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農家讀書郎女人滿足的笑了
第28章農家讀書郎女人滿足的笑了
後面的路就是吃吃喝喝玩玩, 徐筝只是偶爾有興趣的時候才會去竈臺邊上轉一圈,剩下的時間大多都用毛筆在白紙上寫寫畫畫也不知道幹啥,商隊沒人表示疑惑事實上徐筝這種做派在他們眼中才是正常的樣子——哪個讀書郎會成天繞着廚房打轉的?
徐筝這麽些日子的字也算是練出來了,不能說自成一派卻也稱得上有棱有角足夠唬人, 再加上平時腰杆挺直的坐姿沒什麽繭子卻也并不算嬌生慣養的雙手, 商隊已經認定徐筝是個寒門驕子。
也不怪他們認錯身份, 這個時代能夠識字的本來就是百裏挑一, 徐筝年紀小以前卻也沒有被打上太多女孩子應該怎麽樣的印記,坐如鐘站如松之類的日常舉止本來就是學校的要求也不需要什麽訓練, 吃飯雖然速度快卻也沒有掉渣掉屑滿嘴是油,加上以前喜歡讀書自帶的一點書卷氣,可不就是個被全家寄予厚望的讀書郎?
徐筝:……
徐筝不太清楚這些東西也沒有跟商隊走的太近, 重農抑商是沒個時代的主旋律區別只是商人身上束縛絲線的多少,士農工商的末位排名可從來都不是說說,徐筝在去了縣衙知道不可能立女戶也當不了自梳女就果斷花了幾倍的銀子買了個農家戶籍,荒年不幸五服無人只有姐弟兩個還在世上的那種,保證以後得不到氏族助力卻也不會有什麽人湊上來沾光。
這個朝代的文字還是沿襲了宋朝的楷書,徐筝練過一段時間的毛筆字對繁體字的認讀也沒什麽困難,只是寫出來難免帶着現代的習慣看着缺胳膊少腿, 在路上下了狠勁才算改了一些,讓自己的身份又少了一個破綻。
也讓“農家供養的知道賺錢辛苦的讀書郎”人設立的更穩了。
徐筝:……
這些事情說起來都是巧合——徐筝每次在商隊停下來的時候都會去書店逛一圈,看到比較有用的游記農書之類的還會故意賴在書店裏面看完甚至抄完再走, 現代大量看小說提起來的閱讀速度放到這個時代就是摧枯拉朽, 往往人家店小二還不好意思咳嗽暗示蹭書的人該走了徐筝就已經将手裏的書看完了。
把書小心放回原處, 然後小心買一疊最便宜的紙張,沖着店家露出一個渴望知識的淳樸笑容,大多數時候別人也就不好意思計較了, 當然要是碰上那種嘴裏茅房的人徐筝也不會據理力争,只是原本打算買的東西會被放回原處罷了。
說到底他還是在店裏蹭書看占了便宜,要是老板說兩句心裏能舒服點也沒什麽。
一次兩次可能還碰不到,可時間久了總有那麽幾個巧合讓商隊和徐筝雙方不期而遇,在幾個好奇的人打聽了徐筝在書店的行為後,她的形象就變成了農門·被供養·知道賺錢辛苦·會做人·愛學習·讀書郎。
徐筝:……
衆所周知,當一個人對某個認知深信不疑的時候,他/她就會找出各種理由将別人說服和将某些行為自發合理化,這種自發的行為往往稱為腦補,換個比較直白的詞就是自我攻略。
所以徐筝的打獵能力在他們眼中就是補貼家用練出來的,大手大腳買吃食和調味料是以前被家人慣出來的,就連吃上幾天白面餅子沒什麽抱怨也是知道賺錢不易生活辛苦。
Advertisement
徐筝:???
不清楚衆人腦回路的徐筝依舊跟商隊保持着一定的距離,保持着定期打獵賺錢補充食材書籍調味料的規律日常,車夫就這麽眼睜睜的看着車上除了裝豆芽的陶罐還多出了幾個放了土的籃子和罐子,幾天後這些土裏就長出了蔥蒜的嫩芽。
車夫:……
這真的是個讀書郎嗎?
“這邊的地形跟游記上說的差不多,清山居士應該不是什麽紙上談兵的人。”
徐筝看着長得跟個嘴唇一樣的山滿臉興奮,想跟車夫分享一下自己剛剛看到的故事就對上了一雙迷茫的眼睛。
徐筝:對不起打擾了。
車夫:徐郎怎麽可能不是讀書人!
這麽一路下來,徐筝被動披上的農家讀書郎的馬甲不但沒有被扒拉下來,還被商隊不斷描補自動進化加厚,等到了離目的地還有五六天路程的鎮子的時候,商隊的所有人包括她身邊的車夫都已經被徹底洗腦,來了個只有主角不太清楚的全員迪化實例模板。
#只有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論腦補過度的後果#
徐筝原來是個人緣超好的自來熟,到了這邊為了小命着想自動戴上了生人勿進和沉默寡言光環,開始沒看出徐筝身份(……)的商隊錯過了最容易建立交情的機會,後面再想要賣好也就沒那麽容易接近了。
吃飯?人家都上炒菜了他們還是幹糧呢。
睡覺?人家自己雇了馬車什麽事情都不用擔心。
交談?不是鬥大的字識不得一籮筐就是地位最低的商戶,哪來的共同語言?
