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姜家岩(6)
“哥哥,待會兒爹要考我,怎麽辦?”一個粉衣小姑娘緊緊攥着身邊男孩兒的袖口,拼命搖晃。
男孩兒把小姑娘手裏的書拿過來,看了一眼,又把書塞回她手中,淡聲說:“《周禮》是好書,為千秋萬世立法則,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
小姑娘憋憋嘴,着急地說:“爹爹馬上要考我,他一生氣,今晚我得抄書一百遍”。
男孩兒低頭看小姑娘腦袋,上面兩個丸子俏皮可愛,半晌,他長嘆一口氣:“平日叫你看書,你偷偷換話本兒看,以為我不知道?”
“哥哥,求你了”。粉衣小姑娘扯着男孩兒袖子繼續撒嬌。
“要我怎麽幫?”男孩兒想把自己的袖子收回來,見小姑娘嫩乎乎的手抓得特別緊,遂作罷。
“找個理由把爹爹騙出府,我吃了晚飯就讓阿娘哄我睡覺”。
男孩兒神情有些為難:“巧巧,我一會兒還要出門,要不我早點回來,向爹求情?”
小姑娘眼睛立即泛紅,癟嘴要哭:“不行不行,爹爹要打我的,哥哥不能走”。
男孩兒一看她可憐兮兮的,又有些心軟,一時站着沒動,任由她抱住自己的腿。
這時院門後傳來男人暴跳如雷地吼聲:“顧巧巧,別纏着你大哥,他還要去參加詩會,白家二郎已經在門口等了許久!”
顧海林剛進門就聽見自家女兒偷懶耍滑。
顧巧巧被吼得一哆嗦,直往男孩兒身後躲。
顧海林繼續嚴肅道:“坐好,我現在開始檢查你的功課!”
說罷,他向男孩兒擺手:“訣兒,你先去忙”。
顧訣瞧了瞧垂頭看地的顧巧巧,她一動不敢動,他又看看顧海林,慢吞吞往門口走。
恍惚間,乖巧地顧巧巧忽然擡起頭,挺直腰板,一邊朝門口蹭了半天沒走的顧訣說:“你走吧,哥哥,爹爹随便問,反正我都不知道”。
顧訣撇頭愣住了,見顧巧巧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樣,一旁顧海聽得頭大。
“我問一題,你答一題,答錯了,就把答案抄一百遍,不寫完不準吃飯”。
聽罷,顧巧巧氣得臉頰鼓起來,醞釀半天,紅着臉自以為很兇道:“爹爹也別問了,我直接回房抄書”。
“你娘平日把你慣得沒個名堂!”顧海林氣急,但凡顧巧巧争點氣,文不行,他培養個女将軍也不在話下。
顧巧巧還是怕顧海林的,一聽腰杆子微微就不直了,抿嘴不說話。
“《周禮》為何而寫?”
顧巧巧心中暗喜:“為千秋萬世立法則”。
顧海林臉上兇色淡了點,轉而鼓勵道:“這題答的很好,別小瞧自己”。
自家女兒也許在念書方面真的變了,顧海林牽起嘴角,又問:“《左傳》如何評價《周禮》?”
顧訣半只腳剛放心地踏出門,又收回來,回頭擔憂地看着顧巧巧。
顧巧巧臉色僵住,質問顧海林:“怎麽能問《左傳》?今日考察的是《周禮》,不能問旁的書” 。
“《左傳》也涉及到了《周禮》,你得學會旁征博引”。
顧巧巧一臉無語:“…………不會”。
能答上一題,顧海林也很欣慰,轉頭問走回來的顧訣:“訣兒,你來回答,答案讓巧巧抄寫一百遍”。
顧巧巧一屁股險些坐到地上,她哥哥長篇大論起來能和夫子徹夜長談。
"《左傳·隐公》裏說到周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說完,他轉頭向顧巧巧解釋:“這句話是說遵守禮制,才能讓國家長久,社稷安定,讓人們尊卑有別,上下有序,對後代受益無窮”。
顧巧巧盯着顧訣,希望他能精簡點,顧訣也适時收住,但顧海林卻沒有停的意思。
“除了禮教,周朝的強盛還依靠什麽?”
顧訣想了想,答:“他們極力推動農業發展,革新技術,推崇周禮,複興德政教化,是要讓天下歸心。總的來說,周朝的興盛就是依靠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精神”。
“很好”,顧海林欣慰地拍拍顧訣肩膀:“訣兒,你會試已過,殿試也是遲早的事,将來登科及第,前途無可限量”。
顧訣腼腆一笑:“還是父親教導得好”。
……
“阿姐,阿姐!”
恍惚中一陣地動山搖,世界分崩,顧訣和顧海林的身影越來越模糊,逐漸消失不見。
顧巧巧腦袋突然一沉,猛地睜開眼,眼前有個大臉盤子。
她定睛看了看,才認出是姜學君。
姜學君攢出袖子想給顧巧巧擦額頭上的汗:“夢魇了麽?”
顧巧巧微微喘着粗氣,把姜學君的手扒拉下來:“怎麽了?”
