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授課
“起立!”
“老——師——好!”
林語抱着一個小袋子和一本書走進教室, 朝大家點點頭:“各位同學請坐。”
他掃了一圈教室內的情況——初三(1)班的各位同學在座位上坐好,正擡着小臉嚴肅又認真地看向他。
林語微微一笑,從小袋子裏掏出一根激光筆,朝學生們晃了晃。
“今天這節課, 我帶大家做實驗。”林語說, “這是不同于大家往日裏常做的實驗, 可能稍微有些難度, 我會盡量用簡單的語言給大家解釋。”
學生們的眼神瞬間亮了起來。
比起枯燥乏味的課程,他們顯然更喜歡實驗課, 何況是林博士親自講的實驗課。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假設。”
林語拿起講臺上的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
“請大家想象這是一池水。”林語拿着粉筆在長方形的左下角點了點,“如果我在這裏投進一顆石子, 會發生什麽?”
“水面波動起來!”
“水會動!”
“不再是鏡面一樣的水了。”
學生們争先恐後地回答,說的內容大致相同。
林語點點頭:“沒錯, 會産生水波。相信大家在課餘時間看見池塘或者一小片水池都會試過, 那麽有沒有哪位同學願意給我畫一下水波的樣子?”
一名女生自告奮勇舉手, 林語招呼了一下,她便跑上講臺,從林語手中接過粉筆,特別認真地由內及外地畫了好幾圈水波。
“很好。”林語聲音溫和, 他又指了指水池的右下角,“那如果我在這裏又扔了一塊兒石子, 水波會變成什麽樣呢?”
女生繼續在右下角開始畫圈, 畫了幾個圈之後她停住了。
——兩個水波的圈即将交彙在一起。
底下傳來同學們的竊竊私語聲。
女生有些犯愁地看向林語:“林老師,這怎麽畫?”
林語說:“大家有沒有觀察過兩股水波相遇之後,再往前會發生什麽?”
教室裏有學生喊着:“我記得,它們會摻在一起, 互相影響。”
林語立刻說:“是有規律的嗎?”
“額……這……”學生猶豫了。
有另一個學生站出來說:“是有規律的,我觀察過。”
“過來畫一下。”林語朝他遞過去一根粉筆。
學生跑上講臺,畫了幾條類似于波浪線之類的東西。
雖然不是很準确,但大致意思對了。
林語點點頭,讓兩名學生回到座位上。他用手指指着黑板上的水波和波浪線,說:“當兩道波相遇,它們就會産生類似的影響作用,在物理學中我們用比較專業的方式稱它為‘波的幹涉’。”
說完,林語食指在空中相交,形成一個“×”的形狀。
他說:“剛剛那個是日常生活中你們能肉眼能看到的波,現在我們來看一個平時不容易注意到的。”
他放下手中粉筆,環顧教室,朗聲道:“哪位同學有小刀和尺子嗎?可以借我用一下。”
離他最近的學生從鉛筆盒裏拿出了小刀和尺子。
“林老師,喏。”
林語接過小刀尺子,從口袋中掏出一張車票,對着漆黑的背面部分,劃開兩道非常細而且離得很近的縫隙。
他把剛剛的操作解釋給同學們聽,然後問:“如果我用一道光照射這兩個縫隙,他們在黑板上會映出什麽?”
“兩道線!”
“兩條平行線!”
學生們的回答大致相同。
林語笑了笑,他回頭擦幹淨黑板,緊接着示意教室兩邊的同學拉緊窗簾,關上燈。
整個教室瞬間暗了下來。
林語把劃了兩道縫隙的車票在桌子上固定好,然後站到桌後打開了激光筆。
紅色的激光穿透黑色車票打在黑板上。
教室裏傳來一陣陣吸氣聲。
“啊……這……”
“居然不是平行線嗎?”
黑板上顯示出來的是很多道黑紅相間的線,有寬有窄。
“這是衍生條紋。”林語說,“大家想一想我剛才說的話,這像不像水波混合後砸在牆壁上的圖案?”
有稍微反應快一點的學生立刻搶答:“所以光也是一種波!”
“很好。”林語表揚了那名學生,同時嚴肅地說,“但是大家不能單純把光看成波。我們現在場地實驗受限,不能給大家展示其他情況。在另一種觀測條件下,光在黑板上确實會形成兩道平行線。”
這次反應最快的是張玉:“所以,光既是波,又不是波?”
“光的波粒二象性。”林語收起激光筆,黑板上的衍生條紋立刻消失了,“這個實驗最終得到的結論是光既是波也是粒子,它的狀态是兩種特型的疊加。”
教室的燈重新亮了起來。
“這個實驗會在你們上大學的時候得到詳細的講解,現在我不會講太多,擔心會對大家産生誤導。”林語走上講臺看着學生們,“請大家保持理性的心态繼續學習,現有的定理和規律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就像我們的世界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中間經歷了無數艱難的歷程。記住,無論何時都要保有一顆探索、勇于質疑的心,并且學會觀察生活,時常思考。”
臺下零星地響起掌聲,緊接着掌聲越來越密集響亮,伴着學生們眼中的光。
一節實驗課結束,林語走出初三(1)班的教室。
身後有腳步聲傳來,林語回身,只見張玉跑向他,在距離他不到一米的位置停下。
“林先生,您放心,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張玉的表情十分堅毅,“我會考上和您同一所的大學,然後再讀研、再讀博……只要我的能力還能支撐我走下去,我就會一直學下去。”
林語先是一怔,待張玉說完,他欣慰地笑笑,伸手摸了摸張玉的頭。
“好。”林語輕聲說,“但也不用太勉強自己,盡力無憾就行。”
……
林語沿着樓梯下到一樓。
音樂教室的方向傳來一陣鋼琴聲,那聲音跳躍活潑,伴着學生們歡快的歌聲。
“我來自阿拉巴馬,帶上心愛的五弦琴;
要趕到路易斯安那,為了尋找我愛人。
晚上起程大雨下不停,但是天氣還幹燥,
烈日當空,我心卻冰冷,蘇珊娜,別哭泣。”[1]
林語走到教室窗邊,看見立式鋼琴旁坐着的洛新古,還有幾名面帶笑容拍手歌唱的女孩子。
女孩子們眼尖,一下子就發現了窗外的林語,喊着:“是林老師!”
