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賣獵物從來都是格格不入
第26章賣獵物從來都是格格不入
用一只野雞頂了入城費,左手三只兔右手五只雞背上還有一大堆的徐筝很好的成了縣城裏面最靓的崽,自覺不願意太出風頭的筝姐帶着從守城兵那邊得來的酒樓位置,三拐兩拐找到店名将東西一股腦的都賣了。
野兔,野雞,小鹿,木耳,草菇……店小二先前還有點客氣又漫不經心,在看到徐筝的造型後便迅速叫來了掌櫃,徐筝跟着這個面目嚴肅的中年人到了後廚,先将手上東西放下再稀裏嘩啦将背簍一倒,專門空出來的地方立馬就堆起了一座小山。
掌櫃看着嚴肅卻是個大方的主兒,多出來的幾百文索性直接湊了個一兩整的,只要求以後徐筝賣獵物的時候也能想着他們酒樓,這個時代的肉食大多還是野生而非養殖,捕獵能力強的人沒有一個眼光長遠的酒樓會不想着交好,當然心照不宣的壓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徐筝知道一次性帶來這麽多獵物價錢肯定會低一些,心安理得的接過湊了整的銀子嘴裏也答應的相當爽快,一頭紮進熱鬧的街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攥着一小塊銀子進了客棧,讓店小二開了間幹淨的上房又叫了熱水,額外使了點銀子讓客棧幫忙買了兩套衣服回來,動作利落的把自己刷了個幹淨才覺得身上舒服許多,腦袋上因為大量運動好幾天沖死人的頭發濕漉漉的披着,雖然還是黃不拉幾卻沒有之前的油光閃閃了。
“這才是人過的日子啊……”
徐筝吸溜着加了雞蛋魚肉的湯面,沒怎麽弄幹的頭發就這麽被随意的披散在身後,渾身上下都冒着無形的小花洋溢着一股子歡快勁兒,斧頭和柴刀被粗大的藤蔓纏滿放在角落手上的指虎卻始終沒有摘下,吃完面就把碗直接舉起來咕咚咕咚連湯帶水喝了個幹淨,攤在椅子上長長的打出一個并沒有填飽肚子卻十分滿足的飽嗝。
一點形象都沒有,但是很快樂。
“出去轉轉。”
剛剛賺了一筆錢的徐筝可有底氣了,這麽幾天的荒野生活別的還好就是食物方面真的一言難盡,現在好不容易到了城市不吃個夠本都對不起腳上磨出來的泡。
徐筝覺得自己真的一點都不挑,只要有肉只要是家常菜水平她就能吃的心滿意足,可這邊的肉類食材也太那個啥了吧,逼得一個雞鴨鵝魚牛羊豬狗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游的只要不犯法的都敢下筷子的女孩居然只能吃魚!
豬肉沒劁,本身的味道太重,徐筝表示自己接受不來。
雞肉如上,進口一股子特有的味道,不用重料或者食譜根本壓不下去,野生的不敢吃家養的除非是母雞不然沒劁過和豬肉一樣,可這年頭誰家的母雞不是養到不怎麽下蛋了才賣出去或者宰了啊,那時候的肉都老成什麽樣子了,而且徐筝也不願意多花幾倍錢去被別人當冤大頭。
羊肉價貴,雖然有羊肉不膻宛若女人不騷的美食家直白評語,但徐筝還是接受不了太重的膻味。
牛肉最慘,不是不能吃而是買不到,這個時代耕牛不屬于普通百姓的食材範疇,即使牛老了要宰殺或者因為意外身亡也要專門到官府備案,能不能買到能在哪買到全憑運氣,至于有些大戶人家的牛總是不幸出意外……大概是它們倒黴吧。
Advertisement
鴨要下重料去味徐筝還沒找到合口的,鵝養的比較少同樣屬于随機掉落産品。
至于其他的鳥兔狗之類的野生品種別說徐筝不敢吃,就是敢吃那個味道也一點都不好,不是自帶一股子毛味就是不下重料壓不掉的土味,如果筝姐還是這具殼子對食物的要求那自然是什麽都能吃,可偏偏這舌頭直接裝備了現代的味蕾啊!
