,才慢慢睡着,又不敢放下,一放下就哭,周氏只好抱着。
“駿祺他娘,這孩子一直都這麽鬧人嗎?”村長媳婦問。
“是啊,李嬸子,這孩子從小就這樣,一要睡覺就得抱着哄,睡着了還不讓放下。”周氏抱着孩子,有些發愁的說:“總是鬧毛病,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的,找郎中看了,說是先天底子弱,要好好吃藥調養,可就咱這家,哪能吃得起那些名貴的藥啊?”
“唉,孩子都是娘的命根子,看你這個樣子也真是夠累的。”李嬸子也嘆了口氣。
駿祺終于睡沉了,周氏把他放下,又上桌吃了點飯,這時衆人也都吃的差不多了,紛紛告辭往外走。
秦氏拉着李嬸子的手,“他嬸子,可別忘了你說的事兒,我可是等你的信兒了,你侄子的婚事可就拜托你了。”
“嫂子放心,我一定會給你當個事辦得,着幾天有空我就去幫着問問,你就等我的回信兒吧。”李嬸子笑着保證。 第十五章 刺嫩芽
玉娴幫着收拾了碗筷,方氏幾個把剩菜都收好,又把碗筷全都刷幹淨就各自去歇着去了。方氏領着玉娴進了西屋。“玉娴,累了吧,和娘躺一會吧。”
“娘,咱倆唠會兒行嗎不跳字。玉娴很少沾三嬸家的邊兒,以前也知道駿祺難哄,可頭一次見到原來這麽難哄。“娘,我小的時候也這麽鬧人嗎不跳字。
“沒有,玉娴乖着呢,都不用娘哄,自己知道睡覺,還知道有尿了叫人呢。”方氏想起女兒小不點時候的樣子,不禁感慨時光飛逝。“你抓周的時候啊,左手抓着銀锞子,右手拿着算盤呢。都說你将來是個會打算,能掙錢的。”
玉娴當然記得自己抓周時的樣子,不過她要說的不是這個。“娘,你有空的時候跟三嬸說一聲,讓她找個明白人給弟弟看看。弟弟是寅時生的對嗎不跳字。
方氏一愣,這個時候的人還是很迷信的,玉娴這麽一說,她心裏就有些明白了。“玉娴,你是不是聽說了什麽啊?“
“娘,弟弟是四月十八寅時生的,你就沒想到什麽嗎?四月十八是廟會呢,早晨廟門開的時候,弟弟會不會是哪個廟上的童子偷跑出來投胎的?要不怎麽總鬧毛病?這要是不找人看看,後果可就嚴重了。這是我昨晚做夢,一個老奶奶跟我說的。”其實是前世的時候奶奶曾經說過,那時候她并不信,但是她能在這個時代重生,有些東西不妨一信。
方氏這下趟不住了,急忙起身去找周氏去了,她雖然和周氏不太對付,可這關系到孩子的事,她必須說。
春暖花開時節,也是農家最忙的時刻。地裏忙的差不多了,又忙着菜園子裏種菜了。瓜菜半年糧,這可是大事。忙了幾天,終于把菜園子裏種上了早豆角和土豆,并在這兩樣的壟溝裏撒上了茼蒿和小白菜籽。小菜長出來沒幾天就吃了,這樣既省地還不耽誤什麽。辣椒和茄子的苗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在屋子裏用一個盛着土的木箱子裏種上了,小苗現在也長得有一寸多高了,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移栽了。
玉娴沒什麽事依舊是上山去刨貝母,還有細參,這天她想起來幾天前看見江邊的那片林子裏有刺嫩芽,當時小芽剛剛冒頭,這也好幾天了,該長得差不多了。正好今天又是哥哥們放牛,于是硬賴着哥哥們往村子南面的林子走去。到了林子邊,大郎依舊是把牛拴到樹上,留個人在那看着。剩下的就都進了林子。
刺嫩芽也叫刺老芽,學名叫龍牙楤木,它的根皮是一種藥材,能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對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胃痙攣等都有效。這種植物高一米五到五米,全株密生硬刺。能吃的部分是它的嫩芽,一般長在最頂端,摘的時候一定得小心它那滿身的硬刺,被紮到可是很疼的。
大郎從家裏帶來的鐮刀這時派上了用場,遇見高的就用鐮刀勾住,然後把芽掰下來。這時節的刺嫩芽能有二三寸長,胖胖比大人的手指還要粗,芽上也長滿了嫩刺,等過一段時間芽長大伸開巴掌,那刺也變得很硬了。幾個人分工合作,大郎二郎都拿着鐮刀勾樹枝,剩下的幾個小的就去摘那嫩芽。玉娴再一次慨嘆沒有被開發過的環境就是好,瞧這吃嫩芽,個頭多大啊,而且這片林子裏竟然有很多呢。聽大郎他們的話裏也是知道這個是能吃的,可是怎麽沒有人來采呢?其實玉娴不知道,在這個年代,菜野菜的活都是孩子們在幹,沒有幾家的孩子像玉娴家的這麽早就知道主動的幫家裏幹活,即便是大郎那樣的年紀,也是出去玩比較多,哪會去掰什麽刺嫩芽,那東西不好玩又紮手。像佟雲柏家的幾個小子,駿傑只比大郎小一歲,可每天都是跑的沒影子,輪到他們放牛也是把牛一拴,然後就跑了。