洗衣?這個之前倒是可以,後面這件事情都被人家的車夫主動包攬了。
……
說到底還是他們眼光不行。
徐筝:……
“諸位一路順風!”
徐筝并不準備跟商隊扯上太多關系,索性就在這個小鎮跟衆人告了別,車夫那邊她把自己不方便帶走的東西都留了下來,畢竟這麽長時間人家照顧自己也挺辛苦,就算是裝的能裝這麽長時間她也認了。
“我……這……小先生……”
不知道什麽時候,徐筝在車夫嘴裏的稱呼就從小子變成了小先生,初次聽的時候還有點不習慣,後面叫多了徐筝也能自然的回應。
“這一路你也挺辛苦的,這些東西好歹也值幾個錢。”
節儉和奢侈總是在徐筝身上交替出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現代社會青年的特有價值觀吧,比如現在她打算去新家定居就打算重新置辦家當,可這些還很好也有用的東西她會送給用得上的人防止浪費。
就像毫不猶豫的網上剁手和把紙殼子攢起來賣錢并不沖突一樣。
“我……”
車夫想說什麽最後還是沒說出來,只是下了馬車沖着徐筝深深鞠了個躬。
他想讓徐筝給他點時間讓他把那些書抄下來,帶回去讓自家上了學堂的孩子長長見識也多學點東西,可主家已經夠大方了……他也沒那那個臉再提什麽。
說到底還是自己心虛,要是之前沒有動那些小心思還豁的出去,可現在……
要是當初自己老老實實的就好了。
帶着滿心的羞愧和後悔的車夫趕着只少了一個人兩把鐵器一件衣服的馬車往家的方向走,徐筝親眼看着馬車消失後才轉身進了小鎮,她并不打算在這裏定居,卻需要時間來複盤一下之前的操作再看看未來,順便暫時修養一下自己已經在路上奔波許久的身體。
當然了,趁着還沒正式進城多賺點銀子也是必須的,居長安大不易這種對物價感嘆的詩句可是從唐朝就出現了,徐筝可不打算自己以後租房子住。
早上出城打獵下午回來換錢,然後回客棧洗個澡換身衣服再去買提前列出來的清單上的東西,府城相對安全熱鬧物價也貴,她準備買頭驢拉個板車坐着去府城也不怕東西太多。
不出意外的話,她以後就會在安城定居了——這個城市名字徐筝也沒有聽過,但想來應該又是蝴蝶翅膀帶來的小小變化,裏面居住的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位置在府城附近才以安為名,可惜附近沒有什麽軍隊駐紮。
可惜金兵的刀劍不聽這些,皇帝被迫南渡的時候金軍的馬蹄讓這裏變成過一片血海,現在的繁華是毀滅後的重建,也不知道能支撐幾時。
搖搖腦袋把自己莫名其妙的春秋傷悲給甩出去,徐筝繼續思索着怎麽在那座城池站穩腳跟創出一份可以養老的基業,之前看過的一些歲幣之類的東西也被抛到了腦後——這麽長時間都沒出過什麽事情,自己怎麽可能會這麽倒黴呢。
人類總是會有種僥幸心理——即使知道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卻總覺得自己不會這麽倒黴剛好碰上,就像現代的橫穿馬路,就像對環境的浪費和污染。
訂好了中性的服飾,買好了足夠的幹糧,板車周圍多了層防護的木板,徐筝也終于在一個清晨和這個很不錯的小鎮揮手道別,生澀的架着牛車沿着官道走向更加繁榮的安城,被認為是農家的讀書郎給了她不少便利,可這個身份越方便她就越想嘆息。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
多好啊,只要你的家能供你進上幾年學堂,即使沒有科舉的天分也能去找個賬房先生的活計,從此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子女有了更高的婚事,父母有了可以炫耀的話題。
多好啊。
所以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所以為什麽男子就要志存高遠,女子不行呢?”
她在小鎮上也試探着問過這類問題,得到的卻只有理所當然中的詫異。
“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句話有兩種意思,但底層百姓大多都理解為讓女子順從。
【為什麽?】
心音在不知不覺又悄悄探頭,徐筝不知道自己當時的臉色有多麽可怕。
因為女憧憧,婦空空——不知不識,頭腦空空,懵懵懂懂的女人才是好女人。
她們守着三從四德向往着舉案齊眉,認為提高自己地位最好的方法就是嫁個高位的男人。
她們恭順忍讓做着賢妻良母,從不想要争權奪利奮發向上,講究的是以夫為天。
多好啊。
男人們稱贊着。
于是女人滿足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