“隔壁劉嬸兒來了,在側院裏,要給你做衣裳,阿娘叫你去呢”。
顧巧巧側頭看向廚房,楊曉蘭早就不在了,她打個盹竟這麽久。
“走吧”。顧巧巧起身,跟着姜學君往側院去。
夢裏的顧訣引經據典,滿腹詩書,她對顧訣更多的是那個髒兮兮的乞丐模樣。書裏面顧訣本是經國之才,只可惜,他沒能走上這條路。
兩兄妹的感情也不錯,原身都是一口一個哥哥地喊顧訣。
側院裏,劉嬸兒和楊曉蘭聊得正開心。
“巧巧被你們嬌慣養着,以後只能嫁到富婆家去,才不會吃苦”。
劉嬸兒是遠近聞名的媒人,聽完這話,楊曉蘭覺得她大抵是要介紹誰,她端着碗苞谷在雞圈前喂養:“巧巧還想自由幾年,我們壓根兒就沒考慮這些”。
劉嬸兒笑道:“林家二兒子也是人中龍鳳,他們家雖來姜家岩不久,家境如何你這個當娘的應該清楚”。
林家從外地搬來後,在姜家岩圈了一大塊地,建的房屋特別大,二兒子是姨太太生的,繼承了一副好面相,是林老爺的心尖尖,以後林家一大半是要落到他身上的。
“回頭我和巧巧說說,多謝你替我們巧巧操心”。
“自古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點頭,巧巧能有什麽意見?林家也是個好歸宿,你是她娘,又不會害她”。
“以後日子是她自己過,我想着她選個喜歡的就成,本本份份,踏踏實實”。
劉嬸兒自覺林家拜托自己的事沒戲,又說到姜大郎身上:“那我給你家大郎說個好姑娘,陳老爺看中你家學成,陳家小女兒樣貌德行在咱們姜家岩排行也算前頭的,你看中不?”
顧巧巧正走到門口,聽罷心下了然,怪不得陳家給他們送西瓜。她頓住腳步,朝身後姜學君擺擺手,示意聽會兒再進去。
“這些我不管,回頭我跟他說一聲,他願意相看就去”。
顧巧巧在門外聽着,對楊曉蘭心中又多了一分敬佩。這樣的時代下,能做到這一步的母親,太難得了。
劉嬸兒臉色有些尴尬,姜益家的媒真不好做。她把話題扯開,見楊曉蘭給雞崽喂水,問她:“我家的雞吃的不少,就是不下蛋,咋回事?”
“現在母雞不下蛋,大多是因為天氣熱,半夜你起來給它們喂一回水試試看”。
劉嬸兒哂笑一下:“是嗎?我說呢”。
見話題告一段落,顧巧巧拍拍姜學君腦袋,二人一起走進院子。
她盈盈往那兒一站,向劉嬸兒問好:“嬸子好”。
劉嬸兒望回頭瞧姐弟二人一眼,喜笑顏開道:“巧巧,你哥哥早先路過我家門口,說你買了新布,讓我過來看看”。
劉嬸兒是做衣服的好手,姜家岩許多姑娘撐門面的衣服全拜托她幫忙做。
“謝謝嬸子”,顧巧巧禮貌向她表示謝意,她有些衣服一回都沒穿過,新布原本想着留到過年再用,沒想到這麽快就要用。
“你身段好,就當是給我宣傳,見過你穿的人,回頭來找我做,多好的事”。
說着,她拿出布帶子給顧巧巧量尺寸,顧巧巧攤開雙臂方便劉嬸兒測量。
劉嬸兒一邊丈量顧巧巧的臂長:“你這閨女養的好,不舍得嫁出去也是應該,自從接回來了,你們過得是啥好日子,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們在家種了搖錢樹呢”。
楊曉蘭臉色微變,放下雞食碗,走到劉嬸兒身邊看她給顧巧巧測量:“還請多費些心,巧巧祈雨節等着穿”。
劉嬸兒收起布尺,拍胸脯道:“放心,一定做出來,不耽誤巧巧參加祈雨節”。
祈雨節是姜家岩的大節日,一家老小都要出門,去村裏最高的劍山上祭拜,花上大半天的時間,做各種儀式,村裏未婚男女還可以借此機會相識,自由配對,女子一般都會帶上自己做的吃食或者手絹荷包之類,若有相看好的,贈予男子,男子則随身帶着香囊,塞給心儀的姑娘。
“那就多謝了”,楊曉蘭笑呵呵地從袖子裏摸出一個小荷包遞給劉嬸兒,裏面裝的香料和碎銀,是給她的辛苦錢。
劉嬸兒客套幾句,便把荷包收下,順手拿起旁邊凳子上的淡綠色雲錦,誇贊說:“花樣顏色都襯巧巧,袖口和領口再花些心思,保準她穿出來亮眼”。
楊曉蘭送劉嬸兒出門,回頭對顧巧巧道:“你劉嬸兒對你這麽好,以後可得念着她的好”。
“那是自然”。
劉嬸兒聽得喜笑顏開,一邊推辭喊“別送了”,出門離開姜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