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節
花開滿園 作者:最團子
內容介紹:
王冬梅覺得沒有誰比她更倒黴的了,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卻因為鄙視了一下冒充神棍的神秘道士,結果就被送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朝代的一個偏僻農村,變成了啥都幹不了的僞蘿莉,而且還免費附贈正太童養夫一枚。
望着破敗的茅草屋,手上牽着一只還是正太的天然呆童養夫,王冬梅表示鴨梨山大。不過好在大伯一家願意收留他們,再加上還有一個種子加工系統,種種田,照樣能夠發家致富奔小康。
标簽:
種田、平凡生活、家長裏短
古代銀錢轉換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劄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于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1)黃金基準
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8.23元來算,相當于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于465元。
2)白銀基準
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于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麽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465元,按白銀換算的7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148元。由于我國不是主要産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現在的價值。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而黃金的産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Advertisement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的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産量大為提高,但是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因此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歸整去掉零頭,将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百度上面的)
01 青春期叛逆少年
王冬梅坐在田埂上望着遠處起伏的山巒,夕陽的餘晖打在她臉上将她臉上的抑郁表情給鍍了一層橘黃色的邊,讓她現在這張糾結的包子臉顯得有些詭異。
王冬梅此刻的心情根本不是“抑郁”這兩個字能概括的,她覺得沒有人比她更倒黴的了。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混了張畢業證書,正盤算着回老家找個悠閑的工作混吃等死,結果就因為得罪了一個冒充神棍的邋遢道士,然後被那老道士一怒之下使了秘法把她的靈魂給送到了這個歷史上根本就沒有的朝代。
還有這閉塞的小山村,連吃個水都要走好遠的路去山腳下的泉水旁挑,可見這村子的閉塞程度。而且唯一一條通往鎮子上的路也是歪七扭八坑坑窪窪的泥土路,光是從這兩個方面就能側面的反應出這個村子到底有多貧窮和落後。
王冬梅雖然上輩子也是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但是好歹家境殷實,雖然上面有個哥哥,下面有個弟弟,但是父母好歹沒讓她吃過苦。結果現在不但重新變成了啥都幹不了的小蘿莉一枚,還被扔到了這麽個窮地方吃苦,她光是想想以後連吃個雞蛋都要眼巴巴的蹲在雞窩旁邊守着就很想一頭撞死過去。
“嗷!這日子沒法兒過了!”想到日後的可憐情景,王冬梅終于忍不住扶額慘嚎了一聲,都是那個該死的道士,小娘不就是沒買你的符紙并且露出了一個鄙視的眼神嗎,你至于這麽苦大仇深的把我送到這麽個鳥不生蛋的地方?
王冬梅越想越覺得悲憤,心裏更是幻想着将那個殺千刀的老道士下油鍋裏炸了不下一百遍,該死的道士,你最好保佑小娘永遠都回不去,要不然跟你沒完!對,這事兒沒完!
“咕嚕嚕”
一連串蕩氣回腸的聲音就把王冬梅好不容易聚攢起來的氣勢給弄沒了,王冬梅更是如同被放了氣的皮球一樣癟了。
“原來小妹在這兒呢。”一道溫和中帶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聲音在王冬梅的身後響起,随後她就被人給抱了起來,“你的病才剛好,怎麽就胡亂跑出來了呢,要說再吹了風怎麽辦?”說着,來人伸出手輕輕的捏了一下她的小鼻子,“以後再不聽話就罰你三天不準吃雞蛋。”
原來的王冬梅對于雞蛋幾乎有一種偏執的喜愛,三天不準她吃雞蛋對于小蘿莉來說絕對是致命的打擊,不過現在換成擁有成人靈魂的王冬梅嘛,那根本就不是個事兒。
王冬梅忍不住偷偷翻了個白眼,然後伸手打掉那只捏着自己鼻子的怪手,沒好氣的說:“大哥,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準捏我的鼻子,萬一被你捏變形了怎麽辦?”
這個動不動就喜歡捏她鼻子和捉弄她的人就是原來這具身體的大堂哥王冬天,19歲了還沒訂婚,這年紀在古代絕對算的上是标準的大齡剩男,尤其是在這樣流行早婚早育的閉塞小山村尤為如此。
其實王冬梅也曾暗中觀察過這個大堂哥,差不多一七八的個子,長得也不賴,聲音也好聽,怎麽就沒有姑娘惦記呢?估計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家裏太窮,總共四間土坯房加一個用石頭壘起來的小院子,将來卻要兄弟四個一起分,估計就算是對王冬天動心的姑娘見到這幅場景也都打了退堂鼓。
現在大伯家因為這幾個哥哥都長大了,平時也能幫忙幹些活兒,家裏的生活條件才總算是得到了些許的改善,只是這個大堂哥這輩子算是注定了要長久當個大齡剩男了。想到這裏,王冬梅不由得有些同情這個大堂哥,可憐的孩紙,長這麽大居然一次戀愛都木有談過。
感覺到王冬梅的同情目光,王冬天先是一愣,接着就有些好笑的伸出大手揉了揉她的頭發,把她頭上紮着的兩個小揪揪都給揉散了:“你個小丫頭一天到晚的胡思亂想什麽呢?”說完不顧王冬梅的反抗又捏了捏她的鼻子才罷手。
…
“你們都不了解我,這世上沒人能夠理解我,我活着還有什麽意思,幹脆死了算了,正好一了百了!”
“兔崽子,老娘當初為了生你差點把命搭上,又跟你爹辛辛苦苦的把你拉拔大,你就這樣報答我和你爹的?”王冬梅被大堂哥抱着還沒到家門口,就聽大娘王楊氏怒罵聲從院子裏傳了出來,然後就是噼裏啪啦一頓棍子敲在肉上的悶響聲,接着就是二堂哥王冬至聲嘶力竭又無比倔強的聲音響了起來,“你打死我吧,有本事你今天就打死我!”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