玉娴一不小心就被刺紮了一下,嫩嫩的小手哪受的了,一下子就出了血。哥哥們都心疼的不得了,不讓她再掰了,玉娴只好去刨貝母去了。此時的貝母已經不太好找了,好在細參還是很多的,于是就遇到什麽弄什麽。細參這東西是全草都能入藥,而且它的根系很發達,最壓秤的就是根了,所以刨的時候要盡量深一些,把根都刨出來。玉娴覺得這山林就像一個大寶庫,只要你肯彎腰去撿,就會有很大的收獲,于是越刨越高興,手也不覺得疼了。
一上午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大郎看了看天色說:“小妹,該回去了,今天是娘做飯,咱們回去幫娘做飯吧。”于是就領着他們出了林子,把牛解開,小三牽着,兄妹幾個往家走。
秦氏正在家裏抽瘋呢:“怎麽養了些白眼狼的東西,一天的就知道往外跑,連個影子都抓不住,一個個就知道瘋玩。”這是說孩子們呢,“老大家的,不用給他們留飯,不回來就讓他們都餓着。”其實幹活的也還都沒回來呢,這老太太就是一天不抽瘋她就難受,平日裏孩子們要是都在家她又嫌鬧得慌了。
“娘,我們回來了。你猜我們弄什麽回來了?”玉娴早就聽到她奶奶說什麽了,假裝沒聽到,也不理老太太只和娘說話。“娘,我們掰回來刺嫩芽了呢,又粗又嫩的,中午咱們弄點吃吧。”
大郎把背筐放下,竟是滿滿一筐的刺嫩芽,這下秦氏也不叨叨了,“哎呀,這可是新鮮物件,老大家的,一會兒我給你拿幾個雞蛋,在舀些白面,今中午用刺嫩芽裹了面炸着吃,這刺嫩芽,下鍋炸,最是好吃了。”說着進屋去找雞蛋和面去了。
娘幾個在外面把菜都挑好,進屋燒了鍋開水,刺嫩芽吃前要用開水燙一下才行。方氏把菜倒進鍋裏,用笊籬不斷地翻着,保證把菜燙勻,看到菜的顏色變了,就說明燙好了。用笊籬把把菜撈到一個盛了涼水的盆裏,等菜涼些了撈出來用手把水分攥掉,放到一個空盆子裏,加些鹽,花椒面調味腌一下。然後用秦氏拿來的雞蛋和白面調了面糊,鍋裏倒了些油,看油熱了,就把刺嫩芽蘸滿了面糊放到油鍋裏炸熟,一時間院子裏飄滿了香氣。
周氏原本是在屋裏的,不是她做飯她才不會出來瞎晃的,生怕人家讓她幫忙。滿院子的香氣讓她忍不住出來看看,“呦,是刺嫩芽啊,大嫂,你還真行啊,整這麽些回來。”
“是大郎領着幾個小的去掰的。”方氏也很高興,不光因為添了樣菜,也是為兒女們能夠知道幫家裏的忙。“掰了不少,咱娘說讓炸着吃個新鮮。”
“三嬸,駿祺弟弟好些了嗎不跳字。玉娴想起那天生日後,三嬸抱着駿祺去了縣城外的仙人洞。但是結果怎麽樣卻不知道,今天正好問問。
“哎呀,提起這事來還真得謝謝大嫂呢,要不是你提醒我,我也不會去讓林大師給駿祺看看。你猜林大師怎麽說的?竟然和你說的絲毫不差呢。”周氏想起這件事來,還真是對方氏心存感激的,“那林大師說啊,我家駿祺是東華帝君身邊的煉丹童子,趁着四月十八廟門開的時候跑了下界來,就投生到咱家來。還說多虧去看得早,現在還有法子破解,紮個替身再許點錢就好了。要是不去看,這孩子準養不過十八歲,東華帝君是定要把他收回去的,這要是養大了再突然間沒了,可不的活活坑死我嗎不跳字。說着倒是眼淚出來了,“人家林大師說了,那個指點我的人可是俺駿祺的貴人呢,大嫂,以後俺駿祺就是你的親生兒子,俺要讓他一輩子都記得你的大恩。”都說孩子是娘的心頭肉,一點也沒錯,盡管周氏平日裏掐尖要強的,可一說到兒子,對方氏真的是從心裏感激。
“他三嬸子,你可別這麽說,我是駿祺的大伯娘呢,駿祺是我親侄子,那還跟兒子有啥區別。再說這也不是我想到的,是玉娴做夢夢到個老太太對她說的,她怕你不信她的話,讓我說給你聽。這就是駿祺命裏有貴人,在指點着咱呢。”方氏開始沒告訴周氏是玉娴說的,是怕周氏不相信,這回周氏找高人看了,竟和玉娴說的一樣,方氏也不能瞞着,就實話實說了。
“哎呦,玉娴,你可是三嬸的好閨女,難得你小小的人兒,還能記得夢裏的事,更難得是能讓你母親告訴嬸子。”周氏一把抱起玉娴來,在她小臉上猛親一口,“來,三嬸給你拿糖吃去。”說着抱着玉娴就去了自己屋裏。
玉娴被三嬸抱在懷裏,腦袋也有些發懵,自己只是想起了前世奶奶說的話,才說過了出來,哪想到竟和大師所說一樣,難道奶奶是神仙不成?她卻不知道這些農村老太太見得多了,自然是有一些經驗在裏面的。從這往後周氏倒是對玉娴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