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蝦仁糯米燒麥
嘉興帝不是先帝的親兒子,只是親侄子。
他爺爺正元帝有八個兒子,活下來的就只有三五七八四位皇子,七皇子瑞王才是嘉興帝的親爹,也是五皇子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七皇子幼時因為宮人照顧不當,傷了腳,成了瘸子,自此與皇位無緣。
不過他也對皇位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皮影戲,在宮裏還憋着,自從正元帝将他封王賜府後,他就徹底放飛了自我,整日在王府裏和一群皮影匠人混在一起。
在三五八三個皇子掐得跟烏眼雞似的,他這樣的,正元帝反而更偏愛一些。
到了年齡給他指了兵部尚書家的嫡長女,本意也是希望多護着這個兒子一點,結果這好心人家不要,看上了落魄的縣侯府的娘子。
這縣侯府祖上是陪着高祖爺打江山的,後來封了國公,三代降爵,現在混成了縣侯,可見這家也不是個什麽有出息的。
偏偏他就看上了這家的二娘子,問她理由,他說,她吃東西的時候特別好看,他就是喜歡吃東西好看的小娘子。
正元帝拿他沒轍,只好下旨賜了婚,至于兵部尚書的閨女,也不能溜着人玩啊,最後指着了五皇子,反正又沒點名道姓的說給誰當媳婦。
後來,正元帝駕崩,五皇子成功脫穎而出,登上皇位,至于三八兩位皇子,由于之前的恩恩怨怨的,自然讨不得好,除了他們兄弟二人,其他家人都被罰去守皇陵。
而五皇子,也就是德康帝,登基十二年,膝下沒有一個孩子。
後來,經禦醫細細診斷,才發現中了毒,這毒藏得深,讓他壞了身子,不能再有孩子。
德康帝把消息捂死了,不用說他都知道是誰幹的,不是三王就是八王幹的,指不定還是三八兩王合謀做的。
到底沒有不透風的牆,有些老臣聽了些風聲,開始琢磨起來,陛下不能有皇子,那只能從宗室裏挑了,這個時候,宮外浪的飛起的七皇子早就被人遺忘了,都在琢磨着陛下僅存的三八兩兄弟中的孩子裏挑。
這些動作瞞不了德康帝,他還推波助瀾了,命人把老三家的大兒子和老八家的小兒子接到了京裏,這兩人是三八家裏最出色的孩子。
這下,朝堂裏活躍了。
明裏暗裏開始站隊,德康帝無數次的在他們背後發出冷笑,看着他們的小動作。
等差不多了,一道诏書下來,是冊封太子的诏書。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咨爾連禛,朕之侄也,聰慧過人,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衆人一陣懵,連禛?連禛是哪個?
終于有人反應了過來,連禛是七皇子瑞王的親兒子,瑞王府世子,當今嫡嫡親的——侄兒。
那些站了隊的,跟吞了蒼蠅似的,那些人哪裏還記得他們的陛下還有這麽個親侄兒,若早知道……早知道又怎麽樣呢?
人家壓根就沒給你早知道的機會。
至于趙連禛,這位新鮮出爐的太子爺,他也是半道上被人套了麻袋綁回來的,一路上颠簸的他把之前吃的隔夜飯都吐出來了。
也難為他能對着那堆穢物死死的抓着把他抓回來的那個暗衛頭領,還一臉悲憤的看着他,“你賠我的飯,賠我的飯。”
暗衛首領面無表情,直到德康帝的到來。
德康帝也沒跟他客氣,直接道明來意,趙連禛吓的連連擺手,他可從來沒有想過這事啊,而且這事聽起來太驚悚了,一點都不像是他的風格。
德康帝陰沉沉的盯着他,威脅道,“你想好了,真的不要這皇位。”
“不要不要,真的不要。”趙連禛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這好事誰愛要誰要去。
當皇帝多累人啊,他連自己的人生都規劃好了,走遍整個大晉,當然也要吃遍整個大晉,這才是最主要的。
德康帝一臉沉痛,半晌才開口道,“哎,行吧,那我只能從老三老八的孩子裏挑了,只是連禛,你真的考慮好了嗎?”
趙連禛用力的點頭,“考慮好了,考慮的得非常好了。”
“可你也要知道,你三伯和八叔都與伯父有仇,不死不休的那種,若是真的讓他們的孩子即位了,那時候我已經不在了,我也沒有孩子,你阿爹與我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不知道他們到時候……哎,殺你們倒不至于,畢竟前朝那些老東西肯定會阻止的,我當初那會兒就這樣的。”
趙連禛驚悚的瞪大了眼睛。
“頂多也就是去守皇陵吧,你也知道,那守皇陵肯定不能吃肉的是吧,大魚大肉肯定不行的,不過那邊肯定也是有吃的,野菜什麽的也不錯,拿清水煮一下就能吃了,百姓都是吃那個充饑的。不過你別怕,伯父肯定給你準備足夠的……”
德康帝停住了,望着抱着他大腿的侄兒,趙連禛一臉真誠的看着他,“伯父,我是你的親侄兒,這事,我義不容辭。”
“想清楚了?”