徐筝覺得自己真的真的一點都不挑。
可惜別人好像都不相信。
“來一份混沌。”
小攤上的香味實在是有點誘人,即使徐筝知道味道可能沒有想象中的好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好在她現在暫時也不是什麽缺錢的主——買房買地買店鋪當然不夠,但把這條街上的吃食從頭到尾點個遍卻是沒問題的。
“好哩。”
操持攤子是是一對老夫婦,一口即使染上了歲月滄桑的吳侬軟語也讓人聽着十分舒服。
徐筝判斷不出她們是不是當地人,南方每個村子每個鎮子的方言都有不同生動形象的诠釋了十裏不同音這具俗話,如果非要說有什麽相同的話,那就是江南這麽一大塊地方人說話都跟染上了水汽一樣,天然帶着清朗柔和。
“好吃再來。”
老爺爺端碗的手并沒有顫抖,說話速度刻意放慢讓徐筝能夠聽懂,木勺在湯水裏随着腳步沉沉浮浮,白色的馄饨上面散開的蔥花看上去格外勾人食欲。
“好哩。”
不同地方的語言相差很大,但一些基本的詞語卻是不需要翻譯也能夠互通的,比如“吃飯”“恰飯”“幹飯”“七飯”“食咗飯”等,徐筝攪了攪浮在湯上的馄饨,吃第一口的時候很有點漫不經心的樣子。
不算很濃的豬肉腥味,帶着一點點鹹鮮味道的湯汁——味道不能說有多麽難吃卻也并沒有特別的驚喜,徐筝有點失望但想想也就釋然了,畢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如果這對夫妻真的有給豬肉去腥臊味的方法最好的待遇也就是拿一筆銀錢,如果看上了這個方子的人心再狠一點,他們的命能不能保住都是個未知數。
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貪婪與邪惡,更不要将希望寄托于未來的善心。
吃了五六個徐筝實在是沒辦法繼續咽下去,索性連湯帶水将剩下的食物都撥進了帶出來的竹筒裏,付了錢便趕緊離開了。
方言只要放緩說出來的速度日常用語并不難聽懂,至少對徐筝來說是沒問題的,她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候也是用鄉音交流,從小生活的環境讓她自然而然的可以無障礙交流,到了這邊以後原主的記憶繼承當地方言自然也挺流暢,先前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徐筝還沒放在心上,直到跟別的地方的人交流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似乎在這方面有點天賦?
簡單算算她正經掌握的也有四種語言呢,普通話家鄉話村莊話還有英語。
“怪不得要推廣普通話……”
始皇帝統一了度量衡做到車同軌書同文,現代讓種花民族從此站起來後便大力推廣普通話,徐筝直到現在才深深明白這些舉措的重要性和牛掰程度,畢竟語言不通真的是個大問題。
有天賦和天才真的不是一個概念,徐筝聽得懂簡單的日常用語不代表能跟人無縫交流!
荷花酥綠豆糕幹果蜜餞,麥芽糖菜包子糖葫蘆,湯餅燒餅蒸餅白面餅……冷的熱的果子的蔬菜的,酸的甜的小攤上的店鋪裏的,徐筝也不看什麽價錢只要自己感興趣的就直接買下一份,有的咬了一兩口就放在充當容器的竹筒裏沒有再碰,有些味道不錯的卻是吃完了一條街回頭又買上了一份準備回去慢慢享受。
“買這麽多東西當心吃不完喲。”
有些老板看到徐筝的竹筒在籃子裏都快放不下了,于是好心的提醒道,有些徐筝聽得懂大半有些只能弄懂只言片語,但目光中的善意卻是實實在在的。
徐筝賺來的錢走完一條街已經花了小半,可她卻并不怎麽後悔——大半的食物都是雞肋最後只能在竹筒裏待着,白花的銅錢不少卻也知道了那幾家的食物比較适口。
“連點美食都吃不上的日子有什麽意思呢。”
徐筝的消費觀可以說跟這個時代的平民百姓格格不入,她的身體本來就是先天不足需要營養,又因為以前過的日子對食物很有幾分挑剔(他人眼中),在普通百姓眼中極好的日子對她來說都是《變形記》式的折磨。
想要的東西在承受範圍內就買,賣了以後不想吃的東西就不吃送給更有需要的人,衣物直接買成品而不是自己動手制作……這些在徐筝眼中很平常的事情放在這個時代普通人家即使再疼女兒也會被訓斥為不懂事。
錢幣是很不容易才賺的,能不買的東西當然要盡量不買,怎麽可以想怎麽花就怎麽花呢,以後要是碰上什麽緊急事情怎麽辦?
花了銅幣買回來的東西不喜歡吃也要堅持吃完,不想吃也要硬塞下去或者家裏分着吃,都是用錢買回來的好東西可不能糟蹋了!
布料多少錢一件成衣多少錢?我們的錢難道是大風刮來的嗎?自己動手不就是需要花點時間嗎,連衣服都不會做,這麽不講究以後可是不會在夫家受待見的!
生在封建時代的底層人民習慣了盡可能的節省,在他們的眼中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從來都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平時吃糠咽菜偶爾割點肉回去改善夥食已經是過的不錯的人家了,至于像現代的徐筝那樣十七八歲都沒怎麽碰過家務……
誰都沒有錯,只能說一句三觀不同。
徐筝帶着籃子出了街也并沒有立刻就回客棧,先去店小二之前描述的地方找了個對牲口市場比較熟悉的中人定下明天去買毛驢的時間,就看似漫無目的的在路上溜溜達達起來。
她不會留在這個小鎮,但她也的确需要一個代步工具。
現代的小地方可能是平和安靜物價低的好去處,可這個時代還是盡量和天子腳下保持适當的距離才比較安全,雖然不想承認,但窮山惡水出刁民的俗話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說了已經發完了,再不滾就等着另一條腿也斷了吧!”
徐筝皺着眉頭看着哀求食物不到就想搶劫的瘸腿老乞丐,眉頭皺成了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