洛新古也停了演奏,扭頭朝窗外看去。
走廊和教室之間的隔窗很矮,林語見狀直接用手撐着翻過窗框跳進了教室裏。
學生們歡呼起來。
其中有一個舉手打趣:“林老師違規翻窗,我要去報告黃主任!”
林語兩三步跑過來說:“別別別,饒了我吧,讓洛老師再教你們唱歌彈琴。”
洛新古輕笑一聲:“阿語拿我讨好小朋友們。”
學生們反駁:“我們才不是小朋友!”
“就是啊,我們都上初中了。”
林語趕緊朝洛新古眨眨眼,那意思是——快彈琴轉移話題啊。
洛新古淡笑着,伸出右手在琴鍵上按下幾個簡單的音符。
一個學生說:“啊,這是《小星星》。”
還有學生蹭到洛新古旁邊,看着鍵盤說:“剛才洛老師教過的唱法。Do do so so la la so——”
《小星星》算是很簡單的曲目,就算沒有鋼琴教學,一般學校的課程也會有老師帶着一起唱。
林語走到鋼琴旁,突然洛新古加上了左手旋律,同時右手的節奏驀然轉快,由四分音符迅速轉變為十六分音符,一連串的音階從指下流淌而出。[2]
“哇。”學生們一股腦都湊了過來。
明明還是小星星的主調,卻在難度和技巧上翻了無數倍。
這就是鋼琴的變幻魔法,是音樂的無限魅力。
一曲畢,有大膽一些的學生直接攬住洛新古的胳膊,說:“洛老師,你留下來給我們當音樂老師好不好?”
立刻有人贊同:“是啊是啊,我們去和黃主任說,給你開高一些的工資。”
“我們都會好好學的。”
林語沒想到學生們這麽熱情,腦子裏趕緊搜索詞彙準備打圓場。
忽地他聽見洛新古說:“放心,我明年還會再來。”
林語錯愕,不由得擡頭看向洛新古。
他萬萬沒有料到,洛新古會給出這種承諾。原本這次洛新古能陪着他一起來,就已經很讓他知足了。
學生們有些失落,不過多少也猜到洛新古不可能真的留下來,于是繼續問着:“明年也是這時候來嗎?”
洛新古點點頭,回答道:“明年淮山下第一場雪,我就會回來的,不見不散。”
有學生舒了口氣高興地拍手,也有學生紅了眼圈。
“可是我明年就畢業了。”那女孩子說。
洛新古招招手示意那女孩子到他身邊去。
女孩子眼眶中盈滿淚水,依言走到洛新古身旁。
洛新古從口袋中拿出紙筆寫下幾行字交到女孩子手裏,接着拉着她的手,認真地說:“今天幾次合唱,我聽出你的聲音條件非常好,很适合學聲樂。我給你寫的是海都幾個比較有名的聲樂老師聯系方式,明天我會給你留一封推薦信。回去跟家裏商量一下,去學音樂吧,錢不是問題,如果你願意,我會資助你。”
女孩子先是怔愣片刻,緊接着眼淚大滴大滴地落下來。
“謝謝您,謝謝……”她手足無措地擦着眼淚,“我……我想去……”
“好了,別哭了,嗯?”洛新古掏出紙巾給女孩子擦了擦淚水,朝其他孩子說:“大家站好隊,還記得我們剛開始說的歌麽?”
學生們像是想起什麽重要的事情一般,立刻圍成圈,把林語圍在正中央。
林語還沉浸在為那位女孩子高興的情緒中沒有緩過來,看見學生們圍住他,十分詫異。
“洛哥?”他疑惑地喊了洛新古一聲。
洛新古開始演奏,起了個主調。
學生們面帶笑容地看着林語,開口唱道:“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
《生日快樂歌》。
生日?
林語眼睫微動。
哦,對了,今天是他的生日。
好多年沒有過生日,他都快忘了。
洛新古居然記得比他還清楚,還組織了學生們一起給他唱生日歌。
他擡頭看着洛新古的側身,屋外雪地折射的光芒映亮了鋼琴金屬滾輪,他的心上人沐浴着陽光,比盛夏烈日還要溫暖幾分。
曲畢,學生們歡呼起來。
在這歡呼聲中,林語看到洛新古轉身望向他。
“阿語,生日快樂。”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的3瓶、羽落的1瓶營養液,謝謝支持。
[1] 原歌曲《哦,蘇珊娜》。
[2] 這裏洛新古彈的是莫紮特的《小星星變奏曲》,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市面上常聽到的《小星星》是簡化版的莫紮特曲子,并不是莫紮特把《小星星》變奏擴彈了。這個“變奏曲”的曲名很有誤導性。
※ 文中關于“楊氏雙縫幹涉實驗”的講述是我結合自身學習,對量子力學和這個實驗本身的理解,不代表官方學說。大家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網上更專業的實驗視頻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