“想的特別清楚。”
“不反悔。”
“絕不反悔。”
德康帝滿意的笑了。
暗地裏請了大儒教導侄兒,明面上把老三老八家的孩子接進京,由他們鬧騰,這下好了,鬧出事了,一道
聖旨下來,都打回了原形。
偏德康帝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訓斥兩個兄弟,大意就是什麽昔年我等不合,如今這麽多年過去了,該放下的我已經放下了,就想着好好培養一下你們的兒子,結果呢,你們賊心不死,居然還敢肖想皇位,我真的是對你們太仁慈了。
将三八家兩個孩子勾結朝臣的證據一放出來,再處置他們,再沒人敢說話了,畢竟自己現在都自身難保了,還管別人幹什麽。
這一次,是徹底斷了三八兩位王爺的念頭,該處斬處斬,該流放流放,女眷全部充入教坊。
最最沒有想到的是,德康帝依舊留了三八兩王的性命。
然後,就是清算那些站隊的人了,別說什麽法不責衆的,先拎出幾個典型,處斬。
剩下的,全都記在小本本上,然後當着那些人的面交給了趙連禛,告訴他,這個秋後算賬手劄就交給你保管了。
這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就是說誰特麽的不服你就把他從小本本上拎出來,算賬!
除了沒站隊的,誰不是老實夾緊尾巴做人。
趙連禛這邊,關于民生這一塊,他領悟的很徹底,這麽一個為吃不要臉皮的人,樹皮草根他都吃過,只不過不好吃罷了。
據他親娘所說,他小時候就啃過草根了,就兩歲的時候,看他的婢女就拿個東西的功夫,他就把地上的野草連根拔起來送進了嘴裏。
再加上他爹後來結識了一位奇人,四處游山玩水,認識的可謂透徹。
至于朝堂上的事,還得慢慢學,不過德康帝有信心把侄兒教好就是了。
嘉興帝嘆了口氣,原本他也是想不明白,三八兩位叔伯犯下了這麽大的錯,為何伯父還要留他們的性命?
直到伯父臨終前說出了真相,原來是皇爺爺下了遺诏,讓他不得以任何理由傷害自己的手足。
帝王的車架一路駛進了皇宮,嘉興帝也不想那些陳年舊事了,他想起昨日他的林尚食說今日給他做別的吃食。
他現在就很期待。
被期待的林初初正在忙活着,她打算做蝦仁糯米燒麥。
燒麥的皮得用燙面,所以和面的水得用開水。
趁着醒面的功夫,林初初把燒麥的餡兒給調了。
準備的材料裏有肉丁香菇丁筍丁,還有一些調料是林初初從商城裏兌換來的。
拌好後倒入蒸好的糯米裏面繼續攪拌。
林初初選的糯米是長粒兒的,這樣蒸出來更有嚼勁。
攪拌均勻後包入燒麥皮裏,轉着圈包成花朵一般,最後翻開花邊,放上一個蝦仁。
放入蒸籠,等待出鍋。
嘉興帝到內膳房的時候,燒麥剛好出鍋。
冒着熱氣的燒麥,外皮實中透亮,仿佛能看見裏面顆粒分明的米粒。
顧不得剛剛出鍋,嘉興帝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結果差點把手燙到,就是這樣,也舍不得把手裏的燒麥扔掉。
稍微不那麽燙手後,張嘴咬上一口,除了鮮美,嘉興帝已經想不到別的形容詞了。
林初初做的燒麥并不大,一籠也就五個,嘉興帝一連吃了兩籠,喝了兩碗湯也就飽了。
這飯量看得林初初目瞪口呆,說實話,嘉興帝的做派真是一次次刷新了她對帝王的認知。
電視上演得那些帝王,吃飯的時候也沒有這麽粗狂吧?
嘉興帝優雅的擦了擦嘴巴,仿佛方才那個跟餓死鬼投胎似的吃相不是他一般。
“林尚食,你且過來,朕還有些事情需要同你商量一下。”
“是。”
嘉興帝帶着林初初走了出去,又屏退左右,低聲與林初初說了兩句。
“官家,您确定嗎?”
“那是自然。”
“官家既然已經定下了,那便依官家的意思就是。”
“你放心,若是成了,到時候朕就與你五五分,如何?”
“臣,謝陛下恩典。”